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摄影技术课件整合.docx

    • 资源ID:6323056       资源大小:24.6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摄影技术课件整合.docx

    1、摄影技术课件整合第一章 摄影技术概述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形成 摄影术是于1839年3月18日诞生的,发明者是法国的达盖尔。 早在1826年,由法国尼埃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鸽子窝1839年:曝光30分钟1851年:曝光2分钟 1855年:曝光10至15秒 1871年:曝光1/25秒 1879年:曝光1/100至1/200秒1925年:小型莱卡照相机问世1928年: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录莱福莱问世1947年:一次成像照相机问世1948年:日本135尼康照相机问世1957年:广角、长焦距镜头问世 摄影感光材料,是由银版法湿片干片 胶片等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半个世纪。现数码相机为储存卡。

    2、1888年:黑白胶卷问世 1936年:彩色反转片问世 1954年:ASA400度黑白片问世 70年代:彩色胶卷为成熟阶段 二、摄影的基本特征(一)纪实性特征 (二)瞬间性特征 (三)图象性特征 (四)物质性特征三、摄影的原则 真实、客观四、摄影的创作源泉(一)生活是影的艺术土壤 (二)创新是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美学是影者的必修(四)摄影者必须具有艺术修养 (五)真实是影者的艺术生命 (六)跟随时代摄影者的职责 五、摄影艺术的基本法则 (一)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法则 1.艺术省略 2.艺术变形 3.艺术夸张 4.艺术规整 5.艺术添加(二)摄影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 1.构图形式 2.色彩基调布局

    3、(三)摄影艺术的色彩造型法则1.色彩的对比 2.色彩的协调第 二 章 照相机与拍摄技巧 前 言 照相机的发展史第一时期:光学年代 第二年代:光机年代 第三时期:光机电年代 第四时期:光机电一体化年代第一节 照相机的种类一、按照相机的成像画幅分类(一)大型照相机 (二)中型照相机 (三)小型照相机 (四)超小型照相机二、数码照相机分类(一)专业数码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在35mm单反相机的机体上加上CCD等相关部件组成一个整体构成,可更换传统相机的专业镜头有中、高档专业数码相机。(二)民用型数码相机1、低档民用数码相机结构紧凑,像素不高,成本低,从功能来讲,属于“傻瓜机”系列,适于家庭。 2、中档民

    4、用数码相机 相机采用较高相素的数码变焦,有的具有一些传统相机功能,如光圈/快门优先等,可以适合一些要求不高的商业用途。 3、高档民用数码相机 像素高,功能接近于传统相机,如光圈/快门优先、感光度调节、手动聚焦,快速连续拍摄、可外接同步闪光灯等。有的还加上了录音、动态图像等功能。 (三)数码机背 用于中幅相机和大型相机上,可方便地将现有中幅相机数字化,可随时进行数码照相与传统照相方式的转换。数码机背主要用在要求苛刻的商业摄影、广告摄影方面,因为可获得极高的分辨率。 玛米亚、哈苏等120相机。 四、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分(一)传统摄影,银盐类感光材料,通过光化学反应记录图像的过程。 主要优点是:

    5、图像质量高、成本低、摄影附件群大、通用性强。(二)数码摄影,用先进的CCD或CMOS感光芯片取代胶片,从成像到处理、存储、传输和展演,由物理的数字处理技术完成。 (三)胶片/数码混合摄影方式 获得数字图像还可以通过扫描仪进行,借助于扫描仪完成照片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了,称为胶片/数码混合摄影方式。第二节 照相机的光学部分一、照相机镜头(一)光圈 光圈用: F / 制 表示(二)镜头的性能指标 1、镜头焦距 焦距用 f 表示 单位毫米(mm) (1)标准镜头 焦距范围 50 mm f 50 或 f 58 (2)广角镜头 焦距范围小于40 mm f 28 或 f 35 40 - 25 mm 小广角 1

    6、7 - 24 mm 大广角 17 mm 以下为鱼眼镜头(3)望远镜头 焦距范围大于70mm f 100 或 f 200 300mm 以下为中焦 300mm 以上为长焦2、镜头的视角 视点 - 视场 - 视角 视角的大小与距离有关: 视角 50 度左右时,为标准镜头。 视角大于 50 度,为广角镜头。 视角小于 50 度,为长焦镜头。 二、镜头的质量特性 色彩还原能力,镜头对成像光线色彩再现的能力。 三、取景器 选择景物和确定拍摄范围,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第三节 照相机的机械部分 一、快门机构(一)快门主要用途同光圈配合,按使用时的需要,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二)常见快门 B 或 T 1、

    7、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秒。 二、快门延迟释放装置第四节照相机的电子部分一、曝光 二、自动曝光方式(一)光圈优先 (二)快门优先 (三)程序式第五节 照相机的使用选择与维护 一、照相机的使用选择(一)仔细阅读说明书(二)拨动操作用力要 均匀适中(三)手持照相机要平 二、照相机的维护维护镜头、 防潮、摔、震、碰、撞、防高温和严寒、防腐蚀、不可乱折相机、防水、防漏电、不应长期不用。 第三章 摄 影 构 图 艺术家把绘画称之为加法艺术,把摄影称之为减法艺术。一、构图的概念(一)构图 是一门布局和

    8、定位艺术,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安排形象的位置、大小和排列形式。(二)摄影构图为了揭示主题,达到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所进行的造型处理,它应包括构成画面全部因素如:位置、大小、线条、影调、色彩等的处理。二、摄影构图的目的(一)生命力 作品具有活力,有审美价值。(二)表现力 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三)感染力 打动观众,产生共鸣。三、构图的特点(一)受到空间的制约 它只能反映正在发生的事件。(二)受时间的制约 只能反映进入相机镜头内的景物或事件。照相机镜头与景物或事件的空间角度决定了构图的基本效果。(三)构图的两次性 1.通过拍照时的取景获得构图的基本形式。 2.利用制作时的取舍精练造型表现。第一节

    9、 景深 超焦距 一、景 深 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的最近至最远点的距离。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一)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二)焦距长短对景深的影响(三)物距的远近对景深的影响 三、景深的运用(一)用大景深表现景物 (二)用小景深突出主体第二节 如何评价一张的照片 一、突出主题 二、要有一个趣味性的中心 三、画面要简结 第三节 主体与陪体 一、主体必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陪体必须要为主体起到很好的说明、引荐、美化作用。二、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一般可以通过大与小、全部与局部、近与远、深与浅之间的对比方式来相互交替配合。 三、主体在画面上的安置有 1.对称式结构 2.不对称式结构对四、

    10、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应遵守 “ 黄金分割 ”。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 一、前景 美化画面,增强空间感;交代环境,烘托气氛;产生透视,增强纵深感;产生对比和夸张效果。 二、背景 用背景烘托气氛; 用简结的背景突出主体。第五节 影 调 结 构黑白摄影讲究影调,彩色摄影强调色调,影调与色调都是为了表现摄影艺术的画面。 一、影调结构 (一)以白色或浅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为高调。 (二)在画面上以黑色或深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为低调。 (三)凡是在画面上介于两者之间以灰色为主要基调的为中间调。 (四)硬调 层次较少,变化显着的影调结构。特点:反差大、对比强。 (五)柔调 层次丰富,变化缓和的影调结构。特点:反差小、柔润

    11、、细腻。二、彩色照片的色调结构 (一)以青、蓝、紫为主要基调的为 冷色调。 (二)以红、橙、黄为主要基调的为 暖色调。 (三)以绿色为主要基调的为中间调。第六节 线 条 结 构一、线条结构的概念 (一)线条是物体形象在一定视角位置时,所形成的一种表象。 (二)线条是整个画面造型的 “ 骨架 ”。二、几种线条结构 (一)直线结构 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宁静、呆板、有力、坚实、高耸等感觉。 (二)曲线结构给人一种动荡、轻快、活跃、生动的感觉。 (三)横线结构给人一种宽阔、舒展、平稳、宁静的感觉。(四)斜线结构给人一种危险、紧张的感觉。第七节 均 衡 均衡是摄影构图中各种造型因素配合构成的一种视觉效果

    12、。均衡是人的一种视觉生理和视觉心理现象,可带给读者、观众稳定的视觉效果。第八节 透 视在照相机视野里,一切物体都形成近大远小的规律,另外,从不同的角度又产生不同的高度、厚度、深度等变化,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现象,就为透视。第四章 摄影构图的三要素第一节 拍 摄 距 离 “ 远 取 其 势 ” 、 “ 近 取 其 神 ” 一、远景 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以自然的气势取胜。 二、全景 以表现某一个被拍对象的全貌所处的环境。 三、中景 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四、近景 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的质感。 五、特写 特写比近景的刻划更细腻,从细微

    13、处来显示对象内部特征。第二节 拍 摄 方 向 一、正面方向 有利于表现主体正面形象,能表现对称美,产生庄重、威严、亲切等感觉。 二、斜侧方向 斜侧方向能在画面上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因而能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显得生动,也能突出主体。 三、正侧方向 常用于人物拍摄,其特点,能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不宜拍摄建筑物,因它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背面方向 采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要多注意人物的姿态,使人物背影能产生一种含蓄美,让观赏者引起更多的联想。第三节 拍 摄 高 度 “ 高度 ” 指照相机高于、低于或是相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一、平角拍摄 照相机同于主体的

    14、水平高度。 平角拍摄人物或建筑不易变形,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应注意前景遮住背景。 平角的特征: 比较适用于人们通常的视角习惯,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仰角拍摄 照相机低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要注意拍摄仰角的程度,否则有明显的变形程度。仰角的特征: 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 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向上腾跃; 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及表现摄影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 三、俯角拍摄照相机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特征:“登高才能望远”。它能使前景、后景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俯角的特征: 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 有助于显示景物、人物之

    15、间的地理位置; 有助于在画面产生丰富的风景层次和深远的空间感; 有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综上所述,在决定拍摄点时,应进行认真的考虑;“ 远近怎样、方向怎样、高度怎样 ”。尤其应在一个 “ 稍 ” 字上多注意。第五章 摄影用光第一节 光 的 概 述 一、光的造型作用(一)表现物体的外形特征 (二)表现物体的神情气韵(三)渲染场景的现场气氛 (四)表现景物的空间层次(五)表现物体的质感 (六)确定画面的基本色调 二、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一)真实感 (二)美感第二节 光源的摄影造型美 一、自然光(一)自然光的种类 自然光主要指太阳光,也包括月光和星光。自然光分直射光和散射光两种。(二)自然光

    16、的光位与摄影造型 1.正面光(顺光) 顺光易拍摄高调物体或少女儿童影像。拍摄风景照片可获得明快简洁的画面。拍摄彩色照片其色彩朴实、饱和。曝光比较好掌握。明暗反差小,影调层次不丰富。 2.前侧光 能比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若同其它辅助光配合,可获得轮廓清晰、层次丰富的画面。是人像摄影中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光线。3.侧光 景物的明暗影调各占一半,能较好的表现主体形态,突出其轮廓线条,立体感强。拍摄粗糙的表面结构,能获得鲜明的质感。在人像摄影中,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特定的性格。 4.侧逆光 侧逆光照明的景物,大部分处于阴影中,被照明的一侧有一条光带,能勾画景物的轮廓线条,将景物同背景分开。在人

    17、像摄影中,用侧逆光照明,可适当拉大光比,造成轮廓鲜明、线条强劲的造型效果,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5.逆光 用逆光拍摄外景的全景或远景,可使画面晶莹透亮,层次丰富,色彩清晰,富有生气。用逆光拍摄人物照时,要注意明暗影调的浓淡,一般应加辅助光,但不宜太亮,否则失去了逆光的效果。 6.顶光 顶光不宜单独使用,因为这种光线会给被摄物体造成浓重的阴影,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光线从人的头顶照射下来,阴影使眼睛形成两个黑洞,鼻子下方有一个大黑影。 二、人工光源 人工光源的种类很多,有碘钨光、聚光灯、手电简、蜡烛、闪光灯等。(一)顺光光源直接位于被摄者正前方与眼部同高,产生出相当“ 平 ”,均匀和无阴影的照

    18、明效果。(二)45度斜侧光 把光源向左或向右移动45度。在半边脸上投下阴影,增加了立体感,这是一种标准的人像用光法。(三)正顶光 这种光线能产生戏剧性的舞台效果,它照亮了被摄者的头发,而在大部分的脸上投下了深黑色的阴影。(四)高顺光 光线从被摄者前面的天花板上反射下来,使眉毛、鼻子和下巴下面都产生了阴影。(五) 低顺光 与高顺光相反,它在鼻梁与面颊处投下阴影,使人感到有点象妒火或营火产生的光线效果。 (六) 90度侧光 把灯光置于与被摄者成90度角的位置,使面部分为明与暗两半,并强调其质感。(七)脚光 与高顺光完全相反,这种光线产生离奇怪易的效果,是一种典型的“恐怖”光。(八)逆光光源正位于被

    19、摄者的背后,在头发上勾划出明亮的轮廓光,面部处于均匀的阴影中,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常需要加一点补助光。第三节 光源的运用一、自然光的运用(一)室外自然光的运用 1.直射光 直射光的特点是:光有明显的方向性,亮度有较强的明暗反差,并且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画面影调明快。但不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 2.散射光 散射光的特点是:无强烈的方向性。在散射光照射下,景物的层次主要靠物体本身色彩的变化而获得。这种光线容易给人一种平淡阴沉的感觉,在照片上形成灰色影调。散射光主要有以下四种: 晨昏散射光 白云遮日 淡 烟 疏 雨 晴天阴处(二)室内自然光 室内自然光受房间的高低、门窗的方向和

    20、面积、墙壁颜色的深浅、地面的质地、窗外树木或高大建筑的摭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比室外自然光情况复杂得多。室内自然的特点:光线柔和但不均匀;明暗反差强烈;亮度变化显著。二、人造光源的运用(一)灯光摄影的光比 照射在主体物上光线强弱的比例。光比分为大、中、小三类。(二)灯光摄影的布光 三、现有光的运用 现有光是指:拍摄现场现成的光源。它包括现场的自然光和原有的而非拍摄者另加上去的各种灯光,如室内的吊灯、台灯、蜡烛、炉火以及夜晚室外的路灯、节日的焰火等。现有光的优点有: 表现具有真实感,能表现出不同的情调,用光比较自由。不因摄影用光而影响被摄者的情绪。第四节 : 电子闪光灯摄影 一、电子闪光灯的种类

    21、(一) 独立式 闪光灯是独立的单体。使用时,既可置于照相机位置,也可与照相机分离。(二)内装式 闪光灯内装于照相机,与照相机合为一体,使用时不能与照相机分离。 二、电子闪光灯的运用技巧(一)作用于主要光源的运用 1.单灯闪光照明 2.多灯照明(二)用作辅助光 (三)慢门光法第六章 彩色摄影第 一 节 彩色摄影的成色原理一、三原色与三补色红、绿、蓝为三原色 黄、品、青为三补色二、色彩的三要素(三个属性)(一)色别 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如红绿蓝等都属于不同的色别。人眼能辨别的色别可达180种左右。(二)明度 指颜色的明暗、深浅,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的大小。在纯度一样的情况下,有明暗的差异。(三)

    22、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也称颜色的鲜艳程度。是表示色觉强弱的概念,即同一种颜色的差异。三、白平衡 照片中就能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原其他颜色。CCD不像人眼一样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 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摄像头必须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以便呈现出肉眼所看到的白色。(一)色温、色光、偏色三者的因果关系光线越红,色温越低; 光线越蓝,色温越高。1.高色温蓝色光具有潜隐性2.彩色感光材料对低色温的红色光具有一定的压夸张性3.色温变化幅度的复杂性 (二)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与校正色温滤光镜1.日光型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为5500K2.灯光型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为3200K3.有意产生偏色4.校正色温滤光镜第二

    23、节 彩色摄影的拍摄技巧 一、色彩的基调(一)暖调以红、橙、黄为主要基调的为暖色调。暖色调有助于强化热烈、兴奋、欢快、活泼等效果。(二)冷调 以青、蓝、紫为主要基调的为冷色调。冷色调有助于强化寒冷、恬 静、安宁、深沉等效果。(三)中间调 以绿色为画面主要基调的中间调。中间调是以大自然的色调为准。二、色彩的和谐(一)对比色和谐 (二)邻近色和谐(三)同种色和谐 (四)消色、光泽色与其它色彩的和谐 三、色彩的感觉(一)远近的感觉 不同色别中,暖色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使人感到距离远,同一色别中,明度高的显得近,明度低的显得远。(二)大小感觉 不同色别中,如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中,面积相同

    24、时,黄色显得最大,紫色显得最小,红与青近似。(三)冷热的感觉 红色、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青色给人以强硬的感觉。(四)动静地感觉 红色、橙色能促使人的生活加快,给人以动感;蓝色、青色能给人以静的感觉。(五)联想的感觉红色:给人以热烈、喜庆、胜利、革命、紧张等感觉黄色:给人以高贵、光明、富有、明朗、轻快等感觉绿色:给人以生命、青春、希望、生机、和平等感觉蓝色:给人以崇高、永恒、宁静、深沉、诚实等感觉紫色:给人以哀伤、威严、邪恶、神秘、高贵等感觉白色:给人以明净、纯洁、朴素、坦率、悲伤等感觉黑色:给人以庄重、肃穆、恐怖、神秘、哀伤等感觉。四、色彩的点缀第七章 滤色镜照相滤色镜照相,是在可见光范围内

    25、,利用分光装置有目的地选择成像光波的专门照相。第一节 滤色镜的基本概述 一、特点同色光通过;异色光吸收。 二、作用1.吸收 2.限制 3.通过第二节:滤色镜的应用 一、黑白滤色镜的应用(一)压暗蓝天影调(二)调节空气透视效果(三)渲染气氛(四)表现质感 二、彩色滤色镜的种类及用途(一) 种 类 1.校正色温滤色镜 橙色等系列用于降低色温; 蓝色系列用于提高色温。2.创造色彩效果滤光镜 彩虹滤色镜 片 双色滤色镜 可变色彩滤色镜 彩色中空滤色镜(二)用 途 1.能改变画面局部色彩或总体色彩,以创造成某种摄影气氛。 2.校正彩色图片的色彩偏差。第三节 特殊效果滤光镜一、中灰性密度镜 二、雾镜三、漫射镜(柔焦镜) 四、多棱镜五、星光镜 六、动感镜七、中心清晰滤光镜(中心焦点镜)第四节 偏 光 镜只具有某一个单方向振动的光,就为偏振光。偏振光照相是根据被拍客体对光线的偏振作用,记录其偏振光成像的专门照相。 一、能降低蓝天的亮度 二、能控制非金属表面的反光 三、能增强色彩的饱和度 四、能消除镜面倒影和重影 完


    注意事项

    本文(摄影技术课件整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