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家童谣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6290955       资源大小:28.5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客家童谣Word文件下载.docx

    1、韭菜吂打花,先生喊伲去摘苦瓜。苦瓜吂打子,先生喊伲去钓拐子。拐子跳入窿,先生喊伲打罔龙。罔龙趴趴跌,先生喊伲学打铁;打铁冇铁锤,先生喊伲学揩肥;揩肥冇担竿,先生喊伲学打砖;打砖冇砖斗,先生喊伲老猪狗。”(吂:客语读作mang2,未曾。打花:开花。伲:你。打子:结果。钓拐子:钓青蛙。窿:地洞。罔龙:这里指蜥蜴。揩肥:挑粪。担竿:扁担两端套上钩绳,用来挑担东西的器物。砖斗:用来制作土砖的模子。老猪狗:戏弄语,比喻像猪狗一样愚笨。)以下这首在整个梅州、河源、惠州、潮州、深圳等广东东部客家地区都有流传。“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黄,跳上床;床无杆,跌落坑;坑圳头,看黄牛。黄

    2、牛叫,好种猫;猫头雕,好种鸡;鸡入埘,好唱戏。唱戏唱得好,虱嫲变跳蚤。跳蚤跳一工,虱嫲变鸡公。鸡公打目睡,天龙走得脱。天龙走忙忙,撞到海龙王。龙王做生日,猪肉豆腐大大粒。”(杆,托住床板的横杠。圳,水沟。种,饲养。埘,普通话读音sh,客语读作ji4,指靠墙壁搭建的鸡窝。虱嫲,虱子。一工,一天。打目睡,打瞌睡。天龙,壁虎,常用作中药。走忙忙,跑得很快的样子。客家童谣的启蒙性,一则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儿童一些基本的人生哲理、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二则让儿童接触、熟悉身边各种事物,三则练习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数字观念、理解能力等。客家人尤其爱莲,以莲塘命名的客家地名比比皆是。号称“中国白莲

    3、之乡”的共有江西石城、广昌以及闽西建宁,石城、建宁是纯客县(建宁通行邵武话,为客家方言的一种),广昌客家占当地人口的20%。其中石城白莲种植面积达十万亩之多。月光华华的夜晚,莲花朵朵盛开。随着晚风轻轻吹拂,莲花的芳香在空气中微微荡漾。吃过晚饭,家务已了,父母长辈便带着孩子们来到庭院、禾场,一边乘凉,一边赏月。大人们正渐渐陶醉于月光下的时候,孩子们嘹亮的月光光便唱起来了,欢乐的游戏便开始了。带着想象的翅膀,客家儿童们的思想纷纷骑上大白马,打从莲塘边经过。一路上,韭菜开花,鱼儿欢快地跳跃。随着歌谣继续展开,或描述买了鱼建学堂、读文章,或描述听从先生(对私塾老师的称呼)的吩咐摘苦瓜、钓拐子、打罔龙、

    4、学打铁之类,总之就是不用上课,可以尽情玩耍,又或者描述“韭菜黄,跳上床”之类的童话场景无论歌谣随着韵脚如何转换、演变,第一,注重儿童的启蒙,第二,强调歌谣本身的节奏、趣味。月光光基本以成人集体创作为主,在流传过程中又添加了许多儿童自己变形的成分,这正是月光光版本极其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客家通过童谣对儿童的教化、启迪,几乎不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讲道理清楚地在歌谣中说出来,而是透过孩子熟悉、喜欢的事物潜在地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唱念中自己去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许多看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通过童谣音韵的转换连接起来,不仅风趣,而且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语言拓展能力。 月光光 (二)月光

    5、光,秀才郎,骑竹马,到院场;院场空,好栽葱,葱发芽,摘细茶;茶花开,桃花红,十只鸡子做两笼;揩到姐姐门口过,姐姐留涯住,涯唔住,涯要归去栽漆树。漆树深深青,遮过观音岭。观音庙的一伙鹅,呢呢哦哦飞过河;观音庙的一伙鸡,叽叽嘎嘎飞过溪;观音庙的一伙鸭,呢呢哎哎飞过塔。1.赣南宁都县客家月光光。2.客语称“月亮”作“月光”。月光光,“月亮”的童语。3.骑竹马:骑着竹马。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各地客家有竹马舞、竹马灯等竹马表演形式,一般在正月新年期间走村串户演出,给人们带来喜庆和吉祥。院场:庭院。客家围屋

    6、,无论圆围,还是方围,又或者九井十八厅,都必定在围屋内留有大片空地,作为孩子们共同嬉戏的地方,以及作为晒谷场等。4.细茶:客语词汇,茶叶。揩:挑。5.鸡子:仔鸡,小鸡。笼:在此特指鸡笼。6.涯:我。客语第一人称代词。又多写作“艾”、“崖”、“吾”等。7.漆树:漆,天然树脂涂料。漆树即产漆蜡的一种乔木,最高可达20米,木材坚实,生长迅速。各客家地区均有自然分布以及人工种植,曾经是客家人的主要经济林木之一。漆树的汁液有毒,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8.呢呢哦哦:象声词,模拟鹅群的叫声。叽叽嘎嘎:象声词,模拟鸡群的叫声。呢呢哎哎:象声词,模拟鸭群的叫声。9.一伙:一群。以“月光光,秀才郎

    7、”起首,是月光光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历代客家均以“耕读传家”作为基本信诫,即使在最艰难、最困苦的年代,客家男儿也都几乎曾经进过学堂,幻想过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无论如何,首先成为一个秀才,那是步步高升的关键一步。日后能否平步青云,除了勤学苦练,饱读诗书,那就要看命运造化了。秀才们骑着高头大马炫耀自己,让孩子们着实羡慕,多数月光光里面的秀才郎都是“骑白马,过莲塘”,只有宁都客家歌谣里唱道“骑竹马,到院场”。这里有两个解释,一方面表明竹马舞在宁都客家地区特别兴盛,经久不衰,另一方面以“骑竹马”回家,突出了这支童谣的逗趣性。接下来,随着歌谣韵脚的转换,语意不断变换、发展,让月光皎洁的夜晚显得更加

    8、生动,更加有趣。整首童谣共有9个韵,有一句一韵,也有两句一韵、多句一韵。所吟哦的事物有场所,有树木,有家禽,还以担着十只小鸡路过姐姐家门口作为叙事中心,接着铺开,讲述了自己想早早回家去种漆树的愿望。然后又幻想自己所栽种的漆树高入云天,树冠遮盖着整座观音岭。到这里还不尽兴,还继续想象观音庙四周,鸡鸭鹅成群,热闹非凡。桃源世界一般恬然的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如果没有这些鸡鸭鹅,这首童谣便至少逊色一半。观音娘娘是客家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神明,信众十分广泛,因而在客家地区,观音庙随处可见。观音庙作为客家人的信仰中心,本是非常庄严的地方,然而却也是孩子们最亲切的地方。除了经常跟随大人进去烧香拜菩萨祈福、还愿之

    9、外,也经常聚集在庙外的空地上玩耍,或者放牧鹅鸭。正因为如此,在宁都客家儿童心中,观音庙首先是快乐的场所。成群的鸡鸭鹅飞来飞去,叫声不断,这就意味着社会安定、家庭美满、生活富足。儿童心中的所谓幸福生活,不外乎是天天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这首月光光不仅让我们可以透过歌谣本身,了解过去客家社会的一些真实风貌,也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当时的民俗风情,以及儿童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理想。一切都很朴素,很通俗,却很真实,很生动。客家童谣赏析:月光光 (三)月光光(劝诫类)月光光,光灼灼。涯跌苦,你快乐。食又冇好食,着又冇好着。年年项起来,总住烂屋壳。暗婧细妹冇钱讨,害涯穷人样得老。暗好学堂涯冇份,有眼当只瞎眼棍。天呀

    10、天,越思越想越可怜。事业冇钱做,年年总耕田。六月割啊就,田东做贼头。袋子一太捆,擎把过街溜。吗个都唔问,问谷曾晒就?穷人一话冇,放出下马头。句句讲恶话,俨然税户头。唔奈何,量了一箩又一箩,量了田租量利谷,一年耕到又阿嗬!又阿嗬,会伤心。穷兄穷弟爱同心,穷姊穷妹爱团结。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1.赣南寻乌县客家歌谣。文本选自毛泽东寻乌调查,其创作年代应为20世纪30年代。经查实,这首月光光为寻乌文人刘淑士所作。原文中“冇”写作“毛”,表达不甚恰当,故作更改。作为客语童谣,其他用词不甚规范的,也一并做出适当更改,但基本保持原文风貌。2.毛泽东原注:“埃”,我。(为求尽量规范,这里一律将“埃

    11、”改作了“涯”)“毛”,没有。“项起做”,继续做。“暗婧女子”,再漂亮女子。“样得老”,怎样得老。“暗好学堂”,再好学堂。“割也就”,刚割完。“做贼头”,很恶之意,如贼头一样恶。“袋子一大捆”,用去收租的。“过街溜”,洋伞。“吗个都唔问”,什么都不问。“放出下马头”,打官腔。“税户头”,大地主。“阿嗬”,没有了之意。“爱同心”,要同心。3.光灼灼:月光皎洁的样子。灼灼:光芒闪闪之状。4.涯:跌苦:客语词汇,形容生活落魄、不如意。5.食:吃。着:穿。6.项起:起来。项,客语读作hang4。烂屋壳:破房子。7.暗:客语,那幺、再。婧:同“靓”,漂亮。细妹:未婚女子。8.样得:如何,怎样。9.田东:

    12、雇佣劳力种田的人。毛泽东选集之寻乌调查所载月光光原文:“月光光,光灼灼。埃跌苦,你快乐。食也毛好食,着也毛好着。年年项起做,总住烂屋壳。暗婧女子毛钱讨,害埃穷人样得老。暗好学堂埃毛份,有眼当个瞎眼棍。事业毛钱做,年年总耕田。六月割也就,田东做贼头。袋子一大捆,擎把过街溜。穷人一话毛,放出下马头。唔奈何,量了一箩又一箩,量了田租量利谷,一年耕到又阿嗬!又阿嗬,会伤心,穷兄穷弟爱同心,穷姊穷妹爱团结,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这首歌谣显然是客家童谣与红色歌谣的结合,是客家月光光最特殊的版本。歌谣流传时间主要在中华苏维埃时期,流传范围遍及整个中华苏维埃地区。歌谣经由毛泽东收录在寻乌调查后,已

    13、然成为经典文献。由于时代的巨大变迁,现在会唱这首歌谣的人已经很少。作为革命歌谣,其创作者以客家童谣形式来加以表现,起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儿童的传唱既迅速,又广泛,而且极容易反馈到儿童的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当中,成为革命宣传的最有力文本。中华苏维埃地区涵盖了赣粤闽边区、赣中、湘东,却几乎是清一色的客家地区。其传统社会均是稻作农业为主体的小农经济,穷苦人家无田无地,只好替田东、税户头作“同年”(长工)、雇农,受地主阶层的盘剥尤为严重。歌谣对穷苦人家辛苦忙碌一场,到头来却只能“阿嗬”一声,一无所有,描绘得非常生动。因为被剥削而伤心,因为伤心而“穷兄穷弟爱同心,穷姊穷妹爱团结”。穷则思变,何以改变现状?

    14、唯有参加革命,推翻旧有社会制度,让耕者有其田,让人民当家作主。“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中华苏维埃时期,客家男儿三分之一以上甚至半数以上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无比贡献。妻子送郎当红军,父母送子当红军,儿女送父当红军,这种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当时广大客家地区皆蔚然成风。那时期,革命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客家传统文艺形式作为传播工具,其中便有客家童谣、客家山歌、客家小调等。“月光光,光灼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里婵娟更将照耀整个中华大地。 努力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月光光 (四)(一)月光光,走四方。四方暗,照田墈。田墈尾,捡枚针。针有眼,交畀伞。伞有头,交畀牛。牛有角,交畀

    15、桌。桌有桄,交畀罂。罂有口,交畀狗。狗有尾,交畀鸡。鸡有髻,两子同年绷大锯。大锯没老婆,不如学补箩。补箩篾割手,不如学蒸酒。蒸酒酒会酸;不如学打砖。打砖砖对截;不如学打铁。打铁会生镥,不如学迟猪。迟猪难讲价,不如做叫化。叫化难擐筒;不如入泥窿。泥窿会必坼,不如钻石嚹,石嚹好种瓜。种个瓜子大,不如拿来买;种个瓜子细,拿来喽大细;种个瓜子黄,留来喽婿郎。(二)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走田墈。针有眼,交给伞。伞有嘴,交给锯,两子同年学搬锯。搬锯冇老婆,不如学补箩。补箩篾丝曲屎朏,不如学打铁。打铁难讲价,不如做叫化。叫化难扛筒,不如割簕蓬。簕蓬里一只蛇,吓得哥哥目赖赖。1.这两首月光光采自闽西武平县客

    16、家地区,其中第一则主要流传于闽西武平县象洞一带。2.田墈:又作“田堪”、“田坎”,田边的高坡。墈,音kn,指地面突起如墙的土堆或斜坡。3.畀:音b,给与。又多写作“奔”、“分”。4.桄:音gung,桌子、窗户、床等的横条。罂:普通话读音yng,客语读作ang1,同“盎”,小口大肚的瓷质或陶质容器。5.髻:音j,原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在此指鸡冠。6.两子同年:同龄人。同年,本指同一年出生的人;这里泛指年龄相差很小的两个人。绷大锯:拉锯。绷,音bang1。7.蒸酒:酿制米酒。砖对截:砖从中间断开。8.生镥:生锈。迟猪:杀猪。叫化:乞丐。9.擐筒:提着要饭用的竹筒。擐,音hun。泥窿:10.必坼

    17、:裂缝。坼,音ch,裂开。11.石嚹:石缝。嚹,普通话读音l,方言语气词,相当于“了”,或在祈使句里表示命令、请求,相当于“啦”。客语读作lak7,表示缝隙。12.喽大细:叫唤小孩。喽,客语读作lou4,叫唤,诱惑。大细:本义为大小,在此特指“小孩”、“孩童”。13.婿郎:女婿。14.冇:没有。补箩:修补谷箩。箩,一种竹编器具,一般用以盛谷子。15.曲屎朏:刺屁股。朏,普通话读音k,客语一般读作bei2或fu4,指臀部、屁股。16.扛筒:扛着乞讨用的竹筒。17.簕蓬:音lpng,荆棘丛。18.目赖赖: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以“月光光,照四方”起兴的还有粤东饶平县客家月光光:“月光光,照四方。四方

    18、暗,跌落墈。墈下一枚针,捡来敬观音。观音微微笑,拿来敬大庙。大猫王,偷干塘;塘冇鱼,偷挖薯;薯冇肉,偷砍竹;竹无丫,跌落山脚下。皮做皮,骨做骨;扛过饶平换猪骨。猪骨香,换南姜;南姜辣,抱铙钹;铙钹滴滴转,换芋卵;芋卵绵,换铜钱;铜钱烂,换火炭;火炭乌,换头猪;猪爱走,换条狗;狗爱吠,换条袋;袋恁长,换条羊;羊爱死,由得佢。”(大猫王:指盗贼。干塘:指将池塘水抽干捞鱼的整个动作。皮做皮,骨做骨:皮是皮,骨是骨,形容皮开肉绽的样子。铙钹,一种常见铜质打击乐器。又有梅州大埔客家月光光:田墈乌,照鹉鹉。鸪鸪鸟,叫一声。老鼠鬼,挖油盎。挖啊出,遇到先生还过得,遇到伯公打屁股。”(乌:黑黝黝之貌。鹉鹉:指

    19、鹦鹉。鸪鸪鸟:指鹧鸪。挖油盎:偷油吃,“油盎”即油瓶。伯公:土地神。又有河源市康禾一带客家月光光:四方矮,照老蟹,老蟹王,跌落塘。塘东心,有枚针;塘壁下,有条蛇,吓死先生俩子爷。”(老蟹:螃蟹。塘东心:塘中心。塘壁下:塘岸边。俩子爷:父子俩。客家童谣月光光由于首句起兴的不同,大概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以“秀才郎”为主角,主要描述读书郎哥的生活或心理活动;第二类,以经常游走四方的手工业者为主角,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分工;第三类,以各种农活为主要内容,有叙事、有逗趣,也有启蒙等多种表现形式。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想象主要体现在职业的选择上,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客家人对孩童将来职业生涯的关心非常

    20、热忱,其他许多童谣都有相同的启蒙句段。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职业地位基本贯穿着“士农工商”思想。客家人以农业立本,其地位仅次于“士”(官僚、学者等)。相对而言,客家人最不热衷于经商,这种习惯性思维一直深刻影响到今天。由于耕地的严重不足,过去,客家男性务农之余,基本上都掌握着一门以上的手艺,一到农闲便游走四方,靠手艺赚取银两,贴补家用。所以,在客家人看来,农业才是主业,一切手工业都是副业。月光光 (五)月光光,好种姜;姜荜目,好种菊;菊打花,好种瓜;瓜冇大,孙子摘来卖。卖到几多钱,卖得两百钱。学打棉,棉絮断;学打砖,砖对截;学打铁,铁生镥;学迟猪,猪会走;学迟狗,狗会咬;学迟鸟,鸟会飞,飞到树山尾。

    21、细阿哥仔洗手脚,归没路,扒上树。树上一尾蛇,吓得眼斜斜。跳下来,蹬到一条烂冬瓜,泻到伊阿婆一厅下。1.这首童谣主要流传于以高雄市美浓镇为代表的南部台湾客家地区。美浓客家月光光另一个版本为: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拗来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蓄个鲤姆八尺长。细个拿来炒韭菜,太个拿来问姑娘。问个姑娘高天天,煮个饭儿臭火烟。问个姑娘矮墩墩,煮个饭儿香扑扑。2.荜:同“筚”,本义指用荆条竹木之类编成的篱笆。荜目:草木茂盛的样子。3.两百钱:两百个铜钱。一个铜钱为“一文”;一般地,五百文钱相当于白银一两。民国初年,一百文钱相当于今天30元人民币。4.砖对截:所造的砖对半裂开。5.生镥:6.遲猪:遲狗:屠

    22、狗。遲鸟:宰杀鸟儿。7.眼斜斜:眼珠斜视,形容吓得目瞪口呆的样子。8.蹲:从高处落下,屁股着地的样子。9.泻:溅射。伊:她。阿婆:厅下:厅堂。台湾北部地区客家则多流传这么一则月光光:“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毛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朵花,拿给阿妹转外家,转去外家笑哈哈!”在这里,骑着白马打从莲塘走过的秀才郎转变成了“秀才娘”,足见童谣的原创作者是一个女性的成分多一些。客家人虽然历来尊师重教,但在封建社会时代,“耕读传家”的总是男性,女性能进学堂的非常少。月光皎皎的夜晚,走过来一位美丽端庄、文采飞扬的“秀才娘”,实在是一种不凡的景致。如此难得的客家妹,自然身价倍增,说媒

    23、的人络绎不绝。当秀才娘最后觅得好人家,自然是“船来等,轿来扛”,风光得很。以“月光光,好种姜”起兴的还有梅县客家月光光:“月光光,好种姜;姜荜目,好种竹;竹打花,好种瓜;瓜吂黄,孙妮摘来尝;瓜吂大,孙妮摘去卖;卖到钱,学打棉;棉断线,学打砖;砖断节,学打铁;铁生镥,学迟猪;猪爱走,学扛狗;狗爱叫,学打雕;雕爱飞,飞到奈耶去?飞到榕树下,捻到一只烂冬瓜;冬瓜拿转去,泻到满厅下。”(孙妮:孙女,这里泛指孙儿、孙女;奈耶:哪里?捻:用手拿。)广西地区客家自“雕爱飞”开始转韵,变形为“鸟会飞,养乌龟;乌龟大,钓老蟹;老蟹脚攮长,攮过伯公三张塘。”(攮:音nng,本义为了“推、挤”意思,这里指爬行。脚攮

    24、:足爪。南洋地区客家月光光也多以“月光光,学种姜”起兴。“月光光,学种姜;姜毕目,学种竹;竹开花,学种瓜;瓜吂大,细赖捉来卖;卖到三吊钱,学打棉;棉线断,学打砖;迟猪冇吗赚,赚两个猪核卵,转去屋卡炒冷饭。”(细赖:小男孩;三吊钱:三百个铜钱,一吊钱等于一百文;吗:什么;猪核卵:猪睾丸;屋卡:家里。)南洋地区客家基本是粤东客家移民的后代,由此可见其月光光同样受大本营客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基本保留了梅州客家月光光的风貌。姜,又名生姜、干姜、南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姜是客家人的主要调料之一,味道辛辣,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同时,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早食生姜,当得人生汤”之说。其

    25、广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等症,尤其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之后,急服姜汤便可增进血液循环,驱散寒邪。因此,客家人过去家家户户都种姜,或自用,或出售。某种意义上,种姜便成为了农活的代名词。童谣由种姜自然联想到种菊花或种竹子,一方面体现着农业社会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展示着农民生活安然、和谐的景象。歌谣随着韵脚的延伸,大多转移到各种手工艺职业上,几经选择,几经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最后学艺不精,被人嗤笑。这里有许多逗趣的成分,在童谣唱念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生活风趣。歌谣在让孩子们接触各种职业、行当之余,又告诫儿童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如果不专心学艺,凡事被困难所折服,那么最后就肯定

    26、一事无成,成为他人的笑柄。用月光光这种人人都喜爱唱念的童谣形式,给儿童灌输职业概念,是各地客家都非常热衷的事情。这里再例举一首湖南浏阳、平江一带客家的月光光:“月光光,照水上;船来等,轿来扛。扛到老爷门口过,老爷哇你好嫁妆。上麓麓,好种竹;竹开花,好种瓜;瓜吂大,孙子偷去卖;卖到几个钱,学弹棉;棉线断,学做砖;砖角烂,学做伞;做伞难熬油,学打油;打油难背撞,学和尚;和尚难念经,学当兵;当兵难讲话,学叫化;叫化难掼筒,学钉砻;钉砻难破篾,学做贼;做贼难挖垒,学种菜;种菜难弯腰,学打雕,打到雕子碰碰飞。” .先生喊伲学打铁;好缺德的老師 ,聽說後來在學堂裏出現了這樣的流传;先生高崖讀書,崖高先生打

    27、山豬。山豬跌落河,吉到先生倆公婆。老師辛苦的教我讀書,我就用我的專長來回報恩師,教老師怎樣打山豬。老師的第一砲就把山豬打到掉下河裏去了,失去了美味的山豬,氣得老師倆夫婦。先生喊伲老猪狗,崖喊先生老山豬。高崖讀書: 教我讀書吉到: 氣得不忘祖宗語 善用祖宗源 我记得是这样的:先生教厓读书,厓教先生打山猪,山猪跌落河,先生转去打老婆。学生种花生,先生掂油罂;学生种番薯,先生掂炰炉;学生种甘蔗,先生食倒牙射射!. 這類客家童謠叫做人之初,版本十分多,Level的算一個,另外補充幾個:先生教涯人之初,涯教先生打山猪。山猪漂过河,跌倒先生背驼陀。(臺灣客家版本)人之初,霉霉乌;先生教涯打野猪。野猪漂过河,跌死野猪俩公婆。(江西上犹客家版本) 人之初,性本善。擎脚头,改火炭。狗拖犁,拼拼灿。降个妹仔像阿旦。阿旦面恁靓,着嘅衫裤尽臭腥。(梅州大埔地区版本) 冇果子,毋读书。(江西于都客家版本) 应该是“山猪飙(跳)过河”吧?我也觉得用“飙”比较形象,但所见到的版本都写作“漂”,因把握不大,所以照抄了过来。


    注意事项

    本文(客家童谣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