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微生物学和卫生学知识.docx

    • 资源ID:6272941       资源大小:27.0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学和卫生学知识.docx

    1、微生物学和卫生学知识微生物学及卫生学基础知识第一章 微生物学知识一、概念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用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二、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例如酸奶、酒类、酱油醋、抗生素、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疾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病毒性肝炎等),

    2、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从药品生产的角度来说,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产品变质和不合格的重要因素三、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种类很多,至少在十几万种以上。按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可分为三大类1、原核细胞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2、真核细胞类:真菌2、非细胞类:病毒四、三大类微生物的特点原核细胞类微生物这类微生物没有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只有环状DNA组成的拟核。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一)细菌1、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

    3、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1)球菌 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2)杆菌 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3)螺形菌 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为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大小在0.55m之间,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即0.22m微孔滤膜。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

    4、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细菌的芽孢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杀灭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2. 细菌的繁殖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

    5、,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3. 细菌的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二)、支原体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有核糖体。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m,可通过除菌滤器。易污染细胞,引起细胞变行,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成等。组织细胞培养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支原体的污染:控制环境污染;严格实验操作;细胞培养基和器材要保证无菌;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

    6、抗生素。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45,15min即可被杀死。对肥皂、酒精、四环素、红霉素敏感。(三)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为寄生病原体,呈球形,直径为0.30.5m,不能通过细菌滤器。衣原体耐冷不耐热,5660仅存活510min,在-70可保存数年。0.1%甲醛液、0.5%石碳酸30min可杀死,75%乙醇0.5min可杀死(四)、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原核生物。细胞呈球状、杆状或丝状,有的多形性。细胞大小为0.30.6m0.82.0m,有细胞形态,一般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6030min即可杀死,100很

    7、快死亡,对一般消毒剂、磺胺及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五)螺旋体螺旋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全长3500m,具有细菌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可以引起皮肤病、血液病,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六)、放线菌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较强的耐干耐旱能力,但不耐高温,6065处理1015min即失去活力。真核细胞类微生物(真菌)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通常分

    8、为3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如蘑菇),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团,包括霉菌和蕈菌。致病菌主要有癣菌(霉菌)和白色念珠菌(酵母菌)。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最适的pH值为46。其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度比细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1h即被杀死,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则较敏感。1.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1)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

    9、构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2)霉菌的繁殖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

    10、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3)霉菌的菌落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菌落质地一般比较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附着物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2. 酵母菌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

    11、、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2)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人把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而把进行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真酵母。(3)酵母菌的菌落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非细胞类微生物(病毒)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

    12、质两种,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具有高度的寄生性。形体很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无法用除菌过滤去除,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在药品生产中存在较大风险。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温度。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温度(-196)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甚至数年。在5060 30分钟,100几秒钟即可灭活。pH。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射线。X射线、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化学因素: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抗生素及中草药等。除强酸、强碱消毒剂外,酚类、氧化剂(过氧乙酸)、卤素类(84)、醇类等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五、微生物的营养(一). 微生物的营

    13、养要求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1. 水 水是各种生物细胞必需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的作用。2. 碳源 碳源是合成菌体成分的原料,也是微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整体上看来,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碳源范围极广,分为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两大类。凡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异养微生物,凡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就是自养微生物。糖类是最广泛利用的碳源。3. 氮源 氮源主要是供给合成菌体结构的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与碳源相似,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能利用的碳源种类十分广泛。某些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分子态的氮或利

    14、用无机氮化物如铵盐、硝酸盐合成有机氮化物。4. 无机盐类 无机盐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盐类很多,主要有P、S、K、Na、Ca、Mg、Fe等,其主要功能为构成菌体成分;调节渗透压;作为某些酶的成分,并能激活酶的活性等。5. 生长因子 有些微生物虽然供给它适合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仍不能生长,还要供给一定量的所谓“生长因子”。其种类很多,主要是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等。生长因子可以从酵母浸出液、血液或血清中获得。(二).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凡能利用无机碳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叫自养菌;不能利用无机

    15、碳而需要有机碳才能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为异养菌。根据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光能营养菌和化能营养菌。前者是从光线中获得能量,后者则从化学物质氧化中取得能量。因此,根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等四类。第二章 消毒灭菌知识一、概念和术语1、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使之不成为传染源,并不一定能杀死含细菌的芽孢。消毒所用的试剂称为消毒剂。2、灭菌: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3、抑菌:抑制微生物繁殖体的生长及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

    16、,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4、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从而达到防止物品发生霉腐的措施,微生物一般不死亡。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如乙醇。75%乙醇为消毒剂,20%乙醇为防腐剂。5、无菌:指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二、消毒1、消毒剂的种类类别名 称浓 度消毒用途性 质酚类甲酚皂(来苏水)2%水溶液皮肤溶于水,呈碱性反应,有除垢作用,杀菌力强,有毒性,消毒手有麻木感。3%5%溶液地漏浓煤焦油溶液0.16%环境消毒消毒力中等。醇类乙醇7075%皮肤、工具、设备、容器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挥发性,无残留,作用时间短,对芽孢无效。醛类甲醛3740%甲醛89ml /m3

    17、,45g高锰酸钾熏蒸无菌室能破坏细菌繁殖体及许多芽孢、病毒、真菌;有挥发性,对眼睛及皮肤有刺激性。氧化剂过氧乙酸0.5%皮肤消毒广谱杀菌剂,能杀死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与某些病毒;强氧化剂,20时对皮肤、金属有较强腐蚀性。稀释液只能存放3天。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苯扎溴铵)0.10.2%皮肤、工具、设备、容器破坏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对革兰氏阴性菌不敏感,具清洁与消毒双重作用,对皮肤刺激性少,遇合成洗涤剂活性减弱杜灭芬(消毒宁)0.050.1%水溶液皮肤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抗菌谱窄,遇合成洗涤剂活性减弱。洗必泰0.020.05%水溶液皮肤对革兰氏阳、阴性菌有效,能快速杀灭繁殖体,无毒性,但不能与

    18、阴离子清洁剂等物质、升汞、肥皂合用。2、选择消毒剂原则(1)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嗅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4)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5)价格便宜。三、灭菌灭菌的方法主要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灭菌、辐射灭菌和环氧乙烷灭菌。1、干热灭菌法灭菌条件为160,2h或180,45min。干热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蒸汽穿透,或者易被湿热破坏的物品的灭菌。同时干热也是制药工业中用于除热原的方法之一。由于在相同的温度下,干热

    19、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远低于饱和蒸汽,故干热灭菌需要较高的温度或较长的灭菌时间。如:原液生产中直接接触原液的容器(玻璃容器和不锈钢桶等)的灭菌,有利于热原的消除。2、湿热灭菌法是在饱和蒸汽或沸水或流通蒸汽中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为可靠的灭菌方法,一般为121,20min或115,30min,使用时需将空气排尽。如:细菌培养基、滤器和工作服的灭菌3、过滤除菌法过滤除菌法是用除菌过滤器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方法。主要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空气和水的灭菌。常用滤膜孔径为0.22um和0.45

    20、um,但孔径为0.45um的滤膜不能确保将芽孢过滤去掉。如:r-PA原液、EPO原液和IF-11的无菌过滤4、辐射灭菌法(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作用于微生物核酸,促使其变性,导致微生物变异或死亡,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紫外线穿透力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因此适用于物体表面、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杀菌;不适用于药液和固体物质深部的杀菌;玻璃可吸收紫外线,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此法杀菌。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及眼睛有害。紫外消毒的作用距离一般为30cm1m左右。如:生产车间的消毒、超净工作台内的消毒(2)电离辐射: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具有不升温、干燥、穿透力

    21、强等特点,不改变产品性质。比如用钴60进行照射。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灭菌和食品的消毒。(3)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mm1m的电磁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及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多用于检验室用品、无菌室的用具的消毒。5、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可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结核杆菌、细菌、病毒、真菌等,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故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目前医疗器械广泛采用环氧乙烷来灭菌。第三章 药品微生物污染途径和控制措施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受到的外来污染主要有不溶性颗粒、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污染了微生

    22、物的药品会持续变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和不确定性。在药品生产中,各种要素,如厂房、人员、制药用水、物料、设备等,都可能导致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因此,我们要尽量控制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数量,避免药品受到污染。一、洁净区1、洁净区的概念洁净区是指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无菌药品生产洁净区分为四个级别:A级、B级、C级和D级。2、控制洁净区微生物污染的措施(1)洁净区的设计应当尽可能避免管理或监控人员不必要的进入。B级洁净区的设计应当能够使管理或监控人员

    23、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2)为减少尘埃聚集并便于清洁,洁净区内货架、柜子、设备等不得有难清洁的部位。门的设计应当便于清洁。(3)无菌生产的A/B级洁净区内禁止设置水池和地漏。在其它洁净区内,水池或地漏应当有适当的设计、布局和维护,并安装易于清洁且带有空气阻断功能的装置以防倒灌。同外部排水系统的连接方式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侵入。(4)每天监测洁净室与外界大气压力和不同洁净区之间的压差,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5)定期测定洁净室内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状况,确保符合要求。(6)应当按照气锁方式设计更衣室,使更衣的不同阶段分开,尽可能避免工作服

    24、被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更衣室应当有足够的换气次数。更衣室后段的静态级别应当与其相应洁净区的级别相同。必要时,可将进入和离开洁净区的更衣间分开设置。一般情况下,洗手设施只能安装在更衣的第一阶段。(7)气锁间两侧的门不得同时打开。可采用连锁系统或光学或(和)声学的报警系统防止两侧的门同时打开。(8)在任何运行状态下,洁净区通过适当的送风应当能够确保对周围低级别区域的正压,维持良好的气流方向,保证有效的净化能力。(9)应当能够证明所用气流方式不会导致污染风险并有记录(如烟雾试验的录像)。(10)轧盖会产生大量微粒,应当设置单独的轧盖区域并设置适当的抽风装置。不单独设置轧盖区域的,应当能够证明轧盖操作对

    25、产品质量没有不利影响。二、洁净区内的人员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人员进入洁净区会引入大量的尘埃粒子和微生物,所以要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卫生。控制人对洁净区污染的措施(1)凡在洁净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培训,使无菌药品的操作符合要求。(2)洁净区的人数应该严加控制,检查和监督应当尽可能在无菌生产的洁净区外进行。(3)进入洁净室的人员,不能患传染病、皮肤病,包括隐性传染病;体表有伤口、感冒、咳嗽、腹泻者不宜进入洁净室。人员应每年至少体检一次。(4)洁净区应当禁止吸烟和饮食,禁止存放食品、饮料、香烟和个人用药品等非生产用物品。(5)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6)按照操作规程更衣和洗

    26、手,尽可能减少对洁净区的污染或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区。(7)进入洁净区的人员按照规定更换工作服,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想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产品和人员的要求。(8)操作人员应该避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设备表面。三、制药用水1、制药用水中的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水是应用最广泛的原料,它不仅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且也用于清洗容器、设备和用于冷却。生产用水中污染过量的微生物会带来很大危害。一是微生物会形成内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无法通过过滤除去,二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可以通过过滤除去,如病毒。2、制药用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措施(1)制药用水

    27、应当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2)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当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3)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当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当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死角、盲管。(4)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5)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6)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

    28、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四、生产用物料1、物料中的微生物物料系指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原辅料包装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和尘埃,原辅料本身也可能会污染微生物,都有可能将微生物带入到药物制剂中。因此,选用符合标准的原辅料,有利于控制药品和环境的污染水平。来源于动物的原料药或辅料(如明胶),有可能被动物病原体所污染;来源于植物的原料药或辅料(如淀粉)则可能被多种细菌、霉菌、酵母菌所污染。特别是物料在开封后应及时封口,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包装材料,特别是内包装材料,一方面包装药品,另一方面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药中。包装材料应考虑不同需要加以清洁或消毒

    29、处理进行合理封装。2、微生物的控制措施 (1)进入生产区的原辅料必须符合标准,不洗即用的内包装材料、容器,其生产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必须与药品生产相一致。对可以重复使用的盛装容器,应按要求清洗干净。(2)直接与药品(中间产品)接触的设备、工具、容器、内包装容器最后一次冲洗用水应与生产用水一致。(3)物料净化用室包括物料清洁室、消毒室、气闸室或传递柜(窗)、备料室、(弃废)物料出口的专用传递设施等。(4)进入洁净车间内的物料要按标准规定进行处理。要去除物料的外包装,用洁净抹布清洁外包装,无肉眼可见的污物。放进缓冲间或传递窗的物料应用消毒剂消毒或紫外线照射,然后在另一侧取出物料,经进一步消毒后传入

    30、工作区。(5)车间内的废弃物应置于弃物袋内密封,防止废弃物散发微生物,废弃物经传递窗消毒或紫外照射后传出洁净区。废弃物出口不能与物料进口合用同一气闸或传递柜(窗),宜单独设置专用传递设施。(6)物流通道不能作为通路。 五、设备和容器具车间内用后的设备和容器具如不及时清洁,由于表面往往附着营养物质和水份,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如果不进行控制,会成为污染源。车间内设备和容器具使用后应立即按规定进行清洁,去除设备或容器具表面的附着物,干燥或用保护液保护后放置,避免微生物的滋生。做好状态标识的管理,已清洗后的设备和容器具必须与未清洗的设备和容器具分开,防止设备和容器具之间的交叉污染。六、清洁工具清洁工具用于厂房、设备和容器具的清洁,如果清洁工具清洁不彻底,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污染源,很容易引起微生物的扩散和交叉污染。(1)应选用易于清洗和消毒、不脱落颗粒物的清洁工具,清洁工具在放置期间不易滋生微生物。(2)清洁工具如抹布应分类定置管理。清洁地面和地漏、墙面以及设备的抹布应用不同色带标识,分开使用和清洁,以避免引起交叉污染。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生产区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二者不能互用。(3)清洁工具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清洁,清洁后干燥或灭菌,放置于规定的位置,避免引起微生物的滋生和交叉污染。(4)清洁工具在使用前应确保已进行了清洁或在清洁有效期内,避免受污染的清洁工具污染其它设施。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学和卫生学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