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625211       资源大小:417.07KB        全文页数:10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3. 文体介绍。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 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4. 相关

    2、人物背景介绍。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 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第 0 页 共 101 页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在组织、

    3、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5. 作者简介。杨振宁安徽省合肥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7 年和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 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傲,那年他们在接受诺 贝尔奖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 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 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

    4、感1. 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作者的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明确: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 50 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如第一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以及第六部分。这些语段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赞扬、怀念之情。2.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欣鼓舞;读作者对稼先的评价,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

    5、朋友骄傲的真情;读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读出壮怀激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读出深切怀念。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 速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并思考: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第二个标题: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个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个标题: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两弹”获得成功感到骄傲。第五个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

    6、奉献的精神。第六个标题: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联系:第一个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2.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第 37 页 共 101 页在美国获博

    7、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1958 年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 年重病期间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 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总结: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课堂小结: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

    8、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纯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这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板书设计邓稼先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创设背景)“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平实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我不能走”默默奉献(分)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总)不同国籍文化背景性格第 2 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邓稼先在国难面前

    9、,克服重重困难,毫不犹豫地以身许国,却鲜为人知,默默无闻, 他是忠义之大者!下面让我们继续感悟这一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吧!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1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新奇。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2. 邓稼

    10、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按照常理,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的获得者,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何况自己与邓稼先阔别二十余年,对邓稼先的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了解太多,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再者,邓稼先是自己 50 年的朋友,写朋友,自然包含着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对朋友的认同钦佩;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

    11、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3. 默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职务功劳相当学术水平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纯”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 还比他多了很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品

    12、味语言,体会表达效果1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1)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旷野无边无际,辽远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环绕,群山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寒风悲号,日色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野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2) 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和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组排比句说明了搞原子弹工程既要有物理直觉,又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也透露出作者对老友真

    13、诚的关怀与深情。(3) 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4) 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同时,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 第一部分相呼应。【学法指导】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令读者印象深刻。长句

    14、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特殊的表达效果。2.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句式整齐,例如第一部分,举了 1898 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稳健的判断”,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第三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揣摩语言,体会深刻含义1. “邓稼先是中国

    15、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试阐释这两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他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向前)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2.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

    16、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这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在历史视野和全 球视野上,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 祖国、对民族的伟大贡献。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多处运用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在句式的选择上,长短句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内容分明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可取之处1.课堂中,落实了对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17、,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及对作者思路的理解。 2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及鉴赏能力。3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不足之处1.对于散文传记这种文体,学生刚接触,不容易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而第 1 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他们还需要引导,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趣味。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 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 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揣

    18、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4.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播放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情感会 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 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像红

    19、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 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 5 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 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 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 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 年 7 月 15

    20、日被特务暗杀。2. 作者臧克家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 年 9 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7 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 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2.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

    21、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3.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内容特征材料品质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严谨治学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言行一致点拨: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一生经

    22、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1.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示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2)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3) 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

    23、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2. 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

    24、得 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 高体现。基于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闻一多学者唐诗杂论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参加游行示威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一、复习导入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品味语句,体会表达妙处1. 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2. 教师提

    25、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 20 世纪 20 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 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

    26、)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 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习有感情

    27、地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 如对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2. 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1) 生动形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一词,这就包含了比喻义,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2) 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作为学者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两句中的“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这几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注意事项

    本文(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全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