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不能不知的50道大题.docx

    • 资源ID:6238092       资源大小:37.7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不能不知的50道大题.docx

    1、不能不知的50道大题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目的及作用 1、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共同目的、主要目的或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即维护(巩固)奴隶制政权。但直接目的是不同的,分封制是周王通过诸侯实行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宗法制是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分封制作用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展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3、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与王位

    2、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商周时期的特点:、血缘维系政治 、尚未高度集权、等级制度严格、神权王权结合秦汉时期的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高度集权 、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制)。三、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人性善”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

    3、国的根本。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儒家把恢复理想政治的基础建立在了个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规范的强制约束转化为人心的内在自觉要求,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家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不同点:1、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想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2、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儒学高度重视伦理纲常,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古希腊

    4、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思想基础。3、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和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注重对自然与人的探索,人文主义精神中充满理性和激情,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四、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的政治思想观点,并指出他们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1)政治思想观点儒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

    5、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还主张在政治上“损益”旧章法,逐步改良。他的保守思想是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要宽刑薄税。法家: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主张“以法为本”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之手。(2)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他们的区别是: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实施“仁政”。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除国君外,一切人一律都要受法的约束。五、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

    6、有何异同 (1)相同点: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大反响的产物。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制度确立;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如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的作用。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突出;西欧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2)不同点:发生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主要打击的

    7、对象不同。中国的斗争矛头是奴隶制残余;西欧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新思想的阶级性质不同。中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西欧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 六、汉族的形成条件(秦朝奠定、汉朝形成)(1)、秦汉的统一和疆域(共同地域)。(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公九卿、郡县制等(统一政治)。(3)、统一度量衡、货币、交通(驰道);封建经济制度(土地所有制)。(共同经济生活)(4)、统一文字、思想(“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的语言(文化))七、如何评价封建社会“治世”或“盛世”? “治世”或“盛世”往往具有相同特征: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秩序相对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民族团

    8、结,文化发达。“治世”或“盛世”形成的因素,大致上有: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善于用人纳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注意加强民族团结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等等。其中,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的因素。“治世”或“盛世”是相对的。“盛世”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农民仍处于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处境困苦,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本质决定的。八、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

    9、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 九、宋代出现所谓“平民政治”的原因1、经过唐末五代的激烈社会变动,士族阶层遭到毁灭性打击,贵族政治彻底崩溃。2、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江南经济的高度繁荣,使得士族制下传统的社会结构松动,社会流动日益活跃。3、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大大增加了广大平民跻身仕途的机会。十、中西资本主义萌芽之比较。同:都产生在封建社会末期;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产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以雇佣关系的生产为标志。都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异:产生的环境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0、在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封建制度不完善,封建势力相对弱小。规模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资金、技术和规模都不如欧洲;西方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于商业革命,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发展环境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种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其发展影响不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起来,没能促进新制度的诞生。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十一、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1、从目的和性质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以和平友好

    11、交往为主要形式。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2、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但是贡赋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于社会经济并未产生积极作用。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十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1、背景:政治上,中国封建统治腐朽黑暗,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西方天主教势力与封建王权逐步衰落,旧势力相对薄弱。经济上,传统的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

    12、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思想文化上,中国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人们的思想也有所解放。2、内容上: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只是抨击社会现实的黑暗,没有从制度上进行批判,不能完全跳出旧的思想体系,无力为新制度的建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西欧的启蒙思想,以理想主义为核心,批判了封建制度、教会势力,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说等理论,为新社会描绘了理想的蓝图,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准备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3、 影响上: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能真正解放人们的思想,无力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也就没有促成社会制度的转型

    13、。而西欧的启蒙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教会势力,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根基,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促进西欧向资本主义转变。另外,启蒙思想还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影响深远。十三、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它在中国近代民主化历程上的重要地位。从临时约法的内容来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公民有人身、财产等自由和选举、被选举等项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掌握立法权,总统和国务员共享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力图防止绝对权

    14、力的出现,从而保护资产阶级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内阁制牵制总统,体现出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从而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总而言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出民主化、法制化潮流,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十四、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进步意义: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

    15、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局限性:(1)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2)明确财产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十五、评价洋务运动。进步性表现为: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起诱导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局限: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第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

    16、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第三,封建衙门式的管理,贪污腐败严重,效益低下。十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历史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客观上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特点: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部门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17、重工业则很少(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思想开始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3、民国初年形成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和影响。(1)形成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实业救国的热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

    18、日货,提倡国货”(2)影响: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国民统治前期(19271936)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 1935年的“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活动”5、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全面萎缩. 主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6、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

    19、要原因之一。十七、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先天不足”表现在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表现在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地区分布不合理。十八、战后两极格局是怎样逐渐形成的?(1)“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

    20、序幕。(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以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3)马歇尔计划的出台: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4)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5)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

    21、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十九、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22、、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二十、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从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第一

    23、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过渡。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二十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引发了商业革命 欧洲同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传统的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引发了“价格革命”含义:大量的贵重金属进入,使欧洲金银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影响: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封建

    24、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昔,常常入不敷出,财力和地位进一步下降;而新兴资产阶级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加。(3)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紧密。改变了欧洲和美洲的生活,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扩张也登上历史舞台。(4)新航路的开辟还极大的冲击了欧洲的思想文化领域,冲击 了神学理论,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它以无可辨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直接冲击了封建神学,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二十二、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1

    25、)确立: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美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主要原因:物质基础,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基础好,工业势力和物质基础雄厚,是击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的主要原因。 政治保障,英国国内政治制度先进,是英国在殖民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沿岸,具备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思想基础,英国思想文化进步,思想意识解放,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经过宗教改革,英国的清教徒开始殖民海外,这种个人奋斗、乐观进取的殖民精神必然取得胜利。 武力后盾,英国素来重视海军建设,18世纪英国海军实力在欧洲首屈一指,为海外殖民提

    26、供了军事保障。 二十三、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条件: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英国,是因为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较早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因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相继确立。 物质条件:前者因海外扩张,殖民掠夺使英国积聚了丰厚的资本;后者是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和19世纪上半期的殖民掠夺提供了物质基础。 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海外市场扩大,市场手工业供不应求,工业革命呼之欲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之提供市场条件。 技术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后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科技不断积累和大量

    27、新的科技发明出现,如: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英国道尔顿和俄国门捷列夫的科学原子论和化学元素周期表,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学说。 (2)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前者是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后者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前者使社会关系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工业资产阶级要当权,开展了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后者在生产资本高度集中的基础上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垄断资本家开

    28、始干预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加大了殖民扩张的力度,亚非拉变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广大国家地区几乎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推动自由主义运

    29、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第二国际成立,列宁主义诞生。二十四、“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井田制崩溃,地主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衰落,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阶级关系“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二十五、“百家争鸣”的性质及局面形成的意义。(1)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局面形成的意

    30、义:“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历史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历史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十六、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及影响 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

    31、由放任传统政策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但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影响:(1)经济:度过经济大危机,经济恢复,并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从长远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为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最深远)(2)政治: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二十七、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3)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4)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6)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


    注意事项

    本文(不能不知的50道大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