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

    • 资源ID:6229821       资源大小:116.63KB        全文页数:2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

    1、丁久平62红 凌遗传学42人类复杂疾病遗传学刘木根医学遗传学闫云君微生物学38功能基因组张晓昱50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骆清铭生物医学光子学曾绍群生物医学成像周艳红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刘笔锋系统生物学35生物分析化学、系统组学丁明跃生物医学工程46张胜民生物材料学纳米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教学大纲:(章节目录)1. 纳米医药研究进展(2课时)(杨祥良)2. 资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2课时)(余龙江)3. 基因组学前沿(2课时)(何光源)4.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课时)(杨广笑)5. G蛋白偶联受体在神经疾病中的机制(2课时)(刘剑峰)6. 膜蛋白和亚基之间相互作用进展(2课时

    2、)(丁久平)7. 人类复杂疾病遗传学研究进展(2课时)(王擎)8. 疾病与基因克隆研究进展(2课时)(刘木根)9. 生物技术最新进展概况(2课时)(闫云君)10. 生物质和异生物质的微生物降解的前沿研究(2课时)(张晓昱)11. 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进展 (2课时)(骆清铭)12. 飞秒激光脑成像研究进展(2课时)(曾绍群)13.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展(2课时)(周艳红)14. 系统生物学概论(2课时)(刘笔锋)15. 三维超声成像与应用(2课时)(丁明跃)16. 先进组织材料工程学进展(2课时)(张胜民)教材: 自编课件主要参考书:由任课教师指定有关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科学相关最新国际期刊有关内

    3、容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否与其他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具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专家组长:专 家:杨广笑、赵元弟、 2007年 12 月 20 日生命科学实验技术进展170.502Progress of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 life science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书面考试讨论实践表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所有专业 硕士 博士 16 / 1苏 莉教 授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分子免疫学鲁明波副

    4、教授生物化工、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李鹏程光电子31光电一体化刘 谦1.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1.1生物医学光子学实验技术进展1.2生物传感技术简介1.3医学成像实验技术简介1.4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实验技术进展2.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3.生物技术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3.1酶功能的理性设计及工程3.2化学修饰法3.3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的技术3.4酶的非理性设计3.5酶的定向进化及策略4.生物技术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5.生物科学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5.1植物转基因技术最新进展5.2现代免疫学技术最新进展5.3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最新进展5.4人类遗传疾病基因克隆技术

    5、最新进展6.生物科学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7.系统生物学实验技术进展(2学时)7.1基因组学平台7.2蛋白质组学平台7.3代谢组学平台8.系统生物学实验室实践及讨论(2学时) 自编课件专家组长:杨广笑、赵元弟 2007年 12 月 20 日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系、所) 硕士 研究生课程简介基因组学研究进展170.510Progress in Genomics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平时成绩+笔试成绩 植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硕士 博士 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汪越胜陈明洁1.基础篇1.1基因与基因组(2学时)1.2遗传作图

    6、(1学时)1.3物理作图(1学时)1.4比较基因组学(1学时)1.5基因组测序和序列诠释(1学时)1.6功能基因组学(1学时)1.7基因组进化的分子基础(1学时)2.进展篇2.1植物代谢组学(1学时)2.2.表观遗传学(1学时)2.3药物基因组学(2学时)2.4转录组学(2学时)2.5蛋白质组学(2学时)2.6海洋植物基因组学(2学时)2.7动植物基因组特点比较(2学时)2.8禾谷类作物基因组学(2学时)2.9基因组学与网络资源(1学时)2.10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1学时)3.方法篇3.1染色体分选与基因定位(1学时)3.2基因文库的构建(2学时)3.3微阵列与基因芯片(2学时)3.4生物信息

    7、学(2学时)3.5基因组学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运用(1学时)1. T.A.布朗.基因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杨金水.基因组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植物基因组学有关国内外期刊该课程适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没有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有稳定授课教师队伍。杨广笑、赵元弟、何光源 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系、所)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170.511Progress in Proteomics平时成绩(20%)+课堂讨论(20%)+笔试(60%)植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1绪论(2学时)1.1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提出1.2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的联系与区别1.3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意

    8、义和内容1.4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概述(2学时)2.1现状和发展趋势2.2大规模蛋白质分离技术2.3高通量蛋白质鉴定技术3蛋白质提取的一般方法和亚细胞器蛋白质提取方法(2学时)3.1概述3.2细胞裂解的方法3.3蛋白质的分步提取技术3.4细胞膜的分离与膜蛋白的提取3.5细胞核的分离与核蛋白的提取3.6线粒体的分离与蛋白质的提取3.7其他细胞器的分离与蛋白质的提取4蛋白质的分离(2学时)4.1一维等电聚焦电泳4.2二维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3胶上蛋白的检测4.4存在问题与研究发展趋势5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图像分析与蛋白谱数据库的建立(2学时)5.1蛋白电泳图像分

    9、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2图像分析5.3实用软件简介5.4二维电泳蛋白谱数据库6蛋白质的鉴定技术(2学时)6.1蛋白质测序仪与蛋白质的鉴定6.2蛋白质序列分析仪和质谱仪优缺点比较6.3结果分析与数据检索6.4质谱仪与蛋白质的鉴定6.5线性飞行时间质量检测器6.6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7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技术(2学时)7.1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原理7.2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PMF鉴定方法7.3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PMF鉴定方法实例8肽序列标签与蛋白质从头测序技术(2学时)8.1串联质谱测定多肽序列原理8.2串联质谱分析肽段序列原理8.3肽序列标签鉴定技术8.4PDS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技术8.

    10、5从头测序技术9磷酸化蛋白质的鉴定(2学时)9.1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概述9.2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9.3蛋白质磷酸化位点的分析9.4蛋白质磷酸化的定量分析10糖基化蛋白质的鉴定(2学时)10.1糖蛋白的结构特征10.2生物质谱技术鉴定糖蛋白10.3糖蛋白与蛋白质组学11利用荧光染料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2学时)11.1二维电泳凝胶的荧光染色11.2蛋白质样品的荧光标记与分离11.3图像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2运用质谱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2学时)12.1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12.2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12.3定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3蛋白质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2学时

    11、)13.1生物信息学简介13.2数据库的构建13.3蛋白质组研究中常用的网站及数据库14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2学时)14.1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其历史14.2蛋白质间连锁图的建立14.3酵母双杂交技术方法14.4酵母双杂交技术的扩展及其应用15蛋白质的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共定位技术(2学时)15.1概述15.2免疫共沉淀技术进展及其应用15.3荧光蛋白融合技术研究蛋白质的细胞共定位15.4免疫荧光法研究蛋白蛋白之间的细胞共定位16蛋白质芯片(2学时)16.1蛋白质芯片的类型及其制备16.2样品的制备及其检测16.3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16.4白质芯片和DNA芯片的比较16.5蛋白质芯片技术

    12、应用的新进展1. 钱小红,贺福初主编.蛋白质组学: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 钱小红,贺福初等译.蛋白质组学:从序列到功能.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蛋白质组学国内外有关外学术期刊专 家:2007年 12 月 20 日基因工程进展170.513Progress in Gene Engineering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考查专题讨论 秋32 / 32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1.基因与基因工程 1.1基因研究的发展史(2学时)1.2基因工程的诞生与主要研究内容(2学时)2.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 2.1染色体功能

    13、(1课时)2.2染色体与植物遗传工程(1课时)2.3染色体与植物进化、植物育种(1课时)2.4染色体外遗传、体细胞遗传与分子遗传(1课时)3.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 3.1基因的鉴别与分离(1课时)3.2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1课时)3.3转化载体的构建与转化体系的建立(1课时)3.4基因转化的原理与外源基因的整合及功能分析(1课时)4.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1基因工程食品(2课时)4.2基因工程药物(2课时)4.3基因工程园艺(2课时)4.4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规则(2课时)4.5转基因技术与网络(1课时)4.6组织培养(1课时)5.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5.1启动子在遗传转化中的作用(2课时)5

    14、.2标记基因的功能(2课时)5.3基因沉默与超表达(1课时)5.4目的基因片段的遗传操作(1课时)5.5转基因食品与环境安全(1课时)5.6基因结构与蛋白质结构(1课时)5.7生物信息学与外遗传学(课时)5.8纳米技术与基因工程(课时)1. 王关林,方宏筠主编.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 瞿礼嘉,顾红雅,胡苹,陈章良.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基因工程有关国内外期刊专 家 :高级微生物学 170.520Advanced microbiology 平时成绩考试 微生物学、生科

    15、院其他专业 32 / 28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马富英讲师杨 洋33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邬建国工程师发酵工程30发酵工程、代谢工程1. 绪论(2学时)1.1微生物世界1.2 微生物学发展趋势2.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及功能(2学时) 2.1 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2.2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功能基础2.3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 2.4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3.微生物生物多样性(6学时)3.1 微生物资源多样性3.2 微生物遗传多样性3.3 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3.4微生物代谢多样性3.5极端环境微生物4.微生物生长机制及代谢调控网络(4学时)4.1 营养与代谢概述 4.2微生物生长

    16、机制4.3 微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4.4 微生物代谢网络及调控5.微生物系统生物学(4学时) 5.1地球进化与微生物的起源5.2 原始微生物与代谢策略 5.3 原始微生物与分子编码 5.4 真核微生物与细胞器5.5微生物系统发育5.6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5.7进化时钟* 5.8体外定向进化技术*5.9微生物分类与分子鉴定6.微生物资源获取与选育技术(2学时)6.1 微生物资源获取与定向筛选 6.2微生物菌株分子选育 7.环境微生物技术(2学时) 7.1 环境微生物种群 7.2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共降解机制7.3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7.4 环境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8.能源微生物技术(

    17、2学时) 8.1 能源微生物种类 8.2 液态燃料微生物转化技术8.3 固态燃料微生物转化技术8.4 气态燃料微生物转化技术 8.5 微生物代谢与燃料电池9.工业微生物技术(2学时) 9.1 工业微生物概述 9.2 微生物炼制10.药物微生物技术(2学时) 10.1 药源微生物及微生物药物筛选10.2 中药微生物炮制10.3 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转化技术11.专题讨论 微生物学热点追踪(4学时)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0th Michael T. Madigan et al. 1. 刘志恒. 现代微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 沈 萍. 微生物学.

    1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杨广笑、赵元弟、张晓昱2007 年 12 月 20 日表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系、所) 硕士 研究生课程简介生物降解与转化 170.521Biodegradation & Bioconversion讲授课程 实践(实验、实习)课程 研讨课程 专题讲座 其它平时成绩论文(考试) 讲授讨论微生物学、生科院其他专业 32 / 26 课程组教师姓名1.1 生物降解、转化与相关学科关系1.2 生物降解、转化与地球物质化学循环1.3 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研究进展1.4 生物降解与转化工程研究进展1.5 生物降解,转化与环境治理1.6 生物降解、转化与循环经济2 生物降解与转化

    19、理论基础(6学时) 2.1 生物降解与转化微生物分类学2.2 生物降解与转化的代谢酶学2.3 生物降解与转化微生态学2.4 生物降解与转化能量代谢与物质循环2.5 共代谢理论与生物降解与转化2.6 生物质大分子生物降解与转化2.7 异生物质生物降解与转化 3 污染物的生物降解(6学时) 3.1 主要污染物类型及结构特征3.2 污染物降解、转化微生物及筛选3.3 贫营养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3.4 烃类及衍生物的生物降解3.5 芳香化合物及衍生物的生物降解3.6 污染物的共代谢降解3.7 污染体系的生物修复4 生物质降解与转化原理(4学时) 4.1 生物质存在方式与结构特征 4.2 生物质及其降解

    20、、转化微生物4.3 木质纤维素的白腐菌降解与转化过程及机理4.4 生物质降解与循环经济5 可再生生物质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6学时) 5.1 可再生生物质主要类型5.2 废弃生物质微生物降解与转化工程5.3 生物质能5.4 生物材料 5.5 生物药品5.6 生物食品5.7 其它6 不可再生生物质生物降解与转化技术(2学时) 6.1 燃煤生物脱硫与液化技术6.2 石油生物降解与采油6.3 不可再生生物质污染体系生物修复7专题讨论:生物降解与转化热点追踪(6学时) 无合适教材夏北成. 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王龙贵. 煤炭的微生物转化与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张景来等. 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


    注意事项

    本文(表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