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201776       资源大小:522.7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2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中必须测出每条橡皮筋做了多少功,否则无法进行实验。3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中,若作出的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成正比。()二、对点微练1(实验原理和操作)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

    2、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项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整数倍,否则,功的数值难以测定,B项错;小车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才能减小误差,C项错;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项正确。答案D2(图象法处理数据)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若画出Wv的图象

    3、,应为图中的() A B. C D.解析通过实验可知,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2成正比,故与v应是二次函数关系,故B项正确,A、C、D项均错。答案B见学生用书P084微考点1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核|心|微|讲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要测出合外力做的功和动能变化,只是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测量功和动能的方法有些区别而已。典|例|微|探【例1】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 Hz)(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

    4、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小车速度v/(ms1)v2/(m2s2)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解题导思】(1)实验中为何要平衡摩擦力?答:利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摩擦力,才能使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等于合外力的功。(2)实验中是否有必要测量每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多少?没有必要,只要保证每根橡皮筋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通过增加橡皮筋的个数,可使拉力做功增加到原

    5、来的整数倍,这样就可满足实验要求。 解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应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使小车在不接橡皮筋时缓慢匀速下滑。(2)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求出小车的速度,其中x可从题图中读出,分别为2.00 cm,2.83 cm,3.46 cm,4.00 cm,交流电频率为50 Hz,故T0.02 s。2W3W4W1.001.421.732.002.022.994.0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答案见解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有平均值法、列表法和图象法,本题主要用了后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列表法的优点是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

    6、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图象法的优点是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题|组|微|练1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1)(多选)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填选项字母)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挂在小车的前端

    7、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 m/s。(3) (多选)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做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AW BWCWv2 DWv3解析(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橡皮筋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

    8、做加速运动,橡皮筋做功完毕,则速度达到最大,此后做匀速运动。(2)在加速过程中,橡皮筋在做正功,故需要测量最大速度,即匀速运动的速度,因而需要选用间隔均匀的点,即后面距离为4.00 cm的点,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故最大速度为2.00 m/s。(3)根据图象结合数学知识可知,该图象形式和yxn(n2,3,4)的形式相同,故A、B项错误,C、D项正确。答案(1)CD(2)2.00(3)AB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

    9、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测量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C点,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重复的操作。(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v|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_,W3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数据记录表M/k

    10、g|v|/(ms1)2E/JF/NW/J0.5000.7600.1900.4000.2001.6500.4130.8400.4202.400E31.220W31.0001.2002.4201.21052.8401.4202.8601.430(3)根据下表,请在图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解析(1)由题设实验装置可知,钩码重力提供动力,绳子拉力充当小车的合外力,利用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F的大小,用米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L,则合外力做功大小可由WFL计算得出。利用天平测量研究对象即小车及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小车经过A、B时的瞬时速度,即可计算小车从A到B的动能变化量E。改变小车

    11、的质量(即增加或减少小车上的砝码),或者改变拉力大小(即增加或减少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几组数据,最后比较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E的数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是否近似相等。(2)由EM|v|,可得E30.600 J,由L50.0 cm,F31.220 N,可得W3F3L0.610 J。(3)在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小车然后释放小车减少钩码数量(2)0.600 J0610 J(3)图象见解析图微考点2实验的迁移、拓展和创新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试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1实验器材的改进,使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如图所示,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12、,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拉力传感器可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一定距离x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改变钩码的数量,分别得到对应拉力的功W和v2(即v),也可验证得到Wv2的结论。2实验方案的改进(1)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2)研究小车以不同的初速度沿粗糙水平面滑动的距离。得出小车的初动能大小与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情况,也可探究动能定理。这时必须保证小车与水平面上各处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例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_ cm。(2)

    13、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t1和t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填“是”或“否”)。(1)实验中如何测出合外力的功?合外力通过拉力传感器得到,位移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两者乘积得到合外力的功。(2)实验中如何得到动能?用天平测滑块的质量,由v得到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再由Ekmv2得到动能。解析(1)光电门1、2所在位置的读数分别为20.30 cm和70.30 cm,则两光电门中心间距离s50.00 cm。(2)验证动能定理

    14、即验证Fsmv,所以还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包括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质量m。(3)实验中力的大小由拉力传感器获得,并不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答案(1)50.00(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3)否3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如图甲所示,把木板一端垫起,滑块通过细绳与一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第二步:如图乙所示,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木

    15、板靠近滑轮处,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第三步: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打下计数点O时,滑块的速度为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1)根据纸带求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滑块速度vE_。(2)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合外力在OE段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OE_。(3)利用图丙数据求出各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及A、B、C、D、E各点的速度v。以v2为纵轴,以W为横轴建立坐标系,作出v2W图象,发现它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斜率为k,则滑块质量M_。解析(1)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vE。(2)本

    16、实验中将重锤的重力当作合外力,合外力在OE段对滑块做的功为mgx5。(3)根据动能定理有WMv2,得v2W,所以k,M答案(1)(2)mgx5(3) 4如图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运动。(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小车的质量

    17、为0.2 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O BO CO DO EO F0.043 20.057 20.073 40.091 5Ek/J0.043 00.057 00.090 7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 k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 kg。(g取9.8 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解析(1)平衡摩擦力后,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将小车释放后,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已知拉力为0.2 N,所以拉力所做

    18、的功WFs0.20.557 5 J0.111 5 J,F点的速度vF1.051 m/s,所以动能Ekmv20.110 5 J。(3)对于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m/s21 m/s2,对于托盘以及砝码,mgFma,即m0.023 kg,所以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为(23.07.7)103 kg0.015 kg。答案(1)匀速直线(或匀速)(2)0.111 50.110 5(3)0.015见学生用书P0861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

    19、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把纸带向左拉直松手释放物块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2)图乙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 m/s。比较两纸带可知,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解析(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

    20、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1.29 m/s。由于弹簧压缩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2)1.29M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已知质量为m的滑块、可调节高度的斜面、直尺等仪器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他首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的上端,并将滑块与纸带相连,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低压交流电源(已知其频率为f)后释放滑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

    21、点。 甲 乙回答下列问题:(用已知字母表示)(1)写出影响滑块动能变化的主要因素:_。(2)该实验探究中为了求合外力,应先求出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该同学通过多次调节斜面的高度,得到一条打点间距均匀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此时相对应的斜面长为L、斜面高为h。由此可求出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_。(3)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升高斜面高度到H(Hh),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丙所示,用直尺测出x1、x2、x3,对A、B两点研究:此时滑块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为vA_,vB_。(4)该同学对AB段进行研究,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合外力对滑块做的功W,滑块动能的变化量Ek,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

    22、Ek。解析(1)由滑块在斜面上运动可知,影响滑块动能变化的是合外力的功,即重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2)由题图可知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mgsinmgcos(为斜面的倾角),可得tan(3)由运动学公式得A点的瞬时速度是vAf,B点的瞬时速度是vBf。答案(1)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2) (3) ff3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经过光电门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1)实验步骤如下: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挡光片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mm;把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把小车放到轨道上,用细线一端与小车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保持轨道水平,在砝码

    23、盘里放适量砝码,让小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释放后,记录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测出光电门距离挡光片前端的距离x;第四步:小车仍由同一点静止释放,仅移动光电门,改变x,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第五步: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实验中,该小组同学通过研究小车位移x与挡光时间t的关系从而得到合外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为了使图象呈现线性关系,该组同学应作_图象。Axt BxCxt2 Dx解析(1)由螺旋测微器读出整毫米数为5.5 mm,由可动刻度读出毫米的小部分为19.50.010.195 mm,则挡光片的宽度为d5.5 mm0.195 mm5.6

    24、95 mm。(2)设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动能定理得maxmv2,其中v2,解得x,由于只改变x,则加速度a不变,为了使图象呈现线性关系,该组同学应作x图象,故D项正确。答案(1)5.695(5.6935.697)(2)D4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点时,重物B刚好接触地面。将A拉到P点,待B稳定后静止释放,A最终滑到Q点。分别测量OP、OQ的长度h和s。改变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1)实验开始时,发现A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_,_。(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sh关系的图象。h/cm20.030.040.050.060.0s/cm19.528.539.048.056.5(3)实验测得A、B的质量分别为m0.40 kg、M0.50 kg。根据sh图象可计算出A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的测量结果_(填“偏大”或“偏小”)。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