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化学第一册课本》.docx

    • 资源ID:6197029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1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化学第一册课本》.docx

    1、初中化学第一册课本化学第一册 绪 言2 第一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第一节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第二节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6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 空气 氧 8第一节 空气 8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3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19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22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 28第一节 分子28 第二节 原子 32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37第四节 化学式 式量 41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47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47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 49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2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 水氢 56第一节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56第二节

    2、 水的组成 58第三节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61第四节 气的性质和用途 65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六章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化合价 75第一节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75第二节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77第三节 化合价 78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七章 碳 第一节 碳的几种单质 84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90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94第五节 一氧化碳 98第六节 碳酸钙 103本章小结 复习题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的要求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 学 实 验 实验一 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二 分子运动 实验三 粗盐提纯 实验四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五 氢气的制取和

    3、性质 实验六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七 实验习题 选做实验 选做实验 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 选做实验二 红糖脱色 选做实验三 趣味实验 选做实验四 配合乡土教材的实验 附录 绪 言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像晶莹的水晶、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绚丽的花朵、乌黑的煤、雪白的食盐,等等。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例如,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白云可以变成雨滴或雪花重新降落到地面。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而钢铁又可能变成铁锈。煤能够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为什么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物质?为什么各种物质都

    4、有不同的性质(颜色、状态、光泽、气味,等等)?各种物质是怎样组成和形成的?为什么不同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为什么能燃烧)?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我们学习化学,了解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后,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使燃烧充分以节省燃料,并知道如何防火、灭火等。又如,懂得了锈蚀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在不同条件下怎样防止不同金属锈蚀。学习化学,既可以提炼

    5、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例如,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例如,用石油作原料可制造出多种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药品等。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等。学习化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进一步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可见,学习化学对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

    6、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了。在解放前甚至连煤油、烧碱、火柴等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化学等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化学科学研究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我国已建立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历史。我国的化学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行业基本齐全的工业部门。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虽然每个同学的基础和条件不同,但都应注意以下各点,例如,重视和做好化学实验,熟悉重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懂得并能运用常见的化学用语,理解基本化学概念和规律,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注意培养和保持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注意培养观察、记忆、思维、实验、自学等

    7、方面的能力,等等。同学们!现在你们在学校里辛勤地学习,将来你们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你们面临着广阔美好的前景,你们的责任是重大的。希望你们树雄心,立壮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好化学。 习 题 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第一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第一节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让我们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实验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见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一个盛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

    8、,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2取两三块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1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点燃(图13),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14把少量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放在干燥的试管里,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加热,注意观察铜绿颜色的变化和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为了便于对比,现把上面4个实验中,变化前后的物质和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列表于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它的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我们日常看到的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

    9、锅、蜡受热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实验3、4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我们日常生活里看到的木柴的燃烧、铁的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又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 讨论 由本节的演示实验可归纳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家庭小实验 观察一根蜡烛的颜色、状态、构造,然后点燃,经几分钟后把蜡烛熄灭。观察

    10、蜡烛燃烧中的各种现象,并仔细地记录下来。 习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铁生锈。(6)石蜡熔化。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第二节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

    11、的物理性质。 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在今后的化学课中我们将要继续学习,这里仅就有关物质物理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些简单介绍。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在高温时,铁等金属也会变成液态。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例如,冰的熔点是0,铁的熔点是1535,锡的熔点是232,等等。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实验证明,液体的沸点是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压强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为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而命名),简称帕。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

    12、,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由于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把101.325千帕的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物质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强下测得的数据。例如,在101.325千帕的大气压强时,水的沸点是100,水银的沸点是357,液态铁的沸点是2750,等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专门名称是帕斯卡,简称帕。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例如,成年人站立时对面的压强约为15千帕。 对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需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块是铁,哪块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物理上是用密

    13、度来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差别的。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单位可用千克/米3,也可用克/厘米3来表示。例如,铁的密度是7.8克/厘米3。铝的密度是2.7克/厘米3,水的密度是1.0克/厘米3,等等。为使用方便,化学上气体的密度也常用克/升来表示。例如,在0、101千帕时,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等等。 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物理课中还将进一步学习。 习 题 1.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2

    14、)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5)铜的密度是8.9克/厘米3,熔点是1083。(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7)酒精能燃烧。(8)酒精能挥发。2.根据你的观察,描述我们平时做菜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本章小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复习题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3)不需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4)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第二章 空气 氧 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

    15、厚厚的空气所包围着。空气不仅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此外,空气还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着重研究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氧气。第一节 空气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人们发现空气的成分却比较晚,这是因为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曾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后来,科学家们对燃烧现象和空气的组成做了深入的研究,才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空气究竟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实验21装置如图21所示。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水面为基准

    16、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分。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在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这是因为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剩余成分主要是氮气。在18世纪70年代,许多科学家都曾做过类似的实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图22)。 舍勒(K.W.Scheele,

    17、17421786)。普利斯特里(J.Priestley,17331804)。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曾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选学 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呢?拉瓦锡把少量汞(俗称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图23)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呼吸,维持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燃烧。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拉瓦锡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

    18、后来证明是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4/5体积的气体里去,结果得到的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氮气和氧气。后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人们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还有其它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体积分数的符号是。表示混合物中某一纯物质的体积

    19、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 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这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鉴于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的危害,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注意消除污染源,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

    20、源。防治大气污染,首先要依法进行管理,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的研究,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对排放到大气中的工业废气进行消烟除尘和无害化处理,消除工业污染源。在城市,最好实行集中供热和将居民燃料用煤逐步改为煤气,减少由居民生活给大气带来的污染。同时还要大搞植树造林,使空气得到净化。 选学 稀有气体的发现和用途 二百多年前,人们已经知道,空气里除了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外,其余的就是氧气和氮气。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和氮气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一百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

    21、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05克。经多次测定,两者质量相差仍然是几毫克。可贵的是雷利没有忽视这种微小的差异,他怀疑从空气分离出来的氮气里含有没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于是,他查阅了卡文迪许过去写的资料,并重新做了实验。1894年,他在除掉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以后,得到了很少量的极不活泼的气体。与此同时,雷利的朋友、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用其它方法从空气里也得到了这样的气体。经过分析,判断该气体是一种新物质。由于这气体极不活泼,所以命名为氩(拉丁文原意是“懒惰”)。 卡文迪许(Cavendish,17311810).雷利(Rayleigh,1842

    22、1919).拉姆塞(Ramsay,18521916).实际上,这一气体里除氩气外仍含有极少量的其它稀有气体。 以后几年里,拉姆塞等人又陆续从空气里发现了氦气、氖气、氪气和氙气。氦、氖、氩、氪、氙等气体总称稀有气体,这些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由于稀有气体的特殊性质,它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常把它们用作保护气。例如,用电弧焊接火箭、飞机

    23、、轮船、导弹等用的不锈钢、铝或铝合金等时,可以用氩气来隔绝空气,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跟其它物质起反应。还可以把氩气和氮气混合充入灯泡里,使灯泡经久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它们在电光源中有特殊的应用。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会发出紫蓝色光;充入氦气,通电时会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氖气,通电时会发出红光,这种光能穿透浓雾,所以氖灯可用作航空、航海的指示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利用稀有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在石英玻璃管里充入氙气的氙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强光,因此叫做“人造小太阳”。这种灯可用于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等的照明。氖气、氪气、氙气还可用于激光技术等方面。氦气在原子反应

    24、堆技术中可用作冷却剂。作为麻醉剂,氙气在医学上也很受重视。 选学 臭氧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做臭氧。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尽管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多数科学家认为是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氯氟烃等)使臭氧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臭氧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变薄的现象,甚至出现了“空洞”,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目前,国际上正在积极进行研究,以防止臭氧层进一步遭到破坏。 习 题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占21,_占78,

    25、_占0.94,_占0.03,以及_占0.03。所以说,空气的成分以_、_为主,其中_约占空气体积的1/5,_约占空气体积的4/5。2.桌子上放有一个空烧杯。一个同学说:“烧杯中没有东西”,另一个同学说:“烧杯中有物质”。你认为哪一个同学说得对?为什么?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氧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动物和植物的生存也都离不开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比空气略大(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它不易溶于水,1升水中只能溶解

    26、约30毫升氧气。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约-183(90K)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55K)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标准状况指的是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千帕时的情况。 准确值应为101.325千帕,在本书中采用101千帕这个近似值。 K是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热力学温度(也称绝对温度)单位名称开尔文的符号。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t在数值上的关系是:T=t+273,如氧气的沸点-183即相当于-183K+273K=90K。 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为了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让我们先做几个实验,看一看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现象是怎样的

    27、。 实验22把一小块木炭放在燃烧匙里,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木炭是否燃烧。再把木炭加热到发红,然后连木炭带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木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注意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图25)。等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碳跟氧气起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这个反应可以用文字简要地表示如下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实验23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

    28、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图26)。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硫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二氧化硫的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这个反应可以简要地表示如下:K是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热力学温度(也称绝对温度)单位名称开尔文的符号。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在数值上的关系是:T=t+273,如氧气的沸点-183即相当于-183K+273K=90 K。 硫+氧气二氧化硫 在前面做空气成分实验时,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这个过程

    29、中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并放出热量。这个反应可以简要地表示如下: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24把光亮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图27)。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一种叫做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证明在反应过程中放出了大量的热。 这个反应可以简要地表示如下: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除了铁以外,铜、铝等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也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讨论在实验中,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

    30、层细沙? 通过上面所做的几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甚至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可以燃烧。 以上四个反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碳、硫、磷、铁等物质都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除了这类物质以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与氧气反应呢?让我们用蜡烛(主要成分是含碳和氢的石蜡)再做一个实验。 实验25把点燃的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并比较蜡烛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图28)。燃烧停止后,等稍冷却,观察瓶壁上有什么出现。取出蜡烛,向瓶里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瓶壁上有水雾出现。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石蜡与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化学第一册课本》.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