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50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6192984       资源大小:191.35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50Word文件下载.docx

    1、在网络信息时代,史学研究者在读书上应作出调整与改正,比如读书包括阅读电子扫描和镜像版之书,学者应努力建设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要跟进阅览等。(乔治忠治史仍须以读书为根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欲全部阅览系统性的史籍和相关典籍几乎没有可能,这就是类书、书目等产生的背景。B.以往治史必须对重要的系统性的书籍进行阅读,类书是仅能作为治史的一种辅助方式而存在的,因为它非“根柢之学”。C.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传统纸质的书籍内容一致,只是在读者面前呈现的方式不同,对当代治史方式冲击不大。D.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

    2、学术资源兴盛,治史者可以轻松拥有学术资料数据库,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首段开宗明义,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明确了观点当代治史必然要研读史籍。文章二三段,作者由古到今详细剖析、论证了电子学术资料数据库于治史过程中的弊端。文章举史学界混淆“实录”史书和唐太宗时始兴的编年史性质的例子论证了治史中基本素养的重要性。文章末段针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对治史者读书的范围、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类书史料会导致误解,治史者通读史料出处的原书籍,有助于避免对史料的误解。数据库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四库全

    3、书数据库就缺少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这一非常重要的史料。当代学术资料数据库中的资料呈现出碎片化堆积的特征,因此,当形成背景、特定语境消失时就会被误读。当代治史者应该利用好信息检索技术,还要跟进阅览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充实自己的电子数据库。【答案】 (1)C(2)B(3)C 【解析】【分析】(1)A项,“人们欲全部阅览系统性的史籍和相关典籍几乎没有可能”中“可能”错误,原文为“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B项,“对重要的系统性的书籍进行阅读”扩大范围,将“史籍”扩大为“书籍”,原文“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D项,“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错误。结合“互联网上通过搜索

    4、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分析可知,“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错误。故选C。(2)B项,“论证了电子学术资料数据库于治史过程中的弊端”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主要剖析论证古代的类书、书目、各种索引,尤其是类书的弊端及其在治史中的地位、作用。故选B。(3)C项,“就会被误读”理解绝对化。结合文本内容“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分析可知,原文是“存在误读的可能性”。故答案为:C;B;C【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

    5、内容要点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论证思路和方法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明确论证方法。(3)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文本知识进行推断的能力。此类题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知识、结论,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践进行运用,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或者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众史学是着重探讨如何以公众为本位、以应用为前提来开展历史研究与传播的

    6、史学新分支。与传统史学 相比,公众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实现史学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公众史学发展的动力曰益强劲。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初始发展动力来自高校及职业史学家不同的是, 我国民间形式多样且愈发活跃的史学实践,催生了公众史学。具体而言,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主要缘于三方面 因素。一是公众对历史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探求欲、表达欲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水平。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历史文化媒介平台不断创新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 历史的兴趣。这为公众史学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是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由于技术发展发生了深刻变 革。互联网时代

    7、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条 件。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由史学界主导的历史知识生产和 传播模式。这为公众史学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传统史学适应社会转型自觉进行革新。一个时期以来, 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 价值受到质疑。面对这种状况,史学界一些学者开始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自觉革新,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 增强史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对公众的吸引力,逐渐开拓出一条关注现实、走向公众、服务公众的史学发展之 路。这为公众史学的发展奠定了

    8、学科基础。 公众史学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以公众作为参与主体的家族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等史学形态 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历史文本的通俗化,并在新媒体条 件下形成了 “人人都可写史”的态势。但“人人都可写史”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写史”。实践证明,一个人 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以探求历史真相。当下,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 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这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尤其需要注 意的是,历史知识从来都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因此,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如何保证公众史学正确解 释历

    9、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深入揭示历史本质,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 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专业历史研究者 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认同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追求,对于史学大众化缺乏热情。 (摘编自李娜推动我国公众史学健康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强史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美国公共史学原初发展动力来自专业人员,而我国公众史学发展动力缘于民间史学实践。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遭到人们的怀疑,使得公众远离史学的研究成果。“人人都可写史”,但又不是“人人

    10、都能写史”,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文章开头介绍了公众史学的特点,并从公众史学兴起的缘起、挑战两个方面介绍公众史学的发展。文章通过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对比,介绍了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原因,并从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学科基 础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作者认为以民众为参与主体的史学形态的繁荣形成了史学新态势,这使公众史学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先介绍公众史学面临的挑战,由现实难题进一步深入到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使得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被单一主体主导的状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转型,史学将更加关注现实,其社会功能将更突出地发挥出来,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

    11、史学。公众史学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生产和传播历史知识应具备正确的历史观,这是非常重要的。公众史学发展强劲,但也要面对公众史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专业历史研究者走出书斋,帮助公众提高史学修养。【答案】 (1)B(2)D(3)B (1)A项,“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错,并无“重新”之意,且应是“现实对史学”。C项,关系判断错误。原文是“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受到质疑”。D项,公众史学面临的现实难题是“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 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

    12、(2)D项,“由现实难题进一步深入到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文章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故选D。 (3)B项,“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史学”推断有误,传统史学的自觉革新,是公众史学发展的学科基础,不会被取代。B;D;B(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文章结构、论证思维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

    13、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3)本题考查整合文本信息、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不同。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减负令”就有10道,若将附带在其他工作的文件计算在内,已出台的“减负令”多达50多道。如果将地方出台的“减负令”算进

    14、来,过去60余年,我国出台的学生“减负令”多达上百道。 其实,过去60多年的学生减负实践,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社会、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诉求,以及因时而异的社会价值观。梳理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10道“减负令”,我们发现,每一道“减负令”所对应的“症状”,都是因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稍微不同的是,不同时期学生课业负担的程度与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式和程度各异。 2018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四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

    15、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类突出问题,联手排查、全面治理。数据显示,在调查样本中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其余62%的学生都报了辅导班,可见报名辅导班是普遍现象。 “中小学减负”,再次成为舆论美注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 从以前老百姓关注的学生“课业负担”到如今的“课外负担”,一字之差,折射出“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引发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持续关注。 (摘编自柯进、王家源减负:艰难中前行,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9日) 材料二: 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

    16、题,是中国教育中的一道难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被称作当代中国教育最大的“顽症”。报告中,针对我国多个省份的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发起的学业负担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图一父母对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原因的认识 图二 家长对“减负”的看法 图三 家长对如何“减负”的建议 (摘编自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材料三: “减负”并非意味着不留作业,更不是说让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减负”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孩子的课业负担来自学校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过

    17、分强调重复书写、记忆的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强化与自由想象。作业占据了学生们太多课余时间,没有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此,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学校来说,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现好奇、自由想象、大胆质疑和合作探索,从而唤醒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构筑每一名学生的自我激励系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赋。教师也要转变,要从关注学习成绩本身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了解学生成长经历、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精准助学。学校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建构

    18、课业负担检测预报模型,实行基于事实的时时跟进检测制度,提高“减负”效果。 (摘编自戴立益“减负”是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9日)(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逐渐增多,这些现象和课内外学业负担过重不无关系。父母认为孩子课业负担重有多重因素,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升学压力大、父母焦虑”,其次是“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偏多”。对减负问题,超过75%的受调查者支持减负,但近30%的受调查者为了孩子的升学考试可以接受现状,改变的意愿不强烈。减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56.26%的家长建议以寓教于乐,提升

    19、孩子兴趣的方式达到目的,且在高年级中这种需求比例会呈正向增长(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生减负实践记录了我国社会变迁,折射出不同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诉求,以及因时而异的社会价值观。“课业负担”和“课外负担”是压在中小学生肩上的“两座大山”,当前学生的“课外负担”已经超越了“课业负担”。材料三指出减负不是取消作业,更不是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自由和充足的思考时间。研究者针对家长对“减负”的看法及对“减负”的建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数据显示,家长中多数人赞成“减负”,并提出了许多“减负”意见。(3)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

    20、径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简要分析。【答案】 (1)D(3)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课程学习的负担重;课外学习的负担重;学生心理负担重;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减负途径:各级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学校要配置多元课程,促进课程的有效实用;家长的期望要合理化,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才;社会上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1)D项,“且在高年级中这种需求比例会呈正向增长”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一信息,属于主观臆断。 (2)B项,“当前学生的“课外负担已经超越了“课业负担”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呈现出新的特点”

    21、。 (3)本题要求筛选整合中小学生辅导过重的表现,以及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答案分散在材料中,要注意的是必须进行归纳概括,而不是简单摘抄原文句子。材料一,“62%的学生都报了辅导班”,材料二,“有近四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图三,对教学资源设置不合理方面也有反映。分析可得出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即课内负担过重、课外负担过重、心理辅导过重等。学生负担过重这一现象,涉及到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多个方面,要改变这一现状,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各级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理念,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推动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要加强立法调研,

    22、使“减负令”能真正落到实处。要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有效打击非法的校外辅导机构。学校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能满足有不同需求学生的要求,配置多元课程,教学内容不超纲,促进课程的有效实用。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寓教于乐,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强化。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确立合理的期待,不盲目攀比,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才。D; 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

    23、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

    24、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可抚循者,皆禅行,至滋不辞,帝嘉之。赐金紫,持节往。逾年还,使有旨,进谏议大夫。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于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宪宗监国,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安抚大使,半道,为剑南东

    25、、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以户部尚书召,徙荆南。吴元济之反,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揣天子且厌兵,自表入朝,欲议罢淮西事,道闻萧俯、钱徽坐沮议黜去,滋翻其谋,更言必胜,顺可天子意,乃得还。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衣食。(节选自新唐书袁滋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

    26、/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滋言蔡兵劲/与下同欲/非朝夕计可下/宜广方略/离溃其心/及宿兵三年调发/益屈诏/出禁钱继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辟,指由中央官署征聘,向上推荐,任以官职,是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夷,原指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部各族的总称,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户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负责主管国家户籍、

    27、钱粮、赋税和水利兴修等事务。表,是我国古代臣下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议论朝政时使用的一种文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袁滋聪颖善学,屡受重用。无需他人帮助,他读书自己便能领悟其意义,后受到赵赞举荐入朝,并曾在很多人的幕府中工作过。袁滋公正守法,为政仁厚。他曾为官员伸冤,拒绝有关部门不道义的请求;为政期间,他善待流民百姓,对犯法者常法外施恩。袁滋敢于担当,积极效命。治理滑州时,他严密戒备又釆取怀柔政策,让李师道等人畏服;吴元济造反后,他两次进言,主张兴兵伐贼。袁滋为人宽厚,平易简朴。曾与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能推心置腹待人,家里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之色,同时,他居处简陋,衣食俭朴。(4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50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