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6190962       资源大小:109.57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了解情景结合方式。本诗融情于景。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悟意旨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这是旅中寄友诗。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汉 江 临 眺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

    2、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这首诗是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任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负责岭南、黔中地区六品以下地方官的选拔),途经襄阳时所作。1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诗歌的首联、颔联作简要赏析。从评价入手,抓景物特点,想象画面。首联描绘出汉水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后雄浑壮阔的画面。“江流”二句,更是诗中有画。作者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

    3、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渺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画面却气韵生动。品语言2颈联中有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找动词,从手法、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方面思考。“浮”字和“动”字,采用了动静错位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动静错位,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3“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扣住“好风日”与“留醉”赏析情感。当地习家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园林豪饮,每次大醉而

    4、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靠长江,南依鄱阳湖。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武王时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谣,指徒歌,即无音乐伴奏的歌唱,此处泛指诗歌。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全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流放

    5、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1李白以楚狂自比,说明李白是怎样一个人?了解楚狂的特点。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这样写,是表明自己不会像孔子那样热衷于政治,而要像楚狂那样去过隐居生活,同时也暗示自己对现实不满。2诗人笔下的庐山有何特点?请加以概括。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抓住写庐山的诗句明确特点,结合诗人经历回答感情。(1)诗人笔下的庐山雄奇秀丽。(2)诗人借写庐山雄伟秀美之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

    6、热爱以及期望超脱现实的渴望。3“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两句的意思是什么?翻译两句内容,明确诗人观点。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峨眉山月歌李白(见本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补注解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1本诗在写景时有别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在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_。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2“思君不见下

    7、渝州”中的“君”指什么?请赏析。答:_指蜀地的朋友。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也可指“峨眉山月”。诗题是写月,李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渔翁柳宗元(773819),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河一带),汉族。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

    8、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再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在永州十年,作为被贬的司马,在政治上几乎彻底被遗弃,却能潇洒自放,纵情山水,与陶渊明之隐居确有几分相似。因此,陶诗有时也就成了他写诗的范本。但陶渊明是真正的隐士,柳之与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陶是真隐士

    9、,柳不是隐士,而是谪官。柳宗元被贬后依然有着报效祖国的志向,这是陶渊明所不具备的。虽如此,在思想情趣方面,柳与陶又有相通之处。比如对独立、自由之人生境界的向往,这是古今文人,乃至未来人类的永恒的追求。本首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渔翁形象?作者塑造这位渔翁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1)渔翁是一位闲适、孤高、自得其乐、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诗中渔翁隐居西山,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楚竹”。这些事物在传统的诗词赋意象中虽然凄清寂寥,悲苦哀怨,却都象征着孤高的品格;三、四句“不见人”“山水绿”等语表现了渔翁在山水中怡然自乐之情,结尾“岩上无心云相逐”化用陶渊明归去来

    10、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更显寄情山水的志趣。(2)诗人塑造这位渔翁,含有自况意味,联想到此时诗人被贬,不难看出,诗人借渔翁表达出了在寄情山水的同时而又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之情。题李疑幽居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累举不第,曾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李疑:一作李凝、李款,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幽居:幽静雅致的居处。邻并:

    11、一起居住的邻居。野色:原野上的景色。移石动云根:山顶云脚腾挪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幽期:幽雅、幽隐的约定。不负言:不违背约定。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题目中的“幽居”的?请结合首联赏析。先写邻居极少,扣“幽居”;再写通向“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说明人迹罕至。最后用“荒园”直扣“幽居”。2. “僧敲月下门”初拟用为“僧推月下门”,你认为“推”“敲”两字哪个字用得更好,为什么?“敲”字更好。月夜来访,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敲门之声惊动“宿鸟”,以声衬静,更显寂静。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诗人借清幽空灵的环境,暗含着自愿远离尘嚣的真实情怀。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

    13、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这是其中的二首。这两首诗写景时的观察点与写景顺序是否一样?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不一样。第一首(其一)观察点是望湖楼。写景时是自上而下。先写天上黑云翻滚,其次写远处的山巅,再写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最后写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第二首(其二)观察点是在湖中巡游的船上。写景顺序是上下交错、天湖一色。先写湖面荷花,再写躺在船上看山,最后写在船上泛游,这样湖水、山色、月光三者交相辉映。山水胜色类诗词的鉴赏知考情1写景诗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几年高考命题选材来看,许多省市的命题选材侧重于写景诗,要求考

    14、生理解写景诗词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技巧及表达效果。2对写景诗词的主旨归纳是命题的另一个热点,一般采用“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来提问。悟考题(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暮春宋黄 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诗歌大意,其次抓住表现春之“暮”的特征的意象。“芳事阑珊”“落花”,表明花儿开始凋谢,是暮春;“三月”,暮春时

    15、间;“柳绵飘白”,“柳绵”就是柳絮,春末特有景物;“东风”即春风,东风已老,可见是暮春时节;“子规”即杜鹃,它会在春末啼叫着“不如归去”。(2)这首诗歌从侧面描写桃花。“濯手惟闻涧水香”,由“涧水香”写出了桃花之香。(3)暮春一诗中“落花”、飘飞的柳絮、“东风老”、杜鹃的啼叫都表明春天将尽,暗含惜春之意,第二句中的“春愁”直接表达诗人的伤春之感。暮春山间中“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涧水香”动静结合,视觉描写与嗅觉描写相结合,表达出诗人的闲适愉悦之情。答案:(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16、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学技法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写景诗词时首先要缘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放,由此解题,才算进入解题的大门。但仅仅入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登堂入室。一要领会诗的主题,了解诗人的立意。也就是揣摩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二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做是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从中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三要学会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字所蕴涵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浅出的

    17、分析。四要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五要弄清写景诗词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总之,三、四、五是从写景方法来鉴赏诗歌的。当然,写景诗词的鉴赏所要掌握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只是这五个方面更为重要些,能高屋建瓴,从深处揭示作品的寓意,故诉之于文,以就教于大方之家。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按照上面的思路来分析诗歌,但在高考写答案时,一般来说,要首先分析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然后提升到情、理的层面上,即写了什么景(从结构、意象来分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景的方法),勾勒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基础训练1下

    18、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沓嶂(yo) 九垓(i)汗涔涔(cn) 平羌(qin)B山暝(mn) 楚塞(si)鱼鳖(bi) 汲水(jC前浦(p) 金阙(qu欸乃(i) 力能扛鼎(kn)D窥视(ku) 波澜(ln)火辣辣(l) 得鱼忘筌(qu选BA项,“沓”应读“t”;C项,“扛”应读“n”;D项,“窥”应读“ku”。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苍苔 孤舟 遥寄B旧游 香炉 荒园C玉杖 屏风 青黛D瀑布 状观 芙蓉选DD项,“状观”应为“壮观”。3对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维扬忆旧游 维扬:扬州B荆门九派通 派:水的支流C庐山秀出南斗傍 傍:傍晚D先期汗漫九垓上 先期:事

    19、先约好选CC项,“傍”通“旁”,旁边。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江流天地外,_。(王维汉江临眺)(2)五岳寻仙不辞远,_。(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3)_,白波九道流雪山。(4)_,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5)鸟宿池边树,_。(贾岛题李疑幽居)(6)建德非吾土,_。(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山色有无中(2)一生好入名山游(3)黄云万里动风色(4)烟销日出不见人(5)僧敲月下门(6)维扬忆旧游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5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6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_


    注意事项

    本文(新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教学案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