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之欧阳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6189783       资源大小:23.2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之欧阳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1、因此每到七月十五日的“小秋”时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这样就形成了中元祭祖的民俗。只是道教产生之后,把这一民间习俗上升为理论,并加以神化而已,因此中元节的真正起源要远远早于道教产生的东汉,应当是由狩猎社会转化为农业社会时期。因为中元节有用新成熟的农作物祭奠祖宗这一背景情节,只有农耕社会才有“新谷祭祖”的物质条件与“祭祖冲动”或“思想动机”见新思旧见谷思祖的动因。中元节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但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六日,有些地区为七月十四日。如湖南中部的梅山地区所属县市就是七月十四日,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傍晚就要将先祖送走。先祖拿着后代打发的钱财,先到扬州街上看“竹子戏”,然后才回地

    2、府。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每年到七月初(梅山地区是七月初十),家家户户都要接老人回家供奉和准备给老人烧封包。民间传说,七月初一开鬼门,阎王爷就放出全部的鬼魂,让他们享受一年一度的“假期”,死去的先人魂归人间检查后代们的善恶情况,在阳间的人们就举办一些祭拜活动来款待他们,尤其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以此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鬼魂。在梅山地区,中元节也不叫“中元节”或“鬼节”,还是直接就叫“接公公奶奶”或“七月半”。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焚香,由家中男丁用金属“钱戳”打印纸钱。纸张是用竹子造的的专用纸,叫“烧纸”,

    3、大小规格为9cm17.5cm。十几张纸为一叠,每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三排,每排打七个或九个戳印,要成单数。戳印状如古代铜钱,一排戳印代表一串钱,三排戳印就是一吊钱,为三百缗。打印好后,把紧叠的纸一张张松开,便于焚化时燃烧。然后按需要以三、七、九、十一、十三等单数为一叠,用小包袱纸包好。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机械打印钱纸买,省去了许多事。二、怎样接送与祭祀祖先1、接先祖。到了七月初一或初十,在傍晚时分,拿一挂鞭炮,三根香,一叠蓬松的散钱纸,由家长带领一家老少,在屋前坪里或屋前路口,烧钱纸,焚香,行鞠躬礼,作揖,恭迎先祖,为首者要说恭迎先人祷告词,如:“公公,奶奶,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们全家在

    4、此恭迎你们回家,希望你们吃好、玩好,并保佑全家老少健康平安”等等。然后鸣炮,一路烧纸钱引先祖回家。2、祭祀先祖。先祖接到家里后,在桌子上摆上荼水、果品、点心等,侍奉刚进屋的“老客”。以后一日三餐都要侍奉好茶、好酒、好饭菜。侍奉的茶杯、酒杯、碟子与饭碗的数量,按习俗不同,有些地方是八个,有的地方是三个(取道德经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在这里,三,表示无限多)。用八个的,桌子四方每方摆二个;用三个的,三个并排摆放在上座位(即所谓的“正位置”,一般在房门对应的方位)。农村有厅堂的,如果在厅堂的方桌上敬祖,杯碗碟则摆放在神龛位置(大门所对方位)。祭祀的秩序,一般是先焚香烧纸,祷告,先祭酒,

    5、次祭饭菜,再祭茶。祭祀时在每个碗上摆一双筷子,然后在每一个碗上用筷子点一下菜,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酒,吃饭,呷菜。多呷点。”十分钟至半小时后撤掉饭菜。先拿下碗上的筷子,然后把碗筷移开,边撤筷子时边说:“请放下。”然后换上茶杯。口云:“请公公、奶奶、父母喝茶。”十分钟后撤掉茶杯,口云:”祭祀的茶、酒、饭都不要太满,茶、酒盛杯子的三分之一,饭盛一勺,就可以了。天天如斯。先祖吃过后再阳间的人吃,就吃祭过先人的饭菜,据说先人吃过的东西有保佑作用,活人吃了好。3、送先祖。送先祖的仪式与接先祖差不多。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过晚饭后,等到傍晚,就开始送公公奶奶了。先摆上水果茶点,家长进行祷告:“今天

    6、是中元日,是公公奶奶在阳间的最后一天,今天晚上你们就要打转了,我们打发你们一些金银财宝,你们拿到阴家去用。包袱上都写了名讳,各自莫拿错了。公公奶奶要保佑子孙内外发达,全家身强体健,官运亨通,财源滚滚,无灾无难。小孩子好养好带,老年人无病无痛,读书的考上重点大学,当官的连升三级,经商办企业的早成亿万富翁”然后烧纸焚香,家长拿着燃烧着的纸钱在前面引路,其他人拿着鞭炮、香烛、封包、引火助燃用的稻草在后,从家里鱼贯而出,到达屋前的路口停下来(引路的纸钱不能熄灭,一叠快烧完了再点燃一叠,次第向前引),先铺上稻草,再把装有纸钱、元宝、衣物的包袱放在稻草上,在旁边插上香烛,然后点燃香烛、稻草、包袱,作揖、鞠

    7、躬。并祈祷、告别:“公公奶奶,父亲母亲,中元节就要结束了,你们又要回到地府去,我们尽管舍不得,但没有办法,只有多打发你们一点钱物,你们在阴家好受用。现在时间尚早,你们先到扬州街上看了戏再回去。明年中元节再会。”还有一些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的体己话都可以告白,诚如活着时告别一样。三、怎样写包袱在中元节期间,要为先人准确一些金钱财物,如金条、元宝、冥钱、钞票、衣帽、鞋袜、日用品管。现在还有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汽车、电视、电脑、手机等现代物品,阴家也与时俱进了。这些东要用用包袱包起来,便于携带与邮寄。有的用笼箱装起来,显得更客气。包袱或笼箱的封面就要写上姓名地址、物品名称、数量等,便于投递与收执

    8、。但是现代人对这种老格式比较陌生,不会写。现在市面上有现成的包袱买,印上了格式,但一些人还是不会填空。下面介绍包袱的写法。包袱又叫封包, 原本指的是两种东西,前者指封缄,亦指封缄着财物、文书等的封套。后者指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后来两种含义重叠了。如:唐代元结心规:“其甚也,则须封包裹塞,不尔,有灭身亡家之祸。” 又如。宋洪迈夷坚三志胡廿四父子:“乾道元年冬,弋阳某客子独携包袱来宿。”对于冥用品,本着“阴阳一理”的理念,也比照阳间的包袱寄包裹。冥用包裹分为小封包与大包袱。小封包为包裹纸钱时用,是由草纸裁剪而成,一般是长26.5cm,宽16cm。行文由右至左竖排五行,依次写“今逢中元大会处备冥财

    9、一束”、“化奉”、“祖考(妣)公老大人(孺人)阴府受用”、“孝孙谨具”、“天运年七月十四日化行”。小封包的数量一般是多个的,每个都要如是写好。每一个祖宗可以封多包,以每个晚辈的名义分别署名,也可以夫妻的名义署名,也可以全家的名义署名(可以写“率全家谨具”)。写好后,小封包可以单独焚化,也可套在大包袱内与其他物品一起焚化。小封包模式如下:冥用大包袱由草纸折叠而成,包袱一般为45cm50cm规格。正面共分五行由右至左竖排,书写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祖考 公 老大人收”、“孙曾孙 玄孙谨具”。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的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 包”、“上奉”、“故显考 老

    10、大人收”、“男 率孙曾孙玄孙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表示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府老孺人收”。除了给先人包袱外,一般还要给车夫力士一个包作为报酬,包袱正面写“车夫力士”四字即可。有的还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也就是给“坟山地主”与无人祭祀孤魂野鬼的份子钱。包袱较通用的模式如下图:有的包袱格式还要写上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一般用过去的地址,只详细到相当于今天社区的庙隍就可以了。如“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太阳四都福景山庙隍”。至于这个地址,有写亡故之地的,有写安葬之地的,有写故乡之地的,有写祭

    11、祀人之地的,都可以。但笔者认为,以写祭祀人之地为妥。第一,较之不会出错。年长月久,上面几代人死于何处,葬于何处,甚至故乡为何处,都很难弄清楚了,详细的通讯地址更难查找。而祭祀人自己的地址就明了得多。第二,因迁徙、搬新居等原因,祭祀人之地往往是变动的,而邮件写祭祀人住所之地,可以让收件人记住其地址,下次中元节不会走错地方。第三,写邮件发出之地城隍庙的地址,其实就是把包袱交给城隍,让神通广大的城隍代为分发邮件,保准不会误事。城隍担当了邮局的角色,城隍就是地保,是管理阴魂的地方官,是经常与阴曹地府打交道的,而且城隍有阴魂花名册,哪个阴魂在哪里清楚得很。其实,中元节的包袱是不用写地址的,因为是当面交给

    12、先人带走的,无需地址。只有在其他时间烧化包袱时才需要写地址,因为那是邮寄,不是自带。如果包袱较多,又是寄给同一个祖先的,可以只写第一包,其他的包袱可以写以“字号第”。如“父字号第二”、“父字号第三”“母字号第二”,“母字号第三”省去了许多笔墨。包袱右边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亡也。“显考”、“显妣”是对已故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

    13、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男性写名讳,女性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 “大人”过去是对王公贵族等高位者的尊称;“孺人”是过去对妇女的封号,七品官的妻子可为封孺人。到了阴间,乞丐与帝王都平等了,都用“大人”、“孺人”称谓。“冥府受用”,指给祖先带回阴曹地府用的。后面是寄件的名字与投邮时间。对于落款,过去男士写名字,媳妇写姓氏,未嫁女写名字,已嫁女不署名,现在都可以署名、写名字了。落款还要注意辈分称谓。年份要用甲子,不用公元,如今年为“甲午”年。月份与日子也要用阴历,不用阳历。再举一例写

    14、法: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封(指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第二列:上奉 (指恭敬地奉送给)第三列:故收用(指给已经故去的老人收用)第四列: 孝祀(指阳世孝人祭奠的)第五列:天运年月日叩化(指农历年月日跪拜焚化)四、包袱上的称谓写包袱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称谓。根据辈分不同,彼此的称呼也不同,弄不好就要出笑话。首先,要清楚常用的十八代称谓: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孙曾传来晜仍云耳。因为不太好记,我曾经给它编成一个五言歌诀就好记多了:“鼻远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孙曾传来,晜仍云耳止。”1、直系血亲相互称谓:上九代:称鼻祖。包袱写法: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

    15、)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耳孙。上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上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仍孙。上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晜kn孙。上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上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上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上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上一代:称父亲。故

    16、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2、旁系血亲、姻亲、表亲、继亲、世亲、夫妻、故友、其他等相互称谓:因内容较多,为简便计,下面用列表式:孝家称呼包袱写法 自称父之兄:称伯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

    17、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妻之姐夫: 故

    18、襟兄 收用 襟弟 叩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奶妈: 故乳

    19、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另外,男称大人,女称孺人。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附:直系血亲相互称谓写法示例图: 2014.8.9


    注意事项

    本文(中元节习俗与包袱写法之欧阳治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