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

    • 资源ID:6181080       资源大小:134.66KB        全文页数:9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科学内容试验内容材料备注1水滴里的生物1、显微镜的使用; 2、制作切片标本并观察;放大镜、显微镜、水样2做酸奶尝试做酸奶鲜奶、白糖、保温杯3馒头发霉了1、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2、 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馒头、放大镜、显微镜4搭建生命的积木1、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2、 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洋葱、细胞切片、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知识与技能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

    2、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 知道水中有微小生物。3、 了解微生物的发现。4、 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探究能力:教学材料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3、?2学生汇报。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引出用显微镜观察的活动。探索和调查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

    4、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2学生分组观察。(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

    5、: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列文虎克,A.van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

    6、21723)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

    7、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 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2) 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知道水中有微小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发现,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回顾和解释四、拓展活动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初步认识到微生物种

    8、类多、分布广、数量大,知道细菌、霉、病毒都是微生物。课题:2、做酸奶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认识细菌、病毒;能够通过尝试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识与技能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病菌的传播途径及一些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 学会自己对手做酸奶。2、 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3、 认识病毒及其对人类的危害。学习成果评

    9、价概念发展:探究能力:教学材料 鲜奶、白糖、保温杯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引出课题。探索和调查一、 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4、强

    10、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二、 布置作业1 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2、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三、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全班汇报并交流。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

    11、(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四、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教师小结:(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2)细菌的繁殖;(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

    1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2学生猜测。3

    1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5学生交流。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学会自己对手做酸奶。认识细菌和酸奶形成的原因。认识病毒及其对人类的危害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回顾和解释通过做酸奶活动,你们都有那些收获呢?课题:3、馒头发霉了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

    14、条件。知识与技能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 会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 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认识霉。2、 认识霉的功与过。3、 探究霉的生长条件。4、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探究能力:教学材料 馒头、放大镜、显微镜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2交流:你带来

    15、了什么发霉的物品?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引出讨论的话题。探索和调查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有一点务必请大家注意: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

    16、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3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的资料霉的功与过。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1大胆进行假设。(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2设计实验方案。(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设计几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

    17、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初步设计如下实验表格:假设的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3小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避免实验雷同。4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利用显微镜、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认识霉。认识霉的功与过探究霉的生长条件。回顾和解释一、汇报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的结果1各小组简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2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二、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1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食物或物品会发霉?2启发谈话:发霉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呢?3看教材第10页上的四幅图,具体说说为什

    18、么要这么做?三、拓展延伸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霉的认识。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办法及依据。课题: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课程标准: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细胞;能够绘制并描述简单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图;能够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与相同;能够设计游戏活动,解释白细胞吞噬病菌的作用过程。知识与技能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知道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

    19、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 发现洋葱表皮与与人体表皮的结构及其异同。2、 认识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并进行科学史教育。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探究能力:教学材料 洋葱、细胞切片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 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1谈话:在小时候,我们或许都玩过积木,你们用它搭过什么呢?2学生自由交流。3提问:如果把我们把自己的身体或其他有生命的物体比做

    20、房子,那么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又是什么?4学生思考、推测。引出认识细胞的活动。探索和调查二、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1教师提供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切片。2学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画下来。3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个神秘的生命世界?4学生汇报、交流。5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6学生汇报。三、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发现洋葱表皮与与人体表皮的结构及其异同。科学史教育。回顾和解释教师提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调查问卷(问答题)1. 说说你了解中的地球,知道多少写多少!2. 你了解唐山地震吗?3. 你知

    21、道中国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4. 你了解沙尘暴这些自然现象吗?我们的地球的实验科学内容实验内容材料备注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圆的橡皮泥、火柴棒、小纸片、地球仪、2地球的表面制作地表模型托盘、沙、泥土、小树枝、石块、苔藓、小亭子、小桥3地球的内部地球内部有什么黑色的胶卷盒3个,分别装着水、细沙、小石块、4火山和地震模拟地震的发生纸箱、木块、记号笔5地表的变迁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1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13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

    22、源。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14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了解地震的现象。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

    23、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本单元的内容: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表面3、地球的内部4、火山和地震5、地表的变迁单元结构图课题:地球的形状课程标准:15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16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17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教学目的:能够提出关于地球的一些问题;能够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能够描述出入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记录下来:能够运用列数据和比较的方法对地球的大小作出解释。

    24、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能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层次2:能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层次3:能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并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探究能力:层次1:不知道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层次2:知道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层次3:知道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并知道假想一实证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材料:橡皮泥、火柴棒、小纸片、地球仪、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2.

    25、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实景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3.小结板书课题。了解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探索和实践探索和调查1.导入 大家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个圆形的球体,可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吗?2.播放人类探索地球过程的课件。3.同桌讨论:人类为了证明地球是圆形的,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4.观察身边的现象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组织活动(1)、在一个包装箱的左右两边各开一个孔,在后面尽量朝两边看,记下两个孔所看到的最远距离。(2)、把箱子变成弧形,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3)、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得出地球确实

    26、是个球体。论证地球的形状(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食、船只渐渐消失在远方等。)回顾和解释1.大胆猜一猜,我们这个地球到底有多大?2.补充介绍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脱色尼对地球周长的测量和现在的微波测距、激光测距等。3.完成书上表格中的计算。小结谈谈各自的感受,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现代科技发展进一步证明地球是原球形的。课题:地球的表面课程标准: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教学目的:能够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能够明确地图的含义。教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

    27、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不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层次2: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层次3:知道地图是依据地形而来的,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并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层次2: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层次3;能够依据模型画轮廓图并明确地图的含义。教学材料:托盘、沙、泥土、小树枝、石块、苔藓、小亭子、小桥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

    28、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 说说你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3.那么地球上又有哪些地形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4指导制作地表模型。谈话: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即把他们做出来呢?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分组讨论设计图。领取材料,开始制作。地球表面有大气、水、岩石,还有生活在地球表面上的人类以及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探索和调查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知道地球表面有多种多样的地形回顾和解释1.演示如何用玻璃将地形的轮廓画下来。2.分组完成。3.发放方格纸,引导和玻璃上的方格进行对比。4.讨论如何把玻璃板上的地形轮廓画到方格纸上。5.分组活动。知道地球仪、地图的标识与功用;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课题:地球的内部课程标准:18 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