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docx

    • 资源ID:6173172       资源大小:43.51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docx

    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四)心理学模块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感觉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主要的感觉有:(内)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外)机体觉(内脏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适宜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在数值成反比关系。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详见195)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的像话作用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仙湖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运动(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详197)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详198)直觉与感觉的关系:联系:一方面,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另一方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触及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仅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

    3、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知觉和词语联系在一起,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规律的应用:(一)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2、教具直观(模象直观)通过模型、仪器、图片、图表、幻灯等手段。摸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材料。3、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三者配合使用,把语

    4、言和形象合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完好的效果。(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结果。1、根据感知对刺激度依有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2、根据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对比规律,在绘图、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显著。在教学中,凡要学生重点感知的对象都必须突出强调,使它们从其内容中突出出来。3、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应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如活动卡片,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视听工具。4、根据知觉的整体性,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5、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要

    5、求在直观教学中,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三)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视察力。既能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世纪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回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6、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201)(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含义: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品质: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的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持久性:这是记忆保持的特征;准确性:这是记忆精确特征。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202)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从信息加工的额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一、识记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时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

    7、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的识记。无意识记的内容往往带有偶然性和片段性,缺乏系统性。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目的,并运用一定的方法的识记,在识记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有意识记的态度积极主动,识记对象明确,内容系统,识记的效果牢固持久。它是人们获取并积累系统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主要途径。学生学习主要靠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实际方法的不同,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指根据材料的外币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他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

    8、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影响识记的效果: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活动任务的性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法。二、保持与遗忘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积累、储存和巩固的动态过程,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遗忘: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回复和提取。最早对以往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

    9、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原因:消退说(记忆痕迹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遗忘就是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程度下发生的。这种理论一般用以解释永久性遗忘);干扰说(由于所识记的先后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压抑(动机说):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提取失败说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掌握复习的量。三、回忆和再认回忆:过去经历的食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

    10、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任务,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无意回忆的特点是没有预定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无意虽无预定目的,却也是由于某些诱因引发。有意回忆是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回忆,其目的是要根据当前的需要而回忆起特定的记忆内容。回忆可以使直接的,即直接回忆所需内容;也可以是间接的,即通过某些中间环节或线索才回忆起所需内容。间接回忆总和思维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借助于判断、推理才能回忆起所需内容。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它同时具有有意回忆、间接回忆的特点,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再认: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

    11、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都属于记忆的第三环节。识记和保持材料都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回忆或再认材料。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没有识记和保持谈不上经验的保持,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进行回议或再认。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202206)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09)

    12、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概念: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的加工改造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种类: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有意想象和无意想像;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幻想、理想和空想;从内容是否新颖: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详211212)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 加工方式: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深刻性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3、,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立体几何为例,使学生建立在正确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了解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材,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该讽刺讥笑,应该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

    14、变成理想。(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解释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 类型: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过程是以日常经验还是理论为指导: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详215216)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方面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思考问题。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

    15、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宏观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经过测量和计算推到出万有引力定律)批判性与独立性(批判性是指能严格而精细的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饿思维活动,不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偏爱的影响。独立性是指不受他人的暗示,不盲从别人的简介,不依赖县城的方法和结论,独立思考问题,伽利略大胆设想,中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的一样快,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设)敏捷性与灵活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迅速正确,能当机立断。灵活性是指能灵活的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

    16、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219)思维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室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派生出来的。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哥哥部分或个属性。例如把一棵树分为根茎叶花等;综合是在人脑中事物或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例如构想把一个人过去与现在的经历联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短剧。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总结鸽子、老鹰、鸡、鸭等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即有羽毛、是动物,舍弃那些会不会非、颜色、大小等非本质特征;概括是人脑把事物共同的、本

    17、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例如人们把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类。经验概括是初级水平的概括,科学概括是高级水平的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例如把犬科、猫科动物归为哺乳类;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也正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务中去的过程,如用某数学公式解一道应用题。(216)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撒思维和局和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特点是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接触学生对答错问

    18、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有必要的。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措施有: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将散发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224)(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

    19、和关键信息,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形成问题的表征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景作出反应。定势对于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功能固着是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已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

    20、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3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具体事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启发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作用特别明显。4已有知识经验: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大量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5情绪与动机:情绪因素对解决问题有的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肯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相反的,否定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因素对解决问题也可产生影响。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认识的兴趣等,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动机,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效果,动机水平或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相同。(6)注意及其功能

    21、、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225)品质: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

    22、体的知只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地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如有些演员能够子

    23、辣子长,或者边说边打快板)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一只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各项活动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226)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另一方面则

    24、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轻松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教师在教学中药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学习过程中汇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此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

    25、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如边听课边记笔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29)(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的认知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

    26、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质量和面积的守恒

    27、。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形式预算也叫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其实。首先,认知发展阶段制约叫徐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其次,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76)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定义: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

    28、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时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关系:1区别:首先,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陶都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联系,是任何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其次,情绪可以有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带有情景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家多的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再次,情绪体验强度大,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深沉。2联系: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

    29、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的存在。同时,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的分类: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带有弥漫性的心理状态。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激情: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应激: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情感的分类:从社会内容角度

    30、,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体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加以影响。例如点头微笑表示赞赏)、调节功能(如愤怒时,对引起愤怒的对象进行攻击;惊慌是力求尽快避开引起惊慌的危险物)、感染功能(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234235)发展与教育:发展: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2、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3、对异性的情感。(236)教育:1、教会

    31、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详238)(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标去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时一致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239)意志的品质:自觉性 、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详见240)学生意志的

    32、发展1、意志自觉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行为规划能力都与小学生有所不同。他们的学习活动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确立目的、制定假话、支配自己的行为。2、意志果断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物中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到中学阶段,学生们一般都能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去行事,果断性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到高一前后才有明显提高。这可能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的发展有关。3、意志自制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到了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