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Word格式.docx

    • 资源ID:614500       资源大小:211.4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Word格式.docx

    1、13. 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 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 D.脉压 14. 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变形运动 B.吞噬作用 C.产生抗体 D.凝血作用 15.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 )A.雄激素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雌激素 D.红细胞提取物 16.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不产生 ( )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B.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C.肝素和组胺 D.水解酶和过氧化酶 17. 柠檬酸钠抗凝的机制是 ( )A.与血浆中的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B.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C.破坏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激活物 D

    2、.与血浆中的Ca2结合而沉淀 18.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型地中海贫血 19. 可加强抗凝血酶活性的物质是 ( )A.柠檬酸钠 B.草酸钾 C.维生素K D.肝素 20. 慢性少量失血引起的贫血是 ( )21. 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 ( )A.凝血因子被激活 B.因子被激活 C.血小板破裂 D.凝血酶的形成 22. 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血小板破裂 B.血管紧张素增加 C.肾素分泌增加 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3. 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 ( )A.纤维蛋白 B.血小板收缩蛋白 C.凝血酶

    3、D.肝素 24.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尿液 25.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 ( )A.血清 B.体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26. 肾性贫血是 ( )A.缺乏铁质 B.缺乏维生素B12 C.缺乏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7.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 )A.肾和肝 B.脾和肝 C.胸腺和骨髓 D.淋巴结 28.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 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 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 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 29. 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 )A.凝血

    4、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 30. 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 )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31.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注入 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 ( )A.不变 B.升高 C.下降 D.红细胞皱缩 32.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33. ABO血型系统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 ( ) 34.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

    5、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 ( )型 型 型 型 35. 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 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 ) 36. 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 ( )A.有天然凝集素 B.无天然凝集素 C.有天然D凝集素 D.有抗D凝集素 37.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 C.血浆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D.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38. 某一体重60kg健康成年人,其体液量为 ( ) kg kg kg kg (二)多项选择1.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白蛋白

    6、B.球蛋白 C.氯化钠 D.氨基酸 E.钙离子 2.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含有较多的葡萄糖 C.缺乏凝血酶原 D.含大量白蛋白 E.含有大量球蛋白 3. 嗜中性粒细胞 ( )A.可产生抗体 B.可作变形运动 C.具有凝血作用 D.可吞噬某些病原微生物 E.具有止血作用 4.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 )A.可释放肝素 B.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C.吞噬结核分支杆菌 D.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E.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5. 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 ( )A.肝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组胺 D.肾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6. 根据所在部位

    7、的不同将体液分为 ( )A.细胞内液 B.唾液 C.细胞外液 D.胃液 E.汗液 7. 维护血管内外和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 B.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C.血浆中Ca2浓度D.血浆中O2和CO2浓度 E.血浆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8. 细胞生成的原料有 (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K C.铁质 D.蛋白质 E.维生素C 9.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素有 ( )A.肝素 B.叶酸 C.维生素B12 D.雄激素 E.内因子和维生素B12 10. 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 ( )A.雄激素 B.铁质 C.肾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血管紧张素 11

    8、. 缺铁性贫血 ( )A.红细胞数明显减少 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 D.叶酸缺乏可引起比病 E.红细胞数明显增多 12. 下列情况中哪种因素可使血沉加快 ( )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 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 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 D.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 E.血液中的球蛋白减少 13. 能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 ) E.肾素 14.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 )A.柠檬酸盐 B.抗凝血酶I C.肝素 D.维生素K E.抗凝血酶 15. 成人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 ( )A.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 B.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 C.红细胞核逐

    9、渐消失 D.红细胞核变大 E.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 16. 抗凝血酶的作用是 ( )A.除掉纤维蛋白原 B.除掉血浆中的Ca2 C.增强肝素的抗凝 D.降低凝血酶的活性 E.阻断凝血酶激活因子 17. 血型可以指 ( )A.红细胞中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8. 可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血型有 ( )型 型 阳性 19.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始动因子是 ( )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 20. 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是避免 ( )阳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

    10、阴性血液 阴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 阳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胎儿 阴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阴性胎儿 阴性女子再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 21. 下列叙述哪些与“血液”的概念相符 ( )A.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 B.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C.血液的颜色是由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所决定的 D.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O2结合时,血液是紫色;血红蛋白与CO2结合时,血液呈鲜红色 E. 血液的比重在之间,红细胞数越多,血液比重越大22. 血液的基本功能有 ( )A.分泌 B.运输 C.调节 D.防御 E.排泄 23.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引起的变化有 ( )A.血容量增多 B.有效滤过压增高 C.细胞内液减

    11、少 D.组织液容量增多 E.进入毛细血管的水分减少 24.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 ( )A.运输作用 B.供能 C.缓冲作用 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参与凝血 25. 红细胞的特点 ( )A.正常呈双凹圆盘形,具有可塑变形性 B.平均寿命120天 C.红细胞膜对各种物质具有选择通透性,高分子物质一般不能透过,某些低分子物质能透过D.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E.红细胞比重比血浆大,但红细胞的沉降却很慢 26.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有 ( )A.维生素B12 B.雄激素 C.内因子 D.叶酸 E.铁质 27.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 ( )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一些参

    12、与凝血的物质 C.增加了一些凝血过程产生的活动物质 D.含有大量白蛋白 E.含有红细胞 28. 白细胞的功能 ( )A.吞噬外来的微生物 B.吞噬机体本身的坏死细胞 C.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D.其嗜碱性粒细胞还能产生和贮存组胺和肝素 E.可形成抗体 29. 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 )A.吞噬和消灭致病微生物 B.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C.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D.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E.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30. 白细胞包括 (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31. T淋巴细胞的功能 ( )A.直接接触杀死靶细胞 B

    13、.产生淋巴因子 C.参与体液免疫 D.调节红细胞的活性 E.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3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 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 C.形成止血栓 D.促进血液凝血 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 33.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 D.许多环节有Ca2参与 E.不需因子参加 34.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 ( )A.纤维蛋白降解 B.因子降解 C.能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 D.纤维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 E.纤维蛋白降解后能凝固 35.

    14、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释放反应D.抑制因子的激活E.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36.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数目有所减少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红细胞体积代偿性增大D.失血可引起此病E.内因子缺乏可引起此病 37.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是 ( )A.天然抗体 B.主要为IgM C.不能通过胎盘 D.能通过胎盘 E.是凝集原 38. 以下哪些因素使血沉加快 ( )A.血液中球蛋白增加 B.血液中白蛋白增加 C.血浆中纤维蛋白增加 D.风湿热等疾病 E.红细胞叠连加速 五、简述题1.何谓机体

    15、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3.何谓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其大小标志什么正常男女的血沉值是多少4.简述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5.血小板有哪些生理功能6.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7.简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8.何谓纤维蛋白溶解基本过程和意义如何 六、论述题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和影响因素有哪些2.白细胞有何生理功能3.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有什么区别4.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5.试述ABO血型的鉴定。【参考答案】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1.细胞外液是细胞浸浴和生存的液体环境,亦称为内环境。其生理意义:一是参与

    16、机体代谢的各种酶均需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一定离子浓度;二是对维持机体细胞形态和功能也起重要作用。2.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形成;另一部分是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浆和组织间的水平衡。3.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其大小用血沉来测定,血沉值越小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大,血沉值越大说明悬浮稳定性越小。魏氏法测得正常男性血沉值为015 mm/1 h;女性为020 mm/1 h。4.其功能:吞噬和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结核分支杆菌等致病菌;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识别、清除衰老的血

    17、细胞;参与体内铁和胆色素代谢。5.其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血液凝固;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6.其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因子转变为凝血酶;因子转变为纤维蛋白。7.其生理功能:运输功能;缓冲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8.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纤维蛋白和因子水解的过程。基本过程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其作用是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块和血管内的血栓,使血流通畅,保持血管内血液处于液态。1.红细胞的生成原料有铁和蛋白质。铁的来源有两方面:一为食物中摄取Fe3,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Fe2在酸性环境中易被吸收,每日约吸收1mg

    18、左右。二为红细胞在体内破坏释放出来的Fe2重新被机体利用。蛋白质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分解后的多种氨基酸,在骨髓中有核红细胞内的聚核蛋白体处合成珠蛋白,作为血红蛋白组成成分。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维生素B12、内因子和叶酸。叶酸正常每日由食物中摄取50100g。它直接参与细胞核中DNA的生物合成,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发育、成熟。维生素B12能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促使贮存型四氢叶酸活化,而促进DNA的合成。内因子是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粘蛋白,它可保护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而间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2.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异物的侵入,如各种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1)

    19、中性粒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于细菌侵入部位和受损组织部位而大量吞噬细菌和消除损伤死亡的各种组织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在致敏物质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复合物的作用下,释放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等物质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3)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如下作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作用。(4)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并消灭致病的微生物;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能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能识别和清除变性的血浆蛋白、脂类等大分子物质,清除衰老的细胞碎片。(5)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即参与机体的体液免

    20、疫和细胞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3.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主要区别是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形成是指参与凝血过程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管内血液之中。当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或基膜,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过程如下。(1)血浆中因子接触受损血管壁的胶原纤维或基膜被激活为a。(2)在a的摧化下,因子被激活为因子a。(3)在a的摧化下,因子被激活为a。(4)因子a、因子、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摧化因子,使其活化为a。(5)因子a、因子V、Ca2和血小板磷脂共同形成一复合物,称为凝血酶原激活物。整个形成过程参与的因子较多,反应时间较长。外源性凝血系统是指血管壁受损伤外,

    21、机体其他组织亦受损伤并释放凝血因子参加凝血的过程。(1)组织损伤释放出因子(组织凝血致活素)进入血液后与Ca2、因子共同组合成复合物。(2)在因子、Ca2、因子复合物摧化下因子转变为a,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此过程较内源性凝血系统参加因子少,反应时间短。4.在血管无明显损伤或破裂的情况下,心血管内也经常有少量的纤维蛋白形成,说明在心血管系统正常时也发生凝血过程。然而,在正常机体内血液并没有凝固,却处于流动状态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2)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迅速溶解所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3)正常血浆中存在着肝素、抗凝血酶等抗凝物质,使凝血过程发生极为缓慢。(4)血流迅速,一旦血浆中某些凝血因子被激活后,迅速得到稀释,并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清除。5.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抗原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有两种抗原:A凝集原和B凝集原。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不同,将血型分为四型:红细胞膜上仅有A凝集原者为A型;仅有B凝集原者为B型;两者均有者为AB型;两者均无者为O型。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抗体”,即出生半年后,血浆中出现抗体,对抗自己所没有的抗原。A型血的血浆中有抗B抗体;B型含抗A抗体;AB型不含抗体;而O型则含有两种抗体。


    注意事项

    本文(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