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612788       资源大小:47.8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docx

    1、17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句话出自(易。)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6、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8、 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

    2、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 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13、文化的

    3、“化”,本义是(改。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 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除汉族外,55 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 万)19、由中国境内56 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二、多项选择1、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

    4、化)2、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形成这种统一文化的原因是:A、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B、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互相交流、渗透、促进 C、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D、多元的各民族文化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3、本教材所采用的中国文化的分类法是四分法即:(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4、正确反映“文化现象”和“文化事象”两个概念的区别是:A、文化现象据有经验性,文化事象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B、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C、文化现象是

    5、个别、具体的,文化事象则是概括的、经过抽象的D、文化现象有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而文化事象不但有外在而且有观念的特色5、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潮主要有:(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6、狭义文化的定义适用于:(人类文化学、国别文化学、民族文化学)7、哪些分别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相适应:(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文化现象)8、我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9、人们观察文化现象,在诗歌题材的问题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10、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

    6、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和人文分别指的是(自然、社会)规律和现象1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和创造分别属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改造的范畴12、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它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13、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有彼此类似的性质,同时又有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变异。所以,内容和形式分别称作文化事象的(:类行性、变异性)14、我们一般都把文化归纳为(上层文化、底层文化)几个层次。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单项选择1、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地理环境)。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3、

    7、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西藏地区)。4、吐蕃民族在我国史书中记载的最早时间是(南北朝时期)。5、吐蕃因与印度较近,最流行的文化是(佛教)。6、在中国,历来有居“天下形势”之说的地方是(山西)。7、在秦朝,人们开凿了一条把湘江和漓江沟通的水渠是(灵渠)。8、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竺可桢)。9、在古代,分割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帕米尔高原)。10、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浙东一带重失学,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黄宗羲)。11、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印象最大的典范人物是(戴震)。12、中国实施文化“大一统”的朝代是(秦汉)

    8、。13、比较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货殖列传)。14、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称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凉州文化)。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作者是(孟子)。16、明清时期,为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大幅度提高亩产量,所以盛行采用(区田法)。17、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济中心,主要得益于大量兴建(陂塘水利工程)。18、从唐朝中期以后,维系唐帝国命运的经济交通线是大运河的(通济渠)

    9、19、。元朝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是(南北)。20、淮河一直是一条河床很深便于航运的“利河”,而变成害河的时间是(明清以后)。21、黄河由母亲河变为灾难河,主要原因是(无视自然规律的人为因素)。22、在隋唐制度渊源论稿中认为,凉州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这部书的作者是(陈寅恪)。23、我们要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是中华民族祖先(历史)实践的结果。25、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林浩瀚的(太平洋)。26、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地势是(西高东低)。27、在我国云贵高原上,是古代(西南夷)少数民族的

    10、杂居区。28、四川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大量居住在这一地区。29、蒙古高原是一个草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冲。30、在山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中间,有一条宽平的汾河谷地。谷地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31、东北平原通过(辽西走廊)与华北平原接壤。32、华北平原有黄河和(海河)水系,东部有泰沂山地,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33、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区,从(唐宋)时代开始称为中国的经济中心。34、中国的地理面积差不多和地球的(欧洲)一样大。35、中国的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向

    11、(东南)逐渐移动,是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趋势。36、中国最早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九州的文献是尚书禹贡。37、凉州文化是(隋唐)文化一脉重要的资源。38、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以时观念)。39、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导致了一种(量力而行)的经营观念的出现。二、多项选择1、历史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蕃人、羌人)。2、山西高原的东西两侧是(太行山、吕梁山)。3、在东北平原上,居住过许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是(满、鲜卑、契丹、金人)。4、古代蒙古高原居住的少数民族,秦汉以后有(匈奴、契丹、党项、突厥、鲜卑)。5

    12、、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丘陵相间,它是由哪些平原构成:(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6、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所以自然灾害比较多,最常见的有(旱灾、洪涝、蝗灾、病虫害)。7、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8、中国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巴比伦古代文明各自发生在哪些水域:(黄河与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流域)。9、明清时期,安徽桐城是一个以文章出名的县,这里的文人都以“桐城派”自许。“桐城派”的典范人物是:(方苞、姚鼐)。10、宋元明清以后地域文化的新现

    13、象,是东南沿海一带因海洋贸易所发展起来的一些影响一方的商业都会,最著名的有:(广州、福州、泉州、上海、天津)。11、形成区域文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地区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和竞争意识、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12、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13、汉武帝时期,为了大幅度提高亩产量,曾积极推广(区田法、代田法)。14、先秦两汉时期,为了将泾、洛、渭之水引入广阔的农田,在西北地区曾兴修过:(郑国渠、六辅渠、白渠、龙首渠。)1、春秋战国时期,楚、吴、齐、魏诸国都有运河的修建,最著名的是:(邗沟、鸿沟)。2、从文献记载看,秦

    14、汉以前在蒙古高原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严狁、北狄)。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运河网连接的主要河流有:海河、(长江、淮河、黄河)。 4、北宋的运河以汴京为中心,主要以汴河(通济渠的改称)为重要的经济补给线。另外,还梳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5、随着沟通南北 东西的大运河体系的开通,一系列大小城市沿河兴起。在宋代,称得上当时最富裕的城市有(汴京、扬州)。6、元朝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沿河出现 了许多新的城市,最繁荣的城市有(通州、临清、济宁、淮安)。7、古代 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过量开垦、林木过量砍伐)。8、司 马迁在史记中把先秦时期的楚地划分为(东楚、西出、南楚)。9、今

    15、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原、草原)人在争夺。10、东北 平原的东西两侧的山脉有(大兴安岭、长白山脉)。11、华北平原直接与(江 汉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相连。12、在古代中国的经济生 活中,帝王们最注重的大事是(备荒、救荒)。13、元朝进行了大运河的开通,它北起(通州),南达(杭州)。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一、单项选择1、(甲骨文)不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之一。2、中国古代传说中尧舜的都城平阳,是在今天的(山西襄汾)。3、“羲和敬顺昊天”这件大事,最初记载在(尚书。)4、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二里头文化遗址)。5、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说“河南

    16、登封告成镇王城岗城址”,据说是禹都所在地(阳城)。6、从夏代开始,形成了族群相处的新的关系模式是(战争征服)。7、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夏禹)。8、商朝的鼎盛时期是(武丁时期)。9、殷人好鬼神,他们祭祀的主要对象是(祖先神)。10、中国统一文化的历程开始于(西周)。11、兼爱、尚贤、节用、非乐是诸子百家中(墨家)的思想核心。12、先秦百家争鸣中,主张超然物外的是(道家)。13、“上约君,下约民”,“以杀去杀,以刑去刑”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理论主张。14、法家在先秦分前后两期,后期的法家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15、称作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对后世文化发生过深刻影响的是(

    17、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16、“文景之治”出现于(汉代)。17、西汉初期,南方的南越国一直与汉朝保持关市贸易,互通有无。最早的南越王是(赵佗)。18、汉武帝为了独尊儒术,在选择丞相时,就任用了通晓儒家经典的布衣儒生(扬雄)。19、西汉文景时代的大赋七发,其作者是(枚乘)。20、在汉代,第一个实行内发外儒的皇帝是(汉武帝)。21、东汉灵帝时,太学生联合在朝的“清流”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宦官依仗皇帝的势力对他们残酷打击,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22、东汉末年,仲长统针对腐败的社会进行批判,最著名的文章是(理乱篇。)23、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魏文帝)。24、

    18、魏晋南北朝时代,南北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是(既是汉化,又是胡化)。25、西晋末,匈奴贵族刘渊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26、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五胡十六国)。27、永嘉之乱发生后于(西晋末)。28、以崇“玄学”、尚“清谈”为名士交际中的风雅,表现在(魏晋时期)。29、记载魏晋时期名士“清谈”之风故事最多的书是世说新语。()30、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修回答“将无同”。王衍很欣赏他的回答,就任他做掾,人称“三语掾”。这个故事出于(世说新语。)31、加快开发江南地区始于(孙吴政权)。32、东晋对南方大开发后,为后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19、提供了一个稳固的(经济后方)。33、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张经。)34、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有了正式的出家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35、东晋以后,佛教涅盘学的代表人物是(僧肇)。36、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作者是(汤用彤)。37、南朝的黑白论之争主要争的是儒与佛在义理上的长短,以文章黑白论得名,文章的作者是(慧琳)。38、南朝最富于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以文章神灭论得名, 文章的作者是(范缜)。39、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同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称(政事堂)。40、佛教在唐代建立了许多宗派,它们各呈异彩,分流并进,但最终形成独占天下局面的是(

    20、禅宗)。41、“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是中国古代(宋太祖)制造的。42、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毕昇)。43、我国记述各种农具的耒耜经,出自(陆龟蒙)之手。44、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沈括)。45、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韩愈)。46、元朝统一中国后,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地位最底下的是(南人)。47、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基督教在中国的流传,开始于(元代)。48、孟德高维诺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49、元朝特别重用国际商人,被任命为扬州政府官员的外国人是(马可波罗)。50、从元朝开始,在甘肃、新疆、云南及北京等地广泛传播的

    21、宗教史(伊斯兰教)。51、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邱处机)。52、元明清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带有(学者)气象。53、元朝设立“儒户”这个社会阶层,是(耶律楚材)的建议。54、儒家被称为儒教是在(元朝)。55、中国的戏剧发祥于(市井社会)。56、元朝文人发展出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57、“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这个自比“铜豌豆”的人是(关汉卿)。58、哨遍高祖还乡用极端滑稽的笔法,对汉高祖无赖的本质,进行无情的嘲讽和鞭挞,它的作者是(睢景臣)。59、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历史揭示,指出了人民在封建社

    22、会不论怎样改朝换代总不能摆脱痛苦的境地。这支散曲的作者是(张养浩)。60、在明代,开创王学的人是(王阳明)。61、明朝以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62、在中国哲学中,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和“知行合一”观点的是(王阳明的心学)。63、童心说的作者是(李贽)。64、宋明时期,与朱熹理学相对的学派是(王阳明的心学)。65、在明朝,与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有过来往的思想家是(李贽)。66、船山遗书的作者是(王夫之)。67、清代王锡阐、梅文鼎在科技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天文历算)。二、多想选择1、从远古到先秦这一漫长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规模和相当稳定的观念体系,其主要表现是(生活理想

    23、、社会观念、思想法则)。2、新石器文化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这三大时期是(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3、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经历过的重要阶段有(贴塑、泥条盘筑、慢轮加工、快轮加工)。4、依据文献记载,有些学者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炎黄、苗蛮、东夷)。5、自五帝时期始,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祇、祖先神)。6、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以周室同姓为多,异姓较少。主要的封国有(齐、鲁、卫、晋)。7、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儒、道、法三家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韩非子)。8、春秋战国诸子的思想核心是:A、庄子哲学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B、墨家创始人墨翟提倡的

    24、“兼爱”C、阴阳家主张五行相生相克D、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9、法家在先秦分前后两期,前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管仲、李哩、吴起、商鞅)。10、韩非子主要是把哪些人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最后发展处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的:(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11、儒家论述关于人生理想的内容,主要是在(孟子大学中庸。、)12、先秦早期的“法”的精义是“尚公义”,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 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记载这种理论的书有(商君书管子。、)13、为了开辟疆土,汉武帝曾先后三次通使西南夷,使者是(唐蒙、司马相如、张骞)。14、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战争中,大的战役

    25、有(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15、秦朝的最高权利者称皇帝,皇帝之下是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16、秦汉时期,县一下的基层组织有(乡、亭、里)。17、秦汉时期,乡、亭的主要官吏是(三老、啬夫、游徼)。18、西汉成帝时,为了集权,则把宰相的权力分为(司马、司徒、司空)。19、两汉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20、两汉实行三科取士,这三科是(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21、两汉时期,朝廷选拔官员除了三科取士以外,其他科目还有(治剧、明经、明法、尤异)22、董仲舒的新儒学是熔多种学说为一炉的,这些学说是(儒家学说、阴阳家学说、黄老学说、名法家学说)。23、东

    26、汉后期,针对社会的弊端,出现了一批深思之士。他们对秦汉以来 的历史、现状进行反思和批判。其中对社会批判最具深度的人是(仲长统、崔寔、王符)。24、从西晋末到南朝的宋代,百余年间北方汉族的南迁,是因边地民族的内侵。内侵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25、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阮籍、嵇康)。26、东晋士人最热衷的“家常”摆设是(清谈、诗赋、书法、佛理)。27、南朝的重要城市有(建康、荆州、益州)。28、东晋以后,佛教般若学的代表人物有(道安、鸠摩罗什、僧肇)。29、北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曾进行大规模的灭佛,主要有(: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30、佛教在

    27、南朝流传时,经常出现义理之争,主要的争论有:A、夷夏之争 B、沙门是否应向王者致敬之争C、黑白论之争D、神灭神不灭之争3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不仅是北朝的现象,也发生在南朝境内的各民族之中。南朝被融合的主要城市有(蛮、傒、俚、僚)32、从汉武帝到隋唐,统治阶级培育了(经学士流、科举士流,)对当时中国正统高层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33、佛教在唐代建立了各种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34、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除了佛教、道教外,还有(伊斯兰教、袄教、摩尼教、景教、儒教)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信众。35、唐宋两代随着区域经济的发育而发达起来的南方城市有(明州、扬州、

    28、成都、泉州)。36、唐宋时期,由于商业贸易的发达,货币在交换过程中比重增大,所以就出现了新的货币,主要有(僦柜、飞钱、交子)37、在宋代,杂剧和南戏南北相应,很受市民欢迎。但还有一些戏种也在市民中找到了自己的观众,它们是(滑稽戏、傀儡戏、影戏)。38、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它们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之际)。39、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这样的事表现了(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夷夏一视同仁、对边地民族采取宽松方式)40、 唐朝末年,由于华夏种族意识的觉醒,有(田神功起义军、黄巢起义军)杀死或攻击过外商和胡商。41、柳宗元、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术

    29、论文主要有:(封建论非国语天论天对、)42、北宋实行文官政治,士大夫集(政治家、诗文家、学问家)于一身, 本着各自的道德学问及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为政。43、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44、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陆象山、朱熹)。45、中国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6、在元朝,中国的科学技术传播到西方,主要有(花布印制技术、印刷术、火器制造)。47、在元朝,回回的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主要有(天文历算、天象仪器、医药学著作)。48、在 18 世纪,西方形成了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介绍中国的书籍主要有(中国文明史、耶稣会士书简中国志、中华帝国全志。

    30、)49、现代学者常用“资本主义萌芽”来指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因为那里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大城市之外,还发育出不少工商城镇,所以, 以省和地区为名的商人蔚然成群,主要有(右江商、徽商、晋商)。50、明朝末年,欧洲人从美洲带回来的稳产高产的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甘薯)。51、元代杂剧剧本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52、清王朝对内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最突出的就是文字狱,它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53、理学在南宋就明显的分为两派,一派重理,一派重心,这两派的代表人物是(朱熹、李贽)。54、明代关注国计民生的著作主要有:(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55、明代的文字名著主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56、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清朝的统治者都努力地学习中原文化,在这方面做得好的皇帝主要有(康熙、雍正、乾隆)57、清朝文学艺术有巨大成就,其杰出代表作品如:(曹雪芹小说红楼梦、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58、清代最著名的小说有(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59、清代最著名的戏剧有(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一、单项选择1、农业是以(种植农作物)为基础的生产型经济。2、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是


    注意事项

    本文(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