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docx

    • 资源ID:6126945       资源大小:27.7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docx

    1、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在区域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建立和标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依据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并参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方法和四川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方法,特制定本方法。第二条 技术中心是企业设立的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其主要职能:、开展支撑企业中长期开展需要的战略技术、产业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2、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在本企业的推广应用工作;3

    2、、行业相关技术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工作,本企业技术改造、科研与关键生产设备购置、重大产品构思等重要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咨询、分析工作;4、负责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负责骨干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工作支持与培训等;5、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专利申报、维护等工作;6、企业科技活动管理与科技资源整合、利用等工作。第三条 为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市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经济实力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四条 成都市经委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并负责市级企

    3、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以及国家级、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推荐工作。第二章 认定第五条 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组织一次,企业自愿申请认定。受理认定申请的截止日期为每2月28日。第六条 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企业销售额在8000万元以上。2、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内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3、企业领导层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4、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

    4、位。5、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市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6、技术中心组织体系比较完善,开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7、企业两内(指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之日起向前推算两)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2)涉嫌涉税违法正在接受审查的。8、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等三项指标不低于最低标准(最低标准由市经委根据技术中心建设开展情况予以确定并公布)(见附件3)。 9、已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并正常运行一以上。

    5、第七条 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程序:、企业向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上报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以下简称申请报告)(见附件)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见附件2)。2、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按照市有关要求,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和推荐意见(一式2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经委。3、市经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按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见附件2)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评。 4、依据初评结果,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认定企业进行现场核实,确定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初步名单。 5、市经委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辩论评审。 6、

    6、市经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初评结果、现场核实情况及专家综合辩论评审意见等进行综合审查后,择优确定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第八条 市经委对认定结果发文予以公布。第三章 评价第九条 依据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每进行一次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告。第十条 评价程序:、数据采集。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于当4月30日前将评价材料报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评价材料包括: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度工作总结(附件4)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见附件2)。2、数据初审。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对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当5月5日前报市经委(一式2份)。3

    7、、数据核查。市经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召开核查会和实地核查等。4、数据计算与分析。市经委委托符合条件的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后的数据按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5、市经委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并行文公布。第十一条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评价得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2、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为合格。3、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评价得分低于60分;(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在65分(含65分)至60分之间;(3)逾期一个月

    8、不上报评价材料的企业技术中心;(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最低标准(详见附件3)。第四章 调整与撤销 第十二条:已认定的市级技术中心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予以调整,暂停使用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连续三销售收入未到达8000万元最低认定规模的。 2、连续三新产品产值率低于0%的。 第十三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撤销其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资格:、当评价不合格;2、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4、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平安事故的企业;

    9、5、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6、因第十二条原因调整两后,企业仍未到达标准的。 第十四条 市经委对调整与撤销的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发文予以公布。第五章 管理与政策 第十五条 企业上报的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材料和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三内不得申请市认定;已是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撤销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三内不得申请市认定。 第十六条 因第十三条原因被撤销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三内不得重新申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第十七条 对于评价得分65分(含65分)至60分的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给

    10、予警告,并由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催促整改。 第十八条 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由各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将有关情况报市经委。 第十九条 市经委每发文公布一次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 第二十条 对市级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申报的工程,将被优先列入市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程方案,并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第二十一条 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市级技术中心,给予通报表扬,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技术中心、四川省技术创新工程方案,没有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原则上不予推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二条 各区(市)县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奖

    11、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并对获得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三条 本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四条 本方法由市经委负责解释。附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一、企业(集团)概况 、企业名称,企业代码,所有制性质,法人代表,详细通讯地址,中心主任及,联系人姓名及; 2、职工总数,所属企业情况(按资产关系),技术开发机构(或技术中心)建立时间,机构设置情况,专职从事技术开发的技术人员数; 3、企业主要产品及技术水平; 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4、近三(含当预计)主要经济指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税收总额、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技术开发费扣除及加计扣除数、新产品

    12、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产值率) 二、现有技术开发机构(或技术中心)状况 、技术开发机构活动的主要领域及优势,近三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水平;在本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力。2、组织机构及职责; 3、人员编制数、技术素质状况、主要技术带头人概况、对科技人员主要的激励措施; 4、技术开发经费来源渠道及近两支出构成情况; 5、主要技术开发手段、科研仪器设备原值及净值(万元); 6、近三技术开发工程的主要来源、工程决策的程序或流程、工程开发或管理方式; 7、技术开发机构内部管理的主要制度或方法(仅提供制度或方法的名称)。 三、申请技术中心认定的理由 、技术中心定位、作用与认识; 2、现有技术开发机构存

    13、在的问题; 3、行业技术发展或市场竞争对技术中心建设的影响评估; 4、其他 四、技术中心组建与运行方案 、技术中心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与职责、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案; 2、拟采取的激励机制或措施等; 3、技术中心主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规划与近中期(35)目标等; 4、主要研究与开发方式、主要合作伙伴等; 5、技术中心研发经费来源与保障措施; 6、其他 五、技术中心建设经费筹措与投资概算 、技术中心主要建设内容与周期(含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科研基建设施投入、人才队伍培训与软件引进,以及中心开展工作所需的其他硬件投入); 2、实施方案 3、资金筹措方案 六、其他需说明和补充的附件 、大中型工业

    14、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L07)、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工程一览表(L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2、申报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复印件;3、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名录(姓名、职称、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专家级别(享受国务院津贴、有突出奉献或省级技术带头人等);4、专利证书,参与制定的标准、国家认定实验室、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重要技术成果或获奖情况。5、对外合作工程、研发周期三及以上的工程、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工程。6、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L07、L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7、企业

    15、成立技术中心的文件(原件)。8、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收解缴情况证明(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数据)。七、区(市)县工业主管部门意见 附件2: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一)市认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快报表企业名称邮政编码企业地址联系人企业网址联系人职务通信地址联系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L07表代码指标数值从业人员人数人L072产品销售收入千元L0763产品销售利润千元L0784科技活动人员合计人L0745 其中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人L0796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千元L07207 其中来自政府部门资金千元L07238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千元L072

    16、79 其中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千元L07330新产品销售收入千元L0749新产品销售利润千元L0752全部科技工程数项L07523 其中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数项L07544专利申请数件L07605 其中创造专利申请数件L0766创造专利授权数件7技术中心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数人8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在站博士后)人数人9与大学研究所合办开发机构数家20设在海外的开发机构数家(二)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补充数据表企业名称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数值研究与试验开展设备原值万元2产学研合作的研发工程数个3到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工程数个4聘请国外技术专家一个月以上的数量人5技术中心人员国内外培训费万元6

    17、技术中心人员参加一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人7技术中心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人8技术中心人员龄在40岁及以下的人数人9技术中心高中级技术职称人数人0技术中心人均收入为企业人均收入的倍数倍技术中心最高收入为技术中心人均收入的倍数倍二、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一)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快报表指标解释、企业名称:按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名称填写。2、从业人员人数:从业人员是指在工业企业从事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数。计算公式为:平均人数=全各月平均人数之和2,其中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本指标的数据可从

    18、同劳动统计报中所对应的指标直接抄取。初快报采用平均人数,半快报采用上半各月平均人数之和63、产品销售收入:指工业企业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取得的收入总额。4、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额。5、产品销售利润: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其本钱、费用、税金后的余额。6、科技活动人员:指工业企业在报告度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效劳的人员。累计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0%(不含)以下的人员

    19、不统计。()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工业企业所属的技术开发中心及中试车间(基地)等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其它辅助人员;虽不在上述机构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开工程组(攻关小组)的人员。(2)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效劳的人员包括:工业企业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直接为科技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给、设备维护等效劳的人员。不包括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间接效劳人员。7、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展三类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工程活动的人员以及这类工程的管理和效

    20、劳人员。8、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方案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9、来自政府部门资金:指企业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得的方案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包括科技专利费、科研基建费和贷款等。0、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

    21、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置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展三类工程以及这三类工程的管理和效劳费用的支出。不管何种经费来源,只要实际用于上述三类工程的经费支出都应计算在内。具体计算方法:可将企业全部科技工程中确定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展三类工程的经费支出加总,再加上按上述三类工程支出占全部科技工程经费支出比重计算分摊的科技管理和效劳费用取得。上述三类工程经

    22、费支出包括的内容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组所列的支出项一致。2、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假设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能作为新产品统计。本报表中的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利润等指标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新产品。生产资料类新产品自投产后统计3,消费类新产品自投产后统计2。3、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本企业销售新

    23、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组成局部,计算口径与产品销售收入一致。4、新产品销售利润:指报告期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利润。5、全部科技工程数:指企业在报告期当立项并开展研制工作、以前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制的科技工程数,包括报告期完成和报告期内研制工作已告失败的科技工程,但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制的科技工程。6、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数:指企业在报告期进行的全部科技工程中,属于研究与试验开展的工程数。7、专利申请数: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8、创造专利申请数: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创造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件数。9、创造专利授权数:指企业

    24、在报告期内获得专利行政部门授权的创造专利件数。20、技术中心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数:指在技术中心工作的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数。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在站博士后)人数:指在技术中心工作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以及在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的在站博士后。22、与大学研究所合办的开发机构数: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办的技术开发机构(如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设计中心等)的数量。23、设在海外的开发机构数:指企业在国外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设立的技术工发机构的数量。(二)企业研究与试验开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

    25、)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开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科技活动可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展(R&D)、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效劳三类活动。工业企业只统计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展(R&D)及其成果应用两类活动,就企业而言对应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2、研究与试验开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展三类活动。在工业企业开展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展(R&D)活动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开展活动。3、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

    26、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4、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到达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创造专利为主。5、试验开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效劳,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

    27、原型或样机样件等。工业领域的试验开展包括以下四类活动:()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2)为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购置检测用仪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试验检测,论证鉴定等活动。(3)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所从事的

    28、相关活动。(4)对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置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但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应用或仿制活动。6、研究与试验开展成果应用:指为使试验开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效劳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实际应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这类活动的成果形式大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操作的带有技术和工艺参数的图纸、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工业领域的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一般属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展成果应用活动。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指新产品原型能够投入批量生产而从事的工艺流程、设备及工艺装备、操作及质量检测规程等

    29、的设计活动。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内容包括: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试验,新技术方法从设计的控制参数开展到不同条件下的验证试验,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与优化参数再现性试验,新技术的可靠性试验,生产检测、维护、平安等技术操作标准化试验,新旧生产系统结合部技术协调试验(含原材料、能源介质、辅助工具等系统的适应性试验)。(三)企业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及经费支出的计算方法、建立科技工程(课题,下同)统计台帐,登记当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的、以前份立项当仍继续进行的、当完成和内研究工作已告失败的科技工程,也包括未正式列入度方案但已实施的科技攻关任务,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的科技工程。2、登记科技工程组人员的姓名、职

    30、称、学历、参与工程活动的实际工作时间。参与多个科技工程的人员,其从事科技活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分别在所参与的各个工程中登记,但人员属性只在为主的一个工程中登记,以免重复计算人数。3、登记未编入科技工程组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直接为科技工程效劳的人员的姓名、职称、学历、从事科技工程管理和效劳的实际工作时间及工资,登记为科技工程提供间接效劳人员的实际工作时间及工资。4、登记工程经费的内部支出,按工程经费来源(即国家科技工程、地方科技工程、其他企业(单位)委托科技工程、自选科技工程、来自国外的科技工程、其它科技工程)和支出用途(即工程组人员的劳务费(含工资)、原材料费、非基建工程资金购买和自制设备支出、其它支出)分类进行登记。5、由填报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工程研究人员和统计人员对登记工程的来源、活动类型、合作形式、学科类别、技术经济目标等属性进行鉴别和标识。6、研究与试验开展人员由参加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人员和同类工程的管理和效劳人员两局部相加计算。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人员由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展工程人员相加计算;研究与试验开展工程应分摊的管理和直接效劳人员按同类工程人员占全部科技工程人员的比重乘本单位全部科技管理和效劳人员计算。7


    注意事项

    本文(《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