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堂实录.doc

    • 资源ID:6115609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堂实录.doc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纪实江南梦忆时间:2011年10月16日地点:四川省广安市第二中学学生:广安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目的:广安市高中教师培训示范课上课前,播放凤凰卫视2011年5月28日的“文化大观园”专题仰望蔡元培(下)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之决心和行动。明确学习任务课前播放的这段视频,标题就叫仰望蔡元培,同学们可以利用其他时间继续观看,文稿和视频出自凤凰网的“文化大观园”栏目。前几天,即10月10日,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日,知道是什么日子吗?学生:辛亥革命一百年。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人民寻求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今天我

    2、们要学习的必修2第四单元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与此有关,这是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的演讲,是蔡元培扭转北京大学腐败校风的开始,这对整顿北大校风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学习这篇演说,需要把时间回溯一百年,走回百年前的北京大学,走近蔡元培,才能更好地体会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今天,我们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学习课文,把课内与课外、作者与文章结合起来学习,力求全面深入地理解演讲的思想和意义。把握课文内容大家已经读过这篇课文,下面检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篇演说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蔡元培对北大学生提出三点“希望”: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还有没有补充的?有。开头讲到他与

    3、北大的关系,最后说自己要履行的计划:改良讲义和添购书籍。谁能结合课文说说三点希望的具体内容?抱定宗旨:诸君须抱定宗旨,是为求学而来,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砥砺德行:磨练自己的品德修养。敬爱师友:敬重老师,友爱同学。 理解三点“希望”的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单纯地从字面上来解释这三点希望,似乎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蔡元培的这场演说,却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带来一种强大的震撼作用,它扭转了北大的乾坤,开创了今日北大思想之自由、独立之精神的先河。为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当时北京大学及社会环境怎么样。“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平时则放荡冶游,即可

    4、借此活动于社会”,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当时的北京大学学习风气很坏,很腐败,学生来此,不为求学,不读书,不研究学问,只为做官发财。因此,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可见,抱定宗旨是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校风的头等大事。这点希望是针对学生实际提出来的,有针对性。“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这些句子说明当时的北京,社会风气很糟糕,因此,蔡元培要求学生应当“束身自爱”,“以身作则”,“遵守本校规则”。社会风气不好,学生就应该洁身自爱,砥砺德行,以不为流俗所污染。蔡元培先生的这点希望,也是针对现实,切中时弊,有针对性。今天我们在学校念书,敬重老师,友爱同学,难道还需要特别强调吗?蔡

    5、元培向北京大学的学生特别提出这点希望,有什么现实针对性吗?在那时候,敬爱师友,的确需要特别强调。当初北京大学的学生大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很多人带着听差来上学,在操场上集训时,教师不是大声喊着“立正!向右看齐!”而是轻声细语地说:“老爷们,请你们慢慢地向右看”。他们不为求学而来,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这里没有师道尊严。同学之间也无平等之可言,不平等哪来的友爱之情?因此,要整顿北京大学的校风,就提倡敬爱师友。这点希望也有针对性。 一百年前的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当时的现实状况如何?北京大学

    6、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原叫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此时的北大被看成是官僚的养成所,而非研究学问的地方。1916年底,教育部急电催促蔡元培从法国回来接任北大校长的职务。当时的北京大学很糟糕,朋友劝蔡元培不要接任这项工作,他没听朋友劝阻,接任北大校长,立志整顿校风,改革北大,实现他的教育救国理想。今日北大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正是蔡元培先生所开风气之先。堂堂一国立大学府,学生无心向学,不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以混文凭为求得升官发财之终南捷径,这是北大的悲哀,也是中

    7、国教育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因此,作为翰林出身、曾经两度赴德法考察问学的蔡元培先生便勇敢地承担起教育救国之大任,力挽狂澜地改变了北大的腐败风气,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三条殷切希望,今天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在那时的北大却如石破天惊一般,引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最终把陈腐的北大,改造成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根据提供的资料,探讨蔡元培扭转北大乾坤的原因和成功经验。蔡元培一上任,就看到北大陈腐的现实根源,抓住问题的症结,整顿放荡冶游的校风,改变陈旧腐败的局面,扭转了北京大学的乾坤。蔡元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原因赋

    8、予他非凡的魄力和雄心,完成此重任?从他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历程中,我们能否找到原因?发给学生相关资料。同学们,据你们所了解的蔡元培,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从蔡元培的出身、求学经历和教育理想等方面展开,并把你归纳的原因写到作业纸上,最后推选小组代表发言。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补充、点拨:蔡元培的教育救国理想,扎实的国学功底,开阔的国际教育视野,让他有能力完成这项创世纪的划时代的任务。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1871年,4岁时,入家塾;1878年,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1884年,17岁时,考取秀才。1885年,18岁时,设馆教书。1

    9、889年,22岁时,考中举人。1890年,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为贡士,未殿试。从以上经历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从小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是前清时代的秀才、举人和贡士,论学识,他该是全国最好的高等学府的高材生。庄子在逍遥游里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深厚的国学功底,为他将来完成大业奠定了基础。1907年5月,40岁时,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前往德国柏林,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专门考察欧洲的大学教育。1911年11月上旬,辛亥革命爆发,在陈其美去电催促下,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月19日,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大学令和中

    10、学令,这是中国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2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任总统之专使。2月,邀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7月因不满袁世凯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1913年,46岁时,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在留欧的三年时间里,又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1915年6月,48岁时,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工俭学,希望以此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1916年夏,黎元洪的北京政府终于明令恢复了民国初年的临时约法,孙中山、黄兴等一大批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纷纷相约回国,一些

    11、浙江籍议员还发电给远在法国的蔡元培,说是要推选他当浙江省督军。从以上经历可以知道,蔡元培先生主张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且努力实现它,当他实现不了自己理想的时候,便愤然离去。从他几度出国求学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还有着开阔的国际教育视野,这在当时,很多人士难以企及。1916年11月8日,接到教育部电令,蔡元培与吴玉章一起乘船由马赛回国,抵达上海。1916年12月26日,民国五年,蔡元培49岁时,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1917年,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

    12、”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1917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1917年,徐悲鸿应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许王兰、奚浈、查晓园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听,当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1920年5月,蔡元培聘任地质学家李四光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邀著名作家莎菲任北京大学文学教授,8月聘鲁迅为北京大学讲师。1920年年底,蔡元培53岁时,被北京大学派

    13、遣去欧洲考察,这期间在法国里昂和北京创办中法大学。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世于香港。从以上这段经历中可以看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建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光靠单枪匹马难以完成,善于招贤纳士,集中优秀人才,是蔡元培治校有方、最终扭转北大腐败乾坤的成功经验。 学习演讲的技巧这是一篇演讲稿。通过三点“希望”的具体内容,能够发现演讲需要哪些方面的技巧?参考答案:一,要有现实针对性,解决听众关注的实际问题,演讲才有吸引力。二,说话有条理,逻辑性强,内容清晰,让听者有所得。三,句式上,以短句为主,显得简洁,有力。四,演讲者的态度很真诚,言词恳切。 朗读,体会演说的意义下面,一起来朗读课文,再次领会演说的思想内容,体会其所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注意事项

    本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堂实录.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