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doc

    • 资源ID:6114082       资源大小:1.23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doc

    1、2016年本卷只装订不密封考场号座位序号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 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共17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第四、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1、2、3、7、8、9、10、11、14、14、15、15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它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必答题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2、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3、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D吾其还也 其:还是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

    4、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 。选文中的“行李”是指 ,现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2分)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分)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 ”,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二、名著阅读(8分)依据相关名著中的内容,

    5、完成6-8题。6.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充满了凄凉、哀愁,还饱含着牵挂与期盼,意味深长。句中的“这个人”指的是 。(2分)7.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B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C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D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8.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日记中

    6、狂人的呐喊。B“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这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社戏中“我”的思考。D“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阿Q正传中阿Q的口头禅。三、文学作品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9-13题。风波鲁迅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7、!”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这村庄的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伊的儿媳七斤嫂子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地说:“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七斤嫂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

    8、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不捏锄头柄了;他帮人撑着航船,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皇帝要辫子么?”“皇帝要辫子。”“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地问。“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

    9、,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

    10、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七斤嫂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忽然

    11、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嫂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伊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这囚徒自(zu)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村人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这时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

    12、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七斤嫂没有听完,便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

    13、却有些生气了,说:“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村人们呆呆站着,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

    14、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撑航船进城,傍晚拿着一个饭碗回村,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九斤老太很不高兴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样的么?我活了七十九岁了,”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他的

    15、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没有听到些什么。”“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他们没有说。”“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你想,不坐龙庭了罢?”“我想,不坐了罢。”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一九二年十月。(有删改)【注】张大帅:指北洋军阀张勋。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部下剪辫子,并于

    16、1917年率领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末代皇帝溥仪复辟。9.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对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这囚徒自(zu)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A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B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i”,意思是“使疲劳”;“模”读作“m”。C横线上应填“作”;“累”读作“l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D横线上应填“做”;“累”读作“li”,意思是“牵连”;“模”读作“m”。10.小说中写到了“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请完成下面与“三国”有关的题。

    17、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而三国演义则为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是 。赵七爷所熟悉的“五虎将”除了黄忠、马超、张飞外,还有“大意失荆州”的 和引发“刘备摔阿斗”的 。(3分)下列语句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D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1.下列有关赵七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赵七爷在革命后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表现了他对太平生活的向往。B当七斤等与他有仇的人遭遇灾祸时,赵七爷便幸灾乐祸,穿上长衫以示庆贺,可见他心胸狭隘,报复心强。C赵七爷说北洋军阀

    18、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这位“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其实也是愚昧无知的。D赵七爷又将辫子盘在顶上,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12.文中写到的金圣叹对三国志的“批评”,指的是“批注”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即用简洁而中肯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有人对风波文末的画线句子,批注道:“变了,又不变。”请你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5分)1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系

    19、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5分)选答题第四、五两道大题为阅读选答题,请选定其中一道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第六大题为作文选做题,请在16和17小题中,选定其中一题写作。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的题号方框涂黑。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蕃昌为宋元的涂面,到明清形成了脸谱。脸谱的作用,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写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

    20、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因此也称为“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是指净的面部绘画。戏剧表演时,“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刺激,使观众兴奋并宣泄了情绪。脸谱用特定的谱式(脸谱式样)、图

    21、案和色彩,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四种。“整脸”是指在整个脸上只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三块瓦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花三块瓦脸”是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如窦尔墩是一位除暴安良的草莽英雄,性格刚强,善使双钩,武艺超群。他的脸谱为蓝色“花三块瓦脸”,为了突出他的侠气,在面眉间画有护手钩的图样。“碎脸”,即不对称脸,左右不一,用来形容面貌丑陋,或表现反面角色。

    22、脸谱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画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表情,表达人物或威武、或奸诈等性格特征。如“蝴蝶脸”多用于刚直不阿、诙谐爽朗性格的角色,像水浒好汉中的李逵。又以谱式中特定的元素,如太极、八卦、日月、雷电、龙凤、虎豹等传达出某种特定含义,如鲁智深是僧人,他脸谱的额头上带有表示舍利子的红色圆形图案;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杨七郎额头有一繁体“虎”字,以显示其勇猛无比。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脸谱常用的颜色,有红、白、黑

    23、、绿、蓝、黄、紫、金、银等。红表示忠义、勇武,有血性;水白表示奸诈、多谋;油白表示狂妄骄纵或刚愎自用;黑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或刚毅、耿直,又表示粗莽豪爽、威武有力;绿表示勇猛、暴躁、粗豪;蓝表示豪爽、骁勇、性格刚强、桀骜不驯;黄表示忠勇、暴烈、剽悍或工于心计;紫表示稳健、持重、静穆,有正义感;金、银表示庄严、威武等。脸谱,根据人物的品格、性情等进行用色,多种谱式与多样颜色的组合赋予了脸谱丰富的内涵。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怪诞(dn)粗犷(un)B面颊(xi)角色(jio)C暴戾(l)骁(xio)勇D桀骜(o)剽(pio)悍结合语境,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4、3分)A胚胎:比喻事物的初始状态。形象说明远古时期的图腾与后来的脸谱有关。B滥觞: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指事物的起源。说明脸谱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傩祭。C孳乳:孳,指“滋生”,乳,指“生育”。说明汉唐时期的“代面”就是后来的脸谱。D蕃昌:蕃,指“繁茂”,昌,指“兴盛”。说明到宋元时期,“代面”取代了“涂面”,脸谱开始兴盛。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脸谱的作用有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 、 、 。(3分)从下面唱词中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文本,说说戏曲舞台上包公的脸谱为什么是黑色的。(5分) (太后唱)驸马是我皇家婿,庶民告他罪不容。(包拯唱)说什么皇亲与国戚,就是那王子犯法到开封,包拯

    25、断案与民同。(太后唱)既然有人将他告,带来原告我问分明。(包拯唱)她母子三人泪不干,香莲口中把我怨,她道我官官相护有牵连。本当铡了陈世美,国太一旁横阻拦;有心不铡陈世美,香莲母子怎周全!这场官司我怎样断?倒叫包拯两为难。拼着官儿我不做,天大的祸事我承担。将陈世美搭在铜铡案,铡了这负义的人再见龙颜。某个外国中学生团队要到你的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其中有交换礼物的环节。假如需要你准备一份带有京剧脸谱装饰的礼物,你会首选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哪个人物脸谱?请从脸谱图案和颜色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链接材料】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对于时

    26、下读者而言,“一册在手”已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人们通过网络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正因如此,有人产生了这样的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圣的文学阅读,又将何以安顿,它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 这种“杞人之忧”式的恐慌,我就有过。当然,国人并非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还有很多年轻读者,追捧着玄幻、穿越、青春言情等作品,也就是说,“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减少,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未必比上世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取

    27、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我们应积极地看待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新变化,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已经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存在着既有轻

    28、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日益萎缩,而“快阅读”“浅阅读”正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了。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

    29、起来。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那么急迫,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千年以来阅读书籍的习惯正在被颠覆,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有长度有厚度的文学阅读虽然面临读图时代的挤压,甚至面临大众文化的重新选择。但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其本身的经典性不会因此受到

    30、根本性威胁。看过百年孤独古拉格群岛洪堡的礼物,看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活着等等作品的读者,他们会相信,这个时代优秀作品的意义远胜于浏览大量碎片化、新闻性等“E时代”话语。尽管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悦读”体验,但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以架空的。(取材于雷达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消遣(qin) 短暂(zn) B喟(wi)叹 倘(chn)要C品咂(z) 引擎(qn) D颠覆(f) 侵蚀(sh) 结合语境,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或失去作用的事物,说明“新媒体阅读”“文学阅读”都不符合时代要求,未来堪忧。B.杞人之忧: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作者认为因缺乏具体依据,所以对传统阅读的担心是没必要的。C.青灯黄卷:指生活清贫仍不辍攻读。作者以此来表明对“辛勤攻读者越来越少”这种社会现象的担忧。D.细嚼慢咽:本意为慢慢地吃东西。这里指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像慢慢吃东西一样,慢慢体味,深入思考。面对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巨变,作者认为不必担心形式的变化,而应关注 ,更应警惕 和 。(3分)结合文本,从下面材料中选择一至二则材料,概述为你的论据,说说你对“阅读”的思考。(5分)受数字媒介迅猛发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2016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