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课程标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6106325       资源大小:77.11KB        全文页数:1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课程标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宜昌零上16度,哈尔滨是零下16度师引导:宜昌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16(+16)-16你们怎么知道的?1、学生会区分“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6”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环节3亲身体验归纳小结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这些数据你怎么分呢?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小结:存

    2、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正数、负数呢?学生汇报。1、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说出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2、95%的学生能够掌握正数、负数的读、写法。环节4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出示“练习一”第1题。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师问:0为什么不写? 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播放:珠穆朗玛峰、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环节5全课小结拓展延伸出示:某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最高气温度是零

    3、上7摄氏度,请用正、负数表示这两个温度,并算出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能说出什么是正数、负数和0的理解。用数轴表示正负数教学设计 负数的认识是数的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内容上的安排,本阶段在知识方面上用数轴把正数、0和负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0是正、负的分界,正、负表示相反的意思。小学阶段负数的学习为以后初中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概念基础。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这节课的学习引出如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结合数轴上有关正的

    4、、负数知识的理解,关键要突破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呈现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通过直线的画法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同时能够掌握好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1、小组合作学习,会准确说出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同学的课堂回答情况做出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3、针对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情况,做出评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读数,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5.6 +6 0 -8.2 +20% -3/5 2、师: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上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下2摄氏度下降了6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上的气温是( )摄氏度。4、读出我国去年3月份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北京: 610 长春: -511 拉萨: -68让学生准确说出什么是正负数。并能够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出示例3图 师:思考并交流1、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图并交流。3、在相应的点画出大树和学生(学生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会用数表示这些学生与大树的

    6、相对位置关系。 观察并交流1、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二)教学例4 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1、小组交流讨论比较的方法。2、负数与负数的比较。学生讨论:-2比-10气温高,所以-2-10,因此-2-10。3、让学生通过数轴比较-8和-6的大小。因为-8在-6的左边,所以-8-6。1、90%在具体的形象中让学生知道直线上的点与正负数的对应关系。2、在数轴上,学生都要知道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3、90%学生知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

    7、正数小。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课本第7页做一做第1、2、3题。2、课本练习一中第4、5、6题。90%学生准确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各小组记录本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能说出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并会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负数练习课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的思考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练习学生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2、 教材分析 在练习中,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8、学情分析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使他们学会遇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能力的发展空间。 1、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的认识生活情境中的正数和负数。 2、能借助数轴熟练地学会比较正数和0、负数之间的大小。 3、会用正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任务 1、同桌之间在练习过程中交流活动,对知识掌握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2、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情境引入回顾再现我们这段时间数学课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负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和以前联系不大,只要从现在开始,加油,就能把这部分知识学好!板书课题:负数的练

    9、习课 给不同层次的孩子以机会,真正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让他们学得幸福,感受到成功,感受到付出之后的快乐,相信自己能越来越好。回扣知识分层练习1、 基本练习 填一填:(1)如果向东走80米记作80米,那么向西走100米记作( )。(3)如果本月收入3200元记作3200元,那么支出1500元就记作( )。2、 综合练习 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43 -10.5 2-3.5 0-6 -4.5-1.5 5-5 3、提高练习 某检修小组乘一辆汽车沿检修路约定向东走为正,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如下(单位:km):+15,-2,+5,-1,+10,-3,-2,+12,+4,-5,+6, 求:(1)收工

    10、时检修小组在A地的哪一边,距A地多远?(2)若每千米汽车耗油3升,开工时储存180升汽油,回到收工中途是否需要加油,若加油最少加多少升?若不需要工时,还剩多少升汽油?1、95%学生准确回答问题,会牢固掌握负数的知识点。2、通过分层练习,90%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提高数学思考、会解决问题。自主检测评价完善老师还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组测试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1、 填空题。(1)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则向东走38米记作( )米,向西走30米记作( )米,原地不动记作( )米。记作-15米表示向( )走15米,记作+40米表示向( )40米。(2)一个数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则这个数是( )。2、 解

    11、答题。体育课上,某中学对七年级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为 +2,-1,+3,0,-2,-3,+1,0 (1)这8名男生的百分之几达到标准?(2)他们共做了多少次引体向上?1、通过检测80%学生能够对知识的把握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2、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课外延伸1、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哪些内容?说一说你的收获好吗?2、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自由回答,集体补充。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认识圆

    12、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 2、教材分析 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3、 学生调查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能向同桌说出什么是圆柱,以及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基本练习巩固知识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13、。(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学生能独立说出什么是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同桌互相评价。辅导练习提升能力2.圆柱的表面(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并会对同桌的做出评价。交流总结加深理解3.圆柱的高(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

    14、关.(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对同学的板演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全课总结1、 本节课你对圆柱有哪些新的认识?2、 完成家庭作业的练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并完成家庭作业。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的思考“认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及侧面展开图,”。 2、

    15、教材分析 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3、学生调查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圆柱有了基本认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通过练习能正确判断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1、能向同桌说出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图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2、能知道圆柱的侧面剪开后,得到什么图形 3、对同学的做题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

    16、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长方形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独立完成,并找学生向全班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能正确做出评价。变式练习(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1、学生独立

    17、完成,全班交流。2、能独立确定圆柱的侧面剪开后,得到哪些图形(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对于练习题要求全班9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材分析 教材注意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

    18、加强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3、学生调查分析 由于学生已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复习导入揭示新知1.圆柱的侧面积

    19、。(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要求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尝试操作解决新知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3)小结:要

    20、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巩固练习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2. 练习二第14题。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9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练习题。课堂总结反馈提升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21、侧面积+底面积2学生能完整地总结出这句话。 根据侧面积、表面积公式,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调查分析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具体的事物帮助学生感知用料的多少与表面积的关系,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感知用料的多少与表面积的关系。(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动手操作体会转化(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

    22、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底面积:(202)2=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练习二第510题。能独立解答,并判断正误。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二第1014题。教师进行批改评价。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

    23、用”。 从回顾旧知入手,引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让学生回想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谈谈想法,然后进行教具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圆柱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1、能用简单的知识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2、根据所学知识能正确地完成并阐述理由。 3、对自己和同学的做题情况做出正误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导入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构建网络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通过观察,使学生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课程标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