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陶瓷器第一章绪论.docx

    • 资源ID:6100285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陶瓷器第一章绪论.docx

    1、中国古代陶瓷器第一章绪论中国古代陶瓷器第 一 章 绪 论“陶瓷”一般为陶器、炻器和瓷器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制品的统称。陶瓷是用铝硅酸盐矿物或某些氧化物等为主要原料,依照人的意图通过特定的化学工艺在高温下以一定温度和气氛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工艺烧结制品。陶瓷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工业陶瓷。陶瓷按原料和烧制工艺:可分为粗陶器、精陶器、炻器、瓷器和特种陶瓷。早在一万多年以前,人们就发明了陶器,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二千多年前的东汉晚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制作瓷器的技术。中国陶瓷的产生和

    2、发展对人类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精湛的制作技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中国陶瓷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和人类物质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第一节 中国陶瓷的历史中国陶瓷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内涵。从陶器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各异的造型、多变的装饰、纷呈的彩绘和不断改进的工艺就在人类利用水、火的作用而将泥土转变成的陶器上充分表现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魅力。至今尚令人惊叹不已。随着印纹硬陶、原始瓷、青釉瓷、白釉瓷、彩绘瓷和雕塑瓷依次在技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并

    3、进入科学技术王国,艺术亦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在这些永远留存于天地间的基材上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同样使它们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陶瓷的创造和成就李家治先生用五个里程碑概括它们的发展进程以及用三大技术突破总结它们的主要成就。世界东方的一片广阔富饶的大地上生活着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先民们。他们在生活和生产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融科学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陶瓷的烧制成功和不断发展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最早出现陶器的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更是世界上最早烧制成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以及先后发明青釉瓷和白釉瓷的国家;也是创造丰富多彩的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而享誉

    4、全世界的国家。陶瓷的每一个进展都包含着许多突破和成就,共同形成了一个既继承又发展的连续不断的工艺发展过程。1、第一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2、第二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3、第三个里程碑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4、第四个里程碑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5、第五个里程碑宋代到清代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的辉煌成就1、第一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根据目前考古资料说明,近年来在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经14C测定距今为108009700年的陶器碎片,以及在这之前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广西桂林市甑皮岩和广东英德县青塘等遗址发现的距今为10000700

    5、0年的陶器碎片都是我国最早的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早期陶器的共同特点都是粗砂陶,它们的质地粗糙疏松,出土时都碎裂成不大的碎片,只有个别能复原成整器。用以烧制这些早期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因此各遗址出土的陶片所处的层位的泥土就是它们的原料,它们都含有大小不等的砂粒。其中大者可达8毫米左右。不同遗址的陶片所含的砂粒也不相同。除都含有石英外: 南庄头陶片中含有角闪石、长石和蛭石;CaO、MgO和Fe2O3较高。仙人洞陶片含有大颗粒白云母和迪凯石;SiO2、K2O较高,Fe2O3较低。 甑皮岩陶片中含有大颗粒白云石;CaO、MgO和Fe2O3较高。青塘陶片则含有大颗粒长

    6、石;SiO2、K2O较高,Fe2O3较低。早期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在700上下。平地堆烧,遗址中都没有发现窑炉遗迹。器型也比较简单,都是盘(叠)筑或手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器物。尽管这些早期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低、质地疏松易碎,但我们的先民们毕竟远在一万年前在水和火的帮助而将泥土经过化学变化制成陶器。也就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所说的“水火既济而土合。” 稍晚于上述几个遗址的陶器尚有距今为80007000年的河南新郑裴李岗;距今为75007000年的河北武安县磁山;距今为70006700年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以及距今为70006900年的桐乡县罗家角第三、四文化层的

    7、早期陶器。它们不仅在时间上较晚,而且在制陶工艺上也比较进步。出土陶片数量多,能复原的整器也增多,有砂质陶、泥质陶、夹炭陶。在颜色方面有灰陶、灰红陶、黑陶和白陶。虽然都是手捏成形,但已比较规整,器型亦已增多和增大,表面装饰亦已多样化,特别是在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的下部已发现少数带有白色陶衣的彩绘陶,说明彩陶在这时已开始出现。在裴李岗遗址发掘中发现一座横穴窑。虽然破坏严重,不能窥见其全貌,但至少说明距今约8000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烧制陶器已有了简单的陶窑,结束了我国陶瓷无窑烧制的历史时期,从而将烧成温度提高到800900之间。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南北各地出土了大量陶器,发现的遗址不

    8、下七八十处,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以及东南、西南和北方草原地区的诸文化等等。它们的进展和成就不仅丰富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函,而且也为后世陶瓷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彩陶和黑陶是我国史前文化的两个主要系统。这时先民们在如何选择制陶原料上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虽然还是就地取土,但在一定范围内他们选择那些易于成型、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都较小的易熔粘土作为制陶原料。在所用粘土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他们就会在粘土中加入诸如炭化后的草木碎叶和

    9、谷类的碎壳、煅烧后的贝壳和各种砂粒,这就是考古界所谓的“羼(chan)和料”。成型方法: 捏塑和泥条盘(叠)筑法、模制法、慢轮、快轮的陶轮成型方法。 特别是慢轮和快轮的陶轮成型方法具有划时代进步意义。 慢轮出现在仰韶文化中期。 快轮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盛行于龙山文化时期。 陶器表面的抹干、磨光、刻划和拍印各种纹饰、加涂陶衣和彩绘已是这一时期十分普遍的装饰手法。特别是彩绘陶的纹样多种多样,非常生动逼真,充分表现了绘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都是十分难得的艺术精品。这些陶器提供了原始社会先民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可靠信息。器型的增多是为适应先民们生活的需要。各类的炊煮器、食用器和盛贮器的出现正是反映了

    10、这方面的进步。陶网坠、陶弹丸和陶纺轮出现标志着陶制品从日常生活领域跨入生产领域,开创了后世陶瓷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先例。这一时期的陶窑已较为普遍,目前已发现的陶窑就有100多座。它们的改进主要表现在陶窑的窑室和火膛的安排更合理,以及火道和火孔数目的增多。这些改进都有利于温度的提高和使窑内温度更均匀。这时的陶器烧成温度多数在9001000之间。 在殷商时期,在我国的北方出现了白陶和釉陶,为后世的原始瓷和瓷器的产生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青铜器和随后的铁器的大量制作,而使一般日用陶器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同时又开拓了陶器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建筑用陶器。商代出现的陶制排水管。到了西周初期又出现了筒瓦和板瓦

    11、,以及随后出现的瓦当;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用来铺地面和镶砌壁面的砖块。随后的秦、汉建筑用陶又得到很大发展,工艺精益求精,形式尺寸多种多样。空心大砖及带有纹饰和文字的圆瓦当的出现,既实用又美观,素有“秦砖汉瓦”之美誉。至此,我国砖瓦结构房屋所用的建筑材料已基本具备,促进了我国后世建筑业的发展。陶塑和后世的瓷雕则更是陶瓷制品中将技术和艺术融合于一体的代表作品。它始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沿袭至今。闻名于世的“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兵马俑群,数量之多,体型之大,烧制之精,雕塑之美,历史价值之高,无一不为世界之最。2、 第二个里程碑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 印纹硬陶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

    12、期,成熟于商代,兴盛于西周,春秋战国后逐渐衰微。印纹硬陶大量出现于我国南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安徽,以及福建、广东、台湾和香港等广大地区的遗址和墓葬中。在北方及黄河流域则非常少见。印纹硬陶和一般陶器的最大不同则是它们在化学组成上的变化。陶器一般都含有较高Fe2O3,所用的原料多属易熔粘土,只能在1000以下的温度烧成。印纹硬陶中的Fe2O3含量已有所降低,所用原料一般为含杂质较多的瓷石类粘土原料,烧成温度已可高达1200。但在印纹硬陶出现初期,其化学组成变化较大,烧成温度亦很不稳定。早期印纹硬陶的成型方法基本上和一般陶器相类似。既有捏塑法和泥条盘(叠)筑法,也有慢轮修

    13、整和快轮拉坯成型。印纹硬陶的纹饰都呈突起的阳纹,是用刻有阴纹的陶(木)印模(陶拍)拍印到陶器上的。丰富多姿的纹饰不仅美化了印纹硬陶,而且也美化了随后发展起来的原始瓷,两者都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奇葩。印纹硬陶的另一重要标志就是它与一般陶器相比具有更致密坚硬的质感,因此被称之为硬陶。这就有赖于化学组成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的提高则必须建立在窑炉改进的基础上。到了商代在我国南方已出现了小型龙窑。龙窑所具有的坡度是保证它能烧到较高温度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在我国南方也出现了带有烟囱的室形窑。这种窑一般都是大火膛、小窑室和带有烟囱的小型窑,同样是提高陶窑的烧成温度的有效改进。龙窑和大火膛、小

    14、窑室、多烟囱室形窑的出现实现了我国陶瓷烧成温度从1000以下提高到1200左右的第一次突破。远在2000多年前,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很大的高温技术的突出成就。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工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金属冶炼起着相当的推进作用。继印纹硬陶出现后,在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又出现了原始瓷。经过不断的发展,终在东汉后期导致越窑青釉瓷的诞生。完成了我国从陶器向瓷器的过渡,历经约2000年。原始瓷内、外表面或仅在外表面施有一层厚薄不匀的玻璃釉。其颜色从青中带灰或黄的青釉到黄中带褐或灰的黄釉,甚至有颜色较深的酱色釉。一般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胎以灰白色为主,有的灰色较浅,有的较深,甚至有少数呈

    15、褐色。多数原始瓷胎中Fe2O3的含量已较少,可说明所用原料已有改进。胎一般较致密,略有吸水性,断面略有玻璃态光泽,说明其烧结性能较好。胎的原料处理粗糙,有时肉眼可见到釉层下的粗颗粒石英砂和较大的气孔。釉的主要熔剂是CaO,所以又称为钙釉,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高温釉。尽管这些玻璃釉带有很大的原始性,但它毕竟是我国第一次出现的釉。原始瓷制作工艺:是在印纹硬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型和装饰:基本上继承了印纹硬陶的成型和装饰方法。施釉方法:比较原始,使用的方法是涂刷和浸釉两种。烧成工艺:也和印纹硬陶相同,有时甚至在同一窑中烧成。烧成温度:早期两者相差不大,到了后期原始瓷的烧成温度才多数提高到1200以

    16、上。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共同形成了我国陶瓷科学技术史的第二个里程碑,并为我国青釉瓷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基础和必要的工艺条件。 3、第三个里程碑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东汉(25220)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陶瓷工艺发展中的又一个飞跃,是我国陶瓷科学技术史的第三个里程碑。它的出现使中国成为发明瓷器的国家。从此世界上有了瓷器。它作为一种材料其影响更为深远。瓷器就是以瓷土(含氧化铁(Fe2O3)、氧化钛(Ti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氧化锰(MnO)等助熔剂较少,含Al2O3、SiO2较多的粘土)作胎,表面施有高温钙釉,在1

    17、200左右(可稍有不同,只要瓷胎烧结即可)的温度下烧造而成的器物.青釉瓷在我国南方不仅烧制时间早、规模大,而且窑址分布广。唐人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六大青瓷名窑,除鼎州窑址尚未有定论外,其余如越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和洪州窑几乎全部集中在南方。除此之外尚有比较出名的浙江温州地区的瓯窑,江苏宜兴的均山窑,广州新会宫冲窑,四川邛崃窑等都是在唐代或唐代以前就已开始烧制青釉瓷。青釉瓷在我国南方首先烧制成功则应归功于南方盛产的瓷石。由于当时只用瓷石作为制胎原料,因而就形成了我国南方早期的石英云母系瓷的特色。它是一种高硅低铝质瓷。其次则应归功于南方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的积累。烧制青釉瓷所用的龙

    18、窑经过不断的改进愈臻完善,使它能烧到更高的温度。釉在不断发展中亦已完全摆脱了原始瓷釉那种初创性和原始性,使它与胎结合得更好,很少有剥落和开裂现象。 东汉晚期越窑青釉瓷:胎釉中Fe2O3和TiO2的含量都比较低;烧成温度已达到1300。瓷胎中石英颗粒较细,分布较均匀。胎的吸水率很小而且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釉为透明的玻璃釉,釉泡及残留石英甚少。根据它的胎釉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性能可以认为已达到瓷器的标准。烧制青釉瓷的过程中,所用的窑具也在逐步改进。岳州窑和洪州窑在隋代或更早一点都已出现匣钵。匣钵的使用,在陶瓷工艺上也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制瓷技术的进步,对增加产量和保证质量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唐、五代青釉瓷的烧制工艺愈臻成熟,无论在釉色、器型和装饰上都精益求精。越窑所烧制的秘色瓷,成为当时及后世所推崇的艺术珍品。瓯窑的青釉褐彩瓷开创了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先例。在器型和装饰上已摆脱了开创初期深受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影响的风格,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那些带有纪年或有纪年可查的出土器物都显示了高超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以及成熟的制作和烧制技术,成为第三里程碑的代表作品。每一件都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4、第四个里程碑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隋唐(589907)时代北方白釉瓷的突破是我国北方盛产的优质制瓷原料与长期积累的成熟的制瓷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

    20、了我国陶瓷历史上南青北白相互争艳的两大体系,而且为后世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出现是我国制瓷工艺的又一个飞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白釉瓷的国家,是我国陶瓷科学技术史上第四个里程碑。 以邢、巩、定窑为代表的白釉瓷的技术成就表现在:首先是新原料的使用和胎釉配方的改进。瓷胎中使用了含高岭石较多的二次沉积粘土或高岭土和长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和长石作为制瓷原料的国家。可以认为远在我国隋唐时代即已有了近代的高岭石英长石三元系瓷器,形成了我国北方高铝低硅质瓷的特色。特别是这些优质制瓷原料中Fe2O3和TiO2的含量都非常低,从而形成了以邢窑白釉瓷为代表的洁白的瓷胎。在釉

    21、的配方中使用了长石而使釉中K20的含量大大增加,有时甚至超过了CaO的含量,这样就使中国传统的钙釉逐渐向钙碱釉和碱钙釉变化,从而大大改进了釉的质量。同时也由于釉中的Fe2O3和TiO2的含量都非常低,使洁白的釉和洁白的胎相结合而形成了如银似雪的邢窑白釉瓷。其次是北方白釉瓷的烧成温度一般都超过1300。邢巩两窑白釉瓷均已分别达到1370和1380,成为到目前为止所能收集到的我国瓷器的最高烧成温度,实现了我国制瓷历史上高温技术的第二次突破。高温技术的突破有赖于炉窑的改进。北方白釉瓷烧成所使用的炉窑都是小型直焰馒头窑。它们具有大燃烧室、小窑室和双烟囱的结构。结合当时使用的燃料都是木柴,这就为获得高温

    22、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装烧工艺的改进也是烧制工艺的一项突出成就。它们不仅是我国最早使用匣钵装烧瓷器的窑场之一,而且能根据器型创制了各种各样的匣钵和多种装烧工艺。特别是定窑在宋代所创立的覆烧工艺,它在减少大型器皿的变形上曾起过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5、第五个里程碑宋代到清代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的辉煌成就宋代到清代(960一1911)的各大名窑,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八大窑系:北方系统,耀州窑、磁州窑、定、钧南方系统,吉州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诸如官窑、哥窑、钧窑、汝窑、耀州窑、临汝窑、磁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建窑、长沙窑、德化窑、宜兴窑,以及后来兴起,但又集各窑之大成的景德镇窑,无一不

    23、是以颜色釉瓷、彩绘瓷或雕塑陶瓷而著称于世,使我国陶瓷的科学和艺术的辉煌成就达到历史的高峰。它们共同形成了我国陶瓷科学技术史的第五个里程碑。自东汉晚期始,浙江就一直烧制着青釉瓷。到了南宋官窑和龙泉窑所烧制的青釉瓷,无论在瓷质上、釉色上、器型上和装饰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技艺之精、烧造之多、流传之广、享誉之高,至今无与伦比。在我国北方河南宝丰的汝窑青釉瓷,以及陕西铜川的耀州窑青釉瓷亦都是以Fe2O3着色的,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青釉瓷。其中汝窑青釉与南宋官窑青釉有类似的结构和外貌特征。耀州窑青釉则是透明的玻璃釉,但却以其胎上的模印或刻划各种花纹而著称于世。它们同是我国青釉瓷中的珍品。特别是汝窑青

    24、釉瓷更以其烧制时间短,留存于世的制品少而更是珍贵。浙江杭州的南宋官窑和龙泉哥窑都是以黑胎青釉而著称。其胎以掺有紫金土的胎泥制成,因其中含有较高的Fe2O3,在还原气氛中烧成,故胎呈黑色。釉为含有一定量晶体和含有较多FeO着色的,具有强烈的玉质感的乳浊釉,其颜色根据烧制气氛的不同可从粉青到炒米黄。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K2O而使釉具有较大的高温粘度,保持釉层较厚而不流淌,从而形成官、哥窑的薄胎厚釉的特色,甚至有釉厚于胎的制品,在中国名瓷中独树一帜。官、哥窑制品的底足露胎处和口沿薄釉处呈现出胎的黑色,即所谓“紫口铁足”,而成为它们的另一特色。多数官、哥窑釉由于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呈现大小不等的裂纹。

    25、这本是釉的一种缺陷,但在陶工们的巧妙染色下反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装饰,即所谓“金丝铁线”或“金丝银线”。龙泉窑的白胎青釉瓷,即一般称之为弟窑的青釉瓷,它的胎是用较纯的瓷石质粘土为原料,其中TiO2和Fe2O3的含量都较低,故其色白。釉为Fe2O3着色的钙碱透明釉,与黑胎青釉瓷相比,胎都较厚,釉无裂纹。釉厚而青色多样,其中佳者青翠如美玉。青釉瓷甚多大型制品,如大花瓶可高达1米左右,大盘口径可达半米以上,足见其烧制技术之高。青釉瓷流传至欧洲后被视为珍宝,争颂着许多传奇诱人的故事。 河南禹县钧窑瓷釉是一种首创。瓷器除青釉瓷外,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钧红等,以铜为着色剂。钧窑的釉是乳浊釉,不透明的

    26、釉,因此对胎的要求较低。由于钧窑属于窑变系的瓷器,在入窑前不能控制瓷器釉色,因此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钧窑瓷器比较珍贵,有“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烧制瓷器以来发展至宋代所烧制的青白釉瓷,无论在质量上、数量上或影响上都已成为我国最大窑场之一而著称于世。至元代和明初,景德镇制瓷工艺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它所烧制的白釉瓷不仅在内在质量上和外观上都属上乘,而且也为进一步烧制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和物质基础。自元开始即烧制以CoO着色的釉下彩青花和以CuO着色的釉下彩釉里红,以及二者相结合的青花釉里红,开创了多彩高温釉下彩的先例。特别是青花瓷则一直是景德镇烧制的最大

    27、宗和最具特色的长盛不衰的产品。分别以Fe203,CoO,CuO,MnO等着色的金属氧化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搭配着色而制成的黄釉瓷、蓝釉瓷、红釉瓷,以及黑釉瓷等共同形成了景德镇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如其中之一的带有不同色调茶叶末釉瓷,即是在一种釉中含有一定量的MgO和以Fe2O3为着色剂,并在特殊工艺下烧成的一种十分美观和珍贵的颜色釉瓷。明清以来,我国其他生产颜色釉瓷的各大名窑都衰微或停烧。只有景德镇不仅大量生产它自己所创烧的各种颜色釉瓷,而且对各大名窑都能仿制。至于彩绘瓷则只有景德镇一直在大量烧制。因此景德镇这时已成为我国的瓷业中心而被称之为中国的瓷都。它所烧制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也就成为中国瓷器

    28、的代表。福建德化窑:稍后于景德镇兴起的,以烧制高质量白釉瓷为主,但它的雕塑瓷却同样闻名于世。它和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共同形成了第五个里程碑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到了宋代我国北方的磁州窑系各窑所烧制的各种彩绘瓷则又达到了另一种别开生面的境地。由于它们是纯粹的民间窑场,所绘纹饰题材都是来自民间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因此更具有浓郁乡情和倍感亲切的艺术感染力。这是那些深受宫廷约束的宫窑制品所不具备的。它们所创造的独特的装饰技法也是我国其他窑场所没有的。自从第二个里程碑的原始瓷烧制成功发展到第五个里程碑的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瓷的辉煌成就,在中国陶瓷科技史中几乎是瓷器的一统天下。但有趣的

    29、是从宋代开始在我国江苏,被世人称之为“陶都”的宜兴却兴起一种闻名中外,至今不衰的陶器紫砂陶。紫砂陶器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它作为一种特别适合于中国饮茶习惯的茶具,它的最出名和最大宗的制品也就是各种造型优美、奇特、多样的茶壶;其二,是它得天独厚的原料。宜兴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各种各样类型的紫砂矿藏。自古即有所谓嫩泥、石黄泥、天青泥、老泥和白泥等。这些泥料中Fe2O3的含量有的只有1左右,有的则高达12以上。因而,紫砂器在烧成后颜色可有灰白色、豆碧色、淡赭色、古铜色和红色;其三,是紫砂陶器多用手工成型,这就更能发挥名工巧匠的智慧和技能;其四是紫砂陶器的装饰。它是融合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

    30、体的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珍品。自明代以来有制壶高师制出许多名壶流传于世。因此在第五个里程碑中也应有紫砂陶器的一席之地。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到第五个里程碑已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种单色瓷,而是遍及南北各大窑场的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瓷,足见它们已发展到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它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说明了它们的过去,而且也构成了它们的现在和将来。但近一百多年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统治,我国的陶瓷工业受到严重摧残,长期处于萧条不振的状态。再加上某些重要的技艺一家世代相传严守秘密的结果和缺乏文字记载,许多宝贵的生产经验逐渐失传。近五十来,陶瓷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许多著名的产区,如德化、景

    31、德镇、佛山、唐山、邯郸、石湾、枫溪、高陂、宜兴、淄博、温州、海城、荣昌等地的生产突飞猛进,恢复了若干已失传的传统名瓷与颜色釉,如龙泉瓷、汝瓷、钧红、官窑瓷、哥窑瓷、磁州窑瓷、祭红、郎红、炉彩等,建筑卫生陶瓷、化工陶瓷、机械电工陶瓷和各种特种陶瓷工业日益增多,新型陶瓷材料层出不穷,来满足国内建设和出口需要。许多高校设置陶瓷专业,还有专门的陶瓷大学、学院、学校,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可以预见我国的陶瓷工业在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扬它们优秀的传统的情况下必将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未来。第二节 中国陶瓷科技成就的历史作用及影响中国陶瓷在长达万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不仅对中国陶瓷本身的发展起

    32、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我国诸如农业的发展、铜铁的冶炼和建筑材料业的兴起,以及对世界有关国家陶瓷的发展等都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1、陶器出现的历史作用及影响陶器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心先后出现,就是因为它具有原料丰富易得,易于制成各种形状(与石器相比)和在烧成后具有一定的强度、很强的耐水性和耐火性。正是由于这些优点使它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遗址出土的陶器已成为考古学衡量文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居住遗址中,如北方的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都已发现有耐旱的粟类作物的种植。在南方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也已发现了水稻的种植。最近的研究表明江西万年仙人洞的水稻种植有可能比河姆渡还要早。在这些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具有一定工艺水平的陶器说明这时先民们的定居生活已相当稳定,已能较长期地居住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陶瓷器第一章绪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