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docx

    • 资源ID:6095368       资源大小:48.3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docx

    1、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6蝙蝠与雷达(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2.正确读写“雷达、即使、灵巧”等词语,摘抄描写揭开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的句子。3.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5.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点】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课时】2课

    2、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2.正确读写“雷达、即使、灵巧”等词语,摘抄写描写揭开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重点)3.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内 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片导入。(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教师口述: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二、资料介绍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3、。1.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2.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3.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4

    4、.仿生学。仿生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蝙蝠 漆黑 启示 避开 敏

    5、锐 系着 苍蝇 证明 揭开 障碍 荧光屏 飞蛾 蚊子 即使 科学 横七竖八 绳子 研究 驾驶(重点指导生字:蝙:“蝙”读“bin”,不要读成“pin”;蝠:“蝠”和“幅”是形近字,都读“f”; 漆:“漆”和“膝”是形近字,不要读成“x”;避: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锐: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ru”;系: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 不要读成“x”;揭:“揭”和“渴”是形近字,不要读成“k”;荧:“荧”和“萤”是形近字,都读“yn”;屏: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bng”。)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系(j x)练读句子,找发现。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

    6、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读一读: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阿姨在给小明系(j)鞋带,心想他们一定是母子关系(x)。(3)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启示 非常黑;很暗。捕捉 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漆黑 捉;抓。横七竖八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探路 形容纵横杂乱。敏锐 事先探察道路情况。(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 课文先写(飞机夜行这种现象),再

    7、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最后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 四、学习“会写字”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练习竖()即()绳()证()驾()坚()既()蝇()征() 架()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科、横、绳、蝇、证、研、蛾、蚊、驶”,左右机构,左窄右宽; “究、驾”,上下结构的字;“竖”上下匀称,“系”上中下结构,上小下大;“即”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横”和上下结构的字“究、驾”,学

    8、生练写。横:右边部分书写时占三分之二。究:上下结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要宽一些。驾:上面加的一撇要长一些,下面马的一横要长一些。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六、当堂检测(建议使用配套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七、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1)(2-5)(6)(7)(8)(9)(10)(11)(12)(13)(14)(1

    9、5)(16)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重点)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重点)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难点)【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内 容课件页码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吗?(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课题:蝙蝠与雷达)【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10、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1.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即使也;懂得了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说感受。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

    11、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赞叹、佩服)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蝙蝠是怎样探路的?)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从这个疑问句中,你读懂了什么?(眼睛特别敏锐)3. 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方法指导:概念:过渡句(段)就是在行文中既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又提示或引起下面的内容的句(段)。作用:承上启下判断方法:承上,看是否承接或总结上文;启下,看是否提示或引起下文。运用:可以根据过渡句(段)提出问题,这是从文章的形式入手提出问题的。(2)看看一百多年前,意

    12、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做的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下做的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2.边默读第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小组讨论填表格。4.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

    13、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4. 学生自读后提问。5. 过渡语:我们班的小科学家真棒!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你们知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3) 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1.快速读第7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1)汇报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2)男女同学赛读。(3)思考: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教师板书:嘴 发出 超声波 遇到 障碍物 传到 耳朵)教师亦可画示意图帮助学生

    14、理解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超声波 嘴 )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 ( ( ( (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2.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教师板书:天线 发出 无线电波 遇到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示意图自己练习用图示理解雷达探路原理:无线电波 天线 ) 飞机(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指名复述雷达探路的原理【设计意图:用图示法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原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3.集体朗读第八节。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1.科学家从蝙蝠探路

    15、的试验和研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正是在科学家那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和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的带动下,出现了“仿生学”。 2.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某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吗?(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的模仿;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究制造出高级丝线。)【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

    16、家就在我们中间。六、当堂检测(选做)1.“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教材课后题第2题。) 2.句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七、课后作业(选做)1.推荐阅读蝙蝠与雷达,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1)(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板书设计6 蝙蝠和雷达蝙蝠 嘴 发出 超声波 遇到 障碍物 传到 耳朵 雷达 天线 发出 无线电波 遇到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在教学“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这个环节,我出示表格,

    17、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 4、5、6自然段,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我准备了许多表格,两人一组,按照里面的表格分小组讨论填写。学生自学后得出结论:蝙蝠探路是离不开嘴和耳朵的,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配合”这个词不能丢掉,教师在黑板上画简图说明蝙蝠探路时,嘴和耳朵这两样器官在飞行时必须同时使用,才能发挥作用。这个部分的学习,学生个个参与,学习兴趣浓厚,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能增强自信心。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做铺垫。2.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课前找资料了解蝙蝠,课后多看有关仿生学的知识,想象蝙蝠和雷

    18、达之间会有什么对话等练习形式,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课前查找资料准备不够充分,有待改进。6 蝙蝠和雷达教 学目 标1.认识本课“蝙”“蝠”等13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 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2.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准备

    19、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学要求:(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2小组交流学习。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1)字词学习重点指导“蛾”“横”等字的写法

    20、(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4)提出不懂的问题。(可能有关于实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三、作业。1写生字新词,造句。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二、深入学习,突破难点。1了解三次不同的实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

    21、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2)三次实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1)小组讨论,给句式: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实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三、课后质疑,总结全文。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四、课后拓展。1初了解“仿生学”。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向同学介绍。(例如:鱼类和舰船;苍蝇和宇宙飞船;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等。)五板书设计。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