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代公司治理原则及启示教案..docx

    • 资源ID:609325       资源大小:136.22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代公司治理原则及启示教案..docx

    1、公司治理原则及其对我们的启发目录一、公司的起源和进展 (1)1. 公司的起源和进展 (1)2. 近代公司的进展 (1) 3现代公司的进展 (2)4. 我国公司的产生和进展 (3)二、公司治理原则的提出 (4)1. 背景 (4)2 进程 (5)三、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 (7)四、建立公司治理原则的意义 (8)五、国际公司治理原则的要紧模式 (10)1. 要紧模式 (10)2. 国际公司治理原则的趋同化 (13)六、国际典型公司治理原则简介 (14)1. OECD 的公司治理原则 (14)2. 美国 CalPERS 的公司治理核心原则及指南 (16)3. 英国 Hampel 报告推举的公司治理原则

    2、(16)4. 德国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16)介绍一累积投票制 (17)介绍二董事和董事会的职业化 (19)79 / 79七、我国建立公司治理原则的进展 (23)八、启发 (33)1. 公司治理原则的精神 (33)2. 投资者的投资原则确保投资的企业不被“内部人操纵” (33)3. 经营者的经营原则保持投资者的信任(34)九、附录 (35)一、公司的起源和进展表 1-1公司的起源和进展阶段时期特征公司起源近代公司罗马帝国15 世纪末1519世纪末家族型、合伙型1. 建立了公司法规;2. 公司经营领域扩大(第一个董事会出现);3. 公司数量增多,规模扩大;4. 股份公司进展为要紧经济形式(开始发

    3、行 股票)。现代公19 世纪司末今1. 公司规模巨型化,股份公司占据了垄断和统治地位;2.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形成了巨大的 金 融 财 团 ; 3 公司资本国际化,形成跨国公司;4.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及股权的分散化, 造就了经理阶层在公司经营治理中的支配地位;5. 公司内部治理科学化;6. 公司立法日趋完备,公司治理趋于规范化。1 公司的起源从罗马帝国时期到15 世纪末公司的原始形态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但实际上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差不多存在着公司或类似公司的组织。当时第一个公司组织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它向公众出售股票要紧是为了支持战争的需要。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一些都市,如威尼

    4、斯、热那亚、比萨等,伴随着商贸和海运业的进展,商人们为了扩大经营,分散风险, 也相继成立了一些类似企业的组织形式,象家族型、合伙型或隐含合伙人等形式。这些企业尽管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司形式,但差不多为现代公司的出现作了经济、组织上的预备。2 近代公司的进展15 世纪至19 世纪末15 世纪末,随着欧洲航海业和商业的繁荣,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英、法等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从16 世纪到18 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得以巩固和进展。尤其是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促使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迅速进展,并逐步走向成熟。近代公司进展的

    5、要紧特点是:(1) 开始有了公司的法律规范。公司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是公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制的进展和逐步完善。17 世纪上半叶,英国首先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1807 年,法国商法典开始有了公司的规定。英国于 1826 年,颁布了对股份银行的认可条例;1855 年,认可了公司的有限责任制;1862 年,颁布了股份公司法。1875 年,美国各大州都为公司制定了法律。(2) 公司的经营领域逐步扩展。16 世纪,随着新航线的开发和新大陆的发觉,以英国为首的荷、法、丹麦、葡萄牙等国为了争夺政治、经济权力和殖民扩张的需要,建立了一批具有垄断特权的跨国、跨地区的大型贸易公司(如东

    6、印度公司),成为近代股份公司的开端。东印度公司于 1602 年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董事会,它发行的股票也成为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从 17 世纪末开始,为适应资本市场和交通运输业的进展,大量资本由分散转为集中,股份公司也由贸易扩展到金融、运输和公用事业等部门。1800 年,美国已有了 67 个股份制的金融、保险公司, 219 个桥梁、运河公司。到1862 年,美国股份银行已达1000 家。18 世纪 60 年代后,产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先后完成,公司组织形式在各个产业中逐步流行。到 19 世纪末,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3)公司数量增加,规模扩大。19 世纪 2

    7、0 年代,英国每年新注册的公司数仅有二百多家, 而到 1897 年已激增至五千多家。各公司的平均雇工人数也大大增加。(4)股份公司数量增多,逐步成为经济生活中的要紧组织形式。由于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能够更多地募集资本、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分散经营风险、有利于长期投资和满足资本扩张的需要等明显优点,因此从19 世纪中叶开始,逐渐成为制造、运输、银行、保险、公用事业等多数行业中企业要紧的组织形式。3 现代公司的进展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至现在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公司组织以其筹资和联合的优势,在资本集中和加速垄断形成过程中,

    8、发挥着巨大的杠杆作用。同时,公司制本身也取得了迅速进展,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1) 公司规模巨型化,股份公司占据了垄断和统治地位。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通过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出现了许多股份制、集团化的巨型垄断性公司,形形色色的垄断性公司成为操纵各发达国家经济命脉的统治力量。(2)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财团。由产业和银行互相参股、持股、控股,互相在对方组织中担任董事、监事等要职,参与其治理,从而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为一体,成为金融财团。美国在 20 世纪初产生了近20 家这种垄断财团(卡内基、杜邦、福特等),其中资本实力最雄厚的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财团操纵了397 亿

    9、美元的资本,占当时美国工业和银行业总资产的 36%。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领导成员兼任233 家公司董事,在270 家公司中拥有 50%以上的股份。日本也形成了三菱、住友、三井、富士、三和及第一劝业等六大金融资本集团。如此就促使这些国家的工业资本达到空前集中的程度,金融财团成为操纵国家全部经济命脉的基础。(3) 公司资本国际化,形成跨国公司。20 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入,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淌,跨国公司逐渐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据了重要地位。二战后,由于科技的迅猛进展,新兴产业大量涌现,金融资本急剧膨胀,生产大量过剩, 对全球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加速了跨国公司的空前进

    10、展。目前,全球共有3.7 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拥有2 万个分支机构,它们的全球销售额已超过4.8 万亿美元, 大大高于世界贸易额。跨国公司作为经济活动国际化的要紧经济力量,正在阻碍着全球的各个领域。(4)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及股权的分散化,造就了经理阶层在公司经营治理中的支配地位。现代公司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公司法人制度。一方面,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份公司取得了独立于股东的法人地位,拥有处置公司财产的各种自主权;另一方面, 股东作为所有者却只拥有处置股票、领取股息红利、参加股东大会及对有关议案的投票权,而无权随意处置公司资产。同时,随着现代经济的进展,公司

    11、规模扩大,股东增多,股权日趋分散化、多元化,使股份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更加分离。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经理人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经理人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支配地位更加强化,出现所谓“经理人资本主义”。(5) 公司内部治理科学化。随着公司的大型化、集团化、股份化和国际化,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公司内部组织治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如由集权向分权、由刚性向柔性、由统一向灵活等,追求创新,追求高效。(6) 公司立法日趋完备,公司治理趋于规范化。鉴于公司在当今各国经济进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公司的法律地位和规范运作,各国政府在总结公司组织和进展经验的基础上都不断完善公司运行的法律体系。如美国

    12、1928 年制定了统一公司法;1951 年和 1964 年进行了两次修改,称为标准公司法;1979 年又进行了 5 次修改。通过对公司立法的日趋完备,使国家对以股份公司为主的公司制企业的治理趋于严格和规范,以加强政府和股东对公司的检查监督,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和公司正常的运作。公司类型私人业主制(无限责任)合伙制(两合)有限责任制股份有限制所有权表 1-2各类公司制企业特点比较一人(自然人)几人(自然人)多人(含法人)更多人(含法人)集 分散中经营权与合所有权的 分关系操纵成本企业规模投资来源投资风险小大小大少多大小4 我国公司的产生和进展(1) 我国近代公司的产生和进展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3、出现在明末清初,当时在东南沿海 地区一些大型手工工场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然而近代意义上的公司 组织则是在19 世纪 40 年代随着鸦片战争,外国资本入侵后才出现的。鸦片战争后,原来经营鸦片等的外国商务“洋行”开始转向公用事业 和工业产业。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 遍采纳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19世纪 70 年代后,为借助民间私人资本,解决国家财力不足,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仿效西方股份制,推进兴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诞生了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此后,股份制公司形式又在保险业、纺织业、通讯电报业,特不是工矿业等

    14、方面得到进一步推广。但由于当时我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下,进展极其缓慢,不仅公司组织不发达,近代公司数量更少。我国第一部公司法是清政府于1904 年正式颁布的商律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司的建立和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实行了严格的打算经济体制和对私营企业的“公私合营”政策,实际上已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有些冠以“公司”的国有企业,如“鞍山钢铁公司”等,实际上并不是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性组织,而更类似一层政府机构。这也是至今我国专门多企业(特不是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遭到其他国家“反倾销”起诉的缘故之

    15、一。(3) 80 年代以来,我国公司制企业开始进入蓬勃进展时期。1993 年我国公布了公司法,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随之逐步完善。公司制企业逐渐成为我国企业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特不是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 最高形式的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和进展,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展, 并为我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进行了组织预备。二、公司治理原则的提出讲明:公司治理原则的英文原称是“corporategovernance”, 既有“结构”、“机构”和“操纵”等含义,也有“原则”、“体系”等译法,专家、学者尚未统一。国内过去多称“公司治理结构”(或“法人治理结构”)。但考虑“原则”不仅能够包括静态的“结构”,又能够涵盖动态

    16、的“机制”,因此目前,多称之为“公司治理原则”。此外,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看,十多年来,专门多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只是停留在“三会四权”的结构设置上, 而对保证这套结构有效运作的一系列机制、文化、法律体系的建设却严峻忽视了,因此导致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与国际规范相差甚远。从那个意义上讲,用“公司治理原则”代替“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公司治理内涵的重视。1 背景:公司治理原则风行全球是有深刻背景的,它是公司制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保证企业良好经营,使企业各利益相关群体利益得到平衡,从而确保投资者获得较好投资回报的制度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企

    17、业制度的要紧区不就在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此带来了“托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背离。在监控不完全情况下,经理人的治理决策专门可能偏离投资者的利益。例如,投资者的目的是投资利润的最大化,而经理人往往追求企业规模的最大化,这不但因为经理人的酬劳往往与企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因为规模扩张本身所能带来的权力和地 位,更况且还有些监守自盗的经理人处心积虑地肆意侵蚀托付人利益。例如用“转移价格”的方法,低价将企业资产出售给自己所持有、操 纵的其它公司;不正当的在职消费;贪污受贿等等。这确实是利益机 制问题,它不仅包括托付人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分配,而且包括企业

    18、与各利益相关群体(stakeholders:雇员、顾客、供货商、所处社区、政府)之间的利益的兼容。另外,导致多数企业衰亡的更具普遍性的问题则是企业领导人(董 事会、总裁)的“认知模型错位”(即其治理能力、思想方式与环境错位)。因此,核心领导层的选拔、评估与撤换,正确决策的保证体系等成为现代企业生存进展所必须解决的同样重要的问题。七、八十年代后,西方非国有化改造浪潮和跨国公司的兴起, 导致企业股权日益分散,在加强大公司融资能力与市场制约的同时, 也引发了“两权分离”蕴含的所有权操纵力下降、企业制衡机制减弱、经营者短期行为等风险。中小投资人经常成为利益受害者,降低了投 资信心,加剧了投机行为。这反

    19、过来损害了企业的稳固。当经济全球 化加速,金融创新、企业组织多样化带来冲击时,许多上述大公司便 摇摇欲坠。90 年代后的公司破产、重组、兼并一浪高过一浪确实是明证。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其原由的探讨。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博士通过对亚洲3000 家上市公司所做研究,发觉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存在着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利益的问题。这种剥夺结构往往是金字塔式的四五层甚至更多层,最终的源头是一个家族公司,然后层层控股,极巧妙地利用了乘数效应,将最底层的公众公司吸榨洁净,以至破产了事(案例:印尼维佳佳集团的敛财游戏)。不久前暴露出的韩国几大企业集团治理层集体(30 人)制造的全球最大的财务诈

    20、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00 亿美元),也是一个典型案例。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由于制度的缺陷和规则的不完善,专门多上 市公司大股东更是肆无忌惮的剥夺中小股东利益。不管是欺诈上市的 红光、郑百文,依旧不久前暴露出的中科系事件、基金黑幕等等,也 不管采取的是什么方法:或者是将除了大股东外谁也讲不清的乱七八 糟的资产注入公司,用来配股或上市融资;或者是大股东(常常是一 个集团公司)将上市公司当作自己的“提款机”,然后把钞票挥霍殆 尽,破产了事(猴王集团等);或者是搞所谓的“无形资产”大甩卖, 也确实是将集团的商标专用权以上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高价卖给上市 公司,用来抵冲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厦华电子

    21、、粤宏远、万家乐和美尔雅);另外,每年年末许多公司为保配或幸免被“ST”、 “PT”所进行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关联重组交易,以及利用债务重组增 加利润,先小分红再大配股和2000 年末又出现的所谓“捐赠”资产 目的差不多上要变相侵吞投资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依靠相对滞后、调整迟缓的强制性法律手段显然难以解决问题,必须借助外力的作用。英美等国积极探究,终于找到了卓有成效的方 法即通过制定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 的公司治理原则,树立起以“股东至上”为中心的“股东价值”原则, 从而使宽敞投资者从“用脚投票”转为“积极干预”,使公司的进展 历史从所谓“经理人资本主义”进入了“投资人

    22、资本主义”。由此而来的明显变化确实是:2000 年以来美国200 家最大的上市公司已有38家公司的总裁因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或未达目标被撤换,其中包括吉列、朗讯、施乐和宝洁等公司的总裁。而1999 年美国仅有23 家大公司的总裁被撤换。2进程:最早使用非强制(或非约束)规范改善公司治理的是英国。1991 年,一系列公司倒闭事件促使英国的财政报告委员会、伦敦证券交易所合作成立了公司治理委员会。通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 发表了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报告,同时提出了公司董事会最佳作法准则。这是世界第一个公司治理原则。随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国家政府与各类中介组织、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和银行、大企业相

    23、继效法,如美、英、法、德、意、日、葡、加、澳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订了公司治理最佳行为指导原则。1997 年、1998 年、1999 年出台的原则方案达到高峰。1999年 5 月,由 29 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OECD)通过其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一年多的工作,依照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在巴黎部长年会上通过了由该委员会拟定的经济合作组织公司治理原则,为其成员和其它国家提供了制订公司治理原则的范本。这套原则得到经济合作组织的29 国政府及私营部门、“七强集团”各国财长、“22 国集团”代表、欧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强力支持。

    24、为便利各国决策者和私营部门学习、借鉴它国经验,1999 年 9 月27 日,世界银行与OECD 紧密合作,联合成立了“全球公司治理论坛”。此外,OECD 还专门设立了东欧俄罗斯公司治理课题组、拉丁美洲公司治理课题组。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该组织也给予积极的关注。2000 年 1 月,与我国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讨会”。亚太地区除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以外,在公司治理原则的制订方面稍慢了一步。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官方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1998 年财政部长会议上发起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公司治理联合行动”,由遭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马

    25、来西亚会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协调行动(公司治理问题由各国财长们处理,显示了它与财政金融的紧密关系。)1999 年 5 月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上,该行动小组提交了“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区加强公司治理”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被财政部长们采纳。同年 9 月,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各经济体首脑对改革本地区公司治理问题作出了坚决承诺。此后,亚太经合组织的公司治理报告指出,在公司治理方面,亚洲与世界上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的差距正在扩大,亚洲的公司或经济体亟待急起直追,若想在以后几年里成功地争取更多投资,就必须使其公司治理行为至少与新出台的国际标准一致。2000 年 3 月,在太平洋盆地经济合

    26、作理事会第33 届大会上,该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就公司治理问题联合召开了研讨会。目前,美、日、加、澳、韩等制订了各种版本的指导原则。香港也于1999 年2 月出台了公司治理的最佳做法原则。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出台各类公司治理原则80 多个,这其中还不包括英特尔、通用汽车等众多大型国际公司所制定的董事会准则(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的公司治理准则已被“世界500 大”中的170 家效仿)。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公司治理模式,包括英美以股权为主的公司治理、德日以法人为主的公司治理以 及东南亚以家族为主的公司治理等。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快地把世界 各国变成自己的车间、各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在不断地相互交错与渗透。

    27、因此,进展中国家研究在本国的外国大公司治理成功的模式是自身改 革的捷径。三、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概括地讲,公司治理原则确实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 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三会四权”分权制衡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信董 事代股东(大)监经 理图 3-1公司治理结构所有决策经营授监 事监监督具体来讲,公司治理原则是指为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建立的信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与信托人董事会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代理人经理之间的关系),和以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及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为核心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使公司各利益相关群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制衡,以有效地激励董事会和经理

    28、层勤勉尽职,促进企业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营绩效,实现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奋斗目标。公司治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维护个人化的、真实的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为此,必须保证企业的决策科学和提高公司业绩,权力制衡只是手段。有效的公司治理不仅需要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更需要一系列健全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因股东类型、行业特性的不同能够千姿百态,但衡量其有效与否的标准是惟一的,确实是能否实现企业的决策科学。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是董事会的改革与建设。董事会既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又行使对企业经营进行事前、事中监督的职能,相关于外部市场的作用, 更具超前性和主动性,在

    29、公司进展中的核心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企业的经营宗旨、理念、组织氛围、职员的认同感、归属感等治理文化也阻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其建设不可忽视。由于各国和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三会四权”的具体安排和治理机制的具体制定上能够不尽相同,但以上提出的全然原则和指导思想却应该是一致的。四、建立公司治理原则的意义“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像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至关重要。”世界银行行长吉姆沃尔芬森(1999 年) 公司治理机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世界银行行长吉姆沃尔芬森(1999年)指出:“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像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至关重要。”公司治理机制问题之因此如此重要,

    30、全然缘故在于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健康运作的微观基础,对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与进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规范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保证企业长期、稳定进展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利害关系的交汇点,其中包括政府、各个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和宽敞职工、顾客。只有依照法律规范和一系列合同(包括章程)建立稳定、可靠 的制度框架,才能构成利益相关者互相信赖的基石。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按照所有者和利害相关者的最佳利益运用公司资产的保证,是实现公司全然目标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确保企业科学决策,实现良好效益,提高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基础。公

    31、司治理原则有利于企业内部构筑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顺畅的经营机制。由于它使企业建立了以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为核心的权利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过分要求能够得到制衡。由于建立了公司治理原则的企业执行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了公司运作的透明度,能为投资者和相关利益群体提供有效监督的体制框架,经营者的业绩随时受到市场的监督和选择,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相关群体为了共同利益目标将促使企业的经营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广泛的监督能够达到专门高的力度(包括更换经理层,以幸免企业的更大损失),大大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现代公司治理原则及启示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