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物高三基础知识梳理必修03.docx

    • 资源ID:6091991       资源大小:164.2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高三基础知识梳理必修03.docx

    1、生物高三基础知识梳理必修03高三生物基础知识梳理(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活的环境:(1)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 从水中获取养料和氧,并把废物_排入水中。 (2)多细胞生物体体内细胞生活在 (也叫_)中: (2/3) 体液 (1/3):包括: 等注:以下物质或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a被分泌到_的、与外界以孔道直接相连的液体,如汗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 膀胱等的液体; b只存在于_的物质,如血红蛋白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等有关的酶等。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画图):3、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2、的_,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 (1)血浆pH为_,能保持稳定与含有 等离子有关。 血浆中常见的缓冲对有 等。 (2)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 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_。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 ,溶液渗透压越_:。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 (3)正常的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5、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 。6、稳态: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_中。7、稳态的调节: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 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 。8、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l、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1)反射弧包括:_ _(_和它所支配的_等) (2)完成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具备 ;有适宜 3、兴奋在 上的传导 (1)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状态,细胞膜电位为_,原因是细胞内K+浓度_于细胞外_。 (2)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_,导致_,受刺激处细胞膜电位变 成_,与相邻部位产生 ,进而形成_。局部电流刺激

    4、相邻未兴奋部发生电位变化,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 。 (3)传导方向:_传导 (4)信号形式: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_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_。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 ,包括 (2)传递过程:当兴奋通过 传导到_时,其中的_就释放_进入 间隙,与_上的 结合,引发其电位变化,产生_。 (3)传递方向:是 的,原因: 。 (4)信号转换: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位于 的低级中枢受_的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2)各级中枢及其作用 下丘脑:有_中枢, 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控制有关。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 小脑:有 的中枢 脊髓

    5、: 的低级中枢6、人脑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除了对_及控制机体的_外,还具有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大脑皮层 :包括_区。 S区受损会患_症,大脑的_区受损会患听觉性失语症,大脑的_区受损会患失写症, 区受损会患失读症。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1、激素调节:由 (或细胞)分泌的_物质进行调节,是_调节的主要内容。2、激素调节的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 血糖含量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低于0.8 g/L 为_症,高于1.2g/L 会导致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_病。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_去路_ (3)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二者相互 3、激素调节的实

    6、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 调节 (1)过程:寒冷刺激_ 垂体 甲状腺 促进细胞的_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 的作用,体现了 机制。4、激素调节的特点: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2、人体的体温调节(1)产热途径: 。(尤以 产热为多) (2)散热途径: ,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4)体温调节过程:3、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

    7、响 第4节 免疫调节 免疫 (如 等) 免疫 细胞等1、免疫系统的组成 T细胞(迁移到 中成熟) 细胞 B细胞(在 中成熟) 免疫 :如 等 第一道防线: 等2、免疫类别 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包括_和 3、免疫系统的功能: 4、体液免疫过程:5、细胞免疫过程: 抗原 (可使靶细胞 )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 :通常由于再次接触_而引发。(2)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3) :如艾滋病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激素的概念:由 产生,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

    8、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9世纪末,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 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这种影响造成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 ; 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 ; 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 ; 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命名为 , 1931年,科学家确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 ,后来进一步发现植物体内还有 与之有相同效应。3、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生长素产生部位: 胚芽鞘感光部位: 单侧光的作用:影响生长素的 ,使生长素在尖端进行_运输,即从 侧向 侧运输。结果使生长素 ,胚芽鞘背光

    9、一侧的生长素含量_向光一侧 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弯曲生长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两侧的 。背光侧生长 ,向光侧生长 ,因而向光弯曲。 4、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 和发育中的 ,在这些部位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2)运输方式: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_运输到 ,属于细胞的 。 :发生于成熟组织的 。 (3)分布: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的部分。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性: 既能 也能 ;既能 也能 : 既能防止_也能 。 (2)一般情况下,_时促进生长, 时抑制生长,老至杀死

    10、植物。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一样,植物芽、茎、根的敏感程度依次为: 幼嫩细胞对生长素 ,老细胞则比较 。(3)生长素生理作用实例:顶端优势及其解除 顶端优势原因: 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_,侧芽对长素浓度比较 ,因此发育受到抑制。 解除顶端优势:如摘除棉花 ,以促进 的发育,使其多开花结果。2、植物根向地性和茎背地性机制 重力导致生长素_:近地侧生长素浓度_,背地侧生长素浓度_,即_ 根:_,浓度高抑制_地侧生长,_地侧生长快,表现出向地性; 茎:_,浓度高促进_地侧生长,_地侧生长慢,表现出背地性。3、生长素类似物及应用举例:(1)概念:_ 的具有与生长素相

    11、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如 生根粉等。(2)应用实例:可获得无子果实如无籽蕃茄 操作:未授粉前去掉_,用 涂抹柱头。 原理:生长素可_。 特点:其无子性状是_遗传的。4、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 需处理插条的_,常见处理方法有_和_法。 (2)相关变量分析: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如 ,需控制无关变量使其 。(3)本实验可先设计浓度梯度比较大的 摸索实验条件。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1、其它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 主要作用:促进 ,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 。脱落酸:合成部位: 分布: 含量较多主要作

    12、用:抑制 ,促进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 主要作用: 乙烯:合成部位:_ 主要作用: 2、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应用举例 用 催熟风梨; 用一定浓度的_溶液处理芦苇,就可以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用 处理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大量的a一淀粉酶。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l、种群的数最特征及意义: :种群在 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可_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包括_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某种群的总数= (2)

    13、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和 。3、种群的_特征:常见的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种群增长的“J”型增长曲线(1)条件: (2)公式: (3)“J”型曲线的增长率 ,增长速率_。3、种群增长的“S”型增长曲线 (1)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 的增长曲线。 (2)条件:资源和空间等都是_的 (3)K值:又称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 。 (4)“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_,后_, 时最大。增长率 。4、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

    14、染病等,所以人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_。5、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计数方法: 的方法 (2)注意事项: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_ 试管; 先将 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 ,用滤纸吸去多余滤液。 若一个小方格酵母菌过多,需要进行_。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_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种间关系 (1) (如图_):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等:(2) (如图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3) :一种生物(_)寄居于另

    15、一种生物(_)的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 (如图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现 象与对_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 。 (2)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 分布。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小动物的采集、调查方法: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_和_ (3)采集小动物:可用 取样或 6、群落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被另一个_代替的过程。(2)类型 :在一个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16、植被,世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上的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或其他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上进行的演替。(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_进行。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l、生态系统的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格体。2、生态系统的结构(l)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包括水、空气、无机盐、阳光、热能等。 b生产者: 生物,主要是 。可以制造_,是生态系统的 。 c :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 ;利于植物 的 。 d :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主要是 。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

    17、解成_。 (2)营养结构:_,是生态系统中 的渠道。3、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4、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高中阶段食物链为_关系的食物链,只有_和_;食物链的起点为_,属于_营养级。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结构。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3、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_中以_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_,储存在植物体的_中。构成植物体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_摄入体内,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4、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18、)能量分析:(1)能量来源:_。(2)能量去处:_。5、能量流动的特点:_。 (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 (2)把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叫做_。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_。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实现能量的_,大大提高能量的_。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_,使能量_。第3、4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碳循环有关问题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_。 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_。 碳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方式:_。 碳循环的范围:_,因此碳循环具有_性。2、能量流动与

    19、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_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_的,而且是_,而不是循环流动的。 联系: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_,都离不开物质的_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_,使能量沿着_流动;能量作为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之间循环往返。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_。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_都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_,_。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或_自身_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其自我调节能力是_的。2、生态系统

    20、的稳定性 _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_的能力。 _稳定性: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_越多,_越复杂,其_就越强,_稳定性就越高。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控制对生态系统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_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_,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4、生态缸的设计制作(1)原理:在有限的空间里,依据_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_进行组织,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设计时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_。(2)注意事项: 生态缸_密封;要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_的地方,但要避免_。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1、关注全

    21、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等。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_多样性3个层次。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_: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_: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也叫_功能) _: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_(如自然保护区)、_(如动物园)、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_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5、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参考答案第1

    22、章1、(1)直接 直接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淋巴、组织液 外界细胞内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3、盐溶液 相近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4、酸碱度、渗透压、温度 (1) 7.35-7.45 HCO3、HPO4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2)溶质微粒对水 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大 高 无机盐、蛋白质 Na和Cl (3)375、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6、调节 相对稳定 动态平衡7、神经体液免疫 有限 遭到破坏8、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2章第1节2、反射 反射弧 (1)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

    23、神经末梢 肌肉或腺体) (2)完整的反射弧;刺激3、神经纤维 (1)静息 外正内负 高 K+外流 (2)增加 Na+内流 内正外负 电位差 局部电流 静息电位 (3)双向 (4)电 神经冲动4、(1)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 兴奋或抑制 (3)单向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1)脑和脊髓,脊髓 脑 (2)体温调节 水平衡调节 呼吸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躯体运动6、(1)外界的感知 反射活动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2)言话区 W,V,S,

    24、H 运动性失语 H W V第2节1、内分泌器官 化学 体液2、(1)0.81.2gL, 低血糖,糖尿 (2)来源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去路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能量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3)拮抗 胰岛B细胞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胰岛A细胞3、分级 (1)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新陈代谢(2)下丘脑和垂体,反馈调节4、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第3节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1)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 骨骼肌和肝脏 (2)汁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3)下丘脑 (4)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减少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散热增加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加强 产热增加 甲状腺激素 骨骼肌 减少 立毛肌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减少4、(1)调节 (2)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第4节l、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细胞 吞噬 淋巴 胸腺 骨髓 活性物质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高三基础知识梳理必修0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