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物理压强.docx

    • 资源ID:6081333       资源大小:32.4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物理压强.docx

    1、初中物理压强初中物理“压强(固体、液体、大气)”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石志芬(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中学高级)第一部分 压强知识研究一、压强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相互作用 (一)教学目标 1. 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例 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例 简单解释飞机的升力。 2. 教学目标 ( 1 )了解压力的意义,掌握压强的概念及其单位。能利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2 )掌握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公式。能进行简单

    2、计算。 ( 3 )理解连通器的原理,了解它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释有关连通器的现象。 ( 4 )会用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能简单解释一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以及气压计的构造、用途、使用方法。掌握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单位,能换算不同的压强单位。 (二)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1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压强知识是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学习浮力知识、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学习压强知识有着双重意义,既为学科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扩大生活经验

    3、、理解生活常识增加了拓宽了眼界。 2教学内容分析 与前面学习“力”和“运动”的概念不同,压强部分较抽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分析和推理能力。同时压强的应用又体现在生活生产的多个方面,因此有趣的小实验也较多。但在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一定的推理、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物理兴趣小组的实验等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重视实验、手脑并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一定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3学情特点分析 学生对压力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但

    4、没有建立准确的概念,对压强知识较陌生,生活中虽然积累了一些名词,比如大气压,但是对于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的准确认识还没有形成。特别是在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使用的那种由分析一个特定的柱形物体过渡到对一段柱形液柱本身的分析、推理方法,以及在学习连通器时,在静止液体内部寻找液片 AB 再进行想象、分析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象到抽象的过渡,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是思维训练方面的重点。 二、压强及相关知识的联系 ( 一 ) 压力和重力、压力和压强 1压力和重力 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两种力,要严格区分,不能

    5、因为有的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就把它们混为一谈。 压力和重力的性质不同、作用点不同、施力物与受力物不同、大小和方向一般不同,压力不一定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 1 )从力的定义和性质看:压力属于一种弹性力,是由于挤压形变而产生的。重力属于一种引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压力是由于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间有相互的挤压(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它是弹力的具体形式之一,它的存在是和形变紧密联系的。例如图 1 所示图中物体不可能对接触面 MN 产生压力;乙图中物体竖直悬挂,也不会与 MN 相互挤压,只有丙图中物体才会对接触面 MN 产生压力。所以压力产生条件是:物体间有接

    6、触并且发生形变。 ( 2 )从力的作用点看:压力作用在相互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而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 3 )从施力物体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4 )从力的方向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5 )从力的大小看:重力大小由 G = mg 计算,当 g 一定时,重力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而压力的大小是由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而定。 2压力和压强 压力和压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 1 )压力是支承面上受到的全部垂直作用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

    7、到的压力; 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力大小跟受力面积无关,而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不是压力而是压强;压力单位是牛顿,压强单位是帕斯卡。所以不能错误的认为,压力就是压强。 压力属于广延量,依赖于系统的大小和幅度的变化。压强属于强度量,与系统的大小和幅度的变化无关,是表征某一点强度的参数。压强是一类特殊的强度量,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所以压强大小,不仅与压力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 1 帕 = 1 牛米2 。 ( 2 )压强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跟压力成正比;当压力一定时,压强跟受力面积成反比。增大压强的方法有两个

    8、:一是增大压力,二是减小受力面积。例如:剪子、斧头、钉子、针、刀等都做成一头为尖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也有两个: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例如:坦克、拖拉机宽宽的履带,铁路钢轨铺在路基上等等都是在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从而减小压强的。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 1静止平衡状态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 1 )在同点各方向都有压强且大小相等(各向同性)。 ( 2 )在同一水平面上(或说同一深度)各点压强大小相等(即水平分布均匀)。 ( 3 )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增大(即竖直分布不均)。这是由于重力作用,重力分散作用在液体的各个部分,不像表面外力只作用在表面,如果把液体由上至下分

    9、成多层则每一层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上层压着下层,下层压着再下层,层层相压,因而上层挤压程度小,下层挤压程度大,越往下挤压程度越大,因而液体压强水平分布均匀各处相等,而竖直分布不均 , 越深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定量研究 ( 1 )液体平衡与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初中力学的一大特点:始终贯穿着平衡这条线索。所讲压力、压强的前提条件是静止状态,因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也是建立在这些条件之上。 如图 2 :容器中装有密度为 的液体,且处于静止状态,求深 h 处 B 点的压强。 推导过程: 在液体中划出一个上下粗细均匀横截面积为 S 的竖直液柱。其上表面在液体表面 A 处,下表面在 B 处,且与液体表

    10、面平行。 液柱处于静止状态,可知其受力平衡。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侧面各处所受周围液体压强相等,则压力亦相等。 此式既体现了重力作用使液体发生挤压产生的压强,也体现了表面外力作用使液体发生挤压产生的压强,也表明了重力作用产生压强差,而表面外力作用产生的压强各处均匀。 依据上式不难得出液体中任一高度差为 h12 的两点,点 1 和点 2 的压强差为: ( 2 )托里拆利实验分析和抽水机原理 托里拆利实验分析 图 3 所示为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AB= h 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其上为真空,即 。可知管内 B 点压强 由于液体压强特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各占压强相等,则管外水银面处所受大气压强 即管外水

    11、银面上的大气压支持着管里的水银柱。 抽水机原理 图 4 所示为一个截面为 S 的玻璃管,上端有活塞,下端插入水槽中,管内充满水,活塞处 A 点比管外水面高出 h ,管外水面处大气压强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如果向上提起活塞,活塞下面的水将随活塞一直上升,这就是抽水机的基本现象。 解释:高 h 的水柱其下端压强为 ,此水柱向上的压力 ,水柱所受重力 G ,可知 A 处的压强为 。当活塞向上提时,紧挨着活塞处的水挤压程度变小压强减小,因而水柱失去平衡向上移动 , 使水柱上升的力无疑是大气压力。 3液体传递压强,固体传递压力 根据帕斯卡定律,作用在密闭液体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

    12、各个方向传递,而压力的大小却随受力面积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固体却不是这样,作用在固体一端的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按原来的大小和方向传到固体的另一端,而这个力在固体两端产生的压强却因两端面积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 例如用手指按图钉 ) ,所以通常说固体传递力,而不说固体传递压强。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成因:“气休的压强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 ” 初中物理:由于空气受力重力作用,所以就像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一样,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高中物理(碰撞说):由于大量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器壁,对器壁产生一个持续的宏观的力,单位面积器壁上所受的压力

    13、就叫做气体的压强。它决定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 从不同角度认识气压的结果。 ( 1 )“碰撞”是产生气压的微观实质 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总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气体分子在热运动的过程中,必将与气体中的物体及器壁发生碰撞,给物体及器壁一个持续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压强。我们知道气体压强的公式为: ,式中 n 是气体分子密度。 由于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几率是相等的,所以气体内部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在同一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同的。 上面气体压强公式表明:气体的压强取决于气体分子的密度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平均动能的标志,因此也可以说气体的压强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温度。想想我们

    14、身边的很多事例,例如给轮胎打气,某些密闭气体容器(包括一些化妆用品)不能储存在高温日照强烈的地方,都可以发现,事实上对盛有一定气体的容器来说,我们既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也可以通过给容器输入气体的方法来增加气体的压强。加热将使气体分子运动得更快,从而在每次碰撞时给器壁以更大的作用力,增加分子密度则使在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加了,从而也增加了气体的压强。由此可见,气体的压强是气体分子碰撞的结果。 ( 2 )“约束”是产生气压的必要条件 气体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它除了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由于气体分子在剧烈地、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地运动。同时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因

    15、而气体分子间几乎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 碰撞的瞬间除外 ) ,气体分子总是试图占有尽可能大的空间。因而,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将因体积的无限膨胀而使分子密度趋于零,压强也必将趋于零。因此,“约束”是产生气体压强的必要条件。为使气体产生一定的压强,我们必须给气体一定的约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是通过密闭容器来“约束”气体的,从而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气体压强。 ( 3 )空气所受重力是大气所受的约束作用 大气是处于特殊状态下的气体,它处于地球周围一个开放空间,不存在约束其运动范围的具体边界。但大气由于受地球的吸引,空气重力是大气所受到的约束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约束作用才限制了

    16、空气的体积,否则空气将均匀分布于地球周围的无限空间,从而使空气的密度趋于零,大气压强也将趋于零。 而气体分子的运动正好与重力相对,如果没有气体分子这种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重力将使空气分子全部聚集于地球表面。这样大气压亦将化为乌有。 实际的情况是,“因运动想脱离约束和因重力作用而受到约束”这两种趋势互为消长,最终结果是 两种对立作用达到平衡 。由于气体的压缩性较大,下层的空气受到来自上层空气的压力作用,使气体的密度从高处到地面愈来愈大。 综上所述:初、高中物理关于气体压强的两种说法,是分别从不同角度认识气体压强的必然结果。“碰撞说”揭示的是压强产生的微观本质,而初中阶段则从宏观的角度形象地帮

    17、助学生去理解压强。 三、压强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 一 ) 生活与生产 各种工具的利用(菜刀、书包带等教材中经常用的例子) 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跑步健身的同时需要注重运动的效果和防止运动损伤。一双理想的运动鞋应具有较佳的调整足底压力平均分布之功能,以提供适当的保护与支撑足部的作用。 都江堰: 都江堰建筑中用了压强知识 。 (二)气象应用 - 理解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条件下,地球上方大气压的值有所不同。用大气压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压的各种变化。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

    18、点:一是气体的密度 n ;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T 。 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 ( 2 )式给出了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即大气压取决于空气的密度与温度。 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 h 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 2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

    19、”。我们直觉地会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实际上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 28.97 ,而水汽分子量只有 18.11 ,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因而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现在来分析不同地理纬度的情况。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 ( 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 。 3大气压的日变化 对于同一地区

    20、,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 9 10 时,最低值出现在 15 16 时。 导致大气压日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运动、大气温度的变化、大气湿度的变化。 4大气压的年变化 同一地区,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 大气压的年变化,具体又分为三种类型:大陆型、海洋型和高山型。其中海洋型大气压的年变化刚好与大陆型的相反。通常所说的“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指的就是大陆型大气压的年变化规律。 大陆型气候,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一个开放没有具体边界的空间之内,这就使它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有着很多区别。 夏天,

    21、大陆中的气温比海洋上高,大气的湿度也比较大 ( 相对冬天而言 ) ,这样大陆上的空气不断向海洋上扩散,导致其压强减小。 冬天,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低,大陆上的空气湿度也较夏天小,这样海洋上的空气就向大陆上扩散,使大陆上的气压升高。这就是大陆上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的原因。 5大气压随气候的变化 大气压随气候也会变化。谚语讲“晴天气压比阴天气压高”,反映的是最为典型的晴天与阴天大气压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

    22、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空气的密度减小,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三)流体流速度与压强的关系 伯努力原理:流体中,流速加快时,压力会减弱。 机翼切面上方距离较长,下方距离短。空气被机翼切面分成两部分,两方气流于机翼后方有相同速率,故通过上侧的空气流速较快,空气压力较小而形成一向上的升力。 第二部分 压强教学策略 一、重点和难点 压强部分重点讲四个问题: 1固体压强重点介绍压强概念的引入和建立。 2液体压强重点讲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气体压强的存在。 4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固体压强概念的

    23、建立是从无到有,因此如何从力的概念顺利过渡到压强的概念,从广度量的概念过渡到强度量的概念,是这部分知识重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且压强概念的建立为后面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学习也会奠定好概念基础。 第二个重点来探讨的问题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这是因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学生容易感知也容易接受,但在深入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存在困难和迷惑。例如液体内部水平方向有压强,与向下和向下的压强相比,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没有细化到这样的细微之处,因为生活经验会帮助学生了解到水等液体是有一定质量的,因此对支持它的重物也会有压强存在,“当玻璃管下部换成橡皮模时,橡皮膜会向外凸出”这样的现象会产生。再比如液体内部压强的变

    24、化和深度有关、密度有关,而和面积等因素无关, 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迷惑之处。在学习固体压强时,曾经反复让学生讨论两个质量一样粗细不一样的物体对底面所产生的压强会因为接触面积的不同而变化,而当换成液体时,学生会理所当然地把固体压强的知识迁移到液体部分,因此当出现两个粗细不一样的容器(其它条件都一样)时直觉会告诉他二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也会有所不同,而没有细致地去从逻辑上推一推。因此在学习液体压强时,对于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讨论是需要下功夫细细讨论的。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对于大气压强的定量的讨论是不涉及的,大气压强的名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书籍是容易知道的。但由于身处其中

    25、,反而不易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不像手里托一个重物有向下压迫的感觉,当浸在液体里,有上浮的感觉,因此如何让学生感知到大气压切切实实存在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则需要学生在现象和原因之间建立起因果联系,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是初中生会倍感困惑的知识点。 因此在压强部分重点就以上四个问题展开。 二、教学策略 (一)固体压强 在前面的讲座里介绍过,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一般要经过:感性认识、抽象与定义和应用与拓展三个阶段,才能初步形成一个概念。那么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与建构中也同样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很多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也是这样的一个思路,先让学生观察小桌用不同的接触面放置在沙

    26、子或其它易发生形变的材料上,观察接触材料的形变情况,然后引出压强概念。在这里我们稍加改进,在观察前,从前后知识的承上启下的角度帮助学生梳理之前的相关知识,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力学知识,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建立起系统的联系。基本设计如下:回顾旧知观察建构分析本质归纳总结。 1回顾旧知 复习力的概念 回忆力的三要素引入新课 2观察建构 实验观察:选用挤压现象明显的典型实验。 说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描述力的需要,但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仅决定于“力”本身,还与被作用物体的材料属性有关。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通常可表现为两类: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二是改变物体内部各部分的相

    27、对位置,即产生形变。前者加速度还与受力物体的惯性质量有关;后者,形变的程度还与受力物体的弹性、塑性等性质相关。因此,力的三要素只是描述了一个抽象化的力,不能完全确定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在观察建构环节,除了要设计好外力及接触面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材料,能充分体现挤压形变的不同程度。同时形变的程度有的并不是很明显, 为了便于观察,可以改进观察效果,例如在桌面上竖起一块玻璃,将形变的材料紧贴着玻璃放置,同时还可以利用刻度尺帮助观察。常用的几个实验: 例 1. 同一块砖 ( 长方体 ) 以三个不同侧面依次放在两端支架的薄板中心部位,观察薄板弯曲形变的程度明显不同。 例 2. 把一个瓶子放在

    28、泡沫塑料上,观察比较在不同的情况下泡沫塑料块被 挤压的程度。(比较空瓶和装满水的瓶,瓶底朝下和瓶口(有盖子)朝下等不同情况下泡沫塑料块被挤压的情形。) 例 3. 取一个四条腿的小木桌,先把桌面放在沙上,往桌面上放重物,可以看到放的重物越重,桌面陷进沙里越深。把小桌翻过来让桌脚立在沙上,再把同样的重物放在桌上,可以看到,桌脚陷进沙里更深了。 3分析本质,凸显挤压形变的程度 由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重物在两种情况下产生的效果不同呢?”引入压强概念。揭示压强产生的本质和原因“压力与挤压相联系,压强与挤压程度相联系”。 另外在学习这部分时,很多学生会在重力和压力两个本不应该混淆的概念上含混不清,实

    29、际上也是因为建构概念时情境单一,列举的绝大多数情境中的挤压原因是重力因素,在这样的情境暗示下,学生就会想当然地把压力等同于重力。在设计时要花一些心思,多设计一些情境,使得压力的产生除了重力因素外还有其它的因素,丰富学生的情境。从而将压力与挤压形变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区别开重力和压力两个概念。 (二)液体内部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观察实验,感知液体对容器底、侧壁有压强, 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引入实验:帕斯卡桶实验。(帕斯卡在 1648 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个大木桶,装满水,盖上盖,封闭好。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水桶压破了。)

    30、 1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实验 1 :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管内。 师:玻璃管中倒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橡皮膜的表面是平的。 师:将水逐渐倒入玻璃管中后,同学们观察到皮膜有什么变化呢? 生:橡皮膜向下凸起,并且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 实验 2 :将水倒入侧壁有三个开口的玻璃圆管内。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水从侧壁向外射出,而且开口越在下面,水射出的距离越远。 师: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液体对盛放它的容器是否有压强呢? 生: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

    31、认识,并为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 1 )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压强计的结构:探头、 U 型管和橡胶管。 原理: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越大,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所以,可以根据 U 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 2 )提出猜想(讨论、猜想)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与方向有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 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 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向哪个方向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关系如何? 在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怎样变化? 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 讨论实验方法: 提示学生: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跟多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控制变量法)。 ( 3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为学生确定实验内容,全程指导,避免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实验能力。学生合作研究,实验后设计讨论分析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种成功感,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探究一:保持压强计探头所在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如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物理压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