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6074685       资源大小:27.3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蓝田日暖玉生烟。第四联(合 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上句只是当时已惘然。第二联、第三联运用了上下句要“每拍的词义相对,每字读音的平仄声相反”的对偶手法: 庄生 / 晓梦 / 迷蝴蝶,平平 仄仄 平平平望帝 / 春心 / 托杜鹃。仄仄 平平 平仄平 沧海 / 月明 / 珠有泪,平仄 仄平 平仄仄 蓝田 / 日暖 / 玉生烟。平平 仄仄 仄平平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述对偶句中,并不是每个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李商隐是最精通音律的唐代诗词家,要完全做对上述对偶句的平仄是不难的,但为了选入最准确贴切的字,他宁可牺牲音律,而不“以律伤义”,把诗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格律与音韵放在第二位。这

    2、也是诗词创作的首要原则。第二,上述对偶句中每个相对的字不完全都是平仄相反,这也是音韵学所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详见下面2. 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如上诗文就在第2、4、6字上保持平仄相对),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李商隐的诗确实做到了这一点。2. 格律诗创作要讲究平仄新华词典第637页有“声调符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例如: 妈 m 麻 m 马 m 骂 m 吗 m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所谓“平仄”,是指普通话四声中,妈 m 麻 m即阴

    3、平、阳平声为“平”声,而马 m 骂 m即上声、去声为“仄”声。轻声多为口语使用,诗词创作极少应用。新华词典已为每个字标上上述四声符号(),找出具体字,就能知道它是平声或仄声了。了解到平仄声的来源、区分及寻找方法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创作讲究平仄的方法与要求:2 .1 . 每句最后一个字仄平交替: 奇数句除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平可仄外,其余一律规定为仄声。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全部规定为平声。这是硬性规定,不宜改变。如:1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ho,上声,仄;可平可仄)2句 山色空蒙雨亦奇。(q,阳平,平)3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z,上声,仄)4句 浓妆淡抹总相宜。(y这是作诗的最低要求了,假如达不到此要求

    4、,又不押韵,那就不是诗,而是“对称散文”而已;假如其它相对的字不管平仄,仅满足这个最低要求而作出来的诗,也能押韵,可仅称为“打油诗”。2.2 . 一句之中平仄相间:需要提出的是,所谓“相间”不是字与字相间,如不是第一个字是平声,第二个字就是仄声,第三字是平声,这种“相间”几乎没有;普遍作法是依节拍(有称为“节奏点” )同用一个声调,相间的节拍用另一个声调,如:Zhung shng xio mng m h di庄 生 / 晓 梦 / 迷 蝴 / 蝶,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必须首先照顾“义”,但又符合“二四六分明”的韵律要求等等,才考虑在一个节拍内用不同的声调。cng

    5、hi yu mng zh yu li沧 海 / 月 明 / 珠 有 / 泪,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2 .3 . 一联之中平仄相反:就是要求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声相反,这是很高的要求也是最完美的联句了。但如上述第1 .3节中所指出:即使是对偶句中,也允许每个相对的字平仄不完全相反,这是音韵学所允许的,因为要做到相对的字都平仄相反,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其次,平仄安排上只要大体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仍不会失去语音的抑扬顿挫等音乐美感。“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联中的上下句相应的第1、3、5字不强求平仄相反(能做到更好),但第2、4、6字尽量要求做到平仄声相反。至于第七字即末尾字

    6、,如上2.1节所述,已是硬性规定要平仄相反,几乎没能改变。(五绝、五律是一、三及二、四字,末尾是第五字)如:2 4 6 7 一联(第3联) 沧 海 / 月 明 / 珠 有/ 泪, (上句)2 4 6 7蓝 田 / 日 暖 / 玉 生/ 烟。 (下句)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唐.王之涣.五绝. 登鹳雀楼:bi r y shn jn y qing qin l m 白 日/ 依 山/ 尽, 欲 穷/ 千 里/ 目,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hung h r hi li gng shng y cng lu黄 河/ 入 海/ 流。 更 上/ 一 层/ 楼。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 仄

    7、平 平2.4. 两联之间,尾首粘连。 是指上联的下句(书上称为“对句” )的2、4、6字的平仄,要与下联的上句(书上称为“发句” )的2、4、6字的平仄相同(五绝、五律为2、4字)。(也有说是“上联的下句头二字与下联的上句头二字平仄要相同”。 )首先应指出的是,在唐诗三百首中,几乎找不出一首诗能完全做到“两联之间,尾首粘连”,下面所介绍的仅能做到“2、4、6字平仄相同” 的王维的诗,也极为稀少。这个现象,或许反映了在实践中执行此规定难度极大,而使之几为水中月、镜中花,也或许说明在唐代就没有提倡或硬性规定要这样做(有研究者认为,是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学究们所提倡规定)。因此,“两联之间,尾首粘连”

    8、这一平仄规定,似乎仅成为文人学者所追求的最高或最理想境界而已,或只仅仅成为最高的参照标准,而在实际中是否一定要执行,要多大程度执行,都实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尾首粘连”诗例:王维.五律. 山居秋暝第一联 上句 kn空shn山xn新y雨hu后, (发句)(起 首联)下句 tin天 q气 wn晚 li来 qi秋。(对句)平 仄 仄 平 平 尾首粘连第二联 上句 mn明 yu月 sn松 jin间 zho照,(发句)(承 颔联) 平 仄 平 平 仄下句 qn清 qun泉 sh石 shn上 li流。平 平 平 仄 平 尾首粘连第三联 上句 zh竹 xun喧 u归 hun浣 n女,(发句)(转 颈联) 平

    9、 平 平 仄 仄下句 lin莲 dn动 xi下 y渔 zhu舟。平 仄 仄 平 平 尾首粘连第四联 上句 su随 y意 chn春 fn芳 xi歇,(发句)(合 尾联) 平 仄 平 平 平下句 wn王sn孙z自k可li留。 (对句)2.5. 其他 除上四个主要规定外,“讲究平仄”尚有其他可称为“繁琐”的法则,主要简介及评述如下:2.5.1.按照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也有说“按照首句第二字的平仄” ),再按首句是否与第二句押韵,将诗句、字的平仄排位分为四种固定格式,即:平起首句押韵(五绝、七绝,下同)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

    10、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就是在五绝每个句首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而五律、七律,基本是五绝、七绝上述四种格式的再次重复(八句)。(五律、七律四种格式略)评述:由于 “一三五不论”已允许1、3、5位置的字平仄可以变动,所以若1、3、5位置的字平仄变动,这四种格式就失去了实际使用的意义,即实际上经常要使用的,仅仅是2、4、6位置的字平仄不变的“新四种格式” ;这“新四种格式”分类依据平仄的字,也不再是“首句头两字”,而是“首句第二字”。 “四种格式”己仅仅成为一种最

    11、高的追求或某些情况下(如下述)需要参照的标准。2.5.2. 拗句、拗体与拗救拗句:即不符合上述“四种格式” 中的“句子平仄标准”的句子。拗体:就是全诗或大部分句子都是拗句,该诗即被称为“拗体”。拗救:“救”,就是补偿的意思。就是说,若用了“拗句”或“拗体”,就必须用一些什么平仄方法去弥补,才能保持或恢复诗句平仄所产生的音乐美。具体方法有“句内自救” 、“对句相救” “、“本句对句并救”,等等等等。正如前述,“一三五不论”已允许1、3、5位置的字平仄可以变动,若实行之,其实际所作的诗文都已几为拗句、拗体(实际上,很多诗包括名诗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就是拗体);而另一方面,只要固守“二

    12、四六分明”,避免“孤平”与“长平”,再注意按上述“1. 律诗创作要符合节奏感”去调配好平仄声等等,这已让我们在实际中去作了不少“拗救”。故再去研究及应用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拗体拗句拗救”,不仅让人头昏眼花,而且从一般吟诗作对来说有否必要,实在值得商榷。当然,专业者或有兴趣的人可继续深研之,毕竟它对音韵学的提高还是有作用的。2 .5 .3 . 忌“孤平”与“三平”孤平:特指入韵句句中如果除去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 另有人指出,并不是所有入韵句都得避免“孤平”。 避忌“孤平”的只是上述“四种格式”中的如下格式的入韵句: 五绝、五律的“平起首句入韵”式:平平仄仄平 七绝、七律的“

    13、仄起首句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就是说,在上面格式中,除去第五字韵脚(七言则是第七字韵脚)的平声外,其他四个位置(七言则是其他六个位置)上,仅仅出现一个平声字,那就是“孤平” 。有的人以为不管哪种律句格式都得避免“孤平” ,那其实是误解。在律句其他的基本格式中的入韵句,只有一个平声字的(韵字不计)并不算作“孤平”。三平:入韵句的句尾三个字都同时使用平声,就叫“三平”。 如(入韵句:偶句或入韵第一句):“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 作诗或对联,句子有两条禁忌即忌孤平、三平。 忌孤平,以避免短促的仄声过多致朗诵不清或气急短快等。忌三平,以避免平声的长音过多而致朗诵低、平、淡或拖泥带水等。

    14、如上第一句式,第三个字必须改为仄;第二句式,第五个字必须改为仄。诗句出现孤平,是前人作近体诗时的大忌,极少有人犯这种低级错误。忌孤平、三平,历代诗人们都很重视的这个“行规”,它又是应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必要的补充条件,故务须认真研究应用。3. 格律诗要求偶句押韵首先要清楚四个相关概念含义:韵:词典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汉语拼音的韵母,二是指“有节奏感的声音”。韵腹与韵尾:中文一个字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汉语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组成(仅小部分字由韵母单独构成,仅有几个字由声母单独构成)。每个韵母上打上四声符号()的元音(叫做“主要元音”),称为“韵腹”, 韵腹后面的所有音素成分称为“韵尾”

    15、, 韵腹前面的另外元音称为“韵头”。汉语拼音的声母共有21个,韵母共有39个(见新华词典635页)。例析如下:例字 拼音 拼音声母 拼音韵母 韵母的韵头 韵腹 韵尾 备注 穷 qing q ing i ng兴 xng x ng ng 无韵头关 gun g un u n 流 li l i i 无韵尾阿 单元音构成嗯 n n n 单声母构成为阴平,仅口语用韵部:前人已将所有汉字按“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分列成十三类,也称为“十三辙”;其中三类又细分为八小类,加上不再细分的原十类,共十八类,即为“十八韵”。 “十三辙”或“十八韵”都称为“韵部” 。(见表1)在句末最后一字使用同一“韵部”的字,就能产

    16、生押韵的效果。为了更准确押韵,人们多使用“十八韵”。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同一“韵部”的字),利用近似声或同音的字有规则地交替往复,从而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与音乐美。了解上述四个概念后,下面谈谈格律诗“偶句押韵”应用的方法及要求:3.1. 只押韵在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而且只押“平声”韵。下面以一首近期网友创作的山水诗的修改经过为例析:七律.六月登1600米燕子山有感(原诗)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又见佛。(f,阳平,波棱韵)雾锁小径疑无路,蚂蝗迎客须落红。(hng, 阳平,东韵)巨燕展翅击长空,载我笑看风云变。(ban去声、仄声,言前韵) 山高路险只等闲,蝉声伴君到

    17、明源。(yan.阳平,言前韵)(修改成押韵):(奇数句) (偶数句) 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ng(阴平.中东.庚韵) f ng(阳平)庚韵 小径/雾锁/ 疑无/路,蚂蝗/“迎客”/笑落/红。 hng(阳平)中东.东韵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ng(阴平)东韵 等闲/山高/雾路/险,大明*/蝉声/入晚/钟。zhng (阴平)东韵大明,即大明源村也,为上下燕子山的山脚点。上诗仅主要在押韵上作修改,也调整一些词及句子。原诗用了三个韵部的字押韵(东韵、波棱、言前韵),故不大顺口。改后只用一个“辙”即“中东”韵部,读起来就顺口多了。原诗内容清新,节奏正确

    18、,若再在平仄、对偶等下功夫,并进一步锤炼词性,将不失为一首好诗。3.2 .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上修改诗即为“首句押韵”,即第一句与第二句押韵:远似/草原/近成/峰,看龙/观猴/佛相/逢。 fng(阴平、庚韵) f ng(阳平、庚韵) 首句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但不押韵时,首句最后一个字仅宜用仄声。3.3. 一首诗不能变韵,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即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押韵:如3.1的“原诗”用三个韵部的字押韵,是不允许的。中国的诗歌可大体分为三大类:古体诗(包括乐府古民歌等),多为唐代以前盛行的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多是自唐至民国盛行的诗,也是我国诗歌的主体,主为我们

    19、所最熟悉的五、七绝及五、七律;现代诗(包括民歌等),为民国至今的自由诗体。本文所说的音韵格律要求,包括本节的“一首诗只能用同一个韵辙内的平声字”等,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各种诗歌都具有两方面共同特点,第一必须押韵。第二是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格式。特别是押韵,可以说没有押韵就不能称为“诗”。古体诗、现代诗有“四不”的共同特点,即:不固定一个韵,同一首诗可使用多个韵辙;不固定押韵在偶句末,可在句末或句中,可隔句,或隔几句押韵;不固定句子数及每句字数,而且每句字数可同也可以不同;不大要求平仄,这都是与近体诗不同点。可见古体诗、现代诗的创作是很自由的。而古体诗、现代诗两者相互的唯一区

    20、别是,前者几乎用文言文,后者则以现代语言为主。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诗体,是近体律诗中的第二或第三联的独立形式(一联中的上句称为“上联”,下句为“下联”),但对“对偶”要求更为严格,唯一不同的是字数可多可少,可一个字,也可几百上千字(如云南滇池的著名长联大观楼达180字),但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而且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4.平仄及同韵部字体的查找方法4.1. 格律与音韵均产生及最早应用于我国北方方言普通话区域,故查找平仄与同韵部字体,对熟悉汉语拼音,会说标准普通话的人来说是信手拈来的轻易事,但对非标准普通话区域主要是南方区域的人则是一件苦差事(我们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区域,与标准普通

    21、话仍有很大不同)。因此,最便捷高效的方法,是按诗词专著已编列的同韵字表查找(见:同韵字表,现代汉语.上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36页;另见中华新韵.黎锦熙等主编) 同韵字表不仅将所有常用汉字分类归纳入各韵部,而且每字都标出汉语拼音以及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四种声调,可同时查找平仄或同韵字,十分便捷、准确、高效,是首选方法。4.2. 新华词典查找平仄或同韵字的方法:若一时找不到同韵字表,可用新华词典查找,方法举例如下:小径/雾锁/ 疑无/路,蚂蝗/“迎客” /笑落/红。h 载我/豪看/变风/云,巨燕/展翅/击长/空。 kng(阴平)东等闲/山高/雾路

    22、/险,大明/蝉声/入晚/钟。4.2.1. 按诗意首先确定韵辙方向即准备用那个韵部,从而确定韵母。如上诗拟用十三辙的中东韵辙,它含两小类即东韵,韵母是ong, 以及庚韵, 韵母是eng。下一步是在新华词典610页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中,找出含有ong、eng的全部拼音音节及相应页码,再一一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主要是平声字,因押的都规定为平声韵),选出合意字填入诗内即可大功告成。如上ong,含有ong的音节及相应页码分别是58、69、98、148、178、235页按页码找出音节的相应组内的字后,就可选择并填入诗内。4.2.2. 在已确定的韵部内扩大查找范围:一个韵部内常有一组“韵腹、韵尾

    23、相同或相近”的韵母(见表1),如“东韵”内有ong及iong,用上法查完ong相应的字群后,仍找不出合意的字,就可扩大查找iong相应的字群,直至找到合意的字。5. 结束语本文所说的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的格律诗对音韵学的三个方面要求:即符合节奏、讲究平仄及偶句押韵,仅是针对五、七绝及五、七律诗即近体诗。从音韵学来说,格律诗如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就是最优美的诗。“讲究平仄”是三个方面要求中的重点,又是近体诗区别于别的诗体的独有特点,但又是学习的最大难点!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及忌“孤平”与“三平”,是解决这个难点的主要的折衷方法。但这些要求或规定又是可以有所变动的。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

    24、甫以及李商隐等,为了表达更准确的思想,更丰满的感情,在他们的佳作中有所变动这些规定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他们的著作仍不失为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学习及应用音韵学中,这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借鉴。表1 韵辙对照表十三辙名称十八韵名称韵部内同韵韵母(一)发花(1)麻、i、u(二)坡棱(2)波o、uo(3)歌e(三)乜斜(4)皆、ie、(四)姑苏(10)模(五)一七(5)支i(6)儿er(11)鱼(7)齐(六)怀来(9)开i、ui、(七)灰推(8)微ei、uei(ui)(八)遥条(13)豪o、io(九)油求(12)侯ou、iou(iu)(十)言前(14)寒n、in、un、u(十一)人辰(15)痕en、in、uen(un)、n(十二)江阳(16)唐ng、ing、ung(十三)中东(17)庚eng、ing、ueng(weng)(18)东ong、iong同韵字表可在网上查及,因版权问题不能于本文内转录。


    注意事项

    本文(游山玩水与吟诗作对的音韵学要求更新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