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西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 资源ID:6014183       资源大小:40.7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西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1、江西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江西省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江西省2018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也许由于我国在绘画艺术上有极大的成就,而我国的美术实际上可用山水来概括之,因此,在中外文化人士的心目中,中国人是“爱好自然”“师法自然”的。在环境艺术中,我国的庭园尤以“自然”闻名,不但使得19世纪以来的欧西人士产生了向往,也使我国一些建筑界人士常常把造园艺术看做中国建筑艺术的核心而加以夸张,从而大大地强解、误解了庭园的“自然”精神。大家知道“方外”的意思是指“世外”,很显然,这个方框代表着人世。它不但代表了、

    2、暗示着人为的居住环境,同时表示在此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这个方框的外面,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自然现象。我们对自然没有恐惧感,世内世外表示我们对不同的行为法则的看法。自然界,具体地说是外界的环境,是反映一种无拘无束的人生观。当然,真正的自然环境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祥和近人。对自然美的欣赏需要高度的修养,而且必须是精神型的人才成,因为只有在精神化的自然界中,才能克服真实的自然界所加予人类生存上的压迫与威胁。田园诗人与山水画家造成了这种精神化的自然意象。在他们的笔下,自然界是世外之天堂。自然与现世的文明生活环境,不但构成了对比,而且显然形成了两个极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是在世之内外取一个平衡点,亦

    3、即所谓“方圆之间”。在世上做一个规规矩矩、顺遂世情的人,又能优游于山林之间,享受大自然的情趣,修身养性,因而能知天命。努力达到这样的实质生活环境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目标。可是这种自然观与环境的创造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其结果在我看来,是臆造的自然。能在高山、深林中跋涉以欣赏自然景色的人到底是不多的,能“悠然见南山”忘却穷困潦倒的人究竟也是不多的。大体说来,真正把大自然当天堂的情形不多,方框以内的文明生活仍是大家所迷恋的现实。在若干世纪的传统之中,文学、艺术所描述的自然环境逐渐代替了真实的自然环境,大部分的中国读书人只能满足于方内的方外感。方外者对大多数人而言,乃是不受约束、不必为生活操心的生活方式,并

    4、不真正意味着处于大自然中的生活。我国的园林艺术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下的产物,自汉魏以来就有记载达官贵人经营园圃的故事。依理说,他们应该走出城外,结竹篱茅舍于山水之间的,但他们宁斥巨资造园。自他们的想象中建造一个自然景色的抄本,其目的显然是可兼有俗世生活与自然情趣。因此,园林艺术的开始就暗示着宫廷园林的走向。结果是什么呢?中国人自己塑造的自然,与宫廷富丽的人为环境联结在一起,成为一种很奇特的贵族意味浓厚的空间艺术。自然环境不但掌握在画家的想象之中,而且被建筑物穿插着。至于所谓“自然”的本身,变成一些材料,水、石、花、木,按着诗人画家的想象力组织起来,后来则按一定的公式安排起来。所以明、清以来中国

    5、人心目中的自然,成为自然中的素材。大家对石头很考究,对花很考究,对树木很考究。其结果是堆积自然素材,失去自然情趣。(摘编自汉宝德建筑笔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外文化人士对中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可能与山水画在成就突出的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B. 欧西人士喜爱中国园林的“自然”特色,但由于造园艺术的地位被人为地夸大,因此,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庭园是“臆造的自然”的精神。C. 在中国人看来,方内方外就是世内世外,它们不只代表了不同的环境,还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D. 真实的自然环境和想象中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6、,能否欣赏自然环境的美与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审视自然的视角密切相关。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诗人与画家笔下的自然并非真正的自然环境,而是精神化的自然,它们和谐美好,平易近人,不会给人以压迫与威胁。B. 在方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目标,他们既想在俗世规矩生活,又希望摆脱俗世的牵连束缚,优游自在。C. 陶渊明在现实生活中穷困潦倒,但在臆造的自然中,却能“悠然见南山”,能像他这样融入自然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多见的。D. 在大部分的中国读书人眼里,大自然不是天堂,所以,比起真实的高山、深林,文学、艺术中的自然环境对他们更有吸引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7、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园林艺术的出现,满足了中国人既希望摆脱俗世的约束、生活的劳累,但又不用抛开俗世,到大自然中生活的心理需求。B. 达官贵人不选择在城外的山水之间筑舍建园,并不是因为资金匮乏,而是他们的内心仍然迷恋现实的文明生活。C. 汉魏以来达官贵人建造贵族意味浓厚的园林,使中国园林艺术从注重自然情趣演变成注重奇特富丽,最后走向宫廷园林。D. 把水、石、花、木这些自然中的素材和“自然”本身混淆等同,重在对这些素材的考察、组织安排上,是没有自然情趣的。【答案】1. B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8、容的筛选概括和表述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理解有误。“不能真正理解庭园是臆造的自然的精神”并非针对欧西人士,选项也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是错误的。故选B。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在臆造的自然中”有误。陶渊明

    9、所欣赏的是真实的自然环境,而不是人造的模仿自然的园林。第7段,“能在高山、深林中跋涉以欣赏自然景色的人到底是不多的,能悠然见南山忘却穷困潦倒的人究竟也是不多的。大体说来,真正把大自然当天堂的情形不多”,可以推断陶渊明这种人之所以不多见,是因为大多数人无法把大自然当天堂,而陶渊明却能够做到。故选C。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理解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理解错误。原文第8 段,“园林艺术的开始就暗示着宫廷园林的走向”。这说明中国园林艺术不存在转向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暗示着

    10、宫廷园林的走向。故选C。点睛: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11、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白云人家夏阳老刀和老马,我挺好的一对朋友,合伙开了家公司,不到一年,就散伙了。朋友做成这样,真没劲,老马太操蛋了。老刀丢下这

    12、句话,怒气冲冲地走了。去哪儿?上白云山种植药材。白云山,云海苍茫,是方圆数百里海拔最高的一座山。老刀刚去的那阵子,一天好几个电话打下来:山上太无聊了,要不是看在几个钱的份上,老子早下山了。即便如此,这家伙还是隔三差五地躺在我家里,吃饱喝足后,霸在电脑前。后来,老刀就来得少了,偶尔下山进城,也是采购一些药材种子,来去匆忙。不仅人来得少,电话也少,十天半个月无音讯。我最后一次接到老刀的电话,是两年后的事。那天,老刀告诉我,不想种药材了。是挺来钱的,但开公司欠下的债还清了,不想种了。所以,手机也没有保留的必要。挂了电话后,我愣了好一会儿:这家伙怎么了?赚钱的买卖不做,手机也不用,在山上成仙了?又过了

    13、半年,待到满山泻翠时,我收到老刀的一封信。信在路上走了足足半个月。老刀在信里热情地邀请我上山住几天,还画了一张草图,孩子气十足地写道:不识老刀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外。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我哭笑不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带着满肚子的好奇进山了。按照老刀草图的指引,我那辆心爱的路虎越野车,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吭哧了半天,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白云山脚下的一个林场场部。把车寄存后,林场的干部递给我一根木棍,指了指一条悬在头顶的羊肠小道,说:走到头,便是老刀的家。老刀的家山的腰际,白云深处。我拄着木棍,胆战心惊,在深山老林里蜗牛一样连滚带爬。四野万籁俱寂,一条小路,绳一般抛向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深处,弯

    14、弯绕绕,走了七八公里,一拐弯,眼前突然变得开阔:云朵在脚下快速地流动,云海雾浪下,群山峻岭、城镇村庄、阡陌田野、河流树林,像摆在一个棋盘上一样一览无余。浩阔的地貌让人平静,我的心陡然升起一片清凉。久居城市的我,面对这样一方突然冒出来的世外桃源,如痴如醉。老刀站在几间瓦房前笑吟吟地看着我。晚上,老刀隆重地烧了几道菜:小鸡炖蘑菇、山笋红焖兔子肉、清炒野菜、凉拌木耳,奇香无比。第二天清晨,我被一群鸟吵醒。一群鸟的嫩嗓子,唤醒了整座白云山。四周影影绰绰,牛奶一样的雾霭在指间流动。空气雨后般清新湿润,我伸了伸懒腰,贪婪地做着深呼吸。一碗鲜甜的地瓜粥,一碟爽口的咸萝卜。早餐后,我们隔桌对坐,喝着绿茶聊天。

    15、我问老刀,干吗不种药材不是挺来钱的吗?老刀说,这里的气候和土壤特殊,种植的药材,几乎接近于野生的品种,来钱确实挺快的。但你看我现在还需要钱吗?喝的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自产的?我心有不甘地说,你这样远离尘世,会远离很多快乐,容易被时代抛弃的。老刀挥了挥手,说,抛弃什么?无非是互联网上那些流水线作业的八卦新闻谁打记者了,谁当总统了,哪个球队输了或者赢了,股票涨了或者跌了。其实想想,那都是傻瓜式的快乐,挺没劲的。我这里完全不插电,没有任何电器设备。但你看看,满天星空比不过城市的霓虹灯?飞禽走兽的啼叫比不过歌星声嘶力竭的吼唱?书上的唐诗宋词比不过电视连续剧里幼稚的缠绵?每天午后一场雨,一年四季盖被子,

    16、比不过城市里密密麻麻的空调?出门靠脚走路,双手勤耕细作,比不过打的去健身房跑步?我得意地说,哼哼,你这里没有冰箱。老刀笑了。拉着我转到屋后,从一口幽深的井里往上拽起一个竹篮。湿淋淋的竹篮里,两瓶红酒和一个西瓜,丝丝地直冒凉气。老刀说,不好意思,这是我们中午享用的。我尴尬地挠了挠头。几天的接触里,我发现老刀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抽烟,偶尔喝点酒,养一条狗几只鸡,种半亩稻田半亩瓜菜。每天早睡早起,晨时,携清风白云荷锄而出,晚霞烧天时,坐在家门口喝茶读书看脚下的行云流水。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俗人,所以还得下山。老刀一直把我送到山脚的林场场部。临别,塞给我五万块钱,叮嘱道,仔细想想,当年公司倒闭的事儿,主要

    17、是我的责任,不能怪人家老马。这点钱,算是我赔给他的。另外,我在这里种植药材赚钱的事儿,一定要替我保密,市侩之徒来多了,会污染这里的空气。说到这里,老刀有些忧心忡忡了。嗯。我郑重地点了点头。(摘自小小说选刊)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通过老刀的视角描写白云山优美的自然景色,更能体现白云山的独特魅力,加深读者对老刀以山为家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B. 刚上山时,老刀经常打电话给“我”,还时常到“我”家吃吃喝喝,可见老刀对突然改变的生活不适应,也可以看出他与“我”关系的亲密。C. 小说写老刀说他不想种药材,手机也不保留了。这不仅让“我”感到疑惑,也给读者留下

    18、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做了铺垫。D. 小说通过讲述老刀的故事,将繁华与原始放置在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感悟,表达了对“白云人家”的理想家园的向往。5. 小说的结尾写老刀要赔钱给老马,为什么这样设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白云山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环境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寄寓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答案】4. A 5. 艺术结构上,与开头形成照应,情节突转,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人物形象上,突出了老刀的厚道自省,使老刀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表现白云山的生活经历改变了老刀的人生观,深化了“人不应被物化”的主题。 6. 相似之处:都远离尘世的喧

    19、嚣,安宁平静,简单纯净。不同之处:白云山寄寓的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表现了崇尚自然的思想,表达对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桃花源寄寓的是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追求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动荡时世的不满。【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A项,“小说通过老刀的视角描写白云山优美的自然景色”说法有误,应该是通过“我”的视角描写白云山优美的自然景色。故选A。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的结尾写老刀要赔钱给老马,为什么这样设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解答此题,需就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用意展开思考,要结合全文,

    20、不能就结尾谈结尾,而要从全文艺术结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等方面作答。从形式上看,开头也写了老马和老刀的事,前后呼应。老刀为什么从一开始骂老马,到最后主动承担责任,这一改变是有原因的,则涉及人物性格、人生观改变,也与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有关。6. 试题分析:题干是“白云山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环境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寄寓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这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要注意把握全文,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关于白云山的描写,学生不难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关于桃花源的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

    21、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小说中提到“我”说老刀“远离尘世”,也与桃花源记中“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内容相似,根据这些内容加以提炼,可以看出白云山和桃花源都远离尘世的喧嚣,安宁平静,简单纯净。但老刀最后选择住在白云山和桃花源记中的人们躲进桃花源的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要与高度物质化的现代文明保持距离,后者则因为时世动荡不安。因此,白云山和桃花源寄寓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一个是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物质的关系,一个是表达人在动荡时代的美好追求。(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

    22、布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

    23、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

    24、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李韵颁布五年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7年2月1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李媛

    25、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2017年2月15日大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殷建光落实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南方网)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B. 材料二认为,从非

    26、遗传承人收入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接受度还有待提高。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可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打造成现代时尚,这样也能够很好地“圈粉”。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B.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C.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

    27、的。D.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E.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D 8. BD9. 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D项“三则

    28、材料表明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说法错误,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且三则材料都没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故选D。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要求选出“正确”“两项”,A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C项,“三则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说法错误,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其语言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E项,“材料二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说法错误,材料二

    29、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故选BD。9. 试题分析:题干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是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谈看法,应依托于文本,筛选语意要点,分条陈述。根据材料一第3、4段“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立法工作亟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等信息,可从立法与财政收入的角度来谈看法。材料一第5段指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材料二指出“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据此可从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的角度来谈看法。材料二还明确提出“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

    30、入”,材料三则提出让传统文化借鉴现代模式,吸引大众关注。点睛: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既然是探究题目,探究结论就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要敢于陈述自己的见解,且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庆历二年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

    31、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仁宗万言书,言改革之事,然帝未以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这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患。”作辩奸论以刺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谥曰文。(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注忮:zh,刚愎。儇:xun,轻浮。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


    注意事项

    本文(江西省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