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鲍鱼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资料下载.pdf

    • 资源ID:5968494       资源大小:303.1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鲍鱼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资料下载.pdf

    1、鲍鱼由腹足、鲍壳、内脏及性腺构成,腹足肥大,约占鲍鱼的 30%45%。全世界各海区已命名的鲍鱼有 216 种,常见种类约 30 种,在中国沿海分布主要有 5 种2,其中北方的皱纹盘鲍和南方的九孔鲍为我国经济鲍的代表品种。由于鲍鱼收获的季节性强,鲜品贮藏时间有限,所以活鲍鱼消费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使鲍鱼应有食用价值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鲍鱼的价值,研究者在其深加工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目前,市场上鲍鱼深加工制品主要有干制鲍鱼、罐头鲍鱼、速冻鲍鱼、鲍鱼调味品以及鲍鱼营养保健品五种,其加工方法主要为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加工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鲍鱼制品的加工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1干制鲍鱼工艺研

    2、究传统干鲍制品是采用鲜鲍去壳、清洗、腌制、水煮、自然晾晒等工艺加工而成34。这种工艺虽然操作简单、制得的干鲍糖心好、风味佳,但自然晾晒的过程不易控制、受天气影响较大、劳动强度高、卫生条件差、加工过程中易混入杂质,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需求5。WALL 等6 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印度西南部,由于苍蝇的严重袭扰造成的干制水产产量损失达 10%;而在马拉维和孟加拉的损失分别达25%和 30%78。为实现干鲍工业化生产,人们研究了传统工艺结合热风干燥、冷冻干燥以及真空过热蒸汽干燥等技术。1.1热风干燥技术热风干燥是用加热后的空气做媒介,将物料进行加热,促进水的蒸发,同时将物料表面水分去除的干燥方法。张

    3、亚琦等9 以皱纹盘鲍为原材料进行了热风干燥和室外晾晒干燥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所用时间约为晾晒干燥的一半;其呈味氨基酸优于晾晒干鲍,肌纤维收缩剧烈、组织构造松散。热风干燥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品干燥,其设备投资少,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卫生条件好,为鲍鱼干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条件10。但是热风干燥鲍鱼的褐变问题相对严重,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最优的条件。1.2冷冻干燥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将含水量较高的鲍鱼在低温状态下冻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并排走,从而脱去鲍鱼中的水分使鲍鱼干燥的一项高新技术。林梅西等11 采用冷冻干燥加工技术将鲍鱼腹足用 0.2%的纯碱煮 1015min,在 0.

    4、4%的柠檬酸水溶液中浸泡 10min,用 0.2%VC和 0.05%的茶多酚在 4 以下浸泡 2h,沥干后以 2025/h 的冻结速率冻结 4h 至物料温度为2430,入干燥仓真空干燥,得到干鲍制品。丛日山等12 也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作了鲍鱼冻干粉。冷冻干燥方法保持了物料原有的活性和性状,并且有效地抑制了细菌增殖,制得的鲍鱼制品营养丰富,复水快,感官色泽好,质轻便携。此方法缺点是加工附加值昂贵,与传统干鲍的风味差异较大。5291.3真空过热蒸汽干燥工艺真空过热蒸汽的干燥工艺是指将预处理后的鲍鱼放入干燥系统的料盘内,启动温度控制系统使鲍鱼达到预定温度 5560,启动真空泵使达到高度真空后,将饱和

    5、蒸汽通入,直至达到干燥所需的真空度,真空度一般在0.087MPa,并使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启动风机驱动过热蒸汽在体系内循环,对鲍鱼进行干燥,随鲍鱼中水分的不断蒸发,当体系内真空度下降时,启动真空泵将多余水分排出以维持在要求的真空度;利用鲍鱼的重量变化,进而确定含水率下降,掌握和控制干燥进程,达到鲍鱼干制品的要求13。过热蒸汽干燥是一项干燥的新技术,与传统热风干燥相比具有环保节能、干燥产品能产生特殊风味物质、质量好等优点,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国内研究较少,实现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2罐头鲍鱼加工技术随着现代运输业的高度发达,罐头为鲍鱼远销世界各地提供了很大空间,也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了便捷。传

    6、统鲍鱼罐头是将新鲜鲍鱼去壳、人工清洗、分选、装罐、排气、封罐、杀菌、冷却而制成的。但是传统鲍鱼罐头的加工存在诸多问题:人工清洗黑色黏液在工业化中不仅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容易破坏鲍鱼的良好外形;高温杀菌后的鲍鱼失水严重、质地变硬、口感艰涩,鲍肉褐变度高、色泽极不稳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鲍鱼罐头加工技术的核心。2.1鲍肉黑色粘液的清洗技术鲍鱼黑色黏液是一种紧密的吸附在鲍鱼外表面的蛋白质。传统的清洗黑色黏液的方法是先在鲍肉表面涂抹少量的盐,再用软毛刷将黑色黏液轻轻刷去14。该方法耗费人力、增加成本、限制产量,很难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蛋白酶将粘液蛋白质水解,该方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但

    7、易出现水解不均匀和过度水解等现象,影响成品得率,所得产品有异味且感官品质差15。此外,还有一种采用机械搅拌去除鲍肉黑色黏液的方法:在浓度为3%20%的盐水中进行机械搅拌,使鲍鱼肉与盐水比例为 10.51.3,清洗时间 220min,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该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方法和酶处理方法的缺点,有效清除黑色黏液,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16。2.2鲍鱼罐头杀菌技术建立科学的杀菌工艺是罐头食品生产的最重要环节。Irving 等认为低酸性罐头食品的最低杀菌强度在 Z=10时,F 值(在 121.1 下的杀菌值)应为3.0min,这被称为最低肉毒杀菌标准17。为了食品安全,人们往往依照经验公式进行热杀菌

    8、,而大多数公式杀菌强度过高,偏于保守18,这种经验杀菌用在鲍鱼这种高实用价值的食品中不仅严重影响鲍鱼的经济效益,而且发现高温杀菌后的鲍肉存在失水严重、质地变硬,口感不佳等诸多缺点。为了在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性,同时降低鲍鱼受热破坏的程度,叶倩倩15 系统研究了不同鲍鱼条件与成品鲍鱼罐头的得率、颜色、风味及咀嚼性的相关性,并对鲍鱼罐头进行保温实验,建立了传热模型得出鲍鱼罐头生产的最佳杀菌工艺:罐型为 7119,鲍肉比重为 44%,条件为:121、8min。此工艺制得的罐头可在常温下贮藏 2 年。朱蓓薇等19 在软包装即食鲍鱼罐头中采用结合日本小野新含气调理杀菌机进行分段杀菌,杀菌条件为 951

    9、00、1015min,115121、510min,然后急速冷却至 4060,所得即食鲍鱼可在常温下贮藏 612 个月。刘昌衡等20 研究了真空包装的即食鲍鱼罐 头 的 杀 菌 方 法,认 为 密 封 包 装 前 80 蒸10min,升温至 125135 蒸 12min,真空包装密封后再经过温和的二次杀菌:8595 下 4050min,制成软罐头可在常温贮藏 612 个月。2.3稳定色泽技术鲍鱼罐头在热杀菌后容易出现黑变现象。黑变的原因可能与鲍肉中所含的血蓝蛋白相关,但黑变机理尚不明确。刘扬瑞等21 研究一种鲍鱼罐头及其生产方法中采取了 0.10.3%的柠檬酸溶液,按固液比为 1 13,温度维持

    10、在 7585,浸泡 2030min 的处理,所得的即食鲍鱼色泽比较黄亮。叶倩倩15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溶液、EDTA 溶液以及配比不同的混合液对鲍鱼罐头色变的影响,得出鲍鱼在0.25%柠檬酸和 0.02%EDTA 混合水溶液里浸泡10min,能够稳定鲍鱼的色泽。3冷冻鲍鱼加工技术速冻鲍鱼分为速冻带壳鲍鱼和速冻鲍肉两种,其速冻技术基本相同。目前,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鲍鱼冻结技术的系统性研究较少。3.1传统冻结技术传统冷冻鲍鱼的一种方法是将鲍鱼洗净,按规格称重装盘,将小盘入速冻间冷冻,当冻品达到68时向盘内加水做冰被,再冷冻 12h,使其中心温度达到15。将冻块放入 04 左右的冷水中镀冰衣,包装

    11、入库22。另外一种方法是将鲍鱼洗净、分级、装盘置速冻带,当鲍鱼中心温度达到18 时取出,刨冰后包装,入库冷藏。传统冷冻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但因其冷冻时间长导致组织中游离水形成较大冰晶对周围组织细胞造成机械损伤,解冻后鲍肉组织溃软,其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严重流失,在后期烹调煮制后,肉质收缩糜烂、中心海绵化,口感粗糙,感官难以接受,使得鲍鱼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受到影响。3.2液氮冻结姜琼一23 发现臭氧结合液氮冻结的鲍鱼在解冻后其持水性、盐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等各项感官参数都显著优于缓慢冻结制得的鲍肉。液氮冻结具有冻结速度快、安全性好,且大大降低表面细菌总数等优点。其缺点在于加工

    12、的产品表面断裂严重、次品率较高。Pan 等24 采用液氮冷冻水产品的研究表明约有 50%的肌肉细胞表面发生低温断裂。此外,国内液氮价格昂贵,液氮冷冻装置工业化困难也是制约这种方法在国内实现工业化应用的530重要因素。4鲍鱼调味品加工技术鲍鱼资源稀缺,这样的高端食品很难普及百姓的餐桌。近年来,人们研究了一系列以鲍鱼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鲍鱼调味品。其加工技术主要是物理粉碎、熬制、酶解和发酵鲍鱼原料进而获得其蛋白质和多肽,进一步调配、干燥或制酱、杀菌等。刘成江25 选用优质鲍鱼干,经过煮制、浓缩得到鲍鱼汁,以鲍鱼汁为原料与白糖、水解蛋白、淀粉、食盐、味精以及适量酸度调节剂和防腐剂按适当比例,经过搅拌,煮

    13、熟,冷却,包装,即得鲍鱼调味酱。赵文红等26 用鲍鱼天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研究不同原料的使用量,得出风味、色泽较好的鲍鱼调味汁。孙民富27 将新鲜鲍鱼经过复合蛋白酶酶解成汁或高压均质细化成汁,加热浓缩加入适当配比 I+G、变性淀粉等食品添加剂,混匀后在经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使之成为固体粉末状调味品。王淑云28 以鲍鱼为原料打浆,将大豆、小麦和鲍鱼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接种曲进行发酵,制得油头,进行熟制调味,得到富含鲍鱼成分的酱油。鲍鱼调味品的加工尚停留于传统调配加工技术,在加工中虽然取用了一定量的鲍鱼原料,但经过一系列热处理后,鲍鱼的营养成分必然有所损失,而对于一些酶解等新型工艺缺乏系统性的

    14、研究。5鲍鱼营养保健品加工技术冬季的鲍鱼肌肉中胶原蛋白占总蛋白的 30%50%29。胶原蛋白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很好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降血压、预防关节炎、保护胃粘膜和抗溃疡、促进皮肤胶原代谢等3032。同时,人们对鲍鱼多糖也做了很多研究。王兵等33 从杂色鲍中提取的鲍鱼多糖对鼻咽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彭汶铎34 酶解鲍鱼得到的活性提取物可提高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此外,鲍鱼多肽、鲍鱼营养液、鲍鱼锌硫蛋白等也都有初步的研究。目前鲍鱼保健品加工技术主要采用理化提取、酶解和发酵等技术。5.1理化提取Sevag 法是去除蛋白、分离和提取鲍鱼多糖的常用方法。佘志刚等35 用 Sevag 法去除蛋白

    15、后,分离得到鲍鱼多糖 Hal A。陈倩超36 利用该法获得了0.803g/mL 的鲍鱼多糖,并发现鲍鱼多糖有明显抑制肿瘤的效果。Sevag 法简单易行,但去除大量蛋白质时耗时长、效率低。5.2酶解技术殷红玲等37 选用木瓜蛋白酶酶解鲍鱼肉提取多糖,发现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加酶量 2.0%,取得鲍鱼多糖率为 19.60%。邹远东38 用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按照 3 2 1.5 的比例,在适宜的条件下降解,低温沉淀、过滤、冷冻干燥,得到鲍鱼多肽。5.3发酵等其他技术孙克满39 以鲍鱼和黍米为原料按一定配比经过发酵、澄清、杀菌等工艺制成营养滋补的鲍鱼酒。方华40 以鲍鱼为原料,经过取肉、绞碎

    16、、胶体磨浆、超声波自溶发酵、过滤等工艺制得易被人体吸收的鲍鱼营养液。此外冷冻干燥可保全鲍鱼所有活性成分,可制粉或直接制成营养保健胶囊等。6结论与展望鲍鱼营养丰富,向来作为海珍之首为人追捧。受传统观念影响,消费者对鲍鱼的消费主要以干鲍鱼为主,目前鲍鱼干制在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自然晾晒和热风干燥技术,未来可考虑同时利用传统干燥技术、现代干燥技术以及辅助干燥装置如超声波换能器、远红外干燥装置或微波干燥装置等以耗能最低、质量最优的组合进行研究。速冻鲍鱼和罐头鲍鱼的加工将会使多头鲍鱼的价格向平民化方向发展。目前冷冻鲍鱼加工采用传统空气冻结技术,产品质量较差、营养损失严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单体冻结

    17、技术虽能够克服传统技术的不足,但加工设备工业化进程慢,价格昂贵,次品率高,我国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少。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适合于速冻鲍鱼的加工技术,如水产抗冻剂等添加剂的应用。鲍鱼罐头的加工工艺基本稳定,但鲍鱼罐头在后期贮藏中色泽、口感以及重量减轻等难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大挑战。鲍鱼作为深海海珍品,具有滋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诸多功效。鲍鱼营养保健品可以充分发挥鲍鱼的食效、药效功能,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为未来鲍鱼新产品开发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占有鲍鱼重量三分之一的肠腺、性腺等往往作为废弃物而被去除,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处理废弃物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表明,鲍鱼脏器中不仅含有较高的蛋

    18、白质和矿物质,而且富含多糖、不饱和脂肪酸等一些活性物质。所以合理开发利用鲍鱼脏器的保健功能不仅是变废为宝的效益之路,也是鲍鱼深加工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鲍鱼加工制品种类不多,加工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也较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鲍鱼产量会不断增加,鲍鱼加工新技术的开发和加工制品多元化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 1 李太武,苏秀榕,丁明进,等.鲍的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张璐,李静,魏万权,等.鲍的生物学特征及主要养殖方式和病害防治技术 J.齐鲁渔业,2004,21(11):13.3 牟水元.鲍鱼加工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4):5557.4 郑小鸿.干鲍加工生产及

    19、其发展前瞻J.水产品加工,2007(2):6971.5 Basunia M A,Abe T.Thinlayer solar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rough riceundernaturalconvection 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01,47(4):295301.6Wall R,Howard J,J Bindu J.The seasonal abundance ofblowflies infesting drying fish in southwest IndiaJ.Journal ofApplied Ecology,2001,

    20、38:339348.7Richard W,Howard J,Bindu J.Flies,fish and food J.Biologist,2002,49(3):123126.531 8 Mansell R,Suite B,Roswell G A.Engineering a“fishdry”J.Food Engineering,2002,(11):30.9 张亚琦,高昕,许加超,等.鲍鱼热风、晾晒干燥的比较实验 J.农业工程学报,2008,21(1):296299.10 张国琛,毛志怀.水产品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97300.11林梅西,朱晖.冷冻干燥生

    21、产鲍鱼P.中国专利:CN1526322A,20040908.12 丛日山,樊廷俊,汤志宏,等.一种用鲜鲍鱼生产冻干鲍鱼粉的方法 P.中国专利:CN1686002A,20051026.13 傅宪辉,李胜,牛洪成,等.海参或鲍鱼真空过热蒸汽干燥系统及工艺 P.中国专利:CN101703306A,20100512.14刘卫民.鲜活鲍鱼如何烹J.餐饮世界,2006(8):S56S57.15 叶倩倩.鲍鱼罐头关键技术及传热数学模型的研究 D.福建农林大学,2010.16 陈锦权.鲍鱼深加工的预处理方法P.中国专利:CN101530121A,20090916.17 宋彬彬.低酸性食品罐头的杀菌 P.A.3

    22、6 菌 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5(3):4552.18 陈祥奎.罐头杀菌公式(规程)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J.食品工业科技,1982(4):25.19 朱蓓薇,吴厚刚,董秀萍,等.鲍鱼软包装即食产品的制备方法 P.中国专利:CN101019664A,20070822.20 刘昌衡,健敏,孟秀梅,等.即食鲍鱼的加工方法P.中国专利:CN101396133A,20090401.21 刘扬瑞,李银塔,吴新颖.一种鲍鱼罐头及其生产方法 P.中国专利:CN101574157A,20091111.22牟水元.鲍鱼加工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4):5557.23 姜琼一.臭氧杀菌结合液氮深冷冻结技术

    23、在鲍鱼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D.福建农林大学,2009.24 Pan BS,WT Yeh.Bio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grass shrimp(Penaeus monodon)muscle following freezing by airblastandliquidnitrogenmethods J.JournalofFoodBiochemistry,1993,17:147160.25 刘成江.鲍鱼酱的制作方法 P.中国专利:1334039,20020206.26 赵文红,蔡培佃,白卫东,等.鲍鱼汁产品的研究 J.中国调味品,2010(3):8

    24、692.27 孙民富.一种以鲍鱼为主要原料的调味品及其生产方法 P.中国专利:CN10165828A.20100303.28 王淑云.一种鲍鱼酱油及其制作方法P.中国专利:CN1522603A.20040825.29Olaechea R P,Ushio H,Watabe S,et al.Toughness andcollagen content of abalone muscles J.Biosci Biotech Biochem,1993,57:611.30Fahmi A,Morimura S,Guo H C,et al.Production of Iangiotensin convenin

    25、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s from sea breamscales J.Process Biochemistry,2004,39:11951200.31Morimum S,Nagata H,UemueY,et al.Development of an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collagen from livestock and fish waste J.Process Biochemistry,2002,37:14031412.32Hee Guk Byum.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angi

    26、otensin I convening J.Process Biochemistry,2001,36:11551162.33 王兵,蒋建敏,许东晖,等.鲍鱼多糖对荷人鼻咽癌裸鼠抗癌作用的研究 P.中草药,2000,31(8):597599.34 彭汶铎,陈启亮,赵金华.鲍鱼酶解提取液的生理活性 J.中国食品卫生,2004,16(3):218220.35 佘志刚,胡谷平,吴耀文,等.鲍鱼多糖 HalA 的甲醇解研究 J.2002,22(5):367369 36 陈倩超.鲍鱼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实验J.中国现应用药学,1998,15(1):810.37 殷红玲,杨静峰,李冬梅,等.酶法提取鲍鱼多糖的

    27、研究 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2):158160.38 邹远东.鲍鱼多肽的制备方法和用途P.中国专利:CN1858221A,20061118.39孙 克 满.鲍 鱼 酒 及 其 酿 造 工 艺P.中 国 专 利:CN1563329A,20050112.40 方华.鲍鱼活素的制备方法 P.中国专利:CN1524563A,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20040908.(上接第 527 页)the vegetative portion of Spanish blackradish(Raphanus sativus L.v

    28、ar.niger)induces detoxification enzyme expression in HepG2 cells J.Functional Foods,2009(1):356365.29 刘敬兰,陈连文,周鸿娟.人造芥子油中异硫氰酸烯丙酯与硫氰酸烯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J.分析实验室,1997,16(5):3638.30 Jalila B S A,Samir A,Zouhour O,et al.Isothiocyanate fromthe Tunisian radish(Raphanus sativus)prevents genotoxicity ofZearalenone in

    29、vivo and in vitroJ.Mutation Research,2009,677:5965.31Blazevic I,Mastelic.Glucosinolate degradation products andother bound and free volatiles in the leaves and roots of radish(Raphanus sativus L)J.Food Chemistry,2009,113:96102.32Martin M F C,Shao M S,Lai S C C,et al.Gas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

    30、icdeterminationoftotalisothiocyanates in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J.Analytica ChimicaActa,2004,516:155163.33 Lim S,Lee J,Kim J K.Analysis of isothiocyanates in newlygenerated vegetables,Baemuchae(Brassicoraphanus)as affectedby growth 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44:14011407.34Luciano F B,Holley R A.Enzymatic inhibition by allylisothiocyanate and factors affecting its a


    注意事项

    本文(鲍鱼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资料下载.pdf)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