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docx

    • 资源ID:5968456       资源大小:745.2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docx

    1、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药理学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课程要求:听课一一考点、重点、难点;记忆一一表格、结构图、顺口溜;练习一一做题目课前导入:第一节绪言第二节药效学第三节药动学第一节绪言考纲:单元F田目要点要求者言卜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药物机体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机体:有机整体;离体组织器官;培养的细胞;病原微生物。(二)药理学的研

    2、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二、新药药理学新药一一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1)主要药效学;2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特殊毒

    3、理:致癌、致畸、致突变;(4)药动学(药代研究)。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3)出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4)IV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第二节药效学考纲一、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治疗的

    4、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2.受体理论(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2)受体学说3.药效学概述(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克争性拮抗剂(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续表4.影晌药效的因素(1)机体方面的因素:异等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药效学(2)药物方面的影响:物相互作用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一、

    5、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广,但不良反应较多。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一一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一一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急性毒

    6、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特殊毒性:包括“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效应。例: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宿醉”。变态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特点:过敏体质容易发生;首次用药很少发生;过敏性终生不退;结构相似药物有交叉过敏。特异质反应: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例:蚕豆病。继发作用:药物治疗作用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例: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

    7、重新出现或加剧,又称停药症状或反跳现象。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乐定或普奈洛尔突然停药,都可引起反跳现象。依赖性:心理依赖性、生理依赖性(戒断综合征)。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和特点ADR#类rnw发生人群严重性发生原因利反应治疗量多数病人轻度小适药物选择性较低,治疗目的不一致毒性反应较严重长期大量使用急、,性毒性短期过量少数较严重损害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曼性毒性长期蓄积少数较严重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系统改畸作用孕妇用药妊娠早期难以判断胚胎细胞基因突变改癌作用重复用药极少病人严重体细胞基因突变后遗效应治疗量停药后后遗效应短暂或持久阈浓度卜残存效应续表强发反应连续用药少数严重治疗矛盾亭约反应长期

    8、用药,突然停药多数原后疾病加剧受体上调、受体增敏爻态反应任何剂量极少较严重过敏体质悸异质反应任何剂量少数较严重遗传变异衣赖性连续用药少数严重青神依赖性心理渴求身体依赖性生理适应二、受体理论i.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药物、递质、激素等)结合并产生效应。2.配体:能与受体结合的物质的总称。3.受点(位点):受体上能与配体结合的活性基团;图倒;F激动用部分激动制小受体,竞争性阻断两非竞争性阻断剂4.受体的特性饱和性V=受体被饱和时,达到药物的最大效应;竞争性与同一受体结合的药物之间产生互相影响特异性特定的受体与特定的配体结合产

    9、生特定的效应;结构专一性受体只与其结构相适应的配体结合立体选择性同一药物的不同光学异构体与受体的亲和力相差很大可逆性配体与受体可以结合,可以解离;高亲和性(灵敏性)极低的配体可引起显著的效应;多样性可有多种亚型,可有动态变化;区域分布性决定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配体结合强度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结合能力越强,药物活性越强5.受体的类型按受体所在位置不同细胞膜受体: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胞浆受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胞核受体:如甲状腺激素按受体蛋白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不同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如:GAB脸体G蛋白偶联受体如:M-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等酪氨酸激酶受体如:胰岛素、生长因

    10、子、神经营养因子等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如:管体激素、甲状腺激素6.受体的调节: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为受体的调节向下调节(受体脱敏):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数目减少一耐受性如: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疗效下降向上调节(受体增敏):长期使用拮抗剂,使受体数目增加一反跳现象如:普奈洛尔,突然停药,表现为敏感性增高三、药效学概述(一)作用于受体的药物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同药物亲和力不同。2.内在活性:或称效能,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内在活性以a表不:a=1a=00aeA;内在话性效价强度:ABC:亲和力::ABC参数而名词|定义最大效应(EMAX效能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其效应不再

    11、继续增强,是药理效应的极限反应药物的内在活性,是药物产生效应的能力。改价强度效价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其值越小,效价越大。反应药物的亲和力效价越大,药物作用强度越大半效浓度(EC5050%最大效应时的药物剂量或浓度药物浓度在EC50左右变化时,药效变化最敏感参数相近名词定义阀剂量最小后效量引起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或浓度常用量治疗1大于阀剂量,小于极量极重量国家药典规定的某些药物的用药极限量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量小致死量出现病例死亡的最小剂量DOSE(mg(1)半数有效量(ECL):能使群体中半数个体(50%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2)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群体中半数个

    12、体(50%出现死亡的剂量。A反应药物安全性的参数,越大越安生!(3治行指数(TI)71=LDn/EDei安全指数=Lb/Eki(5)安全葩ffi:Lb之间的距离例题:药物对动物急性毒性的关系是A.LD50越大,毒性越大B.LD50越大,毒性越小C.LD50越小,毒性越小D.LD50越大,越容易发生毒性反应E.LD50越小,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答疑编号7【正确答案】BA,B,C三药的LD50分别为40、40、60mg/kg,EQ。分别为10、20、20mg/kg,比较三药的安全性大小的顺序为A.A=BCB.AB=CC.ABCD.ABCB答疑编号7【正确答案】EA药和B药作用机制相同,达同一效应A药

    13、剂量是5mg,B药是500mg下述那种说法正确A.B药疗效比A药差B.A药的亲和力是B药白100倍C.A药毒性比B药小D.需要达最大效能时A药优于B药E.A药作用持续时间比B药短答疑编号7【正确答案】B药物的最大效能主要反映药物的()较大A.内在活性B.亲和力C.个体差异D.药效变化E.阈剂量答疑编号7【正确答案】A四、影响药效的因素(一)机体方面的因素1.年龄:婴儿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敏感。新生儿的血浆蛋白总量和白蛋白含量比幼儿少,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药物消除能力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常用中枢抑制药可影响智力发育。对婴幼儿用药,必须考虑其生理特点。60岁以上老

    14、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较差,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右。2.性别:女性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剧泻药和抗凝血药;在妊娠头三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激素等能使胎儿致畸的药物;临产前禁用吗啡等可抑制胎儿呼吸的镇痛药;哺乳期用药也应注意,有些药物可进入乳汁影响婴儿。3.病理状态(1)肝功能不全甲苯磺丁月尿、氯霉素等,由于肝的生物转化速率减慢,因而作用加强,持续时间延长;可的松、泼尼松等需在肝经生物转化后始有效的药物,则作用减弱;不经肝脏转化的药物使用不受影响,如在肝功能不全时可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2)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致经肾脏消除的药物排

    15、泄减慢,导致药物的蓄积中毒;氨基糖昔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头抱哇咻(第一代头抱菌素类)。(3)营养不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肝微粒体酶活性低、数量少,药物代谢减慢;因脂肪组织较少,可影响药物的储存。4.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1)个体差异量的差别:高敏性和耐受性;质的差异:如变态反应是由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敏反应。(2)遗传因素少年型恶性贫血是由于胃内缺乏内在因子,使维生素B12在肠内不能吸收;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患者对治疗量的乙酰水杨酸、奎宁、伯氨唾、磺胺类药等可引起溶血;异烟肿乙酰化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慢代谢型者肝中乙酰化酶活性低,服

    16、药后异烟肿血药浓度较高,t1/2延长,显效较快。5.种属差异(1)种属差异:人与动物间的差异。(2)种族差异:对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作用靶点的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异烟肿乙酰化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慢代谢型者肝中乙酰化酶活性低,服药后异烟肿血药浓度较高,11/2延长,显效较快;中国人中慢代谢型约占25.6%,快代谢型者约占49.3%;白种人中慢代谢型占50%60%(二)药物方面的影响1.剂型口服给药的吸收速率为:水溶液散剂片剂;缓释制剂可使药物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吸收时间较长,药效维持时间也延长;控释制剂是指药物按零级速率缓慢释放,使血药浓度稳定在有效浓度水平,产生持久药效。2.剂量剂量增加,作用

    17、增强;产生不同作用,如镇静、催眠、抗惊厥。3.给药途径影响药效出现时间;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影响作用性质:硫酸镁1)口服给药:泻下作用;2)注射给药:抗惊厥(拮抗Ca2+乍用)。4.给药时间一般饭前服药吸收较好,发挥作用较快;饭后服药吸收较差,显效也较慢;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催眠药宜在临睡前服用、胰岛素应在餐前注射;按生物节律用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日量早晨一次服用,可减轻对腺垂体抑制的副作用。5.反复用药(1)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下降;快速耐受性(药效耐受性),慢性耐受性(代谢耐受性);(2)耐药性: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在长期用药后产生的耐受性称耐药性

    18、。(3)药物依赖性:躯体依赖:生理依赖性,成瘾性。表现为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心理依赖性,习惯性。(4)撤药症状(反跳现象):应逐渐减量。6.药物的相互作用(1)配伍禁忌一一指将药物混合在一起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3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使氨基糖甘类失去抗菌活性;青霉素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易致过敏。(2)药动学相互作用抗酸药影响弱酸性药物在胃内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作用增强,毒性加大。(3)药效学相互作用协同作用相加作用:两药合用作用=单用时作用之和增强作用:两药合用作用单用时作用之和增敏作用:药1可使组织或受体对药2的敏感性增强拮抗作用:相减作用:两药合用作用v单用时作用之和抵消作用:

    19、两药合用作用=01生理性拮抗: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2化学性拮抗:鱼精蛋白解救肝素过量第三节药动学三、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其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等一、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蔺称ACME系统T与膜的转运有关.(一)药物的跨膜转运:面单犷散(脂溶性扩散)被动转运膜孔滤过I易化拉散转运方式主动转运被动转运过程、被动转运一一简

    20、单扩散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2.特点: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转运时无饱和现象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2)溶解性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X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值的影响4.体?夜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解离型若为弱酸性药物则,.如胞=奈-非解离型若为弱碱性药物,呵忖加一=鲁=1我公式看出2当咄=口工时

    21、,10。解离型非解离型即:解离型=非解离型XpKa(解离常数)的含义:当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pH值。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a。即:解离型=非解离型总结: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某弱酸性药物pK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值分另I是1.4,7.4和8.4。问该药物在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C.血液

    22、胃液碱性尿液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答疑编号7【正确答案】A【正确解析】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分布少。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答疑编号7【正确答案】D【正确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n、主动转运特点:需要载体,有特异性和选择性;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如:青霉素与丙磺舒与膜两侧的浓度无关X主动转运可使药物

    23、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组织。出、膜动转运1.胞饮2.胞吐(二)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1.概念: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方式:多数药物的吸收属于被动转运过程。iV不存在吸收过程。吸收快显效快;吸收多一一作用强;2.影响吸收的因素:理化因素如:脂溶性、分子量给药途径(吸收途径)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r吸收环境如;ph值“酸酸碱碱促吸收(1)消化道吸收:吸收方式:被动转运(脂溶扩散)口服给药: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面积大、血流量大、肠腔内pH4.88.2);2吸收途径:肠道内吸收一毛细血管一肝门静脉一肝一肝静脉一体循环;3首过效应:首关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如硝酸甘油(首关效应明显,舌下给药)。3舌下给药:经口腔粘膜吸收特点:速度快,无首过效应;4直肠给药:经痔(上/中/下)静脉吸收入血特点:血流较丰富,首过消除口服(痔上静脉经肝脏入血);缺点:吸收不规则、不完全;药物可对直肠粘膜有刺激;吸收环境的影响:胃内的pH值(影响药物的解离);胃排空、肠蠕动速度(影响吸收的时间);肠内容物多少(影响吸收面积)。(2)注射给药的吸收1特点:吸收迅速、完全2吸收方式:简单扩散,滤过3影响因素:*注射部位血流量越丰富,吸收越快且完全;*疾病状态影响注射部位血流,影响药物吸收;


    注意事项

    本文(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