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预防医学练习.docx

    • 资源ID:5953654       资源大小:25.4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防医学练习.docx

    1、预防医学练习1. 目前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A 接触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B 对疾病抵抗力弱的人群C 全社会的人群D 接触职业致病因素的人群E 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2. 学习预防医学应当树立的正确观点是A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B 治疗为主,预防为辅C 治疗为主 D 预防为主 E 治疗与预防相结合3. 三级预防措施中的第一级预防是指A 病因学预防 B “三早”预防 C 潜伏期预防D 临床期预防 E 病残康复4. 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生物遗传 B 环境 C 经济发展状况D 医疗卫生服务 E 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5.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

    2、床型病人6. 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A预防医学 B基础医学 C临床医学D生物医学 E医学统计学 7. 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研究各种疾病的学科 B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防制的科学 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研究各类公共卫生问题的学科 8.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诊断依据C研究药物治疗D研究疾病预后E研究病人康复9. 通过现场调查把疾病在时间、地区及人群中分布的特征加以描述经比较后,提出致病因素的假设的过程是A分析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实验

    3、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临床研究10. 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 A 需要计算样本量 B 需要以盲法观察 C 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D 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E 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11. 如某一新的疗法可防止某疾病死亡,但不能促使其康复时,那么将会发生该病的 A发病率增加 B患病减少 C患病率增加 D发病率降低 E发病和患病均减少 12. 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A.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B.某病的死亡专率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E.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13. 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A.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状况B.疾病的人群、性别和职业

    4、分布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E.疾病在国际、国家和城乡的分布14. 临床试验中,某一药物的双盲试验是指 A 实验组服药,对照组服安慰剂B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如何分组C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是观察者D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服药物或安慰剂E 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如何分组和谁服药物或安慰剂15. 由于实验性研究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慎重考虑 A 医德问题 B 调查员的培训 C 研究的持续时间 D 开展研究的医院 E 调查对象的样本量16. 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变异 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

    5、 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 E自然疫源性、自然地方性、统计地方性17. 流行过程的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 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传染源、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E. 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外界环境 18. 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最常见的是: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在性感染19. 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在性感染20. 制定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6、. 传染期 D. 恢复期 E. 临床表现轻重21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 有助诊断 B. 预测疫情 C. 确定检疫期 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 推测预后22. 保护易感人群最有效的措施是:A. 隔离 B. 消毒杀虫 C. 接种菌(疫)苗 D. 服预防药 E. 注射免疫球蛋白23. 下列传染病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 艾滋病 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 禽流感 D. 霍乱 E. 病毒性肝炎24.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蛋白质的含量 B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C蛋白质的利用 D氨基酸模式 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 25. 目前公认的

    7、必需脂肪酸是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亚油酸 C. 亚油酸和亚麻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 26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妇女的钙摄入量为 A 8001000mg/d B10001500mg/d C15002000mg/d D 0002500mg/d E25003000mg/d27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A蛋氨酸 B亮氨酸 C缬氨酸 D丝氨酸 E赖氨酸 28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 A钙 B铁 C蛋白质 D脂肪 E乳糖 29.下列哪个疫苗目前不属于儿童基础免疫的范畴A. 卡介苗 B. 乙型肝炎疫苗 C. 甲型肝炎疫苗 D. 麻疹疫苗 E. 乙脑疫苗30. 下列哪些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A. 肺结

    8、核 B. 百日咳 C. 狂犬病 D. 痢疾 E. 流脑31. 下列哪些疾病属于2小时内必须报告的传染病 A. 非典 B. 疟疾 C. 狂犬病 D. 艾滋病 E. 伤寒32. 下列哪些疾病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 A. 炭疽 B. 水痘 C. 白喉 D. 鼠疫 E. 霍乱 33. 下列哪个疾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范畴A. 鼠疫、霍乱、艾滋病 B. 哮喘、乙肝、艾滋病C. 高血压、艾滋病、肾病 D. 糖尿病、乙肝、肾病E.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脑卒中34. 下列哪些是易改变的危险因素因素:A. 遗传、年龄、性别 B. 吸烟、静坐生活方式、年龄C. 卫生服务政策、吸烟、喝酒 D. 不合理膳食、高血压、肥胖

    9、E. 不合理膳食、吸烟、静坐生活方式35. 痛痛病的发病原因是A 慢性砷中毒 B 慢性镉中毒 C 慢性铅中毒D 慢性硒中毒 E 以上都不是36. 作业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属于哪一项预防A 初始级预防 B 第一级预防 C 第二级预防D 第三级预防 E 全不对37. “非典”传播模型的建立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观察某种新药的疗效 D将调查数据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E基础实验室检查 38. 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2.36,P0.05,OR3.3, 正确的结论是 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

    10、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39. 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 A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 B从产生病例的人群中未患该病者中选择对照 C从病人的亲属中选择对照 D从病人的同事中选择对照 E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40. 对某地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的年发病率为5/10万,而不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子宫颈癌的危险因子。这个结论是 A对的 B不对,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 C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不对,因为可能存在生态学谬误 E不对,因为可能存

    11、在偏倚和混杂的影响 41. 某项队列研究得出的相对危险度为1.5,95%的可信限为1.12.8,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B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对照组的1.5倍 C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比对照组高 D暴露与疾病的关联为正关联 E归因危险度为28% 42: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A 慢性砷中毒 B 慢性镉中毒 C 慢性铅中毒D 慢性硒中毒 E 以上都不是43:生态系统中对环境物质的转移与蓄积有重要作用的是A 生态平衡 B 生物富集 C 食物链D 新陈代谢 E 生物放大44:危险度评价指A 危害鉴定 B 暴露评定 C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 危险度特征分析 E 以上都是4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A

    12、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接触了化学物质B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C 工人接触了有毒物质引起的机体病理改变D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E 能引起职业病的化学物质46:当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超过一定范围时,其主要特异性危害作用是A 职业病 B 职业多发病 C 职业征候D 职业性肿瘤 E 以上都不是47:职业病从广义上是指A 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B 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引起的人体外表改变C 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患病率增高D 有害因素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对劳动者造成特定的功能性改变E 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作用持续一定时间后,造成的功能性和(或)

    13、器质性病理改变48:下列关于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A 通过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要求B 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C 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的重要手段D 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E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健康损害,以便采取预防措施49:作业人员定期健康检查属于哪一项预防A 初始级预防 B 第一级预防 C 第二级预防D 第三级预防 E 全不对50:职业病诊断的前提A 职业史 B 劳动卫生条件 C 临床表现D 实验室检查 E 症状与体征5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A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接触了化学物质B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C 工人接触

    14、了有毒物质引起的机体病理改变D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E 能引起职业病的化学物质52:当生产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超过一定范围时,其主要特异性危害作用是A 职业病 B 厂矿多发病 C 职业征候D 职业性肿瘤 E 以上都不是53:不是膳食纤维的功能的是A 防止便秘 B 降低胆固醇 C 防肠癌D 刺激消化液分泌 E 降低血栓形成54:大量摄入后会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的维生素是A 维生素B1 B 核黄素 C 烟酸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K55. 位于膳食金字塔顶部的食物为()A.粮谷类B.油脂类C.鱼、肉、蛋D.豆制品E.蔬菜和水果56.次生环境是指A 天然形成的环境B 某

    15、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C 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D 无生物生存的环境E 无人类活动的环境57. 关于“工作有关疾病”的正确说法是A 是职业病的代名词B 是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C 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直接因果关系D 控制职业因素可降低发病E 职业因素是发病的唯一原因58. 在人群中高血压防治的教育对象应该是A.全人群B.学龄儿童C.老年人D.高危人群E.高血压病人59.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包括那些内容()A.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B.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C.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D.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E.加强临床医生作

    16、用60. 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E.糖尿病61. 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62. 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样本量B消除抽样误差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63. 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哪项不是主要途径和来源的是A、专门防治机构B、传染病报告C、疾病报告登记D、疾病监测E、普查和筛查64.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

    17、研究 B现场试验 C队列研究 D历史性队列研究 E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 65. 近百年来猩红热发病率有明显下降,轻型病人增多,病死率50年代为20年代的1/30,称疾病变化为A长期变动 B短期波动 C季节性 D周期性 E聚集性66. 某病的患病率与该病的发病率及病程有关,当后两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为 A发病率病程 B新发病人数病程 C新发病人数病程 D发病率病程 E新老病例总人数病程 67. 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 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 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 E以上都不是 68. 某地区在一周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

    18、当地糖尿病的 A患病率 B罹患率 C发病率 D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69. 欲了解某地小学生近视眼情况,应采用 A个例调查 B前瞻性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E回顾性调查 70. 适用于抽样调查的情况是 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其死亡率 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 71. 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l/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1户,随后每隔5户抽取1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抽样 E多级抽样 72. 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

    19、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 A流行病学实验 B队列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73. 在实际调查中,哪两种抽样方法最为常用 A单纯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B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 C单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D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E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 74. 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 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C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现况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 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 75. 分层抽样能减

    20、少由各层特征不同而引起的抽样误差,为了对各层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在不同层里抽样应做到 A比例必须相同 B比例可以不同 C人数必须相同 D年龄性别不必考虑 E疾病严重性不必考虑 76. 关于调查表设计的原则,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语句要准确、通俗易懂 B语句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 C有关的项目一项不能少,无关的项目一项也不列 D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 E项目排列先易后难,先一般后敏感 77. 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最明显的优点是 A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关系明确,利于判断因果联系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 E设立对照组 78. 前瞻性队列研究最

    21、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列哪种人员组成 A患该病的人 B患该病和未患该病的人 C暴露和不暴露欲研究因素的人 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E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79. 在Framingham研究的最初检查中,人们发现3044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5%,那么该年龄组男女两性具有发生冠心病同等危险的结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的,因为当要求用率来支持这一推论时却采用了百分比 D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识别可能的队列现象 E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对照组 80. 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是 A能够明确因果联系 B易于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总体 C易于获得非暴

    22、露组的观察对象 D可直接估计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 E省钱、省时 81. 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混杂因素 D无关因素 E以上均不是 82.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对照的种类 A内对照 B外对照 C总人群对照 D多重对照 E可疑病例对照 83. 某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他研究的条件是:选择100例确诊新生儿黄疸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调查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临床随访研究 D实验研究 E现况调查研究 84. 病

    23、例对照研究主要用于探索或验证疾病的病因假设,它的研究对象为 A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B试验组与非试验组 C患病组与非患该病组 D干预组与对照组 E试验组与对照组 85. 在一次原因不明的慢性病病因研究中,流行病学工作者从各种因素中逐一探索哪一种因素是可能的危险因素,这种研究为 A现况调查B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C双向性队列研究 D历史性队列研究 E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86. 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A病例较对照难选择 B对照较病例难选择 C病例与对照都容易选择 D病例与对照都不易选择 E新病例的对照不难选择 87. 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来自 A社区 B医疗机构 C学校团体 D化验确

    24、定报告 E诊断仪器的报告 88. 能提供较可靠信息的病例是 A现患病例 B已康复的病例 C新发病例 D死亡病例 E住院病例 89. 病例对照资料分析中,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 A分析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 B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C考核两组资料之间的可比性 D检验病例与对照组的频数比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E检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90. 调查者事先知道谁是病例,谁是对照易发生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E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1. 简述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2. 简述针对传染源的预防措施。3. 简述职业病的特点。4. 简述职业病诊断的依据。5. 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有哪些?6. 举例说明危害健康的行为各有哪些?7. 简述健康管理的内容和意义。8. 简述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和内容。9. 简述队列研究的特点。10.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1. 简述普查的优缺点。12. 简述应用普查的条件。


    注意事项

    本文(预防医学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