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 资源ID:5936022       资源大小:46.1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1、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 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 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 因素。长期以来,我国“

    2、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 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 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 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 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 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 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 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

    3、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 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 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摘编自姜朝阳等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材料二:从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变迁来看,早在上世纪末,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就已经对生活垃圾的定点倾倒和堆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合理 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公民个人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应担负的具体义 务及相应制裁机制,立法一直空白。近二十年来

    4、,我国公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主要 停留在依靠宣传教育、引导鼓励方式推行的道德义务层面。今年 6 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 也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其中,并对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作出规定。至此, 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强制法律规范不断完善。 在传统观念中,道德义务在法律中的设置意味着义务性质的转变,公民的环境道德义 务、法律义务被明确区分与相互割裂。但从实际来看,公民环境义务是具有立体多元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呈现出层次 性与整体性兼具的特征。公民“要我分类”强制法律义务的设定建立在公民高度认同垃 圾分类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其实现也离不开公民“我应分类

    5、”的道德责任感 和自觉性,并应最终达到一种“我要分类”的自觉履行状态。也就是说,公民环境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具有价值层面的一致性和行为层面的统一性,公民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具有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双重属性,只有各层次义务 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才能够使公民强制环境法律义务的建立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 也才能确保公民基于道德情感遵守义务性规范,并从强制性义务中获得自愿性守法动 力。 因此,可以说公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性质走向强制性法律义务,并不意味着其道德 义务属性的灭失。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处罚与监督等外在约束机制与 多元参与、教育宣传等软性的内在行为与道德培养机制并行是生活垃圾

    6、分类得以成功 的共同经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也需构建契合其双重属性性 质的、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其具体制度实现路径应包括: 以法律责任为内容的惩罚制度、法律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及以声誉评 价与物质奖励为中心的激励制度、以环境教育与道德培育为手段的自我实现制度等。(摘编自赵汝生活垃圾分类从道德义务走向法律义务) 材料三: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 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 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 达国

    7、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 类处理的必由之路。2021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 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 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 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 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 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

    8、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 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应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摘编自王薇城市垃圾分类,一道难解的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做到了正确的分类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采取政府主导的环保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材料三以具体的事例证明材料二阐述的观点,中外事例的选取增强了说服力。 D公众对垃圾分类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需强制性义务和道德义务相结合。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活垃圾分类执行不力,有经济原因,也有分类标准和方法不

    9、熟悉的原因,但根 本原因是渠道不畅。 B从材料二中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法律可以看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是不 断完善的。 C在上海,不论产生垃圾者是单位还是个人,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美国、日本和中国上海的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相比较,日本的最严厉,其严厉 程度超过上海。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完善废弃物处理法,从源头上对公民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中所担负的生活垃圾减 量化。 B通过对公民违法分类的行为采取拒收、罚款等措施,建立强有力的执法与监督机制。 C运用科普讲座、知识竞赛,深入家庭、社区、学校进行宣传教育,细化行为培育的 方式

    10、。 D构建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深入实 施。4.这三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 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 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 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 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

    11、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 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 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 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 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 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 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 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

    12、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 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 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 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 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

    13、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 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 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 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 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 和,不伤人。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

    14、头面的人物,也都一 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 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 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 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 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 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 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

    15、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 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 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 着一辈子。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节选自虚土)A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 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B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喊“富贵”“得财”,冯 家就会遂愿,而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 C虚土庄人们的名字只记在户口簿和墓碑上,说明虚土庄的人们虽平时对名字不上心, 但

    16、还是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的。 D“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另外一个村子”指的是另一个世界死亡之后, 这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无奈。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如“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运用人们日常语 言,形象地表现了名字弃之不用的情形。 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 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C小说中写夜深人静时,冯三突然张口叫自己的大名但没有人答应的细节,表现了他 对听到人们叫他大名的渴望。D“虚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表明故事

    17、是作者虚 构的,但也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7. 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 分)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 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 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 以称者,而严仲子

    18、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 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 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 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 “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与卫, 相去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随从,聂政乃辞独

    19、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 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有删改)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屈尊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要求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成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 夜缒而出B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C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夫晋,何厌之有?D乃遂西至濮阳 良乃入,具告沛公1

    20、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外逃,是因为他 杀人后要躲避仇敌的报复。 B严仲子仇恨韩相侠累,虽然侠累的地位高,宗族势力大,所居住的地方防备很严密, 但是严仲子仍想派人刺杀他。C聂政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 席,亲自 款待聂政母亲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 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小题。(共 17 分) 甘罗列传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

    21、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

    22、,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

    23、“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 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 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 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战胜攻取,破城堕邑 堕:堕落 B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赍:赠送C武安君难之 难:意动用法,认为难,诘难

    24、D赵襄王郊迎甘罗 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B.请为张唐先报赵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今之燕必经赵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D.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13.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 )(3 分)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 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 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

    25、/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 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 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甘罗服事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 任相。 B甘罗游说张唐采用了作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 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唐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 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得了三十个城,让秦

    26、国也得到了十一城的 好处。1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5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离任, 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

    27、大,气势不凡。 B.上片后两句以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朋友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有美堂前的沙河塘里华灯初上,水调歌曲优美动听,作者好奇,想一探究竟。 D. 这首词意象优美,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含蓄蕴藉。17.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每小题 2 分)(四)理解性默写(每小题 2 分,共 6 分)18、(1)荀子劝学说:“ , ; , 。”刘禹 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 螃蟹用心浮躁,以

    28、致造成“ , ”的后果。(3)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 , ”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三、文言知识考察(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1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B诸将皆莫信,详应曰 C兵法右倍山陵 D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2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东下井陉击赵 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羞与绛、灌等列D亭长妻患之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子为人仁而下士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B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C以至晋

    29、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D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赞:称赞 B此五霸之伐也 伐:功业C而公子亲数存之 存:探问D谢客就车 谢:辞别2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请救于魏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中的“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此处代指使者。 B“公子即合符”中的“合符”:验

    30、证兵符相合。符,兵符,古代调兵的书信。 C“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中的“引公子就西阶”:古代迎宾,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敬。宾客若自谦降低身份,则与主人同从东阶升堂。D“此五霸之伐也”中的“五霸”:即春秋时的五个诸侯盟主,通常指齐桓公、 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2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2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

    31、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 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四、写作(60 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材料二: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 变”。材料三: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遵旨,奋战 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 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尽量能 够以目前复习时牵涉到的课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