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5单元总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docx

    • 资源ID:5917429       资源大小:51.2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5单元总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docx

    1、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5单元总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单元总结一、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1君主专制空前加强。(1)明朝: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大权分属六部。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牵制。颁布大明律,并实行特务统治。实行八股取士,严厉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2)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雍正帝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

    2、治。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民族融合,并有力地抗击了外来的侵略。但是其消极影响也越来越大,宦官专权、特务统治,使政治极为黑暗;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特别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是中国长期滞留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从这些消极影响可看出,封建社会已走向衰落了。2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经济方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稀疏出现。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有了缓慢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说明封建制度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是其衰落的

    3、最主要表现。 (2)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暴露,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代的特务统治和八股取士,清代设立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措施,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这说明封建统治需要非正常的手段才能维持,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命力已丧失。(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反封建思想家,他们无情地抨击腐朽的封建制度。文学领域出现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具有反封建思想的作品,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事实。(4)对外关系方面:穷途末路的统治者愈加害怕外来新生事物,思想观念保守,由开放转为闭关锁国。(5)阶级斗争方面:也有所反映,李自成提出“

    4、均田免粮”的口号,已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明清时期,英、法等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然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经济上:调整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在艰难中成长。1调整经济政策。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1)1581年,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2)1669年,清朝康熙帝实行“更名田”。(3)清朝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实行地丁银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粮食作物的引进、产量的提

    5、高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上;手工业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出现,这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国内市场的扩大。3资本主义萌芽。(1)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劳动,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2)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猛烈冲击着古老的自然经济,这就使得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无论在地区上、数量上、规模上和行业分工上都超过了明代。此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许多大商人向手工业生产投资,他们这种投资的过程,也就是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他们也和手工工场主一样,成了最早的资本家。

    6、(3)这时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从地域和行业上看还比较狭窄;从发展程度角度看,还比较缓慢,在全国范围内,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说明我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衰落时期。它的出现和缓慢发展,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封建制度的阻碍和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相反,资本主义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是推动同时期英美等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民族关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进一步巩固。明清时期,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加

    7、强民族联系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款待回归的少数民族、加强边防建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具体措施有:1明朝(1)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打退了瓦剌的进攻。(2)维持了与鞑靼俺答汗的和平友好关系,在边境开设互市,交换各自所需的物品。(3)抗击外来侵略,肃清倭寇。2清朝(1)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2)郑成功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台湾。(3)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分裂势力的叛乱。(4)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5)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委派驻藏大臣参与管理西藏。(6)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辖;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8、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统辖蒙古各部;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设置办事大臣管理西藏、青海两个辖区。明清时期中央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确定,各民族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四、对外关系上:进行反侵略斗争;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1先后进行了明朝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两次雅克萨之战等重大反侵略斗争。2明朝中后期,开始实行海禁政策,至清朝,中国完全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上述两大特点主要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这时彼此隔绝的世界开始联为一体。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变化表明:主动融入世界之中受益。

    9、如引进玉米、甘薯、欧洲的水利法。排斥在世界之外落后。如这一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五、文化上: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新旧更替,承古萌新的特点。1科学技术仍然在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失去唐宋时期的发展势头和辉煌,与欧洲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相比,已逐渐落后于西方。2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随着理学走向极端,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应运而生,如黄宗羲揭露和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当由公众评判天下的是非。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3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小说成为主流;具有新思想、新内容的明代传奇佳作层出不穷。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蓬

    10、勃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短篇小说。这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级成长和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在文学上的充分反映。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例如,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和大型图书的编纂。它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气象,也预示着封建文化即将走到尽头。5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这对我国思想界、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些科技作品开始传播西方科技。明清时期的丈化既继承了传统的古典文化,又呈现出时代变迁的特色。但封建专制制度最终扼杀了新思想,妨碍了科技的进步。中华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1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

    11、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国家法律规定把公田交给耕者,“履亩而税”即是承认耕者对所耕土地的私有权。2编户制度: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者、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代役税)很重。3租调制: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石、调帛或布1匹。丁男还要负

    12、担一定的徭役。4租庸调制:唐朝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5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即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而且,两税法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

    13、也要出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收入。7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鉴于赋役沉重,农民铤而走险的教训,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8摊丁入亩: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50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摊丁入亩对我国人口增

    14、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特别提示我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总体趋势: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其特点有:由向国王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由赋役分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简化;由实物、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二、中国古代的改革或变法1我国古代的改革或变法的含义: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历史是在不断变革中向前发展的,我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许多对

    15、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改革与变法。2教材介绍的重要改革与变法: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封建社会先后有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等。3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1)按性质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等;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等;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2)按目的划分主要有:富国强兵、争当霸主管仲改革;克服统治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顺应时代潮流,维护统治北魏

    16、孝文帝改革等。(3)按结果分主要有成功和失败两大类型。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效果显著;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虽成效不一,但最终都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4我国古代改革的本质与规律:任何变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本不适应,这就必须对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进行根本的改革,具有革命性。改革的成功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革,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等。而这类改革引发的斗争往往是新旧阶级间的斗争,异常残酷,常常伴

    17、随着流血冲突。另一种是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需要在维护根本制度的前提条件下,对统治政 策进行局部的调整,具有改良性质。这种改革往往涉及到对封建国家、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利益进行再分配,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既得利益者大官僚、大地主等保守派的反对,容易失败。改革引发的斗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的权益争斗,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等。特别提示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等。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策略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等。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与困苦。三、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1对东

    18、北的管辖(1)秦朝设辽东郡。(2)8世纪前期,唐朝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元初,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3)元朝设辽阳行省。(4)明朝设奴儿干都司。(5)清朝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2对西北的管辖(1)秦朝设九原郡。(2)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城都护;东汉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元朝设岭北行省。(5)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在伊犁设将军;1884年设新疆省。3对西南的管辖(1)两汉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2)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3)元朝设云南、四川行省。(4)明朝实行土司制度;永

    19、乐年间,设贵州布政使司。(5)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4对西藏的管辖(1)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2)明朝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3)清朝确立达赖和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5对台湾的管辖(1)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2)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特别提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中国古代上述地区的少数民族及中央政府对上述地区的有效管辖是高考的重点。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欧1718世纪,世界正处于资产阶级

    20、革命时代,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中国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清政府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从而落伍于世界潮流,与西欧形成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西欧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其君主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基础上的,对历史发展主要起推动作用;清朝则是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成为历史进步的严重阻碍。(2)经济上:西欧各国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植和保护的重商主义政策;清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难以解体。(3)思想上: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21、解除了思想枷锁;而清朝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遏制了思想的进步。(4)对外政策上:西欧在地理大发现后,迅速走向世界,进行海外扩张和资本原始积累;而清朝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1关于张居正改革的评价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肯定说。多数论者是持肯定意见的,其肯定方面表现于:(1)使明朝成为一个统一整体;(2)增加了国库收入;(3)缓和了社会矛盾;(4)有利于商品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改革虽然失败,但其许多正确主张被继承下来了,如清初的摊丁入亩就继承了一条鞭法。第二,否定说。论者认为,张居正改革并不想触动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朱明王朝的长久统治,仅要求官僚地主依法

    22、纳税以解决政府经济危机而已。2关于郑和下西洋问题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这是研究中分歧最大的。第一种观点是政治原因说。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出于永乐初年政治斗争的需要,“主要为造成万国来朝的盛世,以利瓦解政敌的残余势力,稳固皇位和其子孙的长远统治”。第二种观点是经济原因为主说,是为了控制东南亚的经济重心。还有的人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和发展明朝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贸易关系,以巩固和扩大明王朝的统治和提高国家地位;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则是适应发展海外贸易的客观要求,用国家权力去大力进行,以专擅其利源”。第三种观点是稳定局势,发展友好说。有人认为,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是要与西洋各国建立一种国际和平局势,并为

    23、下一步向东南亚及南亚以西的远航建立中转站。后四次则是在此基础上着重发展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谊,相互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第四种观点是“踪迹建文”说,即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和影响,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稳定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局势,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同时刺激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对明代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人则提出相反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与明社会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也没有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相反却维护了自然经济,政治上促进了封建统治者的虚骄心理。此外,有人还指出:郑和下西洋恢复了明政府与各国的朝贡关系,是宋元以来海外贸易的逆转,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质上起

    24、着一种严重的阻碍作用。多数人对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外文化的相互传播,促进了对南洋的开发等持肯定态度。不少学者对郑和下西洋没有导致地理大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有人认为,这种悲剧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强大的经济动因、传统的地理观和不发达的世界地理知识造成的。有人则从中西方航海活动时代的社会前提、统治者的政策、航海动因、航海内容等不同方面加以比较。3关于清统一与清初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对清统一的评价,史学界也有分歧。有人认为,16世纪后,中国是向着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但后来却被清兵入关和征服全国的行动所打断。清政府建立的仍是小农经济,其政权的强化与反动,使

    25、原资本主义萌芽的速度和进程放慢了,所以清统一是落后和反动的。有人则从中外历史联系的角度提出相反观点,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处于西方殖民侵略势力东来的严峻局势,腐朽的明王朝已难以承担抵御外侵的使命了。而清兵入关,清王朝建立,重建统一的中央政权,结束分裂局面,从当时的历史大局来说应予以肯定。对清初的社会矛盾,史学界存有分歧。早在清末,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基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认为清王朝执行的是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因而反清就是反满,是革命的。这种观点影响深远。史学界对清初社会矛盾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民族矛盾说。认为中国国内矛盾因满清侵入而迅速转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第二种,内部矛盾说。即认为以

    26、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为主。第三种,阶级矛盾说。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应以阶段划分主要矛盾的意见。清军入关之初,满汉地主阶级相互勾结,重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此后,满洲贵族推行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政策,民族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1644年后,有组织的抗清斗争基本结束,满汉地主阶级合流,阶级矛盾又成为主要矛盾。4关于明清封建专制强化的原因及其作用问题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大大强化,对其强化的原因有三种意见。第一,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需要说。有人说:“明初的国内外形势,无论在巩固国内统治、恢复社会经济或加强国际力量的需要上,都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的要求。”还有人说到,明清专制主义强化,“是宋

    27、、明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治一个版图辽阔、人口众多又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国家,中央权力必须集中;而在封建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这种中央集权必然表现为专制皇权的加强”。第二,反映了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维护长远利益的要求说。专制制度强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第三,为了强化皇权说,即为了强化皇帝的绝对权威。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的作用,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对明清封建专制的作用应当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其消极作用,也要看到其积极作用。有人提出:“在专制主义恐怖统治和残酷压迫的一片黑暗中,也能聆听到历史前进的轻脆的步伐声,而人类所完成的灿烂伟大的功绩几乎都带有野蛮性的烙印。”清朝专制集权的加强,“

    28、为进一步恢复发展生产、清除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扫清了道路”。第二,明清封建专制强化造成了政治上的更加腐败和经济发展的停滞,使封建社会长期延续。5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从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此问题的看法有战国出现说、两汉出现说、唐代出现说、宋代出现说、元代出现说、明代出现说、清代出现说。但大多数人认同明代出现说。但对明代具体开始的时间,也有分歧,大致有明初期、明中期、明后期几种说法。(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人认为,封建国家推行的一整套方针政策,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国家对民间手工业和商业,总的方针是抑制而不是奖励,是重税而不是轻税,是掠夺而不是扶持。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各项政策,积极维护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长期处于螺旋式缓慢发展的状态。有人还认为,“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本身的特征所造成的;二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始终没有 形成对旧生产关系突破的条件;三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四是人口的压力,吃掉了社会生产力增长的部分;五是专制主义制度对经济活动强有力的干预和影响;六是西方殖民势力干涉、限制和压迫的结果。


    注意事项

    本文(备考高考历史高效学习方案历史考点专项突破 第5单元总结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