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

    • 资源ID:590573       资源大小:24.1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

    1、2006 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苏教版)第一部分(26 分)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jian)赏愉 (yue)一丝不 (gou)实事求 (shi)2. 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中繁花似景,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炯然相异。们产生一种错觉,蔚蓝的天空倒印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倾的湖面了。错别字改 正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10 分) 须晴日, , 。(毛泽东沁园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杨巨源城东早春) 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梦

    2、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孟子)4. 街道,是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何况是一条临河的小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古老苏州的不朽记忆,也是现代苏州的水乡情结。保护好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也就能保住古城的那份神韵。假设:你家附近新修了一条临河的小街,环境幽雅恬静。请你为这条小街起一个街名,要求与“枕河”的意境相吻合;请你给临河的人家写一句话,提醒他们保护好身边的小河,语言要委婉。(3 分)答 5. 下面是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

    3、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现出怎样的态势?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一下, 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思考这些问题后完成下面的填空。(5 分)(1) 从表一可以看出, (2) 从表二可以看出, (3) 表一和表二比较, 第二部分(44 分)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6-10 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 分)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 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 和 7.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

    5、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 分)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 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 分)9.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 分)10.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阅读背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11-12 题。我看见他

    6、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 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 赶紧地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 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 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7、。”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1. 想像一下,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不是也很“不容易”。同样的“不容易”,作者为什么要略写这一细节?(3 分)12. 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请以“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句为例,说说你的看法。(2 分) 对鲁迅的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读了:“雪四人谈”这一组文章后,你对雪可能会有新的见解。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 13-15 题。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

    8、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 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仿佛看见冬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飞着,也听得 他们嗡嗡地闹着。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 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提的雨,

    9、是雨的精魂。13. 王蒙认为“读雪需要联想”。读了第一段之后,你对鲁迅笔下“江南的雪”产生了什么联想?请用几句话加以描述。(2 分)14.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的作者黄蓓佳从雪中读出了鲁迅“灵魂的另一面是顽强和坚硬”,你从上面的文字中读出了这种感受吗?请作简要阐述。(2 分)15. 的独特之处的作者李允经认为,雪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请以上面的文字为例谈谈你的看法。(2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 16-18 题。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

    10、 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罪魁祸首。科学家推测,在 23 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出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烷很不稳定。在至少 10 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烷,温度下降到零下 50 摄氏度。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赤道海洋被大约 1.6 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

    11、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16. “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2 分)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B.大量的生物死亡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D.全球结冰的状态答 17. 科学家推测,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A. 温度逐渐下降到零下 50 摄氏度,在漫长的时间内,地球变得十公寒冷B. 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使地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C. 蓝菌或蓝绿藻释放出的氧气使甲烷由不稳定到消失,温室效应遭到破坏。D. 地球上连赤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无法发挥作用。18. 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2 分)阅读下边一

    12、篇文章,完成 19-24 题。秋山红叶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 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 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

    13、信,他却说所谓范坟, 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坟。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

    14、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

    15、五首,每一首都脍灸人口,词名似乎超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 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天平山之游恰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作者沙白,

    16、有删改)19.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3 分)20. 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范仲淹在这两句话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3 分)21. 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3 分)22. 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7、?(2 分)23. 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 分)A. 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B. 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C. 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D. 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答 24. 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的一生的。(2 分)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注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苏台:指苏州第三部分(55 分)25. 作文。(55 分)一位新生去学校报到,下了长途车后去坐公交车。他向投

    18、币箱投了一元钱,司机冷冷地说:“两块。”他满脸燥热。来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乘公交车只要一元,所以钱全都缝在了旅行袋内侧的的小袋子里。他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车里的人。可是,除了几个嘲讽的眼神外,其余的人都把头转向了车外,他准备下车。跟在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向他摆摆手,并向投币箱投了三元钱。当他向中年男子道谢,并要求下车后还他钱时,中年男子笑了笑,说:“你不用还我, 如果可以,请你把这一元钱传给下一个需要它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世界会因此而温馨。请以“伸出你的双手”为话题,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以外体裁不限)。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9、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在学校 。参考答案1.鉴悦苟倾2.错别字景炯印倾改 正锦迥映顷3.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绿柳才黄半末匀千里共婵娟苏轼春蚕到死丝方尽醉里挑灯看剑浅草才能没马蹄惟吾德馨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万钟于我何加焉4.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小街的名称要符合“枕河”的意境,给临河人家写的话要符合委婉的要 求 。 5.(1)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水平较高(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较多),国家之间发展较为均衡。(2)印度、尼日利亚、巴西、中国、韩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体水平不高(或:大部分国家落

    20、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较大。(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较大。6.A、B(A 项:走;B 项:指示代词,这;C 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 项:说/道理;E 项:隔开/偷偷地)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8.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9.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10.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

    21、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11. 从全文看,课文的标题是“背影”,文章的重点是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慈爱、老态龙钟、步履艰难都集中在这个点上。父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是正面看到的形象,不是背影,所以要略写;从详略安排的角度看,前面详写了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这里也应该略写。12. 这一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杼写胸臆,写得十分感人。望着父亲消逝的背影,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混入”形象地表现出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逐渐消失的情形,透过这个词语,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我”一直在望着、找着,久久不忍离开。“再找不着了”,则更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13. 这是

    22、一开放性试题,联想符合景物的特点即可。如“江南的雪”可以使人想起童年的欢乐时光,可以使人想起色彩缤纷又生气洋溢的青春,也可以由生气勃勃的“雪野”联想到冬雪之后, 春天就不远了,等等。14.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面的答案供参考:作者笔下的“朔方的雪花”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出现的。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在“在凛冽的天宇”下,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俨然是一个斗士。这正是鲁迅“顽强和坚硬”这种精神的最为形象的体现。15.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面的答案供参考:雪中有着鲜明的

    23、对比。鲁迅写江南的雪景时,情绪欢快。他把江南的雪比喻为“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甚至想像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花,嗡嗡地闹着,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衬的江南雪景图。写朔方的雪,则相当悲壮。那冰冷的坚硬的“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在阳光中“灿灿地生光”。那种撼天动地、锐不可当的气势与“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16.D(A 项“冰层覆盖赤道海洋”只是“全球结冰状态”的一个方面,B 项“大量的生物死亡”是“雪球地球”造成的危害,C 项“地球环境继续恶化”是将来可能出现的状况)17.C(A 项并没有说明原因,B 项“地

    24、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张冠李戴,D 项因果关系颠倒)18. 用“如果”表示“地球环境继续恶化”是一种假设,表明后面的结果是一种推测,用“可能”、“将”这些词就显得极为严谨;“继续”则表明“环境恶化”的问题已经存在,两个“再次” 强调后果的严重性。19. 用红叶烘托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换负,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清廉刚正”的品行(或:以红叶衬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意在强调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红叶永不褪色。2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写出其他的诗人和诗作,只要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就可以)21. 表明范仲淹“赢得人民

    25、爱载”不仅仅是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了两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如上文写的传说,下文写的“新政十议”和他守卫西北边防等功绩)。“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词中的白发将军,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或: 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之情和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22. 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矢志报国立功,敌人畏他三分,称他为“小范老子”,作者借西夏人对他的称呼,表达出对他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看来,他不仅“清廉刚正”,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所以第二次称他为“小范老子”时,崇敬之中更带有亲切之意。23.D(A、B 两项都是片面的理解,C 项只是对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24.这幅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等。)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注意事项

    本文(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