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根据MATLAB的m序列产生Word格式.docx

    • 资源ID:5876682       资源大小:125.8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根据MATLAB的m序列产生Word格式.docx

    1、3.1 m序列的产生原理、结构及产生 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m序列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 由n级串联的移位寄存器和反馈逻辑线路可组成动态移位寄存器,如果反馈逻辑线路只由模2和构成,则称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带线性反馈逻辑的移位寄存器设定初始状态后,在时钟触发下,每次移位后各级寄存器会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级寄存器的输出,随着时钟节拍的推移都会产生一个序列,该序列称为移位寄存器序列。 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的如图3.1所示:图3.1 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图中Ci表示反馈线的两种可能连接方式,Ci=1表示连线接通,第n-i级输出加入反馈中;Ci=0表示连线断开,第n-i级

    2、输出未参加反馈。因此,一般形式的线性反馈逻辑表达式为 -表达式3.1将等式左边的an移至右边,并将an=C0an(C0=1)带入上式,则上式可以写成-表达式3.2定义一个与上式相对应的多项式-表达式3.3其中x的幂次表示元素的相应位置。该式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多项式与输出序列的周期有密切关系。当F(x)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就一定能产生m序列:(1)F(x)是不可约的,即不能再分解多项式;(2)F(x)可整除xn+1,这里p=2n+1;(3)F(x)不能整除xn+1,这里qq.满足上述条件的多项式称为本原多项式,这样产生m序列的充要条件就变成了如何寻找本原多项式。3.2 m序列

    3、的基本性质(1)均衡性。在m序列一个周期中1的个数比0要多1位,这表明序列平均值很小。(2)m序列与其移位后的序列模2相加,所得的序列还是m序列,只是相位不同而已。例如:1110100与向又移3位的序列1001110相对应模二相加后的序列为0111010,相当于原序列向右移一位后的序列,仍为m序列。(3)m序列发生器中移位寄存器的各种状态,除全0状态外,其他状态只在m序列中出现一次。(4)m序列发生器中,并不是任何抽头组合都能产生m序列。理论分析指出,产生的m序列数由下式决定: -表达式3.4其中(X)为欧拉数。例如5级移位寄存器产生31位m序列只有6个。(5)m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其自相

    4、关系数:-表达式3.5从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可以看出m序列是一个狭义伪随机码。 图3.2 m序列信号的自相关函数3.3 生成m序列的模块根据m序列的生成原理图,如图3.1所示,由图可知m序列是多级移位寄存器通过线性反馈再进行模二相加产生的,最后一位一位输出观察其波形图。程序中使用的代码如下:N=2length(reg1)-1;for k=1:N a_n=mod(sum(reg1.*coeff1(1:length(coeff1)-1),2); reg1=reg1(2:length(reg1),a_n; out1(k)=reg1(1);end其中N为m序列的长度,值为(26-1)。由程序已定义了移位

    5、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和抽头系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馈,后进行模二加,所得的结果为输出的第一个值,初始状态向左移移位,而所得的输出值填补上变成新的序列,在进行第二次反馈和模二加,依次循环N次,产生m序列 第四章 m序列构造其他序列Gold序列具有三值互相关函数,其值为: (式2.10)这里, (式2.11)当r为奇数时,gold序列中约有50%的码序列归一化相关函数值为-1/p。当r为偶数但又不是4的倍数是,约有75%的码序列归一化互相关函数值为-1/p。Gold序列是R.Gold于1967年提出来的,它由两个m序列按下述方法演变而来的:把2个码长相同的m序列移位并进行模2加,如果相加的两个m序列是一

    6、对优选对,则相加的结果为一个Gold序列。设有一对周期为N=2r-1的m序列优选对a,b,以其中任意一个序列为基准序列,如a,对另一个序列b进行移位i次,得到b的移位序列bi,然后与序列a进行模二加得到一个新的周期为N的序列c,则称新序列c为Gold序列,既 ci=a+b i=0,1,2,.,N 4.1 Gold序列的产生方框图产生gold序列的程序代码如下:gold=mod(out1+out2,2);第5章 程序调试及运行结果5.1仿真设计流程图 否设置仿真参数运行,调试及数据分析生成仿真图形是否达到要 求结束 是 是图5.1 实验仿真流程图 5.2实验的调试与运行结果 程序中把移位寄存器的

    7、初始值定义全为1,抽头系数定义为1000011和1100111,根据公式m序列的长度=2n-1,可知道所得的两个m序列的长度都为63,所利用的移位寄存器为6个。代码如下:reg1=ones(1,6); %寄存器初始状态coeff1=1 0 0 0 0 1 1; %设置系数reg2=ones(1,7);coeff2=1 0 0 1 1 1 1; 程序检测无误后,运行程序,得到图形如下: 图5.2 运行后的两m序列波形仿真图根据产生Gold序列的原理,运行程序,得到如下Gold序列的仿真图; 图5.3 运行后Gold序列的仿真图自相关性:首先将第一个m序列变成双极性的序列,在与本身进行移位相乘进行

    8、积分运算,代码如下:out1=2*out1-1; %变为双极性序列for j=0:N-1 rho(j+1)=sum(out1.*out1(1+j:N),out1(1:j)/N;j=-N+1:N-1;rho=fliplr(rho(2:N),rho;figure(3)plot(j,rho);axis(-10 10 -0.1 1.2);title(第一个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互相关性:第一个m序列的函数与第二个m序列函数的移位相乘进行积分运算。 R(j+1)=sum(out1.*out2(1+j:N),out2(1:j);图5.4 m序列自相关性仿真图 图5.5 两m序列的互相关性仿真图5.3 错误排

    9、除实验过程中出了许多错误,特别是在对序列的自相关性上,缺乏了对自相关性的了解,导致出的波形错误,但在查找资料,修改自相关函数,终于得到了正确的仿真图。 结论课程设计是一个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把一个课题设计好不是一步到位的,是经过反复修改,不断调试的过程,期间有困难也有乐趣,使对工程实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次课程设计实现了设计要求,利用软件实现m序列的生成,通过这次实验不但加深了对m序列的了解,而且对MATLAB的编程有了很好的掌握,虽然在仿真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如程序不对或出的仿真图没有达到实验要求,如m序列中1的个数要比0的个数多1,而实际出的仿真图1和0的个数却是相等的,最后在调整

    10、了顶层原理图才使得仿真图正确,在不断的程序调整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m序列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用硬件实现,但是通过此次实验看出了软件的诸多优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查询了大量的资料,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使我对通信领域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了知识面。 参考资料1肖国镇,梁传甲.伪随机序列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2林可祥,汪一飞.伪随机码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3吴先用,邹学玉.一种m序列伪码发生器的产生方法J.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附录clear;reg1=ones(1,7);%产生m序列coeff2=1 10 0 1 1 1;

    11、N=2length(reg2)-1; a_n=mod(sum(reg2.*coeff2(1:length(coeff2)-1),2); %移位,反馈 reg2=reg2(2:length(reg2),a_n; %反馈 out2(k)=reg2(1); %取第一个值输出 %产生gold序列c=1:N;figure(1)b1,t1=stairs(c,out1);subplot(2,1,1);plot(b1,t1);axis(0 130 -0.1 1.1);第一个m序列);b2,t2=stairs(c,out2);subplot(2,1,2);plot(b2,t2);第二个m序列figure(2)b3,t3=stairs(c,gold);plot(b3,t3);gold序列out2=2*out2-1;%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R=fliplr(R(2:N),R;figure(4)plot(j,R);axis(-N N -20 20);两个m序列的互相关函数


    注意事项

    本文(根据MATLAB的m序列产生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