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 资源ID:584785       资源大小:57.67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

    1、1.1 、技术方案1.1.1 、 项目概况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田间基础,改善、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使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不高于 8%。建成后的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应较高于建设前的平均质量等别。1.1.1.1 、 地理状况*市隶属属*市县级市,全境属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1.1.1.2 、 气候情况*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9.5 21.4,年平均雨量 18002200 毫米

    2、。日极端气温记录为 38.1和零下 7。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温高,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常见霜冻。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低温冷害、大风和冰雹等。1.1.1.3 、 目 标依据国家规范、省市标准,精心测绘,以满足*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 用图需要及规划设计施工需要。严格依据国家、省市发布的技术规范及要求进 行测绘生产,为*市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为*市国土资源局,建设与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提高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的

    3、 比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提供服务;同时为*市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绘制蓝图。1.1.1.4 、 工作任务按照测绘规范,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进行测绘(含竣工测量),平面图比例尺不小于 1:2000。成果文件应符合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1.1.2 、 已有资料情况(1) 收集测区范围内高等级控制点成果资料,分析其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精度等级是否符合项目区测绘的要求,对符合项目区要求的成果,应到实地踏勘,检查其点位保存是否完好,再用仪器检查其施测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对满足要求的点位及成果可直接用于控制点加密。(2) 收集

    4、最新的 1:2000 正射影像图、监测影像资料,项目区原有比例尺大于 1:2000 竣工图件及相关资料等。1.1.3 、 引用文件技术标准:(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6 号,xxx 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 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 年);(4)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3 号);(5)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51 号);(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43 号令);(7)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T

    5、D/T 1024-XXX);(8)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XXX);(10)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11)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XXX);(12)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XXX);(1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1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5)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16)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 年);(1

    6、7) 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 县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等;(19)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xxx63 号);(20) 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xxx96 号);(2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xxx128 号);(22)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23)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24)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编制规程(粤国土资耕保发xxx18

    7、7 号);(25)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粤国土资耕保发xxx190 号);(26) 其他有关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各级政府文件等。1.1.4 、 投入人员、设备情况1.1.4.1 、 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情况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情况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自有或租赁备注1.GPS 接收机2.GPS 接收机3.GPS 接收机4.GPS 接收机5.GPS 接收机6.GPS 接收机7.GPS 接收机8.GPS 接收机9.全站仪10.全站仪11.全站仪12.全站仪13.全站仪14.全站仪15.全站仪16.水准仪17.电子水准仪18.水准仪19.水准仪20.打印机21.绘图仪2

    8、2.绘图仪23.电脑24.软件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自有或租赁备注25.车辆1.1.4.2 、 本项目投入人员情况项目组成员一览表序号姓名学历职称专业经验年限拟担任职务证书所在页码12345678910111213序号姓名学历职称专业经验年限拟担任职务证书所在页码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1.5 、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1.1.5.1 、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1) 平面坐标系统: 1980 西安坐标系(L0=)(2) 高程系统: 1985 国家高程基准。1.1.5.2 、 成图方法、地形图分幅与编号(1) 成图方法: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2) 地形图分幅:本测区数字

    9、化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规格为 5050,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X、Y 坐标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中间以短横线相连。如: . X坐标公里数 Y坐标公里数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图幅编号,图名应选取所在图幅的地理名称、行政机关、重要的企事业单位等固定的名称作为图名。1.1.5.3 、 控制点的精度(1) 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5cm。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 2cm。(2)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应大于 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

    10、基本等高距的 1/10。1.1.5.4 、 地形图的精度(1) 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大于0.6mm,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可放宽 50%。(2) 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不超过 7cm。高程中误差不超过 2cm(3)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3,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 1/2,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4) 本项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1.1.5.5 、 数据格式本项目数字地形图采用南方测绘 CASS9.0 成图,软件基于 AutoCAD 架构、

    11、数据格式为 DWG 的电子地图。CASS9.0 成图软件图形默认图层设置说明序号图层名表示类别内 容10CAD 基本图层2ASSIST临时图层3DGX等高线首曲线、计曲线、等高线注记4DLDW独立地物各类独立地物5DLSS交通设施铁路、公路、其他道路以及附属设施6DMTZ地貌土质等高线以外的其他地貌类别及性质8GCD高程点高程点点位及高程注记9GXSS管线设施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10JJ境界线行政区划界线和其他界线(街道线)11JMD居民地各类房屋及附属设施12KZD控制点各级控制点符号及控制点注记13MJZJ面积注记街坊、宗地面积注记14SJW三角网绘等高线、计算土方构成的三角网15SXSS水

    12、系设施江、河、湖、水库、池塘、沟渠、井、泉等自然和人工水体及附属设施16TK图框图框注记及整饰17ZBTZ植被土质各种植被符号18ZDH展点号19ZJ汉字注记地籍要素注记以外的各种汉字注记1.1.6 、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1.1.6.1 、 技术路线*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测量项目进行的 1:2000 数字化地形测图工作是我公司采用新设备、新技术进行的一个大型基本农田测量项目。控制测量基于广东省国土厅布设的 GPSC 级点及 E 级点的基础上逐级布网。E 级 GPS 网采用静态观测方法以保障测区最终成果的数学精度。一、二级 GPS 及图根控制网为节约工作时间依据新发布的 RTK 测量规范,采用 RT

    13、K 进行动态实时观测。对 GPS 信号较差的局部地区采用常规导线测量进行控制网加密布设。地形测量使用工程测量规范指导设计施工。运用高效的作业方法、图形编绘及数据整理,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测绘成果,获取全区的地形地貌,形成准确的居民地、植被范围、面积、现状分布情况,形成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需的数据和文字资料。1.1.6.1.1 、 准备工作进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人员准备、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1) 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 国家相关规程、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标准、细则;其他有权单位制定的

    14、法定性相关文件。(2) 人员准备:主要包括对参加项目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使其熟悉相关技术规程、规定,明确工作要求,掌握调查方法。(3) 资料准备: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等基础控制测量资料;小比例尺地形图、谷歌影像图及其他相关资料。(4) 各种权源资料:各级政府及其他有权机关认定的合法权属证明材料、协议书及其他相关材料。(5) 作业设备准备: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调查设备、计算机、GPS 及入库软件等。1.1.6.1.2 、 首级控制网的建立(1) 依据规范要求合理地在测区布设首级控制网。要求在实地踏勘、调查,应将点位选设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点位应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2) 控

    15、制点观测应遵守作业方式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执行。(3) 观测成果应当严格检验,当符合误差标准时,才能开始上机计算。1.1.6.1.3 、 图根控制网的建立(1) 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宜在等级控制点下加密。(2) 图根点选定布设方案后应遵守相应的规范标准。1.1.6.1.4 、 地形图测绘(1) 必须针对性地在各作业小组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与必要的技术培训。(2) 开始测图前应充分做好检查、校正仪器等相应的准备工作。(3) 碎部点测量过程中,地形点和地物点测量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应标准。(4) 测绘方法和测绘内容的取舍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1:500、1:1000、1:2000 地

    16、形图图式执行。1.1.6.1.5 、 检查验收(1) 检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当严格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作业员必须对自己的测绘成果进行严格自检。(2) 检查员应在外业小组作业时到工地进行过程检查,了解小组对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了解工程进度。(3) 检查内容及检定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1.1.6.1.6 、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文明施工展现企业良好公众形象!狠抓安全文明生产和施工一直是每一个工程企业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安全第一”,“安全是工作的基础”。本次工程测量我公司将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此方案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17、保障工程及人身安全,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1.1.6.2 、 作业流程作业流程表宣传发动人员培训准备工作资料准备组织准备地形资料分析相关规范、文件分析资料分析控制分析技术设计控制布设、测量地 形 测 绘外业调查地形测量、资料编辑整理过程检作业小组自检自查资料汇总报 表 输 出最终检查成果提交验收1.1.7 、 作业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1.1.7.1 、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在已布设的 GPS D、E 级网基础上,加密布设一级网和二级网。居民地等建筑密集区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加密布设。GPS 平面控制测量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用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

    18、应便于安置 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 15 度;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塔、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 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 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交通设施应便于作业;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和觇 标。高程控制:全区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精度布设,居民地等建筑密集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进行施测(见工程测量规范),起算点高一级的 GPS 控制点。1.1.7.1.1、 GPS 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一、各等级 GPS 网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规定: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19、级平均边长(固定误差 A) (mm)比例误差系数 B(m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四等210101100000140000一级11020140000120000二级0.51040120000110000(1)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A2 + (B d )2s= 式中 s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13N n WW(2)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

    20、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3)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规定。 md 二、GPS 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GPS 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四 等一 级二 级接 收 机 类 型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双频或单频仪器标称精度10mm+5ppm10mm+5ppm10mm+5ppm观 测 量载波相位载波相位载波相位卫星高度角()静态151515快速静态1515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444快速静态55观测时段长度(min)静态453030快速静态1515数据采样间隔(s)静态103010301030快速静态515515点位几何图形强

    21、度因子(PDOP)6881.1.7.1.2、 一、二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一、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秒)测距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秒)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秒2秒6秒度km级仪器级仪器级仪器三等1431.8201/1500006103.6 n/55000四等91.52.5181/80000465 n/35000一级40.55151/300002410 n/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316 n/10000三级1.20.112151/70001224 n1/5000注:1 、表

    22、中 n 为测站数。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 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 2 倍。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 3.3.1 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3.3.1 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4、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 倍。二、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埋石(1)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 2 个已知方向。 加密网可采

    23、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2)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 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 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三、水平角观测(1)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

    24、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 2 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 1 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格。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 1.2级仪器不应大于 2。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 10,2级仪器不应超过 15,6级仪器不应超过 20。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 0.3,2级仪器不应超过 1,6级仪器不应超过 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秒)半测回归零差(秒)一测回内 2C互差(秒)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四等及以上1 秒级仪器16962 秒级仪器38139一级及以下2 秒级仪器1218126 秒级仪器1824A、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B、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 的范围时,该方向 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 2C 互差


    注意事项

    本文(某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设计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