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寄生虫论文.docx

    • 资源ID:584065       资源大小:1.50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学寄生虫论文.docx

    1、医学寄生虫论文成绩:-中药治线虫姓名:王杰 学科:医学寄生虫学学号:09412033 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班级:中西结合09级(全科) 教师:汤冬生摘要: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学科。主要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寄生虫病的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的目的。蛔虫是最常见的寄生虫的一种,它的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中,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还可对其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同时它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

    2、有毒性作用。蛔虫的这些危害就提醒我们更应高度警惕寄生虫病的发生 。在我国古代就有对寄生虫的研究和治疗的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疗寄生虫病的方法,其中,中药治疗寄生虫病以杀、驱虫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泻下药,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从寄生虫病患者病情的缓急,所患的部位以及所出现的症状等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准确的诊断出体内寄生虫的品种,对症下药,同样,要详细的了解各味中药所具有的功能主治,药理研究,副作用,才能真正的配好方子以达到驱虫的目的 。本文就浅析几种治疗蛔虫的中草药。关键词:寄生虫病、蛔虫、中药、驱虫、功能主治苦楝皮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

    3、树、川楝皮。 来源: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采制: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归经:入脾经、胃经、肝经功能主治:治蛔虫,蛲虫,清热,燥湿,杀虫,风疹,疥癣。 临床应用:1治小儿蛔虫:二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 2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3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 涂,如此三四次 4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

    4、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 5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 6治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药理作用:1驱虫作用川楝、苦楝的根皮或干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 特别对其头部有麻痹作用川楝素的作用较酒精提取物为强与山道年相比, 川楝素对蛔虫的作用慢而持久川楝素低浓度(1:50001:9000)时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即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 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 其运动的

    5、规律被破坏, 并持续较长时间(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 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 扰乱其能量代谢, 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较高浓度(1:1000以上), 则可麻痹猪蛔, 特别是麻痹其头部的神经节 2抗真菌作用苦楝子乙醇浸液(1:4)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皮肤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常见的致病性真菌, 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物也有抗真菌作用但水浸剂特别是煎剂较醇浸剂弱 3对肌肉收缩的作用实验表明: 川楝素对骨骼肌由直接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有增强作用;对豚鼠平滑

    6、肌的自发收缩亦有增强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对抗,但对大鼠心肌由直接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1.苦楝皮100g,石榴皮100g,贯众100g,槟榔100g。混合粉碎,过12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棕色粉末,味微苦、涩。功能驱虫,止痛。用于小儿蛔虫腹痛。口服,每次0.25-1.0g,每日2次,饭前服用,或遵医嘱。忌食油腻,(辽宁省医院制剂规范1982年) 2.方法以25煎剂200毫升作保留灌肠,半小时后再用300500毫升作第二次灌肠,1小时后再用600毫升行第三次灌肠,此为一疗程。若经24小时未见排出,可再进行第二疗程。 3.对严重失水者可先补液矫正脱水。也有用川楝片

    7、内服治疗蛔虫性肠梗阻,剂量:1岁2片,24岁23片,58岁4片,912岁5片,均日服2次,并可根据情况给予50硫酸镁25毫升。此外,用鲜苦楝根46两(不去皮)煎成100煎剂治疗胆道蛔虫病,亦取得一定疗效;12岁以下每日1剂,分3次服,12岁以上每日1剂分2次服,23剂为一疗程。一般服药后23小时痛即减轻,从第1次大便开始,即有蛔虫排出。一个疗程后,尚有轻度症状者,可隔12日后再续服一个疗程。又苦楝根皮对驱除蛲虫、绦虫、鞭虫,亦有一定效果。 用药禁忌: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

    8、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现代研究:1.治疗阴道滴虫 新鲜的楝树根皮200, 放入10001500ml的普通水中煮沸20分钟, 过滤得棕色味苦的液体, 经窥阴器每次注入阴道5ml, 再放入浸有该液的纱布球, 第2日晨取出, 510次为1疗程或将楝根皮用其有效成分与甘油明胶做成35g约指头大的栓剂, 每晚睡前塞1枚于阴道内, 隔日1次, 5次为1疗程共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33例, 1个疗程或不到1个疗程后全部治愈白带悬滴复查, 滴虫均示阴性。2治疗钩虫病 新鲜苦楝树二层皮60(成人海日量)水煎约23小时, 煎成药液2030ml作1次服, 连服

    9、3日治疗钩虫阳性患者121例,服药7日后进行复检, 钩虫转阴人数为109例, 阳性12例, 疗效达90另以本药材90, 如前法煎服和复查, 治疗钩虫阳性病人200例, 结果转阴人数为196例, 阳性4例, 疗效达98在321例服药过程中, 仅有1例出现腹泻, 另1例有头晕、腹痛现象, 余无任何不良 使君子 别名: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留求子、冬均子、病柑子 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采制:8月以后,当果壳由绿变棕褐或黑褐色时采收。用竹竿击落果实,晒干或烘干。性味:气微香,味甘, 性温, 小毒归

    10、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临床应用:1.治疗蛔虫病使君子用于驱蛔,近代作了较多观察,但结果不尽一致。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报告,服药后的排虫率自30左右至86不等,大便复查虫卵阴转率一般约在3040上下,但亦有低至15.4的。有人认为服药后多数患者蛔虫不能1次驱净,有重复用药的必要;但也有指出,反复用药并无多大裨益。用法:使君子仁(生仁或炒至香脆)嚼碎吞服,或然干研末开水送服,亦可制成煎剂服用。每日1决于空腹时或食后2小时左右服下,或每日23次分服,或连服23日。部分病例服后曾加服泻剂。剂量:有按每岁1粒服用的,有按每岁1克或每岁加1克(例如2岁为3

    11、克,3岁为4克,余类推)给药的,有按每公斤体重0.5克计算为1日量的,亦有按年龄大小给服510克不等的。但似以1岁1克或1岁加1克,最高量不超过10或16克;及按年龄大小给服10克(12岁以下)或20克(13岁以上)者效果较好。疗效高低与用法、剂量等有一定关系。煎剂效果不及原药吞服高,但副作用则较小。1次顿服较分次服用效果为佳。连服2日或3日并不比单次服用的疗效显著。剂量与疗效成一定的正比关系,用量小的(如1岁1粒)较用量大的(如1岁1克)疗效为低,副作用也较小。加服泻剂有谓可增加效力,但亦有认为易引起呕吐反应,无加用必要。副反应:最常见的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一般均较轻微,

    12、可自行消失。2.治疗蛲虫病将使君子仁炒熟,于饭前半小时嚼食。小儿每日315粒,成人1530粒,分3次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隔1月再服一疗程。服药前后忌饮浓茶。一般经12疗程,症状即可消失。3.治疗肠道滴虫病将使君子炒黄,成人嚼服,儿童研末服。剂量:1岁以内每日1钱,12次分服,13岁每日服1.5钱,成人日服1次,每次5钱,连服3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隔35天后再服12个疗程。观察7例,其中成人3例,经一疗程治愈;婴儿4例,经23疗程治愈。 药理作用:1抗寄生虫作用实验证明: 使君子酸钾对整体猪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不能使之死亡临床实验证明: 使君子酸钾的驱蛔能力与新鲜使君子仁的效力相近, 而

    13、逊于山道年有报告认为, 使君子中所含的吡啶与驱虫作用有关亦有报告指出使君子固定油与蓖麻油混合剂对动物与人排虫率高, 且无显著副作用 体外实验中, 使君子对蚯蚓、蚂蟥亦有较强的驱除作用使君子粉对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白鼠有一定程度的驱蛲作用;与百部粉剂合用, 效力较单用为好, 且对幼虫亦稍有作用 2抑真菌作用使君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 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用或单用,作12次分服。用药禁忌: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

    14、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1纲目:忌饮热茶,犯之即泻。2本草经疏:忌食热物。3本草汇言:脾胃虚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则发呃。苟无虫积,服之必致损人。现代研究:种子含使君子酸钾(Potassium quisqualate), 为主要驱蛔成分亦含脂肪油约%, 油中含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肉豆蔻酸、花生酸、甾醇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戊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少量生物碱(葫芦巴碱)、吡啶及其同类物 槟榔 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来源: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岛、广西、

    15、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采制:一般采收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112月采收青果加工成榔干。以采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茎部带宿萼,剖开内有未成熟瘦长形种子的青果加工成榔干品质为佳。第二时期,36月采收熟果加工榔玉。以采收圆形或卵形橙黄或鲜红熟果,剖开内有饱满种子的成熟果实加工成榔玉为佳品。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临床应用: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近年临床报导,槟榔与南瓜子合用治疗绦虫病、槟榔水煮液治疗肠道鞭毛虫病、槟榔

    16、配伍牵牛子制成片剂,治疗姜片虫病,皆获较好疗效。 2.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小儿疳积。治疗食积气滞,常配伍青皮、木香行气导滞之品以增强疗效,如木香槟榔丸;对痢疾后重,还当配入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解毒之品,如芍药汤;治小儿疳积,常配使君子、芦荟、胡黄连等,如肥儿丸。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治寒湿下注之脚气脚胫肿痛,软弱无力,或挛急,与吴茱萸.、木瓜等温散寒湿,化湿舒筋之品配伍;若湿热偏盛,又当与清利湿热之品同用;如水肿喘息,二便不利,可配泽泻、木通、商陆等,如疏凿饮子。此外,亦可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槟榔有截疟作用,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药理作用:槟榔的主要药理作用;麻痹猪肉绦虫及牛绦虫,对蛲

    17、虫、蛔虫、钩虫、姜片虫亦有驱杀作用;对血吸虫有预防作用;抑制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影响精子发育过程;引起妊娠期子宫痉挛。1驱虫作用: 槟榔50%水-丙酮提取物对犬蛔虫蚴体具有很强的杀灭活性,可出现爆裂性效应,而槟榔热水提取物的作用较弱。槟榔的直链脂肪酸亦有较强的杀犬蛔虫蚴体活性,其中以月桂酸(十二烷酸)的活性最强,碳链短于6碳者无活性,碳链数超过13时,活性迅速下降。体外实验表明,30%槟榔煎剂40分钟可使犬短小绦虫强直乃至死亡。1-2%去鞣酸的槟榔提取物可使猪肉绦虫、牛肉绦虫与短小绦虫呈驰缓性麻痹,头节与未成熟节片比成熟节片敏感,其麻痹作用部位可能在神经系统而不在肌肉。但牛肉绦虫敏感性较差,可

    18、能系孕卵节片较大之故。槟榔煎剂对鼠蛲虫也具有麻痹作用,25%浓度45min可使鼠蛲虫呈抑制状态,但置入任氏液中后30分钟,有60%的鼠蛲虫可恢复活动。体内实验表明,槟榔与南瓜子均能引起绦虫瘫痪,配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给猫服48.5mg槟榔碱铋碘化合物可驱出猫带形绦虫与犬复殖孔绦虫。槟榔煎剂可驱出小鼠短小膜壳绦虫,亦可驱出蛲虫。氢溴酸槟榔碱0.4mg/kg ig有95%排蠕虫效果。 2抗癌作用: 从槟榔所得的聚酚化合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有中度细胞毒作用。 3其它作用: 槟榔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鼠妊娠子宫能引起痉挛。槟榔粗提物对5-核苷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它磷酸脂酶的作用,

    19、大鼠巨噬细胞可直接被激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单用杀虫,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凡中虚气弱之人以及病后产后者忌食。 现代研究:1. 乳糜尿:槟榔、海藻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1周为1疗程。2. 肠道鞭毛虫病:槟榔(打碎)50g。水煎两次得药液300ml,加入蔗糖20g,溶化后分两次早晚饭前各服150ml,5天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化学成分:种子含总生物碱约., 主为槟榔碱(arecoline), 少量为槟榔次碱(arecaidine)、去甲槟榔碱(guvacoline)、去甲槟榔次碱(guvacine)、异去甲槟榔次碱(isoguvacine)、槟榔

    20、副碱(arecolidine)、高槟榔碱(homoarecoline)等, 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鞣质含量约, 有(一)-儿茶精、(一)-表儿茶精、原矢车菊甙元B-、B-、B-、A-及三个三聚体(、)、二个四聚体(、)、二个五聚体(、)脂肪油含量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癸酸、油酸、亚油酸、十二碳烯酸及十四碳稀酸此外, 尚含甘露糖、半乳糖、蔗糖、-儿茶素、无色花青素(leuco-cyanidin)、红色素槟榔红(areca acid)及皂甙等 鹤虱 别名:北鹤虱、鬼虱、鹄虱来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 采制:9-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果实,扬净。 性味:苦、辛、

    21、平、有小毒。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杀虫消积。主蛔虫病;晓虫病 临床应用: 1.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治疗后复查大便,结果有19例蛔虫卵阴转。说明鹤虱有驱蛔作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数小时或第二天有轻微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可自行消失。2.鹤虱丸(圣济总录)治痔瘘,脓血不止,积年不差:鹤虱、雷丸、白矾灰各30g,皂荚刺、硫磺各15g。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雄黄为衣,每服20丸,麝香温酒送下,食前服。方中鹤虱止血,敛疮,杀虫,为君药。 3.治疗钩虫病,取鹤虱3两,洗净后水煎两次,药液混合浓缩至60ml(每10ml相当原生药5钱),过滤,加少量白糖

    22、调味,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两晚。小儿及年老体弱者酌减。观察57例,治疗后15天复查大匣,钩虫卵阴性者45例,阳性者12例,阴转率79%。 4.治蛔咬痛: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古今录验方)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张文仲鹤虱散(外台秘要)治蛔虫心痛:鹤虱0.6g。为末,温水一盏,和服之。方中鹤虱杀虫,为君药。 用1天名精子酊5滴加入生理盐水25ml 中, 加温37再放入犬绦虫, 结果12分钟死亡鼠蛲虫在50及25浓度的鹤虱液中, 于20小时后, 仅有少数死亡在10、5、1的较低浓度内24小时无死亡现象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天名精

    23、内酯能使小鼠在短暂兴奋后即转入抑制, 四肢肌肉松弛, 并呈麻醉状态可对抗可拉明和士的宁所致之惊厥, 与巴比妥类有显著协同作用对犬、大鼠脑组织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对家兔尚有降温、降压作用 3其他作用:野胡萝卜种子的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 有两种季胺型生物碱, 一种为胆碱, 有胆碱样作用, 另一种未确定在动物实验中, 还显示有罂粟碱样作用种子尚含黄酮类, 能扩张冠状血管种子中的甙性成分, 对麻醉犬有短暂的降压和呼吸抑制作用, 能松弛大鼠、兔小肠和未孕子宫果实的热乙醇提取物有扩张冠状动脉(离体猫心)的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煎汤,5-10g。 用药禁忌:鹤虱有毒;孕妇禁用。 现代研究:主要化学

    24、成分:天名精果实中含有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合物 野胡萝卜果实中含挥发油约 2, 其中有细辛醚、甜没药烯(Bisabolene)、巴豆酸、细辛醛等此外, 尚含黄酮类、糖、季胺生物碱(可能是乙酰胆碱)、氨基酸、 胡萝卜苦甙(Daucusin)、甾醇和扩张冠状血管的成分 临床研究:鹤虱洗净,水煎2次,浓缩成150%浓度,成人每晚睡前服30ml,连服2天,小儿及老年体弱者酌减,治疗钩虫病57例,15天后复查大便,钩虫卵阴转率为79%;治疗前合并蛔虫感染31例,19例蛔虫卵阴转;鹤虱30g,苦参、蛇床子、野菊花各15g,水煎过滤,先熏后洗,严重者

    25、洗时加猪胆汁1枚,与药汁搅匀,每日2次,一个月为1疗程,治疗妇女外阴白斑病多例,效果满意。另有用鹤虱治疗囊虫病、肠道滴虫病、妇女阴痒等。 乌梅 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来源: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 采制:五月中旬,当梅果约八成熟时(果色由青绿转青黄色)即可采摘 性味:酸、平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临床应用:1. 用于肺虚久咳。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适用於肺虚久咳少痰或乾咳无痰之症。常与罂婴壳、杏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一服散。 2. 用于乾

    26、咳无痰,急、慢性咽喉炎。 乌梅一个,洗净含服,上、下午各一次。 3. 用于久泻,久痢。乌梅又能涩肠止泻痢。治久泻、久痢者,常与罂婴壳、诃子等同用,如症治准绳固肠丸。或乌梅炭15 克,捣碎後水煎服,每天三次。 4. 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蛔虫得酸则伏,乌梅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於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症。常与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或乌梅7 个,苦楝树皮 (白色、较薄而软的一层) 6 克,甘草 6 克,水煎,睡前服,小儿酌减。 5. 用于虚热消渴。乌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叁等同用,如玉泉散。 6.

    27、 用於胆囊炎、胆结石。乌梅7 个,五味子、四川金钱草各 30 克,水煎服。 7. 用於鸡眼、疣(鱼鳞子)。 乌梅250 克用水煮烂,去核後浓煎成膏,加适量食盐、食醋调成稀糊,敷患处,每天一次。 8. 用於牛皮癣。乌梅入药属酸涩收敛药,一般用于脾虚久泻、脱肛不收等症。 药理作用:1.对蛔虫的作用:乌梅对蛔虫具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如将乌梅煎剂加入置有蛔虫的1%盐水和0.1%碳酸氢钠溶液内可见蛔虫活动增强。给狗通过胃管给予乌梅煎剂50g并收集其的胆汁,在厌氧条件下,将蛔虫放入一直径0.3-0.5cm的胶管内,将胶管放入38的水盆内,从蛔虫头端入管内滴入收集的胆汁,结果可见大部分蛔虫从管内后退

    28、,有的蛔虫头从管内退出。也有报道从223种中药热水提取液体外试验,筛选具有杀肠虫作用的药物,发现乌梅有效。2.抗病原生物作用:体外筛选发现,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性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所含枸橼酸和苹果酸有关。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乌梅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有较强的拮抗由钾离子引起的豚鼠结肠带收缩的活性,已分离出其活性成分是5-羟甲基-2-糠醛。对胆囊乌梅煎剂口服有轻微收缩作用。体外试验,乌梅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

    29、0%以上。小鼠玫瑰花环试验表明,乌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用药禁忌:有实邪者忌服。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本草经疏: 忌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现代研究:1皮肤瘙痒 乌梅能润肤止痒、抗过敏,对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瘾疹、顽癣等有很好的止痒作用。方用乌梅6g、生地黄30g、当归12g、赤芍10g、蝉蜕6g、益母草15g、川芎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2.糖尿病血糖不降 乌

    30、梅、五味子、炙僵蚕各等分研末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药13周后“三多”症状可改善,血糖、尿糖可显著下降。 3神经衰弱 乌梅有除烦清热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显著。方用乌梅20g、制附子10g、细辛3g、肉桂6g、黄连6g、琥珀6g、党参15g、干姜15g、茯苓18g、当归12g、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3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可见效。 4.慢性肾炎 乌梅有助肾小管上皮再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可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对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尿、蛋白尿有效。方用乌梅炭、蝉蜕各6g,辨证加入其他中药,如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等,每日1剂,水煎服。

    31、5尖锐湿疣 用乌梅洗剂治疗尖锐湿疣收效明显。方用乌梅15g、马齿苋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黄芪15g、枯矾10g,水煎外洗,12周可见效。 6.霉菌性阴道炎 乌梅外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方用乌梅50g、白鲜皮15g、贯众30g,根据临床辨证,还可在上方中加入龙胆泻肝汤。每剂药煎2次,每次取汁200mk,每日洗2次,先熏后洗,再以带尾棉球浸药液(药液煎好后可先取出少许另存,以备浸棉球塞入用)后塞入阴道,6小时后取出棉球,每日1次。如能配合口服药,效果更好。乌梅口服剂量为10g15g。 雷丸 别名:竹苓、雷实、竹铃芝 来源:本品为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 采制:洗净,晒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温烘烤。 性味:苦,寒,有小毒。1本经:味苦,寒。 2.别录:咸,微寒,有小毒 3纲目:甘微苦,平。 4医林纂要:苦酸咸,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1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寄生虫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