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植物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资源ID:5821236       资源大小:32.92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植物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19.胚珠: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20.侵填体: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21.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22.分生组织: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23.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

    2、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24.花序: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25.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26.泡状细胞: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27.内起源: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28.胞间连丝:连接相邻两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29.质体: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30.开花:花被张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称为开花。31.异花传粉:一朵

    3、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中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异花传粉。32.单子叶植物:种子内部的胚,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33.双子叶植物:种子内部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34.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35.外起源:叶和芽起源于茎尖表皮1-2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36.胼胝体:筛管内的垫状物称为胼胝体。 37.单轴分枝:顶芽不断向上伸展,形成明显的主干和各级侧枝的分支方式。38.二体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四枚,二个较长,另二个较短,称为二强雄蕊。39.四强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六枚,外轮二个较短,内轮四个较长,称四强雄蕊。40.两性花:既有雄蕊群,又有雌蕊群的花,称为两性花。41.裂果:成

    4、熟后,果皮自行开裂的果实,称为裂果。42.鳞芽:有鳞片包被的芽称为鳞芽。43.芽鳞痕:芽鳞片脱落后,在枝上留下的痕迹。44.对生叶序:每个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子的叶序类型。45.种子寿命: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称为种子的寿命。46.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无限伸长的花序类型。47.分蘖:禾本科植物,在地面以下和近地面的茎节上产生腋芽,并形成不定根的分枝方式,称为分蘖。48.年轮:一个生长季节内,树木的早材和晚材共同组成一轮明显的同心环层,称为年轮。49.胚: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是种子的最主要部分,是新生植物的雏体。50.胎座:子房内胚珠着生的位置,称为胚座。51.总状花序:开花期间花轴序

    5、无限伸长,轴上着生许多有柄小花,自下而上陆续开放的花序,称为总状花序。52.单体雄蕊: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联合成1束的雄蕊类型,称为单体雄蕊。53.无被花:既无花萼也无花冠的花。54.传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55.盾片:盾片是单子叶植物胚的内子叶。56.同源器官:来源相同但生理功能不同的器官。57.完全花:即有花萼又有花冠的花。58.倒生胚珠:珠柄细长、整个胚珠作1800扭转,呈倒悬状,珠孔与珠柄平行的胚珠,称为倒生胚珠。59.无性花:没有雌蕊和雄蕊的花。60.下位花:花萼、花冠、雄蕊都着生在雌蕊子房下部的花。61.雄花:只有花萼、花冠和

    6、雄蕊群的花。62.芽:是枝、花、花序的原始体。63.叶痕:叶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64.早材:木材中,在一个生长季节里早期形成的木质部。65.繁殖: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生个体来延续后代的现象。66.辐射对称:通过花的中心可以切出两个以上对称面的花。67.真果:真正由子房受精后发育形成的果实。68.自花传粉:花粉散出后。落到同一朵花柱头上的传粉现象。69.节:植物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70.花被:着生在花托的外围或边缘,对内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71.根瘤:某些植物(例如豆科)的根上,因与菌类共生而成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72.花托:花托是

    7、花柄顶端的膨大部分,花的各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着生在它上面。73.多体雄蕊:花丝联合成多束的雄蕊,称为多体雄蕊。74.雌球花:裸子植物的花序呈球状,称为雌球花。75.不定芽:不在枝顶或叶腋内形成的芽,发生位置不定,称为不定芽。76.嫁接:将枝条或芽移接在另一株植物茎上,使二者彼此愈合共同生长的栽培技术,称为嫁接。77.复合组织:两种以上的组织生在一起,共同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称为复合组织。例如:周皮。78.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体积的增长,包括细胞纵向的延长和横向的扩展。79.居间分生组织:是夹在多少已经分化了的组织之间的分生组织。80.不定根: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统称为不定根。(二)下

    8、册1.植物系统学是专门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建立植物界的自然演化系统的科学(通常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排列)。2.植物分类学广义的植物分类学是指区分植物的种类,探索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的自然演化系统的科学。从这个角度说,植物分类学与植物系统学没有什麽区别,是同义词。狭义的植物分类学,是专指对种子植物进行分类学研究的科学。3.人为分类法与人为分类系统人为分类法是人类根据植物的用途、生长特征、生活习性等容易辨别的性状,对其进行分类,而不考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的分类方法。由人为分类法建立的植物分类系统,称为人为分类系统。将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将植物分为野生植物和栽培

    9、植物;将植物分为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在植物系统分类学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李时珍本草纲目系统(中国明朝)、裕苏系统(法国)、德堪多系统(瑞士)、本生和虎克系统(英国)、林奈系统(瑞典)等,也都是人为分类系统。4.自然分类法与自然分类系统自然分类法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努力反映植物界的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的一种分类方法。由自然分类法建立的植物分类系统,称为自然分类系统。自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生物进化学说”后,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系统均为自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德国)、哈钦松系统(英

    10、国)、塔赫他间系统(前苏联)、田村道夫系统(日本)、克郎奎斯特系统(美国)等。5.植物分类阶元植物分类阶元又称为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级。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单位不够用,又添加了“亚单位”、“族”、“组”以及“变种”、“变型”等种下单位。“亚单位”是“基本单位”的下一级,例如“亚门”是“门”以下“纲”以上的单位;“亚纲”是“纲”以下“目”以上的单位。“族”、“组”是“属”以下“种”以上的添加单位。6.植物的种植物的“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形态上和生殖上相对独立的个体群,它既是植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但是,如何给种下定义却是一个

    11、十分复杂的问题,至今已有“形态学种”、“生物学种”、“分支种”等不同的定义。7.植物的“变种”、“变型”“变种”是植物分类学研究中,对种内具有明显性状差异的群体进行区分时最常用的单位。“变型”也是种下单位,但是它与“变种”不易区别。8.双名法是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的给植物的“种”命名的基本方法,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双名法”规定:给植物命名必须使用拉丁文;其“种名”由所在属的“属名”加上“种加词”构成;“属名”是名词,用主格,在书写时,“属名”要用斜体,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加词”是形容词,用所有格,书写时用斜体、小写;正式发布时在“种加词”后面还要附加命名人的姓氏缩写。9.三名法是国际

    12、植物命名法规规定的给植物的“种下单位”命名的基本方法。给植物的“种下单位”命名时,要在其原种“种名”后,加上“变种加词”;正式发布时在“变种加词”后面也要附加变种命名人的姓氏缩写。亚种的命名:原种名+Sp+亚种加词+亚种命名人姓氏缩写(即“三名法”)变种的命名:原种名+vr+变种加词+变种命名人姓氏缩写(即“三名法”)变型的命名:原种名+f+变型加词+变型命名人姓氏缩写(即“三名法”)杂种的命名:杂种用二个种加词之间加“X”表示,如 alystegia sepium X silvatica 为C. Sepium和C. Silvatica 之间的杂交种,但也可另取一名,用X分开,如Calyste

    13、gia X lucana。栽培植物的命名:栽培植物有专门的命名法规,1969年有新版。基本的方法是在种级以上与自然种命名法相同,种下设品种 cultivar(CV.)。10.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是1867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议研究制定的,是由老生物学工作者德堪多的儿子(Alphonso di Candolle)受会议的委托,负责起草制定的。称为巴黎法规或巴黎规则。该法规共分7节68条,这是最早的植物命名法规。1910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植物学会议,奠定了现行通用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以后在每6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植物学大会上,都要对法规进行修订

    14、和补充。1999年,第十六届美国圣路易斯国际植物学大会也召开了命名会议。我国正式翻译的有蒙特利尔法规(匡可任译)和列宁格勒法规(赵士洞译),这是目前我国植物命名的主要参考文献。11. 模式标本、主模式标本、等模式标本、副模式标本、后选模式标本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或称为模式法)来决定的。该法规定,发表植物的新种,必须有模式标本做依据;而且,要建立如下各种模式标本:主模式标本(又名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等模式标本(又名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

    15、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合模式标本(又名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目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后选模式标本(又名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和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副模式标本(又名同举模式标本)(paratype)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

    16、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本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副模式标本。新模式标本(neotype)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原产地模式标本。12. 植物学名之有效发表、合格发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每种植物只有1个合法的正确学名,其他名称均作为异名予以废弃。所谓有效发表是指:发表作品一定要用印刷品,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

    17、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仅在公共集会上、手稿或标本上以及仅在商业目录中或非科学性的新闻报刊上宣布的新名称,即使有拉丁文特征集要,均属无效。所谓合格发表是指:新分类群名称的发表,必须伴随有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否则不作为合格发表。自1958年1月1日以后,科或科级以下新分类群之发表,必须指明其命名模式,才算合格发表。13. 植物学名发表之优先率、保留名、废弃名及变更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新植物学名之发表遵从优先率;优先律的起点为1753年5月1日,即以林奈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ed. 1)为起点;属名的起点为1754及1764年林奈所著的植物属志(Genera

    18、plantarum)的第5版与第6版开始。因此,1种植物如已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的名称为合用名称。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植物名称,那些历史上惯用已久,又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通过,继续保留使用的作为保留名。某些科名,其拉丁词尾不是-aceae, 如豆科Leguminosae(或为Fab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 (Brassicaceae);菊科Compositae (Asteraceae)等。其余的均作为废弃名予以废弃。凡符合命名法规所发表的植物名称,不能随意废弃和变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1)同属于一分类群而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所作多余的发表者,在命名

    19、上是个多余名,应予废弃。 (2)同属于一分类群并早已有正确名称,以后由另一学者发表相同的名称,此名称为晚出同名必须予以废弃。(3)将已废弃的属名,用作种加词时,此名必须废弃。(4)在同一属内的两个次级区分或在同一种内的两个种下分类群,具有相同的名称,即使它们基于不同模式,又非同一等级,都是不合法的,要作为同名处理。 (5)种加词如有下述情形时,即用简单的语言作为名称而不能表达意义的、丝毫不差地重复属名者、所发表的种名不能充分显示其为双名法的,均属无效,必须废弃。14.植物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植物的个体发育是指植物个体的历史。即其从单个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的植物体,直至再产生新一代生殖细胞的全过程

    20、。植物的系统发育是指植物界的整体发展史。即从最简单、最低级的植物种类产生,经过一系列的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直至成为庞大的现存植物界的全部历史。植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基础,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重演(此即生物重演律,由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和弥勒提出,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15. 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隐花植物、显花植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用孢子繁殖的植物称为孢子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等;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没有花,故称为隐花植物;种子植物有明显的花,故称为显花植物;外观形态上有根、茎、叶等器

    21、官的分化,内部结构上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生殖过程中出现了胚的植物,称为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外观形态上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内部结构上没有维管组织的分化,生殖过程中无胚出现的植物,称为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地衣。16. 颈卵器植物具有颈卵器的植物特称为颈卵器植物,有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颈卵器是这些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似瓶,有颈部和腹部之分,为卵细胞和胚发育的场所。17. 生活史、世代、世代交替、同型世代交替、异型世代交替从生活的营养细胞,经过有性或无性生殖,又产生新一代营养细胞的过程,就是生物的生活史。对植物来说,就是其一生的历史,简称其生活史。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孢

    22、子体生活的阶段称为孢子体世代(因其行无性生殖,又称为无性世代);其配子体生活的阶段称为配子体世代(因其行有性生殖,又称为有性世代)。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有规律的互相交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孢子体与配子体形态完全相同的世代交替,称为同型世代交替;孢子体与配子体形态完全不同的世代交替,称为异型世代交替。18. 配子、雄配子、雌配子、同型配子、异型配子在某些低等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准性细胞”称为配子;其中大而运动能力弱的是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是雄配子;如果某种植物产生的配子,没有大小和运动能力的差别,称为配子同型,或同型配子;如果某种植物产生的配子,有大小和运动能力

    23、的差别,称为配子异型,或异型配子。19. 同配生殖、同宗同配、异宗同配、异配生殖形态、结构、大小、运动能力都相同的雌、雄配子,两两结合进行的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其中,由来自同一母体的配子进行的同配生殖,称为同宗同配;由来自不同母体的配子进行的同配生殖,称为异宗同配;形态、结构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相同的雌、雄配子,两两结合进行的有性生殖为异配生殖。20.卵式生殖雌雄配子形态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完全不同,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具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以精卵结合方式进行的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21.接合生殖是某些低等藻类或菌类,以体细胞直接接合而进行的有性生殖方式。水绵有梯状接合和侧面接合的方

    24、式;接合菌纲的某些真菌,有不同菌丝之间的接合。22. 孢子、游动孢子、静孢子、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分生孢子、胞囊孢子孢子是低等植物用于繁殖的细胞,有多种类型;具顶生或侧生鞭毛,能游动的孢子,称为游动孢子(例如:大多数藻类的孢子);个体较大,不能游动的孢子,称为静孢子(例如:红藻类代表植物紫菜的果孢子);生于孢子囊内的孢子,称为内生孢子,又叫胞囊孢子;生于植物体表面的孢子,称为外生孢子;某些高等真菌气生菌丝顶部产生的借气流传播的孢子,称为分生孢子(例如青霉和曲霉的孢子)。23. 孢子囊、单室孢子囊、多室孢子囊植物体上产生内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孢子囊;只有一室的孢子囊,称为单室孢子囊(例如:衣藻和石

    25、莼的孢子囊);具有多室的孢子囊,称为多室孢子囊(例如:紫菜的壳孢子囊)。24. 载色体载色体是藻类承载光合作用色素的细胞器,有类似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功能,有杯状、颗粒状、带状等多种类型。25. 藻胆素是存在于蓝藻和红藻细胞内的一类光合作用色素,有藻蓝素和藻红素,能吸收短波光线。具有这类色素较多的藻,能生活在较深的水体中。26. 墨角藻黄素是褐藻细胞内含有的一类黄褐色光合作用色素。褐藻因含有较多的这类色素,而呈褐色。27. 褐藻胶是褐藻细胞壁外层的胶类物质,遇水能粘液化,起保护作用。28. 喇叭丝是从海带带片横切面上髓部看到的,一类顶部膨大呈喇叭形的特殊细胞,可能具有疏导作用。29. 菌类、细菌、

    26、粘菌、真菌菌类是一些不含光合作用色素,不能自养,只能异养生活的低等植物;细菌是菌类中最低等的原核类群,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黏菌是营养生活阶段为无细胞壁的变形体,生殖阶段为固着不动的、有细胞壁的真核菌类;真菌是具有丝状细胞和复杂菌体结构的高等菌类。30. 菌丝、基生菌丝、气生菌丝、初生菌丝、次生菌丝、菌丝体真菌的丝状细胞称为菌丝;生长在基质内的菌丝,称为基生菌丝;暴露在空气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称为初生菌丝;由初生菌丝经过质配而形成的双核菌丝,称为次生菌丝;一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31. 菌丝组织体、菌核、子座、根状菌索某些高等真菌,在生殖阶段,菌丝会交织缠

    27、绕成形态各异的菌丝组织体;其中象枣核状的称为菌核;象垫状的称为子座;象高等植物根状的称为根状菌索。32. 子实体、子囊果、子囊盘、子囊壳、闭囊壳、担子果某些高等真菌,在生殖阶段,由菌丝组织体上产生的具有特定形态的生殖结构,称为子实体;子囊菌的子实体特称为子囊果;子囊菌的子囊果有盘状的子囊盘,坛状的子囊壳;球状的闭囊壳;担子菌的子实体特称为担子果(例如:伞状的蘑菇)。33. 寄生、腐生、兼性寄生、兼性腐生、转主寄生以活的生物体为营养源的营养方式,称为寄生;以死的生物体为营养源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以腐生为主,也能行寄生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兼性寄生;以寄生为主,也能行腐生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兼性腐

    28、生;某些真菌,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需在不同寄主上生活的营养方式,称为转主寄生(例如:麦锈菌)。34. 子实层、隔丝、子囊、子囊孢子在高等菌类的子实体内,专门产生孢子囊的部位,称为子实层(例如:蘑菇的菌褶上、子囊盘、子囊壳、闭囊壳内);在子实层内,孢子囊之间的不育菌丝,称为隔丝;子囊菌的孢子囊特称为子囊;子囊菌的孢子特称为子囊孢子。35. 担子、纵隔担子、横隔担子、担孢子担子是担子菌子实层中的生殖细胞,由次生双核细胞经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纵向分裂、平行排列的四个担子,称为纵隔担子;横向分裂、纵向排列的四个担子,称为横隔担子;由担子产生的孢子,称为担孢子。36. 钩状联合钩状联合是子囊菌的子囊产生过程中,经过质配的卵囊上长出的双核细胞的增长方式。钩状联合开始,在双核细胞伸长变弯钩的同时,内部的两个“异性核”各自进行分裂,接着产生横隔,将四个子核分隔开,形成顶部的双核钩头细胞和下部的单核钩尖、钩柄细胞;然后钩尖细胞和钩柄细胞导通,重又形成双核细胞;顶部的钩头细胞又称为子囊母细胞,它紧接着进行核配,形成具有二倍体核的子囊;子囊内经减数分裂和紧接的一次有丝分


    注意事项

    本文(植物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