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772060       资源大小:30.5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

    1、低层独立住宅 低层联排住宅 35% 1.3 住宅建筑 4 6 层 32% 1.9 7 11 层 28% 2.4 12 18 层 24% 3.0 19 层(含)以上 20% 3.5 办公建筑 低、多层 40% 2.2 高层 5.0 商业建筑 50% 2.5 45% 5.5 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土地建筑容量指标有专门规定时,应符合相关规定。第八条 用地内原有永久性建筑已超过表中规定值的,不宜进行扩建。第九条 建设项目无偿提供有效的城市开放空间,可适当奖励容积率指标,具体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报市人民政府。第十条 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3)2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2、表(3)2 建设用地下限指标建设项目类型 居住 非居住 低层 多层 建设用地面积 500 1000 2000 3000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3)2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变配电房、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拆复建。第四章 建筑间距第十一条 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园林文物、建筑保护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须符合本章规定。第一节 低、多层建

    3、筑之间的间距 第十二条 居住建筑(一类居住用地内的低层独立式住宅按第十六条控制)与长度大于等于13米的遮挡建筑平行布置且方位为正南北时,日照间距不得小于南侧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不得小于13米;当方位为非正南北时,可按下表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折减系数换算。长度小于13米的遮挡建筑按第十三条垂直关系控制与居住建筑的间距。表(41)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方 位 0 15 含 15 15 30 含 30 30 45 含 45 45 日照间距系数 1.2 1.1 1.0 1.15 居住建筑为遮挡建筑时,其北外墙与北侧非居住建筑外墙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居住建筑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三条 居

    4、住建筑与其主日照面垂直布置的遮挡建筑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山墙高度的1.0倍(不套用折算系数),且不得小于13米;居住建筑与其非主日照面 垂直布置的建筑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垂直布置建筑山墙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13米;当遮挡建筑山墙宽度大于等于13米或连续排列且排列间距小于15米 时,其间距按第十二条平行关系控制间距。第十四条 居住建筑与遮挡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时,日照间距按如下标准控制: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时,最窄处按平行关系控制间距,并以遮挡建筑的方位套用方位折减系数。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的1.0倍,且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五条

    5、 新建居住建筑楼底层作架空层、自行车库、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用房时,与南侧遮挡建筑的日照间距可扣除其底层高度(最高限扣5米),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 米。当新建建筑在南侧,计算日照间距时,不得扣除北侧现状居住建筑(不包括同步规划先行建造的居住建筑)底层任何非居住建筑高度。第十六条 老人公寓、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敬老院(含疗养院)疗养住宿楼和一类居住用地内的低层独立式住宅等建筑与遮挡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高 度的1.5倍,其它相关规范无特殊规定时,最小值按不得小于13米控制;与其主日照面垂直布置的遮挡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 且最小不得少于13米,当遮挡建筑山

    6、墙宽度大于13米或连续排列且排列间距小于15米时,其间距按平行关系控制。与遮挡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时,按如下两 种情况控制:1、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时,按平行关系控制。2、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时,最窄处间距不应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不得小于13米。第十七条 居住建筑与其它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宜小于相对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最小值按以下情况控制:1、当相对建筑山墙不开窗或仅一侧开窗和阳台时,山墙间距最小值不宜小于6米;2、相对建筑山墙均开窗(包括一侧设阳台),山墙间距最小值不得小于 8米;3、相对建筑山墙均设阳台时,山墙间距最小值不得小于10米。以上3款中,山墙阳台进深大

    7、于1.5米的部分计入间距;转角阳台长度(建筑外墙至阳台末端)大于1米时,按山墙阳台计算间距。第十八条 在居住建筑山墙两侧垂直布置新建建筑,与居住建筑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新建建筑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13米。第十九条 敬老院、老人公寓、幼儿园生活教学楼、医院病房楼、疗养院疗养住宿楼、学校教学楼和一类居住用地内的低层独立式住宅与山墙两侧其它建筑的间距参照居住建筑控制。第二十条 非居住遮挡建筑与北侧宾馆客房、科研办公和集体宿舍等建筑相互平行时的外墙间距不得小于遮挡建筑高度的0.7倍,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3米。非居住遮挡建筑为垂直布置时,其山墙与北侧宾馆客房、科研办公和集体宿舍等建筑外墙的间距不得小于遮

    8、挡建筑山墙高度的0.6倍,最小间距不应小于9米。山墙宽度大于等于13米的,按外墙的间距要求控制。宾馆客房、科研办公和集体宿舍等建筑之间的山墙间距可参照居住建筑控制,最小间距应满足消防要求。第二十一条 经具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结构危险,确须翻建的低、多住宅建筑,在按原有的位置、高度、规模、结构和性质复建时,可不执行以上间距标准。第二节 高层建筑与周边建筑的间距 第二十二条 高层建筑与周边居住建筑(一类居住用地内的低层独立式住宅按第二十四条控制)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证受其遮挡的居住建筑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少于二小时。日照分析范围和计算规则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2、高

    9、层建筑与其正午投影范围内居住建筑的间距,按以下公式计算:L (米)= H(米) - 24 0.3 + S(米)式中:L为间距;(L值大于1.2H时按1.2H控制。)H为高层建筑日照影响高度。S为高层建筑正南北投影的宽度。S最小值取28.8米。计算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含农居)地块内部的居住建筑南北遮挡间距时,S值可适当减小到0.8倍计入,但最小值不变。当受遮挡居住建筑为地块内新建建筑时,可扣除底层或底下数层非居住用房的高度,但间距的最小值不得小于28.8米。3、高层建筑与其正午投影范围外,但主日照面在其有效日照侧向影范围内的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按以下标准控制:1)受日照影响居住建筑主日照面面向

    10、遮挡建筑,且方位偏东或偏西大于等于30度时,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Q米。(注:Q为高层建筑高度综合影响系数,详见附则一名词解释。 2)居住建筑主日照面受高层建筑日照影响,方位偏东或偏西小于30度时:受影响居住建筑为地块内外的保留居住建筑(不包括同步规划先行建造的居住建筑) 或地块外的方案设计已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复的居住建筑,与遮挡高层建筑得最小间距按不得小于18Q米控制;受影响居住建筑与高层建筑同步设计或居住建筑虽在 高层建筑有效日照侧向影范围内,但其主日照面不受影响时,最小间距按不得小于13Q米控制。4、高层建筑与其东西两侧且主日照面不在其有效日 照影响范围内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当居住建筑主日照

    11、面面向遮挡建筑,且方位偏东或偏西大于等于45度时,建筑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8Q米;当居住建筑主日照 面面向遮挡建筑,但方位偏东或偏西小于45度时,最小间距按不得小于13Q米控制。5、高层建筑与其南侧范围的低、多层居住建筑外墙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8Q米;与该范围内垂直向布置的低、多层居住建筑北山墙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3Q米;当受遮挡高层建筑为居住建筑时,还必须满足第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条有关低、多层建筑遮挡居住建筑的规定。6、高层建筑与其南侧范围内的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20Q米。受遮挡高层建筑为居住建筑时,还必须满足本条第1和第2款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三条 非居住高层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

    12、按以下条件控制:1、高层建筑端墙之间间距不应小于13Q米。2、一方为端墙(垂直布置)时,不应小于15Q米。3、双方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应小于18Q米。第二十四条 受高层建筑遮挡的老年公寓、敬老院、幼儿园生活教学楼、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学校教学楼和一类居住用地内的低层独立式住宅与高层建筑的间距关系与居住建筑相同控制。第二十五条 高层建筑与其周边的非居住低、多层建筑(第二十四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拼接时,应符合结构安全、消防、卫生和环保等规范要求;分开布置时,按以下条件控制间距:1、高层建筑端墙与低、多层建筑山墙之间间距不应小于9米。2、高层建筑端墙与低、多层建筑外墙的间距,当低、多层建筑在北

    13、侧时不应小于13米;低、多层建筑在东、西、及南侧时不应小于9米。3、高层建筑外墙与东西两侧低、多层建筑山墙之间间距不应小于9米;与东西两侧多层建筑外墙之间间距不应小于13米。4、高层建筑外墙与低、多层建筑外墙的间距,当低、多层建筑在北侧时,间距不应小于15米;低、多层建筑在南侧时,间距不应小于13米。5、当非居住建筑为低、多层宾馆客房和集体宿舍等建筑时,本条前四款所规定的最小间距,应乘以高层建筑的Q值。6、当本条所指的高层建筑为居住建筑时,还应满足第第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条低、多层建筑遮挡居住建筑的有关规定。第二十六条 高层建筑裙房为多层时,应满足多层建筑与其它建筑的间距要求。第二十七条 当

    14、北侧为居住建筑或规划居住用地时,连续排列布置的高层建筑,前后错落小于20米的,幢间间距不应少于20Q米。第三节 建筑间距的其它规定 第二十八条 高度5米以下的单层传达室、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泵房、小库房和车库等建筑,与居住建筑正面不存在直接的视线干扰时,外墙间距在满足消防、环保、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按不得小于6米控制,山墙间距应符合消防规范;与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规范控制。第二十九条 大、中和小学学生宿舍与其它建筑的间距及日照标准参照居住建筑控制。第三十条 工业、仓储、市政及特殊用地内的建筑之间的间距按相关的消防、环保、绿化和安全的有关规范控制。第五章 建筑高度控制 第三十一条 建筑物

    15、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还须符合本章规定。 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建筑的高度必 须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尚无规划指导的,应进行景观分析后提出高度控制和保护措施。在机场空域、电台、气象台、无线电微波通道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还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第三十三条 沿城市主干道的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城市防灾专项规划的有关建筑控高要求。第六章 建筑物退让 第三十四条 建筑物退让道路、公路、河道、铁路、电力线、地下管线及地

    16、界的距离,除必须符合相关规范外,还须符合本章规定。第三十五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无特殊交通要求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应按道路的性质、道路宽度、交叉口视线以及建筑的高度等条件留出必要的后退间距,具体按下表控制进行。(61) 新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及交叉口的最小距离(米)控制表道路宽度(米) 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米) 后退交叉口的最小距离(米) (按较宽道路控制) 低层骑楼 12 20 (含) 2 3 5 5Q 5 8 8Q 20 40 (含) 8 10 10Q 40 10 12 12Q 城市设计已合理确定高层建筑后退距离时,Q值不再计入。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计算,以建筑物

    17、底层最突出的外墙边线为准。允许阳台、雨棚、台阶和井道等突出部分在后退距离的1/3内安排。当建筑外挑(凸)形成大体量时,应以外挑(凸)外沿计算间距。第三十六条 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与高架道路边缘的距离按下表控制:(62)建筑物离高架、匝道和轻轨的最小距离(米)控制表类别 建筑物离现状高架、匝道和高架轻轨边线的距离(米) 居住、学校和医院类建筑 其它建筑(交通站场除外) 高架 30 15 20 匝道 10 轻轨 本条不适用于已建建筑与新建高架、匝道和轻轨之间的间距控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时,因交通和城市景观等需要,可按相关规范确定建筑物离高架、匝道和轻轨的距离。 第三十七条

    18、 新建、改建有大量人流、车流集中的大型商场、影剧院、游乐场、宾馆、体育场、展览馆和大型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其后退红线距离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 筑性质、功能、主要出入口以及特殊要求具体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为准。但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符合第三十六条规定外,最小不得小于10米,并应妥善安排 好出入口位置和停车场地,不得影响城市交通。在市中心旧城区,执行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规定有困难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详细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核定。第三十八条 除特殊要求外,围墙中心线后退30米级以上道路红线不少于1米,后退30米以下级道路不少于0.5米。围墙后退相邻建设用地的边界,视

    19、相邻地块权属等情况确定:当界外为已征用地,围墙中心线可与用地线吻合;当界外为未征用地,围墙基础不得逾越地界;界外是耕地时,围墙中心线后退地界不少于1米,今后如相邻土地征用,围墙可重新按征地界线建设。大门及单层门卫设施,后退30米级以上道路红线不应少于3米,后退其它等级道路不宜少于2米。第三十九条 沿铁路正线布置建筑时,除按有关专业规范规定外,(铁路设施除外)一般按最外侧铁路中心线离建筑物墙边距离不得小于30米控制。第四十条 沿城市高压架空线,建筑后退电力线地面投影的距离在满足电力安全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按下表规定执行:表(63) 建筑物与电力线的控制距离电压等级 (KV) 500KV 330KV

    20、 220KV 110KV 35KV 以下 建筑后退 ( 米 ) 30 米 20 米 15 米 8 米 5 米 在市中心旧城区,执行表(63)规定确有困难时,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电力、环保部门核定。第四十一条 地上建筑物后退相邻建设用地(非市政道路、河道和城市绿化用地)边界的距离,按表(64)控制,当北侧地界外为规划居住用地和中、小学用地,布置高层建筑时应进行模拟日照分析,确保北侧地块离界14米以外的用地大寒日有效日照不少于二小时。 1、当界外是现状或已通过方案设计的永久性建筑物群时,地块内建筑物与界外建筑及地界的距离,应按第四章建筑间距、日照分析和其他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确 定;当界外为永久性

    21、场地(堆场、露天生产场地和位于地块东、西、南侧的操场)时,建筑退界的距离,按相关法规的规定确定。2、当相邻地块两个或两个以上建设项目谋求上部建筑联体建造时,连接处可不按表(64)控制离界距离,但各地块应满足各自的技术经济指标限制和其它相关规范要求。3、当相邻地块之间为共同征用的双方公用通道时,边界按征地界线计算;当边界为城市道路、河道和公共绿化用地时,建筑后退分别按表(61)和(65)控制,并同时要求离道路和绿化用地外侧建设用地边界的距离符合按表(64)的规定。表( 6 4 )建筑离界距离控制表 离界距离 建筑朝向 居住建筑 非居住建筑 建筑高度的倍数( H 100M ) 最 小 间 距 (米

    22、) H 100M 时不小于(米) 最小间距(米) H 100 M 时不小于(米) 主要朝向 (指低、多层建筑面宽大于 13 米 ,高层大于 20 米 ) 6.5 朝北侧居住用地,退北界 0.6H ;朝南侧居住用地,退南界 0.4H 。界外为其他用地情况离界按最小值控制。4. 5 0.6H 9 6 高 层 朝北侧居住用地,退北界 1/2L (L 按第二十二条的条件控制 ) 1/ 2L 朝北侧非居住用地,退北界 0.2H 13 朝东、西、南侧非居住用地,退东、西、南地界 0.15H 朝东、西、南向,且东、西、南地块容积率大于 1.8 时,退东、西界 0.3H 不属于上述情况的,退所朝向的边界 0.

    23、2H 朝东、西、南向,且东、西、南地块容积率小于等于 1.8 时,退东、西和南界 0.2H 次要朝向 (指低、多层建筑面宽大于等于 13 米 ,高层小于等于 20 米 ) 4 3 朝北侧居住用地,退北界 0.4H 朝北侧居住用地,退北界 04H 朝北侧非居住用地或朝南,退南、北边界 0.2H 朝南侧居住用地,退南边界 0.2H 朝东、西,退东、西边界 0.15H 朝东、西或者朝南、北非居住用地,退边界 0.15H 1 、朝向偏角小于等于 45 度,按照南北控制,大于 45 度,按照东西控制。第四十二条 超出建筑外框(地上部分)的地下建筑物,后退公共绿化(带)的距离不应少于3米;后退城市道路、相

    24、邻建设用地和已建用地边界的距离,不应少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室底板的距离)的0.7倍,且最小值不少于3米。按上述要求退让确有困难的,应采取技术安全措施和有效的施工方法,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技术鉴定部门鉴定,向周边用地单位或个人公示后,报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缩小后退距离,但最小值不应少于3米。当界外建(构)筑物、地下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应视建筑结构设计及场地地质情况,加大新建地下建筑后退地界的距离。当相邻地块两个或两个以上建设项目协商谋求地下建筑联体建造时,可不按上表控制连接处离界距离,但应满足其它相关规范要求。第四十三条建、构筑后退城市公共绿地边界的距离在符合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按下表控制:表(65)建、构筑后退城市公共绿地边界的距离表


    注意事项

    本文(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