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题参考版xiugai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5760736       资源大小:52.28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题参考版xiugaiWord文件下载.docx

    1、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具体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提示: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所列举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是:失业;民主生活权

    2、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保障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黑手党、贩毒集团、恐怖组织);国际法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等。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是

    3、“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 (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然而,判断理论或者思想是否具有科学性,归根到底,从真理角度看,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价值角度看,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但它没有停留在像旧阶级一样的狭隘思想里,而是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2)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

    4、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作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达,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基于以上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实现了阶级性(或者说革命性)和科学性的

    5、有机统一。3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1850年前后,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

    6、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3.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把“老祖宗不能丢”和“讲出新话”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从新的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自由化的态度,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是僵化的态度,把马

    7、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深刻变化的改革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要警惕前一种偏向,更要特别注意防止后一种偏向,始终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态度,它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马克思主义“卫道士”自居,这就更带有迷惑性、欺骗性,危害也就更大。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

    8、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实践证明,坚持是发展的前提,不坚持,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则是坚持的延伸和保证,发展就是最好的坚持。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1.(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者在对物质概念的探索中不断深化对它的认识。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

    9、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如何理解社会生

    10、活本质上实践的?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其中,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但实践在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以后,又要求人类善于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

    11、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

    12、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3.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在如何看待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

    13、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表明其财富经过一定程度量变的积累取得了阶段性成就,能够为后继发展创造条件和机遇,所以说是黄金发展期。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均GDP 1000美元到3000美元又往往掩盖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不均衡,这些不均衡可能诱发和激化各种矛盾和冲突,使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所以说又是矛盾凸显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具有斗争性),又统一(具有同一性),它们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为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处理好各种矛盾,就能实现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则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

    14、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15、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其中,“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不仅体

    16、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既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它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

    17、、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其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如实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

    18、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

    19、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6为什么说唯物辨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6.唯物辩证法以联系和发展为总特征,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范畴。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它既包含客观辩

    20、证法也包含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因而,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唯物

    21、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矛盾分析法,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3)辩证思维方法,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科学方法,如系统论、控制论、突变论、信息论等。二者关系: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反过来,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使辩证法深入到发展的细部、更复杂的层次。这二者有着方法论

    22、上的共同性,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7.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它们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

    23、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做到: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

    24、的发挥,还以来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辩证统一原理相一致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改革开放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第二章】1、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化学(?)光线(1882年6月8日自然界,拉伯克),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

    25、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人类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

    26、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其遥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源自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来自人类的实践。2、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2005年7月21日,该中心第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亿,居世界第2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

    27、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正日益深刻地受到影响。(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66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

    28、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为人们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作为一项崭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是一把“双刃剑”。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人们如果在上网实践时经常接触互联网中的先进的文化与观念,就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反之,如果经常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4)因此,人们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不能无视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高尚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充分利用互联

    29、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3、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参见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3.(1)马克思主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题参考版xiugai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