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现当代诗歌研究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5754508       资源大小:173.48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现当代诗歌研究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回避写那些我们习惯了的人物的经历、英勇的斗争和忘我的劳动场景。13. 海子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是:麦地.14.“文革中新诗歌的第一人,为现代主义诗歌开拓了道路”食指。15.最早的诗艺探索者之一黄翔。16、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 1966 年的文学。17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 田间 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18蔡其矫的生活的歌、 李季 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19郭小川的

    2、组诗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 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20 闻捷 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21、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 童怀周 ”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22、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 今天 ,是新诗潮运动的一面旗帜。23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 谢冕 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24、 周涛 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是“新边塞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80年代中期以后,他转入散文创作,出版有稀

    3、世之鸟、秋风旧雨集、游牧长城等散文集。25、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主要有( ACD )。A白雪的赞歌 C 一个和八个 D将军三部曲22海子深受一些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影响,他们是( ABD )等。A雅斯贝斯B尼采 D海德格尔1、政治抒情诗:其特点是内容上直露的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以标语口号来代替感情的抒发成为一种风尚,诗歌变成一种战歌,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赞扬,艺术上,诗歌的想象方式和象征体系发生了变化,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意志的方法大量运用,典型的标志是“红日,青松,红旗,井冈山,天安门等”被赋予了政治含义,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象征符号,这类诗歌的盛行,是这个时期更

    4、大的诗歌现象,与建国初期诗歌相比,前者注重现实的变化,后者注重精神的发扬!2 、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白洋淀诗派: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等,其社会起源和个人起源都与这一代人在文革中的个人经验有关,

    5、这些年轻诗人都有一个由信仰的狂热到理想破灭后坠入绝望的共同“文革”经历,是这一代青年人中最早觉醒并进行反思的一群。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使他们不约而同地想通过文学的方式得以解决。历史机遇在他们身上体现为怀疑觉醒思考的历程。个人价值和命运的思考既带有精神贵族的多愁善感,也带有落难英雄的狂傲不羁,独醒者的恐惧与孤独为人道主义、理想主义涂上了一层朦胧色彩。4、 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

    6、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5、第三代诗歌:或称新生代诗歌,主要包括生于60年代的一群青年诗人,他们以50年代的第一代诗歌和“文革”中诞生的第二代诗歌(即朦胧诗)作为反叛对象,竞相以宣言式的、横空出世的方式出现在文坛上,他们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发起成立了上百种诗社和流派,可以说是构成了当代诗歌中最为喧哗热闹的景观。概括地说,第三代诗歌的总体

    7、特征是呈现出一种复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景观,即“让每个人自己成为一种文化和意义的源头”(反崇高、反艺术、让语言极度狂欢)。6、七月诗派: 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文艺期刊七月而得名。它横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一个诗歌流派。1937年9月11日,胡风主编的七月文学周刊在上海创刊。取名“七月”,编者是要让读者不要忘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七月,立志把宣传和鼓动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作为这个刊物的光荣使命。以后,胡风先后主编了七月周刊(上海)、七月半月刊(武汉)、七月月刊(重庆)、希望月刊(重庆上海),并主编了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和七月新丛三套

    8、丛书。从广义上说,凡是在这些刊物和丛书上发表过诗作的作者,都可称为“七月诗派”的诗人。7、九叶诗派: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10、

    9、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

    10、命之树的崛起。1. 一个新的阶层崛起;夺权后的神化运动?“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领袖个人的颂扬达到了登峰造极,歌颂的构思方式也日愈模式化。 在50年代初期,由于“颂歌”是一种新的主题样式,“五四”新文学启蒙传统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显然缺乏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自由诗体的创始人郭沫若,竟用古典词赋形式写出了歌颂新政权的新华颂,柳亚子等旧体诗唱和也风行一时。用自由诗形式来写颂歌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少,但流于空洞抒情或概念化叙事的粗制滥造倾向也不在少数。 总的说来,可能是诗人积蓄在心底的感情急于倾诉,语言上往往表现

    11、出“江河不择细流”的泛滥风格,散文式口号式甚至语录式的叙事句比比皆是,泥沙俱下,既粉碎了一般抒情诗歌的规律和节奏,以宏大叙事来重新创造诗歌的巨无霸形式;又反映出诗人主观感情的大自由大解放与“颂歌”体的英雄崇拜心理奇妙混合的矛盾,它构成了一个特定时代的诗歌特色。2、赏析一首:(注意:朦胧诗、新时代诗歌)资料:朦胧诗思想内容方面:1。朦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2。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自我”。在艺术上,朦胧诗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

    12、,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3。追求社会的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首先,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对人道的强烈的渴望,提供了对人的价值的新理解,促进了民族的历史性觉醒;其次,对历史本质的新探索,使其创作超越了具体的事件而进入了对抽象内涵和事件本质的剖析。4。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朦胧诗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剖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反传统性表现得尤为深刻。他们对自然固有的属性和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内涵表示了疑义。艺术特征方面: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

    13、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一反传统的以比喻手法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法。诗人在凝神观照中,拆除开所观照的对象,把自己的生命输送到没有生命的生物之中,赋以静止的生命与灵魂,由物我两忘进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这种“移情说”应用到文艺创作便产生了象征手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注重跳

    14、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不拘于只借助外部的声音循环作为诗的韵律美,而是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慕尼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作品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长诗向太阳、火把等。1简答本篇的主题意蕴这首诗以1938年秋纳粹德国首领希特勒与英、法、意三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侵占邻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一事为历史背景,以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手法,概括描述了这一段沉痛的人类历史,并告诫人们不要忘记与战争狂人“

    15、鬼混”、出卖邻居,引发起欧洲战争大火的惨痛的历史教训,体现了作者对世界和平、自由和正义的向往和肯定。2简析拟人化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藉机智的拟人化手法,从一个虚拟的啤酒店主妇身上写出一段触目惊心的历史,又藉同样是机智的朴实叙述,将历史和现实捏合起来,是这首诗构思上值得称道之处。它不仅取得了以简驭繁的艺术效果,而且使这首带有浓烈政治色彩的诗作别具一种风神灵活的气韵,一种隽永会心的情味。4、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等,代表诗作有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1)简析本篇的主题意蕴。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以“寻找”和“思考”在中国丢失了的“钥匙”这样一组象征性的系列意象,艺术地概括

    16、了“文革”期间青年一代的处境和心态,他们有过迷惘和失落,但并不失却信念,在历经劫难后学会了追求和思考。当年轻人厌倦了十年动乱并想离它归家时,却发现钥匙已经在“沿着红色的大街疯狂地奔跑”时丢失了。他走不进门去,也打不开抽屉,儿时的画册和夹在书页里的三叶草也都无法找到。他为些感到悲哀,但又不仅仅是哀叹,而是发出了顽强寻找“钥匙”的宣言。2)简析诗中“钥匙”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为全诗核心意象的“钥匙”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对抒情主人公来说,打开家门抽屉和书橱,都需要钥匙;而家、抽屉里的画片、书籍与书页里的三叶草等又组成了一个象征系列。从疯狂的政治喧嚣中返回亲情温馨的家里,需要打开家门的钥匙;使创伤的心灵通

    17、过“画片”和“三叶草”回到纯真的童年,需要打开抽屉的钥匙;打开书橱,寻找书籍所开拓象征的知识、爱情和信仰的新世界同样需要钥匙,但不知丢失在何处的钥匙该已被风雨锈蚀了,在对青春期心灵足迹的痛苦反思中,抒情主人公认真而执着地寻找着。3)简析本篇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象征化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作品对“文化大革命”的否定避开了越露的政治性评述,而且也大大增强了诗意的涵盖面;相当沉痛的心理体验由诗人以纯真、浅显的孩童口气道出,又使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魅力。5、地海子,原名查海生,诗作收于海子诗全编一书。1简析本诗的主题意蕴诗从开阔的麦地起始,月光下的麦地迷人而庄严,披月种麦的“父亲”犹如一尊圣像,表达的是对于

    18、农事劳作的一种恒久的激动与欢欣。看麦时家乡的“风”“云”都收翅“睡在我的双肩”,是“我”与家乡山川风云的交融,也是劳作中的一种奇妙感受。麦浪是摆在田野上的“天堂的桌子”,暗含对粮食与劳作的感恩情怀,进一步表达了“我”内心那份激动与欢欣。“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一节,是对于劳作的正面颂赞,正是共同的劳动与此中甘苦的共尝使人群由疏离而趋近,由冷漠而亲和,由此表现了劳作的深远意义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关系,题旨也由此获得提升。诗的最后两节空间扩大了,展开了遥想式的抒写,场景由中国腹地黄河向尼罗河、巴比伦扩展,表现出四海一家,都依赖劳作为生;不论穷人富人,不管是现代大都会纽约还是古

    19、老的圣城耶路撒冷,也因离不开养人性命的粮食而缩短了距离。在这里,充溢于诗人心灵的是对于粮食、劳作及与其相连的生命的素朴而强烈的感激之情。2简析本诗中“麦地”、“麦子”和“月亮”等意象所蕴含的意义。本诗中的“麦子”既是一种写实,同时也是一种象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粮食,它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它与“月亮”一样,对全人类都有着普遍意义,诗中月光下“我”与“穷人”和“富人”相聚的想象性场景,使“月亮”和“麦子”、“麦地”的意象蕴含一种神圣的意味,它们都具有人类和平美好理想的象征意蕴。作品以“身上像流动金子”来描述月夜种麦的父亲,以摆放田野上的“天堂的桌子”来摹写成片的麦浪,都有造像简洁而鲜活的特点。而“父

    20、亲”、“麦浪”在这里又都是人类家园的象征,在表象在背后涵蕴着某种宗教式的虔敬情怀,易于激发读者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第二章 当代诗歌6、贺敬之长篇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特色。贺敬之建国后的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短诗,多从现实生活的某种具体情景出发,表现诗人具体、真挚的生活感受。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又回南泥湾等,这些诗大都意境深远,感情细腻,讲究炼字炼意,具有民歌风味和古代诗歇的一些特点。回延安写于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重返延安之际。诗人是在延安的怀抱中成长起来的,阔别十年,重返延安,感情激荡,难以抑制。诗人运用信天游民歌形式,大量采用比兴、夸张、对偶、排比等手法,淋漓尽致

    21、地抒写了对母亲延安的无限深情。诗首先写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和兴奋,“心儿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接着,诗人回顾了战争年代他在延安生活、战斗、成长的经历,回忆延安哺育自己成长的深情,写了诗人与延安人民相见谈心,话新叙旧的场面,表现了双方的血肉之情。诗篇始终贯穿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切情感,热烈奔放,真挚动人。浓郁的陕北地方色彩,信天游民歌形式,一系列形象的运用都为诗篇增添了魅力。另一类作品是篇幅较长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东风万里、十年颂歌、雷锋之散、西去列车的窗口,以及70年代末的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这类作品气势磅礴。洒脱豪放,洋溢着革

    22、命激情,及时提出并回答社会生活中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宣传鼓动作用。形式上则多采用楼梯式。这类作品代表了诗人建国后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集中显示了他诗歌的艺术风格,并在当代政治抒情诗的发展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50年代的放声歌唱和60年代的雷锋之歌,在当代政治抒情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放声歌唱以昂扬的旋律和华丽壮美的语言热情赞美了伟大祖国沸腾的生活。唱出了一曲党的颂歌,显示了50年代颂歌的最高成就,又为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提供了一种构思方式和想象方式、其抒情方式和格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六七十年代的诗风。雷锋之歌则集中显示了6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风格特点。在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中

    23、,诗人创作了这首长诗,以独特的构思歌唱雷锋精神,为人们指出了一条革命的人生道路。诗人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歌颂英维,揭示了英维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同时又把雷峰作为一个新人的典型,讴歌了一代新人和产生一代新人的时代。诗人不是就英雄写英雄,而是大处着笔,着重从英雄身上发掘革命人生哲理,借助英锥形象概括时代精神。诗人抓住英雄精神,通过歌唱英雄,鼓励青年人在学雷锋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去迎接伟大的未来。这种抒情方式,体现了60年代政治抒情诗在一切题材上挖掘重大主题和追求丰富的政治寄托的倾向。贺敬之的诗善于及时捕捉和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歌治命题,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作为建国初30年间诗歌创作观念的集中

    24、体现者,他总是密切地关注政治和社会的重大问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注视着时代的发展,迅速把握时代脉搏,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重大主题。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每首诗都与一个重要的事件和重要的时刻密切相关,因此,这些诗格外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诗人力图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去思考时代的重大问题,善于将历史与现实交织成统一的画面,增加诗的广阔度。放声歌唱、八一之歌都是如此,就连写雷锋也没有忘记从历史中汲取诗意。这种手法曾为许多政治抒情诗所仿效,成为一时风气。他还善于把政治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概念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以减少空洞的政治说教,增强感情和形象的艺术力量。他的政

    25、治抒情诗以观念为主干,诗的展开常常是按照提出问题、描述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政论模式进行的,但诗人没有作赤裸裸的抽象说教,而是用激情和形象为政治议论扎上了缪斯的翅膀。在放声歌唱和雷锋之歌中可以看到这种结合的比较成功的范例。贺敬之的诗格调高昂奔放,气势磅礴,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认为,“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对一个民族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来说、绝不可能、也不会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浪漫主义“给人以展扬人心的雷霆万钧的力量”(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贺敬之诗歌的艺术力量主要来源于它的激情、气势和由此产生的壮阔意境。这除了重大的主题和题材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得力于浪漫主义的抒情方式。他诗

    26、歌中的革命理想主义、激情、想象、夸张和奇特的构思都与革命浪漫主义密不可分。他的宏观鸟瞰式的固景表现也与浪漫主义的豪情有着血缘关系。放声歌唱中对现实和理想的表现,三门峡梳妆台将黄河拟人化又与之对话,诗人乘想象的彩冀翱翔于天上地下、过去未来,为诗歌增添了光彩。贺敬之的诗既有民歌风味,又有对外国诗歌的借鉴和汲取。回延安、桂林山水歌采用的是民歌形式,西去列车的窗口又对这种形式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他的大部分政治抒情诗运用的是楼梯式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有利于表现重大主题,描绘壮阔画画,造成一种气势,突出感情的节奏。他在使用这种形式的过程中又汲取古典诗歌的因素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整齐美和对称美,整齐与不整

    27、齐相统一,上下两层,遥相对应,创造了中国式的楼梯式。贺敬之创作态度严谨,决不粗制滥造。但他的政治抒情诗的水平也不完全一致,与放声歌唱相比,中国的十月等稍嫌逊色。同时,由于作品的政治性,在历史曲折的运动过程中,诗中难免留下一些时代的印记和疵点;由于追求理想与豪情的表现,也留下了一些对生活理想化的东西和空洞的呐喊。7、朦胧诗的艺术特点 朦胧诗的主要诗人在新时期中国诗坛上,朦胧诗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诗潮,也是一个艺术成就相当高的诗潮。它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诗歌观念和审美意识,引起了诗坛的震动,给当代诗歌送来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范式,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凸现创

    28、作主体,拓宽了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着无法忽视的重要意义,因而也奠定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朦胧诗的作者们是一批在10年浩劫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精神历程,因而也有着大致相同的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但是,作为一个个的个体,却也显示了不同的精神面貌和艺术追求。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江河和杨炼,从他们的创作可以看到朦胧诗的大概而貌。朦胧诗派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北岛,己出版的诗集有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等。舒婷,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己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顾城,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已出版的诗集主要有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梁小斌,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篇章是梁小斌的代表作。江河,纪念碑和祖国呵,祖国是他早期的代表作。 1985年,江河发表了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风格发生了变化。杨炼,有诗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礼魂等,之后有大雁塔、诺日朗、半坡、敦煌、西藏、逝者、自在者说等系列组诗引起诗坛的注意。并有传统与我们理论文章等。颇有影响。8、以光的赞歌和鱼化 石为例,说明艾青诗歌的特点。艾青在70年代的诗歌大致分两类,一是充满政治激情的抒情长诗,二是蕴涵人生思考的哲理小诗。光的赞歌属抒情长诗代表,作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概念,


    注意事项

    本文(现当代诗歌研究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