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5735513       资源大小:32.4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下载.docx

    1、(4)将文中“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句改为陈述句。【答案】 (1)shui;tng;糟(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3)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4)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衰败”:指衰落,衰弱。形容事物的发展具有衰退和败落的样子。读“shui bi”,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糟”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

    2、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风华绝代”: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注意据义定形。 (3)“花开了,理应感激”与“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属于一个层面的并列关系,再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中间应该使用分号,不能用逗号。 (4)反问句改陈述句。将反问句“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中的否定词“不”改为“也”。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何尝”去掉。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可。注意改后的基本意思不变。 故答案为: shui ; tng ; 糟 风华决代 - 风华绝代 把“感激”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

    3、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疑问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圆圆的一抡“落日”不声不响地chn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

    4、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wn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chn_wn_托怅然_如(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3)“旷远”中“旷”的意思是( ) A.空而宽阔B.心境开阔C.耽误;荒废D.长久(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答案】 (1)衬;chng

    5、;宛(2)一抡;一轮(3)A(4)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怅”不要读成“chng”,“宛”不要写成“婉”等形近字。 (2)“轮”可做量词用,这里应该用“轮”“抡”是动词。 (3)“旷远”, 广阔辽远江面浩渺旷远。故这里的“旷”应该是空而宽阔的意思。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根据上述方法

    6、,这句话可以改为: 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衬; 一抡; A 这难道不是一种愉快吗?【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易错字要反复练习。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课文后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词语都要注意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

    7、意思。 本题考查不同句式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n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

    8、执着而坚定,焦zhu而真诚。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qizhu_诚溯源焦_(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A.渡,过河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C.补益(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答案】 (1)虔;s;灼(2)契而不舍;锲而不舍(3)B(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不要写成“谦”等字,“溯”不要注成“sh”,“灼”不要写成“酌”。 (2)“契而不舍”应改为“锲而不舍”。 (3)“济世”,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故“济”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故选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

    9、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虔; 契而不舍; B 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10、。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5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人间第一爱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离德劭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

    11、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m)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问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su)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

    12、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xn),甜蜜和温(xn)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p)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

    13、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庶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注释】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劭,sho(品德)美好。醍醐:t h,古时候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庶:sh几乎,差不多。(1)通览全文,可知这是季羡林先生为_写的一篇_(文体名)。(2)文中为什么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3)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

    14、的汉字。msuxnp_补抖_温_美(4)给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唯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5)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主干是什么?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主干是_。(6)第2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4个字) (7)文章4,5两段阐述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该文段意思的是(多项选择)(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着温暖。B.想起母亲,眼泪就会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C.即使华佗、岐伯再世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

    15、慰自己的灵魂。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8)“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9)文章末段说:“读者如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什么?【答案】 (1)新绿文丛;序言(2)因为母爱“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3)弥;擞馨媲(4)品味|体味(5)有情况(6)未能把回忆母亲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7)B,C(8)“恨”是遗憾、悔恨之意。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自己想要报答母亲的愿

    16、望成为终生遗憾。这种感情和愿望,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9)感谢母爱;敬重、报答(孝敬)母亲;从母爱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从文中找打答案。(2)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擞、馨、媲”容易写错。(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玩味:细细地体会其中的意味。所以“玩味”的近义词

    17、是“品味、体味”。(5)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6)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文章4,5两段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8)考查理解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恨”是遗憾、悔恨之意。(9)考查对母爱的理解能力。【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

    18、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5)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6)此题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能力。(7)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8)此题考查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9)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6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答案】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解析】【分析】句式变换。把感叹句变成陈述句。感叹句变陈述句,

    19、去掉感叹号。把加强反问的语气词“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必须留有肯定词“是”,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碎石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点评】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基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五、名著导读(共2题;共27分)7按要求改写句子。(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和感叹句,使表达的语气与情感更强烈。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反问句 :感叹句:(2)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首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答案】 (1)我们难道能忘

    20、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我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把改成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有“不”去“不”,没“不”加“不”;加上疑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把这个陈述句改为: 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陈述句改为感叹句,只需在陈述句前或者句末加上感叹词与感叹号就行,比如“啊、呀”等等。据此这句话可以改为: 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呀! (2) 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个”或“首个”。我们难道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吗?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

    21、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点评】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8对下面长句主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A.邮票凝结着辛勤劳动。B.邮票的安排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C.图案、色彩、文字和面值凝结着辛勤劳动。D.设计、装饰、运用、文字和安排凝结着劳动。【答案】 D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故:(邮票的图案)设计、(边框的图案)装

    22、饰、(色彩的)运用、文字和(面值的)安排,(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即:故选D。【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9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

    23、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象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1)以上文段选自_,作者是_。(2)“翻来覆去”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意思可以有小的改动):_ (4)请结合原著回答:“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中“这些”指什么?文段中“快乐”与惆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 (1)傅雷家书;傅雷(2)来回翻身(3)这些我和你妈妈都懂得(4)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示例:不矛盾。“快乐”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惆怅”是担心引起孩子的憎厌。(1)根据“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知这段文字

    24、出自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 (2)根据对这个成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可知“翻来覆去”,形容来回翻动身体。这里形容傅雷因挂念儿子而睡不着觉,来回翻动身体。 (3)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意思是我和妈妈两个人都懂得这些。据此改动句子即可。 (4)根据“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可知这些指的是: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结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可知,儿子成长的往事在父母回忆起来都是快乐的,而又担心噜哩噜苏的抖出你不愿提及的往事会让你憎厌。傅雷家书; 来回翻身 这些我和你妈妈都懂得 你这个年纪是一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