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5课时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5730225       资源大小:25.9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5课时文档格式.docx

    1、第4课时:四边形 P121-122 7、8 P125 7第5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P122 9、1 P125 8(1)万以内加减法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2.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三、教学过程:(一). 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2、展示: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生:万以内的加、减法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 310-207= 259+148= 985-423= 325+464= 806-774=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多种回答:口算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3、?出示错题:175+62=795 310-207=113 1 7 5 3 1 0 2 5 9 + 6 2- 2 0 7 1 4 8 7 9 5 1 1 3 3 9 7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题2没有退位;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学生口答改正。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没有验算。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加法题目: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和-加数=加数减法题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

    4、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

    5、,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 455+152=607(米) 902-607=295(米)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练习填上合适的数字 6 2 8 9 3 4 6 7+ 1 9 0 1 1 0 1科技书故事书连环画原有674907715借出253416378还回137245169现有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理解借出又还回。(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展示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口

    6、算题。 出示口算题 25+10= 36+ 21=50+50= 69-48= 86-54= 46-20= 67= 60 803=549= 366= 388=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7、?除法。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388=46,因为它有余数。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出示例题3 263= 35除以4,商 ,余 。要求独立完成。 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

    8、用。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练习练习二十六第3、4题。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三)、课时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四、板书设计总复习(1)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从个位算起 余数除数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验算五、作业设计1.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310-52= 545+98= 387+143= 900-389=488= 679=2 . 估一估,连一连289+90 682-79 420-308 624+128 603 802 379 1123.

    9、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2)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目标: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教学设计:一、分类整理1、学生自由出题。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突出了“面

    10、向全体”参与性强。2、计算。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其他依次类推。3、分类。黑板上这么多题,咱们把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可能的分类有: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

    11、好。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使学生体会到,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己不会口算,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二、发展练习1、用投影仪出示,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3、学生汇报并解答。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三、“用数学”小组活动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希望小学准备为敬

    12、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不知道买什么好。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适当给予评价。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动要求:a

    13、、四人商量,选定12人问题,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c、列式解答。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如果没有解决的,再集体讨论解决。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发小红旗。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四、教师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收

    14、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怎样做更合适?(3)四边形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1-122页四边形 1、会判断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3、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初步有了估计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是对这些知识的复习和整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而且复习的知识点不多,所以本节课特地设计了后面的拓展部分,不

    15、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教学过程: 一、引入:省公务员考试题引入,公务员招考这么火爆,而最后录取得人又那么少,考试题目一定很难吧,其实不然,我也摘了一题目,是让我们按规律填图,我发现我们同学真还可能会做 二、展开:(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刚才这些图形,全部分解后,出示上题中所有的图形,)分类板书(引导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回顾、整理: 1、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四条边、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板书) 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 3、画一画 根据上

    16、面说的特点,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说一说 出示点子图中画的平行四边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像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在我们教室里很多,平形四边形较少,但他在生活利用它的特性,用处很大,在哪里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还能知道它们的什么? 5、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6、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点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吗? (2)要算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标出各边的长) (3)学生口算算周长的算式 7、根据这个方法求出刚才画在点子图上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做完后同桌互改) 四、实践提炼 1、求老师长方形手机的周长: (1)出示老师的

    17、手机,估计长方形的周长,怎么估计的,(引导先估计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要准确求应怎么办,师量出长和宽的厘米数,学生计算 (3)把这个手机翻开求周长(有什么方法) 2、出示一长A4纸,介绍A4纸的长和宽,怎样在这张A4纸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生上的练习纸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电脑也出示这长A4纸的长和宽 3、剩下长方形的周长 4、求剩下的长方形中还可能剪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解答) 五、小结(4)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

    18、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P122、 9 10 P125 8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它们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一、重建知识结构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 )的时间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

    19、00多(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1、整理: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怎样整理?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2、感受大小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强化:(估计、估测)1小时、1分钟、1

    20、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3、进率填写:时分秒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吨千克克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单位换算 3千米=( )米 2分米=( )厘米 8000m=( )千米 40毫米=( )厘米 5000千克=( )吨 2小时=( )分 4吨=( )千克 7分=( )秒4、应用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我的身高是15( ),体重是15( )茶杯的高是10( ),书本的厚约( )厘米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大象的体重约( )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 )计算:3千米200米=(

    21、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2分20秒=( )秒书本作业选几个单位名称,让学生写数学短文。三、探究生活问题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并熟记了它们之间的进率。(5)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

    22、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一、复习梳理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课件展示: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二、基本练习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

    23、分名称。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2/108/106/101/51/101/71/83/81/164、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5、解决问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三、拓展练习1、完成123页第12、11题指导第11题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见课件)完成123页动脑筋3、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5课时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