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供水管网测量数据导入规范V10Word格式.docx

    • 资源ID:5726820       资源大小:1.85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供水管网测量数据导入规范V10Word格式.docx

    1、作者修订者起止日期备注一、引 言本规范是竣测量成果数据导入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系统)的标准。其中:第二部分是说明测量时应提交的测量入库材料,到导入GIS系统数据库的流程。第三、四、五,3个部分对管网测量的“成果数据表格”进行说明,是GIS系统对测量入库材料的要求,是工程公司编制测量入库材料的编制依据之一,也是GIS系统对测量材料验收的标准。第六部分是将测量数据导入GIS系统的操作规范,供GIS系统数据编辑人员或数据导入人员使用。二、测量数据导入流程三、坐标系统要求管网竣工图在测量或探测时,必须同GIS系统的投影和坐标系统一致,统一采用:Beijing_1954_3_Degre

    2、e_GK_CM_114E,具体参数如下: Projection: Gauss_KrugerFalse_Easting: 500000.000000False_Northing: 0.000000Central_Meridian: 114.000000Scale_Factor: 1.000000Latitude_Of_Origin: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_Beijing_1954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Prime Meridian:

    3、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四、文件格式要求管网测量提交的主要成果是“成果数据表格”。该文件是Excel格式(参见模版测量表结构样式.xls),即将成果数据放置到Excel文件格式的sheet1表单中,形成一个后缀

    4、名为xls的Excel文件。五、Excel文件内容要求管网测量的成果数据Excel表格需包括:起始物号、终止物号、图层名、废弃图层别名、X坐标、Y坐标、口径或断面尺寸(mm)、材质、地面高程、管线平均埋深、起点埋深、终点埋深、终点X、终点Y、snumber、编号、地址等内容。线表点表上面图中的excel表格分为线表和点表,在格式上,两者基本一致,但在内容上,点设施必须写在点表内,线设施则必须放于线表内,否则便会造成数据无法被识别的错误。前2行(1至2)是该工程的竣工信息;从第3行起是该工程的管网设备及管段线的信息。中间11行(4至14)每一行是一个设备点的数据(如:第4行是弯头设备点JD2的信

    5、息),后10行(15至24)每一行是一条管段线(如:第16行是设备点JD2至JD1间管线的信息)的数据。设备点的数据记录必须列在表格中的前面,全部列完后,再接着在后面列出管段线的数据记录。设备点和管段线的每一行都有20项(字段)内容,各字段的说明如下:列A:起始物号。即测量点号,是测量时使用的测点编号。测点编号的编码按测量顺序来编制。当记录为设备点记录时:此处填写该点的测点编号;当记录为管段线记录时:此处填写管段线的起始编号,也就是该管段起始点的测点编号。注意:此值不能为空,当记录为设备点时,不能有重复的起始物号。列B:终止物号。此值为空;当记录为管段线线记录时:此值为管段线的终止编号,也就是

    6、该管段终止点的测点编号。列C:图层名。即是该测点(或管段线)的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此值不能为空,可选取列表中的值填写。如,对于一个阀门点,可以将设备名的值写为:阀门、闸阀、牒阀,即下表中“设施名(设备的类型)”的内容。图层名列表管网设施分类设施名(设备的类型)节点节点、三通、四通、五通、六通、多通,弯头,转折点、直线点、直通点,出地点、出地,终止点、起始点、架空点、变坡点、变质点、入户点、入墙点阀门阀门、闸阀、牒阀、起止阀消防栓消火栓、消防栓水表(非户表)单表、大表、水表变径管变径管、变径、变径点排气阀排水阀排污阀、排污口、排泥阀、排水阀、排泥口流量计泵站区域泵站、加压泵站、小区泵站、二供泵

    7、站、泵站储水设备水池、水箱、储水设备测压点测压点、测压阀、测压表、压力表堵头堵头、预留口、预留、堵头封板检查井检查井、阀门井、水表井、阀门盖、水厂管线管线、普通给水管线、原水给水管线列D:废弃层设备名,此值可为空,即废弃层中相应管线的类型。列E:X坐标。即测点的X坐标。此值为点的X坐标;此值为管段线的起点X坐标;此值不能为空。列F:Y坐标。即测点的Y坐标。此值为点的Y坐标;此值为管段线的起点Y坐标;列G:口径。(mm)列H:终点X。即指管段线的终点X坐标。此值为管段线的终点X坐标。列I:终点Y。即指管段线的终点Y坐标。此值为管段线的终点Y坐标。列J:材质。列K:起点高程。列L:终点高程列M:图

    8、上编码。设备点或管线的唯一编号。列N:地址。列O:起点埋深。所测设备点的覆土深度。列P:终点埋深。即指管段线的终点埋深。此值为管段线的终点终点埋深。列Q:snumber。查询码。其中,前六项(即表1中的浅黄色区域值A、B、C、D、E、F列)是必须项,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填写。其余14个字段(第G、H、I、J、K、L、M、N、O、P、Q、R、S、T)是各图层的属性,可根据实际竣工测绘或探测普查的数据填写。列R:Location。图形元素码。为了兼容原有系统而创建的属性字段。六、测量数据入库操作1、测量数据错误检查 具体参考测量数据错误检查及修正.doc。2、测量数据转换登陆供水管网管理系统,

    9、打开“数据管理”菜单中的“测量数据导入”功能,弹出数据导入对话框。如下列图所示:如果转换的是道路中心线数据,设置有所不同,如下3、数据入库数据入库前,因为之前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管网数据,因此要先对已有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3.1原水转换后数据处理如果转换成功后保存了转换的结果并已经退出了系统,重登陆加载数据,启用数据导入功能后,点击载入结果,打开保存好的转换后的数据,再点击预览。预览查看时,如果想接下来直接导入库,则不能关闭数据导入窗口。因为库中现有的数据中,几乎没有原水管网数据,转换后的原水管网数据可以导入到库中,具体操作如下图3.2普通给水管网处理3.3道路中心线导入处理4、处理新旧管线连接测量数据导入GIS系统数据库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每批次的测量数据的起止点与GIS系统中该位置的管网进行接边等处理。本步操作需要在CS系统中进行,使用数据编辑等工具。详细操作参见CS系统操作手册。


    注意事项

    本文(供水管网测量数据导入规范V10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