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5726078       资源大小:125.98K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

    1、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历年岩石学考试重点变质岩部分一、名词解释1.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1)变质作用:由地球内力作用下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 已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 发生转化的作用。(2)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2.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1)接触变质作用: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带上,由于高温、溶液的影响 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

    2、用: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压力下,使岩石发生破碎的变质作用。(3)气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热水溶液和气体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 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4)区域变质作用:是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在地壳活动带发生 的变质作用。(5)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 岩石部分熔融,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 质作用中的高级作用。3.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 裂作用;(1)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 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2)变质结晶作

    3、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 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 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 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 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 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 3)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 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4)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 体,使岩石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5)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 变形作用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 即为变形 作用。结果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

    4、,应力消失后, 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破碎作用在地壳浅部, 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 会 发生破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4.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1)变余结构: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 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结构。 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 是恢复原岩 的重要证据。(2)变晶结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是 变质岩中最常见之结构。(3)碎裂结构(变形结构):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4)交代结构:指一个变质矿物和矿物集合体被另一个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取代 的现象,在取代过程中有物质成分的交换和结构的

    5、改组。5.变余构造,变成构造;(1)变余构造:变质后,仍然保留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是恢复原岩的标志。(2)变成构造: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构造。6.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构造,眼球 状构造,线状构造;(1)板状构造:又称为板劈理是重结晶程度很低(隐晶质)的低级变质岩典型 的面理形式。通常由密集的间隔平面(劈理面)显示,沿着劈理面岩石容易裂开 呈平整、光滑但光泽暗淡的板片。(2) 千枚状构造:面理由细小(多小于0.1mm的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重 结晶程度比板状构造高, 但肉眼仍难以识别矿物颗粒。 岩石易沿面理裂开, 劈开 面不如板劈理面平整, 但有强烈丝绢光泽

    6、(绢云母、 绿泥石等片状硅酸盐矿物造 成)。千枚状构造的明显特征是存在折劈、微褶皱和扭折带。(3) 片状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mn)的片、 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 比千枚状构造差些)。(4) 片麻状构造:又称为片麻理。与片状构造相同点是岩石重结晶程度高,矿 物肉眼可识别。 不同点在于粒状矿物含量高, 板片状、 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 向分布。片麻状构造的特点是岩石沿片麻理无特别强烈的裂开趋势。(5) 条带状(层状)构造:又称为条带状构造或成分层,是由不同成分、不同 结构的浅色与暗色层 (或透镜体)互层构成的面状构造

    7、。 广泛出现在区域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之中。(6) 眼球状构造:特点是眼球状巨大颗粒或颗粒集合体在基质中定向分布。见 于动力变质岩和混合岩中。(7) 线状构造:即线理,是岩石中各种线状要素的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可有 不同期线理,按先后顺序以L1、L2、L3等记录之。按线状要素的不同,线理可分 为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等 3类。7.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 1)动力变质岩: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域变质岩:原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 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 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

    8、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 4)接触变质岩: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5)交代变质岩:热的气体和溶液作用于已形成的岩石,使其产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8.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石岩,变粒岩,麻粒岩, 榴辉岩;(1)板岩:具有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主要是泥质岩、粉砂岩或者中酸 性的凝灰岩,经过轻微变质, 原岩矿物成分基本无重结晶作用或者只少部分重结 晶,主要是脱水、硬度增高。(2)千枚岩: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原岩泥质岩、粉砂岩或者 中酸性凝灰岩,经过低级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3)片岩:具有片理

    9、构造的浅变质岩。( 4)大理岩: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白云石为主) 50的变质岩,石灰岩、 白云岩等碳酸盐,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5)石英岩:Q85%的变质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 6)角闪石岩:1矿物特征:含角闪石+斜长石,石英较少或无角闪石等暗色矿物50%,矿物 成分除 Am、Pl 外,常见铁铝榴石、绿帘石、黝帘石;2原岩基性岩 ( 侵入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 ) ,富铁白云质泥灰岩中高 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7)变粒岩:含长石、石英较多( 70%),且长石 25%;云母或其他暗色矿物 较少(30%),具细粒等粒粒状变晶结构(1mm。原岩一粉砂岩

    10、、岩屑砂岩, 基性酸性凝灰岩及少量中酸性喷出岩经过中高级变质作用形成。(8) 麻粒岩:高温、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岩石中含水矿物 (Bi, Am) 均不 稳定,含量少,或不出现。( 9)榴辉岩:超高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成分主要有绿色的绿辉石+ 粉红色的石榴石典型榴辉岩不含长石,可以含少量石英,常见蓝晶石、辉石、金 红石、尖晶石等。9.混合岩,基体,脉体;( 1)混合岩: 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 熔融的长英质组分和原岩中难熔的组分, 在新的条件下互相作用和混合,形成不同成分和形态的岩石,统称为混合岩。(2)基体:又称古成体,指残留的变质岩基体 (高级或中高级区域变质岩 , 主要 是斜长

    11、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 ) ,具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定向构造,颜色深。( 3)脉体:又称新成体,指新生的不同数量的长英质脉体,通常是花岗质或长 英质的伟晶岩、细晶岩等,颜色较浅。10.变质带,递增变质带,变质相,变质相系。( 1)变质带: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变质岩的矿物成分随 之发生变化, 因此变质岩的矿物组合能反映变质作用的强度, 且变质作用的强度 在空间上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变质强度带。( 2)递增变质带:在一个变质地区,化学成分相似的岩石中,其矿物成分在空 间上的规律变化可以反映其受到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 利用等化学 系列变质岩中随着温度增高、

    12、新矿物相依次出现来划分的变质强度带,( 3)变质相:一个变质相是指类似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的所有变 质岩的总和,其矿物组合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有固定的、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4)变质相系: 每一个变质地区可以用一系列的变质相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这种系列称为变质相系。二、简述题1.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P、T、流体、时间)(1) 温度:温度实际代表热量,是变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是最重要的因素,绝 大多数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增加的条件下进行。温度能够导致作用包括:导致重结 晶作用、促进矿物之间 的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与矿物组合;导致温度升高 的热源包括地热、岩浆侵入热、构造运动、地球内部物

    13、质的相变释放能量和放射 性元素的衰变能。(2) 压力:包括静压力(均向压力)、粒间流体压力、应力(定向压力)。其中应力对岩石的作用为:A.在超过岩石弹性和强度极限时,会使岩石变形和破裂, 产生节理、裂隙、劈理构造,甚至破碎;B.岩石中的矿物会晶格变形、晶体破 裂,矿物可以在垂直于应力的方向上平行排列,形成片理 ;C.可以提高变质反应进行的速度。(3) 具化学活动性流体:粒间流体约占岩石体积的1-2%,其成分除H2O CQ Q外,还有其他成分,如盐酸、硫化氢等,具有很大的化学活动性(酸性或者碱 性)。在P、T较高时,会形成超临界流体,具有更大的化学活动性。对岩石变质 的作用为:(a)溶剂:促进岩

    14、石中一些组分的溶解、迁移,变质反应进行;(b)流 体直接参与变质反应,直接影响变质作用,影响变质反应的方向与进度。(c)流 体有利于岩石的部分熔融,岩石的熔点随H20增加,熔点下降。流体的作用应同 T、P等因素综合起来,会引起新成分的形成和结构构造的改变(4) 时间。在实验室的化学反应都是瞬间实现的,但是在地球系统的化学反应 则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完成的。在实验室短时间内无法发生的变质反应和变质 作用(以天、月计算),在地球系统的地质演化历史中是可以发生的(以 Ma为单 位),以百万年为单位。2.变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与特征(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 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15、,其他类型变质作用例如冲击变质和复变质作 用),回答提示:每种变质作用的定义、哪些主要因素起作用,产生的结果。变质作用(分类)分布、产状成因及控制因素变质方式P/T比及代表性岩石接 触 变 质热接 触侵入体与围 岩接触带岩浆热温度为 主挥发 分重结晶很低角岩矽卡岩接触交代岩浆热、挥发分重结晶、交 代动力变质 作用断裂带构造运动偏应力变形、动态重结 晶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气液变质 作用岩体、矿脉等 附近岩浆的挥发分,地 壳内的热水化学活 动性流 体、温度交代蚀变岩、云英岩区域变质古老的结晶造山作用,受温度、重结晶、变形、交宽泛宽泛作用基底、造山带压力(负荷压力)、 应力和化学活动性 流体控

    16、制代等混合岩化 作用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 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 中的高级作用。埋藏变质 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包括火山物质),被埋藏到一定深度,引起温度和 压力的升高,从而产生变质作用。由埋深引起,应力作用不明显,埋藏 变质的温度、压力条件较低,一般出现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组 合,普遍发育变余组构。洋底变质 作用洋中脊附近的岩石由于受到来源于洋中脊地幔对流的热和自上而下的 热卤水的影响发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自上而下主要为沸石相、 葡萄石 绿纤石相和绿片岩相,深部也可出现角闪岩相,为低压相系,由于洋 底

    17、扩张洋底变质作用的岩石遍布整个洋底。冲击变质 作用发生在陨石冲击星体表面时产生的冲击坑中, 它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 的,压力可达数十到上百个吉帕(GPa),温度可超过10000C。因此它 是在瞬时高温和动态高压条件下发生的特殊类型变质作用出现了一些 特殊的高压变质矿物,如:柯石英、斯石英。3.举例说明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反应,交 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1) 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 方式。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2) 变质结晶作用和变质方应: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 保持固态条件下使

    18、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一般通过特定的化学反 应来实现,这种化学反应称为变质反应。包括同质多象转变和形成新的矿物组合。(3) 交代作用:由于流体的迁移使固态岩石与外界产生复杂物质交换,从而改 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变质方式。(4) 变质分异作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来均一的岩石发育出不同矿物集合 体,使岩石出现不均一的现象,称为变质分异作用。(5) 变形和碎裂作用:在应力作用下的一种变质方式1变形作用一一岩石和矿物所受的应力超过弹性限度时产生塑性变形, 即为变形作用。结果一一岩石和矿物基本保持原来的连续性,无破碎现象,应力消失后,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2破碎作用一一在地壳浅部,岩石和矿物

    19、所受的应力大大超过其弹性限度时,会 发生破裂、裂开的变质作用方式。4.变质岩化学成分的主要特征(1)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原来岩石的成分,若有交代作用发生,则会有组 分的带入带出,与原岩相比将会有很大的变化。(2) 化学成分主要是 SiO2、TiO2、AI2O3、Fe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O H2O CO2 P2O5与岩浆岩一样。(3) 不同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差别较大,正变质岩变化范围小,而副变质岩的化 学成分变化较大。(4)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可帮助了解原岩类型、变质作用与交代作用的特点。5. 举例说明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征以及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 (原岩的化学成分

    20、和变质条件(P-T,流体等)(1) 变质岩矿物成分的特征1) 出现一些岩浆岩、沉积岩中都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 十字石、矽线石、蓝晶石、硅灰石等,它们分别产出于不同的 P-T条件。2) 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矽线石、绢云母等。3) 出现比重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石、绿辉石。4) 变质岩中的矿物常发育变形现象。5) 变质岩中含(0H的矿物与岩浆岩相比更发育。6) 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也较发育。(2) 变质岩中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一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P-T,流体等)1原岩成分是决定因素,决定了变质岩可能出现

    21、何种矿物。女口,原岩为硅质石灰 岩,成分为CaO CO2 Si02,变质后形成大理岩一一可以含有方解石、石英、硅 灰石。2变质条件(P-T,流体等) 决定了具体何种矿物出现。例如上述的硅质石灰岩,经热接触变质作用后,若P=1bar,T470 C,形成方解石、硅灰石,或者石英 + 硅灰石。6.研究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的重要意义(1) 反映形成过程;(2) 反映变质作用类型、因素、方式、变质程度,例如动力变质作用具有碎裂 结构;(3) 为原岩恢复提供证据,如变余杏仁构造;(4) 可以作为命名的依据,如片麻状构造岩石命名为片麻岩;(5) 对水文和工程有影响,如应力下板理、片理等有利于水文,而不利于工程。

    22、7.变晶结构的详细划分主要结构划分标准详细分类变余结构原岩为岩浆岩变余斑状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 岗结构原岩为沉积岩变余砂状结构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相对大小分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 变晶结构按变晶矿物绝对大小分粗粒变晶(3mr)i、中粒(3-1mn)、细 粒(1mrh、显微(0.01mn)按变晶矿物形态划分粒状变晶结构(花岗变晶)、角岩结构、 鳞片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按照变晶矿物相互关系分包含变晶结构、筛状变晶结构、残缕结 构碎裂结构角砾状结构;轻微破碎碎裂结构:矿物有裂纹,边缘被碾细,但仍然保留矿物原形碎斑结构在极细的矿物颗粒中残留有较大的颗粒,分别被称为碎基和碎斑。碎斑有撕

    23、碎的边缘、裂隙等,波状消光。糜棱结构应力更强,矿物几乎全部破碎呈微粒状;具定向性, 似流动构造,可以残留有少量稍大的刚性;矿物碎块, 可以被磨圆呈眼球状。交代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蚕食结构、交代残留结构、交代 净边结构、交代穿孔结构、交代蠕虫结构8.变成构造的主要类型(定向构造和不定向构造)(1) 定向构造:1面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层状) 构造、眼球状构造。2线状构造:拉伸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2) 不定向构造:块状构造、斑点构造、瘤状构造、角砾状构造。9.按照变质岩化学成分,可以将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泥质变质岩,长英质变 质岩,钙质

    24、变质岩,基性变质岩,镁质变质岩),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 征(1) 泥质变质岩:原岩为泥质沉积,主要矿物是云母,化学成分以富含铝,钾 为特征。1AI2O3过剩(K2C不足)的泥质变质岩:原岩以高岭石,蒙脱石黏土为主。特点 是含富铝矿物(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中低温时无钾长石,高温时(麻 粒岩相、辉石角岩相等)出现钾长石;220剩(AI2O3相对不足)的泥质变质岩:原岩以水云母粘土为主。特点是 含钾长石,中低温时无富铝矿物,高温时出现富铝矿物(夕线石、堇青石、石榴 石等)。I中低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不共生,两类泥质岩矿物组合明显不同。U高温时富铝矿物与钾长石共生,两类泥质岩矿物组合相同

    25、,仅矿物含量有差别: 铝过剩的泥质变质岩富铝矿物含量高、钾长石少;钾过剩的泥质变质岩则相反, 钾长石咼而富铝矿物少。(2) 长英质变质岩:主要矿物是长石和石英,原岩可能为长石砂岩,长石石英 砂岩,酸性凝灰岩,酸性岩浆岩等。1化学成分与泥质变质岩显著差别是SiO2含量高,通常K2O剩、AI2O3不足。2矿物成分特点是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物组合与 K2O剩的泥质变质岩相同。(3) 钙质变质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白云石,也有透辉石,透闪石和钙铝榴 石等钙,镁硅酸盐矿物,它们的原岩相当于各种石灰岩,白云岩和泥灰岩。1化学成分最显著特点是CaO含量高,可含一定量的MgO FeO AI2O3、SiO2。2

    26、矿物成分以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和钙镁硅酸盐矿物(硅灰石、透 辉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等)为主,可含一定量钙铝硅酸盐矿物(绿帘石、 方柱石、钙质斜长石、钙铝-钙铁榴石、符山石等)及石英。(4) 基性变质岩:特征矿物有斜长石,普通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主要原 岩是基性火山岩及化学成分相当的杂砂岩和铁质白云质泥灰岩等。1化学成分特点是MgO FeO CaO含量高,含一定量AI2O3。2矿物成分特点是富含斜长石和绿帘石、 绿泥石、单斜辉石、单斜闪石(透闪石、 阳起石、普通角闪石)、斜方辉石、铁铝-镁铝榴石及黑云母等铁镁钙的硅酸盐、 铝硅酸盐矿物,可含一定量的石英。(5)镁质变质岩:不含长

    27、石,富含镁质矿物如蛇纹石,滑石,直闪石,菱镁矿, 水镁石等。原岩是橄榄岩,纯橄岩,辉石岩等超铁镁岩石及化学成分相当的沉积 岩。1化学成分特点是富 MgQ FeQ 贫CaO AI2O3和Si02。2矿物成分特点是缺乏长石、石英,富含富镁铁的矿物(蛇纹石、滑石、水镁石、 菱镁矿、直闪石、镁铁闪石、紫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黑云母、铁铝-镁铝榴石等)。10.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可以将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动力变质岩,区域变 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 如第二题。11动力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枚岩)(1) 构造角砾岩:指断裂带中,受到应力成糜棱状的碎块发生过

    28、位移(剪切、 重力作用下)。(2) 碎裂岩:具有碎裂结构或碎斑结构的岩石,尚未达到糜棱岩阶段,以碎裂 程度较高而区别于构造角砾岩。为碎块 +细粒基质。(3) 糜棱岩:指具有糜棱结构和定向结构的岩石,有错动和研磨。(4) 千枚岩:强烈挤压下形成的千枚状糜棱岩。其特征与坚硬致密的糜棱岩有 名明显的不同。12.区域变质岩分为哪些类型(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角闪石岩,变粒岩,麻粒岩,榴辉岩),每种类型的原岩、成分、矿物、结构构 造、分布等特征。分类原岩变质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分布板岩泥质 岩、粉 砂岩或 者中酸 性的凝 灰岩轻微变质 (浅变质)基本无重结晶作 用或者只少部分 重

    29、结晶,主要是脱 水、硬度增咼;有 时板理面上有少 量云母、绿泥石等 新生矿物。致密、隐晶 质,矿物颗 粒细板状构造北方滹 沱群,南 方板溪 群、昆阳 群千枚岩泥质 岩、粉 砂岩或 者中酸 性凝灰岩,低级变 质,程度 比板岩稍 高原岩矿物成分基 本上已全部重结 晶,主要由细小 的绢云母、绿泥 石、石英、钠长石 等新生矿物组成, 若原岩中FeC较 多,可以出现硬绿 泥石、黑云母,细粒鳞片 变晶结构, 颗粒平均0.1mm片理面上具 有明显的丝 绢光泽,常 具小褶皱构 造,千枚构 造片岩类型复 杂,超 基性中级变质 作用矿物:片状矿物一 厶母,绿泥石, 滑石;柱状矿物一显晶质等 粒鳞片变 晶结构,或片

    30、状构造岩、基 性岩、 各种凝 灰岩和 含杂质 砂岩、 泥灰岩、泥 质岩片麻泥质岩 岩、粉砂岩、砂岩和中酸性 岩浆岩、火 山碎屑岩阳起石,透闪 石、普通角闪石 等;粒状矿物一一 长石,石英等;有 时含有石榴石、十 字石、蓝晶石等特 征变质矿物的变 斑晶。般:片状 矿物或柱状矿 物30%粒状矿物 常以石英为主,可 含一疋量长石,长 石 25%基质为鳞 片变晶结 构的斑状 变晶结构长石(钾长石+斜 长石)+石英50%,长石25%片状和柱 状矿物为云母、角 闪石、辉石,可含 特征变质矿物,若 长石少,石英增加 则过渡为片岩。粒度粗,一 般1mm中 粗粒鳞片 粒状变晶 结构片麻状构造变粒xJU岩大理岩石灰 岩、白 一 g冷厶岩等 碳酸盐岩区域变质 或热接触 变质作用碳酸盐岩矿物(方 解石、白云石为 主)50%;少量 特征变质矿物蛇 纹石、透闪石、透 辉石、金云母、镁 橄榄石、硅灰石粒状变晶 结构块状构造, 或条带状构 造石英岩石英砂 岩或硅 质岩Q8%,含少量长 石、绢云母、绿泥 石、白云母、黑云 母等粒状变晶 结构块状构造, 时具条带状 构造斜 长 角 闪岩/角 闪 石基性岩 (侵入 岩、喷 出岩、火山碎 屑岩) 富铁白 云质泥 灰岩中一咼温 区域变质 作用含角闪石+斜长 石,石英较少或无 角闪石等暗色矿 物50%,矿物成 分除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考研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