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 资源ID:5715372       资源大小:92.37KB        全文页数:1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1、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1.朗读思考: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2.赏读交流: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

    2、画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引读,指导背诵 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

    3、,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引导回顾: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

    4、去” 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五、作业: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第2课 风筝 1.会认5个

    5、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

    6、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

    7、”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

    8、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

    9、找出来,齐读。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10、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

    11、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亲情。自我解剖。封建教育。科学思想。宽恕别人。儿童教育。2.教师点拨 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

    12、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

    13、而“只得沉重着”?“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

    14、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四、作业 “探讨与练习”之三。五、教学反思第3课 遍地黄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

    15、词义。蜷缩:蜷曲而收缩。沮丧:灰心失望。绽:裂开。豁亮:宽敞明亮。阴晦:昏暗,阴冷。酣畅:畅快。恍觉:不真切,不清楚。乍:忽然。诧异:觉得十分奇怪。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第一部分(1-2) 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3、学生朗读,齐读。第二部分(3-4)1、自由朗读。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

    16、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第三部分(5-8)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

    17、解句中“阳光”的。(2)练读。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2、拓展练习第4课 小塘春色一、教学要求 1.认读“嫌、弋、柬、倩、粼”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

    18、了小塘春色.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 (板书 旖旎明媚 )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 ”,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先自己读再交流。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

    19、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1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四)感情朗读 习作1 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内容具体生动一、了解教学目标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它给你带开了哪些乐趣呢?三、明确要求,选择材料。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画出习作要求。

    20、2.说说这篇习作有哪些要求,全班交流。内容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乐趣。写作内容清楚,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四、选择材料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给你带来哪些乐趣?同学们广泛选择材料,大家一边选择一边评议,说说哪些材料选得好,好在哪儿。五、指导写作1.范文引路。(1)出示范文我是一个相声谜学生自读范文。(2)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3)老师讲评范文。2.学生选择一件事,说说它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不够。教师点拨小结。3.指导编写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写作提纲六、出示写作要求。1.拟题简洁新颖。2.紧扣题目写作。3.叙事具体,突出给自己带来的欢

    21、乐。七、学生打草稿。作业布置打好作文草稿八、自评自改九、工整誊写十、作文讲评语文活动11.体会引号的用法。2.积累运用诗句、成语。3.朗读背诵名言。积累运用诗句、成语一、我知道体会引号的用法。(1)学生齐读句子。(2)小组交流引号的用法。(3)全班交流第一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引用;第二个句子是强调。引号还有另一种用法,表示否定或讽刺。二、我会读1.学生认真阅读文段,完成练习。2.小组、全班交流。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三、百宝箱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名人名言。3.练习背诵。四、课堂小结巩固复习,完成基训第5课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

    22、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

    23、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flash古诗背景(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

    24、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

    25、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6、。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看事情不单要看它的内部,还应看它的外部,不仅要看局部,还应看全局。三、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 生背诵观书有感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生:能!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翻开课本,看字词。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生默写并自查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


    注意事项

    本文(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