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5714105       资源大小:108.3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

    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神农”的传说1农业的起源(1)区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2)农作物:粟和水稻。(3)传说:“神农能殖嘉谷”,创制耒耜,教民耕作。(4)史证: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的农耕实践。2农业的地位(1)农耕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3)汉代:牛耕逐渐

    2、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

    3、僚及豪强霸占良田。(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影响: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1)目的:古代国家通过征收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2)标准: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3)形式:田亩税和人头税,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4)结果:赋税征收使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赋税成为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徭役(1)基本含义: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积极作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3)消极作用:使

    4、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古:传说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黄河等。2历史文献(1)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2)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3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

    5、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易错提醒1“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2“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

    6、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轻巧识记1古代农业经济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名师点拨1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2全面认识均田制(1)前提: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2)目

    7、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3)实质: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3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材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8、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教你读史材料中关键词“伐木”“火耕”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提示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教你读史材料二中的图片隐含两层信息: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图中工具为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由此分析其现象和性质。提示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

    9、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教你读史材料中关键词“亡日休息”“水旱之灾”“急征暴赋”“取倍称之息”反映出农民的现状。提示赋税沉重;自然灾害;

    10、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布,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教你读史注意“农夫”与“妇人”的不同分工,据此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反映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

    11、很容易破产。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影响小农经济发展

    12、的因素1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三、对中国古代赋税的认识1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行政的经济基础。2赋税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一般来说,

    13、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一些比较宽松的政策,减轻对农民赋税的征收。当社会经济得到恢复,统治阶级就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属性所决定的。3中国国家赋税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性。首先,它是在人类出现私有财产、产生阶级和发生对抗,需要有一种凌驾其上的力量即氏族领导集团(后来是国家)时,逐渐演变而成的。其次,赋税征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题组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解析:选A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

    14、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解析:选D根据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此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刀、石斧。题组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力役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解析:选C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

    15、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到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4对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而言,土地是最宝贵的财富,土地的所有权影响着人们对土地开发的投入以及劳动生产的热情。下列对土地制度的认识有误的是 ()A井田制是我国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B土地私有制是地权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根源C均田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D历代王朝通过田制改革,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解析:选D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不可能根除,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题组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5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

    16、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 B曲柄锄C曲辕犁 D翻车解析:选C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判断这种农业工具主要是用于耕土,同时能够调整耕地的深浅,故该农具为曲辕犁。6“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漕渠C白渠 D坎儿井解析:选A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具有灌溉、防洪综合效能的水利工程,由“蜀沃野千里”可知是李冰修筑的都江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以图证史,解读图片”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右图为1999 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邮票。对其

    17、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D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解析:选C汉代的“二牛抬扛”耕作法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上的进步,C项正确。铁犁牛耕开始于春秋时期,B、D两项均与曲辕犁有关。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选B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

    18、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解析:选C“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强调了耕作时间和季节的重要性;“用粪犹用药也”强调的是施肥的重要性。这样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高产,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项。4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

    19、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 B分散性C连续性 D脆弱性解析:选D从“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等信息可看出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选B“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灌溉的翻车,故B项正确;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筒车、风力水车是依靠水力和风力的灌溉工具。6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认识错误的是 ()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

    20、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解析:选D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7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五谷六畜 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解析:选B材料中“种谷”“树桑”“鸡豚狗彘毋失其时”等信息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8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

    21、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解析:选B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反映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1)材料一反映

    22、了什么生产技术?(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8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8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看出为牛耕技术。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白居易诗句的含义。第(3)问,农业的发展条件从生产工具、技术、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回答。答案:(1)牛耕技术。(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教学案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