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上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5691514       资源大小:28.82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上全册教案.docx

    1、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上全册教案机械和工具一、 我们常用的工具与打开盖子的工具教学目标: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教学用具: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从而引导到需要些什么工具上。二、教师提出问题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了些什么事情?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好记录。分组发言共同

    2、评论。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学生自由描述再当众表述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分组记录:(表一)工具名称使用方法可心以完成的工作二、试用工具1、 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再分组表述及演示)要求:用不同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 打开油漆桶2、 打开一瓶饮料(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3、 通过观察着重让学让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四、课堂小

    3、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2、 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3、 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1、 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2、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杠杆能省力吗?1、 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

    4、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2、 如何将使用杠杆尺。(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3、 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P6)4、 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5、 分组分析统计数据。省力杠杆不省力杠杆四、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五、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

    5、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课后反思:螺丝刀刀柄的秘密教学目标:1、认识螺丝刀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方便。2、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那里。教学重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哪里。教学难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教学用具:螺丝刀、钩码、铁架台、水龙头、滑轮。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观察螺丝刀的构造,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观察议论,发现其特点)二、新授1、 先出示一点方向盘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个轮和一个轴。2、 再结合方向盘让学生与螺丝刀对比,看两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与不同之处。3、 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什么叫轮轴。(像螺丝刀一这样,由一个较

    6、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4、 体验活动:体验哪种方法更省力。(1) 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2) 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三、轮轴的研究。1、 实验操作:(1) 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2、 扩展练习。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也生产带来了哪些方便?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还和到很多利用轮轴来帮助我们生活与学习的。你可

    7、以把你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让他和你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运用到轮轴的地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动滑轮定滑轮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新课。利用挂图让学生了解在码头,那些庞大的货物是怎样被装上船和运上岸的。(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指名表述说出自己的看法)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1、 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8、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2、 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1) 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2)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5、 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三、会移动的轮子。1、 认识动滑轮的下义。2、 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3、 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四、拓展训练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起重

    9、机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2、知道滑轮在生活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认识共工作的原理。3、学会开动脑筋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些小问题。教学重点:知道定、动滑轮是如何工作的。教这难点:认识其工作的原理。教学用具: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二、解决问题1、 滑轮组的作用。观察结构图P122、 实验探讨滑轮的作用。(1) 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下动滑轮组

    10、成的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结合图)(2) 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3)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交老师检查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三、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3并将游戏结果用表格作好记录。四、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在斜坡上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3、 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11、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用具:圆筒、层板、教学过程:一、 结合生活导入新课。在家都上过缙云山吧?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2、 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如: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3、 定义: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并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

    12、)(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1)斜面的状况ABCDE使用力的大小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四、我的自行车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

    13、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五、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教后反思:形状与结构一、 抵抗弯曲教学目标:1、 认识弯曲参生的原因。2、 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3、 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问题。教学重点: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教学难点: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教学用具:纸、回形针、尺子、钉子、木板教学过程:一、 置疑导入新课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

    14、己的想法和意见)二、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1.、教师提出问题: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3、针对学和参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 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2) 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 表格设计:表1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

    15、4、 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5、 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三、 平放还是立放。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四、 课堂小结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增强抗变曲能力教学目标:1、 识弯曲参生的原因。2、 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3、 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问题。教学重点: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教学难点: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教学用具:瓦楞纸、

    16、纸、铁钉、金属泊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二、 瓦楞纸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1、 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分组感知纸的特性)2、 实验一: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

    17、)三、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1、 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2、 测度记录:形 状预测抗弯曲能力实测抗弯曲能力3、 小黑板出示问题:(1)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3) 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四、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拱形的

    18、力量教这目标:1、认识拱形能够大地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2、通过实验知道拱形提高抗弯曲的能力是如何得来的。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教学难点:拱形如何加强抗弯曲的能力。教学用具:纸板、铁片、图片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二、 拱形承受压测试。1、 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3、 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

    19、形状有什么变化。4、 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三、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1、 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2、 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3、 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四、 长寿的石拱桥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框架结构教学目标:1、 认识框架结构能的优点是什么?2、 认识框架结构的作用是如何参生的。3、 发现生活中用到框架结构的地方。教学重点:认识框架结构能的优点是什么?教学难点:认识框架结构的作用是如何参生的。教学用具:一次性木筷、橡筋、剪刀、图文资料教学过程:一

    20、、 导入新课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 研究简单框架1、 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三、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2、 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4、 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5、 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

    21、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四、 小结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塔的研究教学目标:1、 认识到塔的优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2、 塔的结构是怎样发挥它的优点的。3、 能在生活中观察各种各样的塔,并去探究它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到塔的优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塔的结构是怎样发挥它的优点的。教学用具:图片资料、矿泉水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 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1、 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

    22、来。2、 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入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4、 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 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 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2、 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 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臆的猜 想,哪 些得到了证实?哪 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桥的研究教学目标:1、 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桥,主要类型是些什么。

    23、2、 知道拱桥的特点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拱桥的特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拱桥参生力的原理是什么教学用具:木块、线、支架、图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二、 美丽的彩虹桥拱桥。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1、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三、 拉索桥1、 观察拉索

    24、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2、 以实示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朝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3、 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1)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2)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三、结合 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

    25、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热和燃烧一、 热起来了教学目标:4、 能体会到我们身边有那些物体能发出热5、 物体发出热的方式有那些。6、 养成乐于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物体发出热的方式有那些。教学难点:物体发出热的方式有那些。教学用具: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观看几种发出热的图片:太阳、灯、火、运动(参生问题这些热是从那里来的?)二、 让我们热起来1、 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以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做?)运动、吃东西、烤火、在太阳下2、 这些方法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太阳为我们带来

    26、了热、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衣服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三、 衣服能给我们带来热吗?1、 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学习知识时与生活结全起来)(1) 晚上,当我们进被窝时,你的感觉是什么?(2) 而当我们早上起来时,你感觉又是怎样的呢?同样晚上再次去睡时被窝还热吗?这一连串的问题让你对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参生了怀疑?(3) 衣服究竟能不能发热?同组的思考并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2、 分级讨论制定实验方法,再在班上表述大家评论其可行性。3、 对设计合理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班上推广,并开展实验。4、 对自己的实验作汇报。(1) 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2) 衣服会自己产生热吗?(3) 多穿些衣

    27、服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5、 根据提问和自己的实验思考以上问题。四、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衣服并不能自身发出热量。而热量却来源与我们的自身,那我们身体里的热量又是怎样参生的呢?同学们可下去思考和查一下资料教学反思:哪杯水温高教学目标:7、 能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认表方法。8、 知道如何保管温度计,培养爱护器材的习惯。9、 知道热量可以相互转递。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认表方法教学用具:玻杯、温度计、开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桌上有两杯水,它们是同样多的。同学们猜测一下,它们的温度一样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的温度是否相同,对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对杯分

    28、别编号记下两杯水的温度)1、 产生问题,如果把这两杯水混合,将会有什么变化?水温将是多少呢?(请学生猜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并分别写下自己的猜想)2、 实验:把两杯水混合在一起,拿温度计测一测,看结果怎样?3、 两杯同样多的的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水温变化有什么规律吗?4、 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第一杯跌水是第二杯的两倍。如果在两杯水中加入同样多的凉水,这两杯水的温度还会一样吗?哪杯水的温度高?5、 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小组讨论一份详细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珠实验方案,检测一下,混合后哪杯水的温度高?二、 研究质量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水温变化。1、 温度相同的两杯水,第一杯中的水是第二杯的两倍。如果在两杯水

    29、中加入同样多的凉水,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2、 两杯混合后两杯水水温差异与什么因素有关?3、 做出推测,并说说推测理由。4、 小组议论方案。5、 实验并记录。6、 结果怎样?有什么新发现?7、 你们还相研究什么问题?三、 思考延伸1、 看书上最一个问题,混合后,哪杯水的温度高?2、 做出推测,并说理由。3、 还有什么问题?教后反思: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10、 经历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关于热递的推测的活动过程。11、 能获得液体、气体及固体不同的热传递方式的认识。12、 深入思考,乐于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点:能获得液体、气体及固体不同的热传递方式的认识。教学难点:能获得液体、气体及固体不同的热传递方式的认识教学用具:红色热水、无色冷水、不锈钢勺、热水、蜡烛油、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过程:一、 导入我们知道一杯冷水与一杯热水混合后,温度会发生变化。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呢?1、 想像一下热在冷水和热水之间是怎样传递的?2、 仔细观察冷水沿杯壁倒入红色水中的现象。3、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说说有什么新的想法。4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上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