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七年级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5690683       资源大小:573.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七年级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语文试题.docx

    1、天津市七年级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语文试题天津市七年级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潇湘(xio) 朝晖夕阴(hu)B . 谪守(d) 忧谗畏讥(chn)C . 岸芷汀兰(tng) 樯倾楫摧(j)D . 宠辱偕忘(xi) 浩浩汤汤(shng)2. (2分)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人声鼎沸 挺而走险 亦复如是 磐石B . 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人迹罕至 讪笑C . 心会神疑 来势汹汹 慷慨淋漓 确凿D . 惹人注目 回环曲折 锋芒毕露 逼侠二、 其他 (共2题;

    2、共21分)3. (6分)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_的笑容 _的生活 _的火光_地拥向河岸 悄悄地_ 得意地_4. (15分) (2017九下南京开学考)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既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即使“曲高”,也“和者众”,50、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

    3、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这个节目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大范围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1) 请你用正楷字把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面。品生活之美(2) 第_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改为_。 (3) 第_句重复啰嗦,修改建议:_。 (4)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观众追捧的原因有哪些? 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5. (8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_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斯是陋室,_。苔痕上阶绿,草色

    4、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海子之悲的词句是_ , _。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后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两句诗是_ , _。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6. (4分) (2017九上武冈开学考)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_中,讲述了“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等一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故事,使人酣畅淋漓;现代作家_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迂腐、穷酸的读书人形象,令人唏嘘感慨;英国戏

    5、剧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设计了鲍西亚和吝啬鬼_(人名)斗智斗勇的情节,让人拍案叫绝。(2) 名著骆驼祥子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_。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6九上江苏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还要全家人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材料二:80后网友“过

    6、眼云烟”表示,像老一辈人那样扫墓,不仅浪费钱,还破坏墓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方式。他想去爷爷生前喜欢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用DV把那里的风景录下来,然后再买束花,去墓园里祭拜他,告诉他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让他在天堂安心。材料三: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在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一方面是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还因为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回家扫墓,而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1) 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依据材料,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7、2) 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7分)8. (21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张小萌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

    8、。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老康,我老了啊。”“老朱,我也老了。”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

    9、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

    10、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三十七年了。”老康说。“三十七年啊!”老朱说。“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

    11、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

    12、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原文有删改)(1)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_。_。(2) 第_、_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第二次是_。 (3)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4) 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第段耐人寻味,

    13、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9. (36分) (2017七上西宁月考) 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下列问题。(一)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二)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三)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1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四)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5、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六)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

    16、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 给下面划线字注音。_发髻贮蓄水藻(2)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3) 用“”把第(四)段文章划分为三层 (4) 阅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_。请赏析下列的句子。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_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_(5) 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山的特点。 (6) 文段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7) 请赏析下列的句

    17、子。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8) 阅读第(六)段,回答下列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并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本段话的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试找出一句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 (2019兰州)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18、怠。录毕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

    19、,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注】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 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之意。【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_(填序号)。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

    20、。【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之意。(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 . 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 . 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 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21、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1) 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 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1) 也是一种爱,(如沉默 , 放手,等待,尊重,严厉,唠叨,放弃,惩罚),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的一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曾让许多人引为经典。其实生活处处

    22、皆风景,只是一路走来的我们没有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从而忽视了生活中原本美好的东西。一道彩虹,一湾碧溪,一丛芦苇,是一道风景;一曲赞歌,一帧剪影,一次风采展示,是一道风景;而你自己其实也是一道精选的风景。只要你用心,生活何处无风景?请以“心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说真话,抒真情。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其他 (共2题;共21分)3-1、4-1、4-2、4-3、4-4、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5-1、四、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6-1、6-2、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1、7-2、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7分)8-1、8-2、8-3、8-4、8-5、9-1、9-2、9-3、9-4、9-5、9-6、9-7、9-8、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八、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11-2、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七年级下学期联考第二学月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