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业水平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5678142       资源大小:2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业水平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事物 )起源;发生(后面跟 “于”)。语境是说企业创新、 百姓乐业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丰富储备, 应用“厚积” 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 前提”是先决条件, 一般和“下”搭配;“基础”是以后发展的起点, 一般和 “上”搭配,所以此处应用 “基础”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 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语境是说企业创新活力 迅速涌现, 所以该处应用 “ 雨后春笋 ” 。志趣相投: 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思想相合。前者强调

    2、投缘,后者强调志趣相同。语境强调的是朋友之间志向相同,所以该处应用 “ 志同道合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把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筑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 气。B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用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 气。C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把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 气。D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用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灌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 气。答案 D解析 原句中途易辙导致成分残缺, 应在句首加 “作为” ,或在 “亿万劳动者 ”前加“用”, 这样“

    3、用汗水,浇灌 ” 更搭配,而不能用 “把”。排除 A、C 两项。B 项“坚守中 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 ”搭配不当。前一句意境说是 “汗水” ,后一句的谓语用 “浇灌 ”最 好。故选 D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在更为广阔的蓝天翱翔B翱翔更为广阔的蓝天C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 D在更为广阔的蓝海行驶 答案 C 解析 补写的句子主语承前省略,是 “中国经济的大船 ”。A、B 两项的谓语是 “翱翔 ”,与主语 “ 中国经济的大船 ”搭配不当,所以排除这两项。由前一句中 “ 必将”可推知是将来 时态, D 项“在行驶 ”是现在进行时态,错误,所以排除。故选 C

    4、。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 “舌尖上的中国 ” ?美食,抑或是情感?这些固然是观众追捧关注的 一个因素。但是,在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后面,很多人忽略了 可是,时至今日,劳动的概念已经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3而从事这些劳动的人们也往往与卑微低贱、冷嘲热讽联系在一起。4可是,不要忘记,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人的辛勤劳作,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默默付出,我 们是否还能如现在般的衣着光鲜、大块朵颐?5特别是,对那些最简单、最直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劳动,很多人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6其实“尊重每一

    5、个普通劳动者,珍惜每一个劳动果实”应该才是“舌尖上的中国”要传递 给我们的真谛。A BC D答案 B解析 介绍人们的劳动观念发生了变化; 主要介绍劳动的含义; 对从没有技术含量的 劳动者的冷嘲热讽; 介绍要尊重这些人; 介绍看不起没有技术含量的人; 介绍 “ 舌尖 上的中国 ”的真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介绍劳动的含义, 承接 介绍人们忽略的内容, 通过“可是 ”转折引出对没有劳动技术含量人的鄙视,然后引出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在人们 脑海中的印象,故 相连, 归纳 “ 舌尖上的中国 ” 的真谛。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

    6、5个字。 (3 分)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 “ 工匠精神 ”,得先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 “匠 ”,木工也; “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 “ 为巧 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 ” 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 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饰”,既要满足实用需求, ;另外, ,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答案 弄明白什么是“工匠” 还应满足艺术欣赏需求 ( 或:具备赏鉴品性 ) 工匠的 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解析 第处,根据“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 解释说 ”可知,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 “工 匠精神” ,得先弄明

    7、白什么是 “工匠”;第处,与 “要满足实用需求 ”对应,应该是 “艺 术欣赏需求 ” ;第处,根据 “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可知, “工匠的劳动要 有规矩有法度30个字。 (4 分)6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 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 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 “首次获得 ” 这个必要条件。 答: 答案 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解析 首先确立 “ 创造是 ” 的答题格

    8、式。其次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 “ 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 。再次筛选相关信息:首先介绍 “创造 ”的特点,再介绍创造的 两种类型;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 “ 首次获得 ” 。最后是整合,把中间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7仿照画线部分,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4 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 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答案 (示例 )如果你是一缕清风,就吹走一阵炎热。 (或:如果你是一束阳光,就洒下一片温暖。)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

    9、写 (本题共 2小题, 9分)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 B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 305 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C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他还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D苏辙,字子瞻,其父为苏洵,其兄为苏轼,他们三人并称“三苏”。解析 苏辙字子由,苏轼字子瞻。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芣苢中用重章叠句法

    10、,多次写芣苢茂盛样子的句子是“ ”;写采摘过程中,从茎上成把地握取的一句是“ ”;写采摘得很多,只得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取的一句是“ ”。(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 ”一句描写了麦收前天气的恶劣;“ , ”两句为我们呈现了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饮食。答案 (1)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薄言襭之 (2) 三夜阴霪败场圃 急炊大饼偿饥乏 多博村 酤劳苦辛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12 题。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 “王官采诗 ” 的说法值得注意。 “采诗 ”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

    11、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 诗经作为 “王官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 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 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足见 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汉书 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 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 这为人们理解 诗经 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 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 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 富人们

    12、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 蒹葭中第一句 “蒹葭苍苍 ” ,陆疏云: “蒹,水草也。 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 菼 ,一名 薍 ,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 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 薍 别草也。 ” 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 ,其 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 们思考判断 (“验之 ”)后所得出的结论。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 诗经成了一种 “博物志 ” 。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 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 “ 物” 而已,先秦以至后

    13、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 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 “事 ” 而做到 “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 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 “父慈子孝 ” 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 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 什么书,赵答诗经 ,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 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 “ 未见君子 ” 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 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 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

    14、击解释道: 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 “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 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 “编码 ”和“解码 ”,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 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摘编自谷卿 诗经里的物、事、情、理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

    15、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D魏文侯赐衣给太子,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文侯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解析 原文是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足见已将 诗经 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当作”不是“是”。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首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的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 序来推进的。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这是论

    16、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D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证使用诗经中的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 并且具有保密性。解析 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 只是引出话题, 不是论述诗经是“物”与“ 事” 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 谣,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B 在前贤著述启发之下, 陆玑撰成了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作者大量引用 毛诗故训传 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 。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做出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

    17、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D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解析 A 项条件与结果倒置。 B 项“ 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 ”于文无据。 D 项“只要 就”过于绝对。四、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 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3 14 题。蒹葭诗经 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18、,宛在水中 沚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这首诗前四句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的气氛,又表达了对意 中人深深的思念之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或“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解析 “对意中人 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错,诗中并未流露出 “绝望情绪 ”。 14这首诗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答案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 (

    19、或冷寂、萧索、凄凉 )的晚秋画面,衬托了主人公内心 的惆怅、失望之情。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17 题。材料一:瑞典皇家科学院 10月 3日宣布,将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 阿诺德和乔治 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 温特,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 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介绍,今年获奖的研 究成果主要涉及对蛋白质演化的控制,获奖者利用了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所需要的 蛋白质。阿诺德在 1990 年左右就提出了新理论, 1993 年完成了首个酶的定向演化实验,现 在已

    20、能用于开发新的催化剂。基于她的成果,人们可以通过更环保的方式来制造化学物质, 比如生产药物和可再生能源等。 史密斯在 1985 年研发出一种名为噬菌体展示的新技术, 并将 这一技术用于抗体的定向演化, 以制造出新药物。 基于这种新技术开发的第一批药已在 2002 年获得相关批准,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约 100 万美元,其中阿诺德获得一半,另一半由另外两位科学 家分享。 (摘编自新华网美英科学家分享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 )材料二: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 律,是对于化学的研究又并非只是局限于化学之道,而

    21、是可以用其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今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是如此。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 今年的化学奖得主受到进化力量的启发。 阿诺德在 1993 年进行了 第一次酶的定向进化,此后,她改进了常规方法。因此,阿诺德被誉为 “定向进化 ” 方法的 先驱。史密斯和温特则是在 “多肽和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 ” 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把生物的定向进化方式用于解决化学之道只是 “非常道 ”之一,更大的 “非常道 ”是阿 诺德本人甚至既不沾边生物,又与化学扯不上关系。她以前大学本科专业是机械与航空航天 工程,只是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才转向蛋白质工程研究。在生物与化学交叉学科领域,阿诺德 另辟蹊径,利用定向进化的方法研究蛋

    22、白质,从而获得按 “常道 ”难以获得的成果。当然,从 “道可道 ”的角度看,诺贝尔化学奖还是以化学的内容和化学家为主,从 1901 年至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 10次,获奖者达 180 位,大部分还是化学内容和化学 家获奖。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2018 诺贝尔化学奖的道可道与非常道 )材料三 :“原来在实验室改变基因是个缓慢的过程,自从有了阿诺德的酶类定向进化技术,只需 几小时就可以在试管里面实现。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研究员周佳海告诉记者。据介绍, 阿诺德发展了这技术,她大胆地改变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条件,这样基因在扩增的过程中就会 产生随机突变,从而改变了氧基酸,蛋白质也就改变

    23、了。这就相当于在实验室里可以人工快 速地进化蛋白质。这一工作有何意义呢? “就拿洗衣粉来说,以前去除污渍的蛋白酶,活性 比较低,可能需要在热水下使用,现在催化效率提高了,只需少量就可以发挥作用,而且在 冷水条件下就可以了。 ”周佳海说,对于化学家来说,借助这一技术,不仅可以使用新的酶 催化剂在实验室快速合成蛋白质, 而且还可以 “无中生有 ” 地生物催化形成碳硅键、 碳硼键, 来实现之前地球上并不存在的反应。过去,很多生物体内的天然催化剂难以进入工业应用, 定向进化技术通过改变其活性、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使其可以广泛使用。(摘编自解放日报 用化学的办法解开生物学难题 ) 15下列对材料相关

    24、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材料一似为一则简讯,陈述了新闻的基本事实和简要背景。B阿诺德被誉为“定向进化”方法的先驱,这与她不断改进常规研究方法不无关系。C酶类定向进化技术,提高了基因改变的效率,优化了生物体内天然催化剂的应用。D“定向进化”技术可用于药品制造和生产可再生能源,实现地球上并不存在的反应。无中生有 地生物催化解析 “ 实现地球上并不存在的反应 ”错。结合文本内容 “对于化学家来说, 借助这一技术, 不仅可以使用新的酶催化剂在实验室快速合成蛋白质,而且还可以形成碳硅键、碳硼键,来实现之前地球上并不存在的反应 ”分析可知,选项遗漏了 “之前 ”

    25、的时间限制。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特点是都利用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B科学家要取得难以获得的成果,必须另辟蹊径,必须用其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C交叉学科不仅会带来新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而且会带来学科的广阔发展和巨大成就。D洗衣粉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阿诺德酶类定向进化技术的意义,让抽象道理易于理解。解析 “ 必须另辟蹊径,必须用其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 ”不准确。 “另辟蹊径 ”“ 用其他方 式和技术来研究 ”说的是阿诺德以 “非常道 ”取得成功,而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 “必须 ”这 样, “1901 年至

    26、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统计就是例证。17以上三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答案 (1) 材料一以简讯形式侧重报道 2018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基本事实和简要背景,材料二侧重报道阿诺德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她的“非常道”,材料三侧重报道阿诺德酶类定向进化 技术的意义。 (2)三篇报道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的出发 点在让受众简要了解信息,材料二的出发点在深度挖掘科学家的成功之道,材料三的出发点 在让受众了解酶类定向进化技术的意义。六、写作 (4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

    27、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 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 有的说: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 也有的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 (统称“复兴中学” )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 立意;不要套作,不

    28、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部分先引用名言, 阐释前人对倡议大劳动的理解,交代了劳动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然后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揭示有些同学不 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有些人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前后对比,引起考生思考:劳动是财富 和幸福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什么现在有些同学竟然不愿意劳动呢?这种不 良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该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呢?作文的任务是 “ 写一篇演讲稿 ”家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题目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立场,考生要站在这一立场上进行写作。同时注意,对于不尊重、不 理解劳动的现象,不能一味责备、讽刺、嫌弃或抱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具体的建 议和意见,这才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新青年。作文立意 :热爱劳动,拥抱幸福;科技取代不了劳动;劳动与学习并行不悖;个体 劳动让生活更充实;劳动也是一门功课;人生在勤,不“劳”何“逸”;劳动体现的 是责任意识、实干精神。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学业水平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