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 资源ID:5669835       资源大小:82.65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1、(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四、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2、。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七、背诵诗歌 八、判断正误 1、独怜表现了诗人对滁州西涧春景的喜爱。() 2、幽字表现力诗人心情闲静。3、潮急导致舟自横,有着必然联系。4、舟自横表现力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2 一、导入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二、文学常识: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中盛唐之交一位杰出的

    3、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历任洛阳丞、高陵宰、鄠县令、栎阳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他的诗歌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潇洒自然,淳厚朴实,清远简净又有生机活泼,在唐代诗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说他的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苏东坡有一首诗甚至说:“乐天(白居易)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因此,韦应物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3.全班齐读。四、翻译诗歌 1.结合注释,翻译诗句。2.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4、。参考: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五、诗歌赏析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2.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明确:幽草,黄鹂,深树 3.这些景物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幽草,深树视觉 黄鹂听觉 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更立体。动静结合,相映成趣。5.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是哪个字?独。6.“独”意为独自。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无人相伴,独自徘徊于西涧,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7.诗的后

    5、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春潮,雨,野渡,舟 8.最后这句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以“野”“无人”,体现出了一片荒凉之意。一个“自”字描绘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横斜的情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的意趣。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诗。板书设计:滁州西涧 韦应物 幽草、深树视觉 春潮,雨,野渡,舟清幽静寂、恬淡自适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分析: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代表作之一。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自然流露。设计理念: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

    6、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2.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3.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4.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更深感受诗的语言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一、激情导入: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

    7、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二、释题感知大意:1.板书课题,读课题。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 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

    8、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2.这首诗写了什么?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参见教师用书)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四、品读诗文: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A. 感受到“美”。(1)从“幽草”感受到美。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

    9、(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 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反复读读,玩味玩味。(“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生命力展现了出来。)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境中去 B. 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

    10、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横”。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C. 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带”: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不适合后面的“急”。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情境呢?(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诗词的意境大不相同。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用词。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

    11、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无人”“舟自横”“幽草”) 总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

    12、隔时空的知音吧!(感情诵读) 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生自由发言。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师生同背诵) 六、当堂作业:默写此诗。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古诗点染的写法。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古诗,体味诗歌的意境美。4、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教学重点

    13、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2、背诵诗古诗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齐读诗题。指名释题:滁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滁县,是一座山城。(涧是指山间流水形成的深沟。)在城西有一条山间流水形成的深沟,有人称上马河,也就是今天的城西水库。二、初读古诗。1、出示整首诗。播放滁州西涧朗读。师:听完诵读,一股忧伤、无奈之情涌上心头。这首诗写的景色如此之美,作者为何时还如此忧伤、无奈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看看吧!2、学生自由读。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

    14、。3、指名读。评价。4、齐读。三、走进古诗,品味意境。诗人笔下到底写出了哪些美景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反馈。(草、涧、黄鹂、树、春潮、雨、渡口、舟)师:很明显,这是一首什么诗?(山水诗)。咦,我发现这首诗每一行都与“涧”有关。比如,第一行写的是涧边的景色。指名说说其它三行分别写的是涧的什么地方?(二写涧上,三写涧中的潮水,四写涧的渡口。)今天我们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中,每一行都有一个文眼。1、比如说第一行诗。出示:独怜幽草涧边生。讲的是?(草)那么这草是什么样的草呢?(板

    15、: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你们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草?谁来描述一下?草在涧边,水源充足,长势怎样?(茵绿、厚密、未经践踏)鼻端闻到了什么?(芳香、清新)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评读。真是一个幽静的好处所啊!作者眼前一片绿,连涧水都成绿的啦!看,理解了诗中的关键词,就好比找到了窗户,诗的意思自然就出来啦。齐读。2、谁来说说,刚才老师是怎么带着你们找到文眼,并理解第一行诗的意思的?(先找到写的是什么景物,再找出描述这个景物的字,想象画面。3、那么请同学们

    16、用学过的方法先自己来找找其余三行诗中的文眼吧。鹂鸣、潮急、舟横) 4、思考:用刚才学习的分析文眼的方法,分析找出的文眼。小组讨论:想想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最生动、具体。5、全班反馈。A、鸟鸣。(一只黄鹂鸟在涧水上面的深树林里鸣叫。它的歌声婉转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急,一会儿缓。大家还知道哪些诗中出现了黄鹂的?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播放鸟叫声)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多么有诱惑力呀,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行诗中去寻找答案了,齐读:作者喜爱什么?那对黄鹂到底是什么态度?(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

    17、幽草)至于他为什么对高高在上的黄鹂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打个问号?B潮急。(傍晚时分,下起了急骤的雨,涨起的潮水拍击着岸边)(1)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出示资料: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播放课件声音。)再指名说意思。带着理解读。起风了,潮水更猛。再读,评读。(2)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了傍晚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最想干嘛?(急于归航)是,这一个急,既写出了雨的急,也写出了作者那急切的心情。还因什么急?(为民生急。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庄稼得不到好收成)齐读。于是,他慌忙去

    18、找小船。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渡口没人,船家已经回去了,只有一只小船在雨中横着。)为什么会横着,不是靠在岸边呢?(水的力度很大,把船冲成横的了)由此印证了第三行诗中的一个“急”字。四、体会诗境。1、此情此景,如果你是诗人韦应物,看到小船在水中任凭风浪和雨水的拍打,你会想些什么?仅仅是这样吗?看了诗人的资料,你的感受就会不一样了。出示诗人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革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

    19、作为。(想到自己就是那条小船,只能任凭风吹雨打,在风雨中漂泊,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顺其自然,急于归隐,) 2、回到开始的一个问题:作者唯独怜爱幽草,对黄鹂的鸣叫是一种不在意的态度?为什么不在意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爱草的清新,无污染,符合自己想归隐的心境,对于黄鹂的诱惑不为所动,洁身自好,不与腐败同流合污。3、师: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却寄托了诗人无比深厚的情思。作者借这涧中的景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来,我们好好地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全班配乐诵读。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1、师:理解了诗意,感受了诗情,谁来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与用语方面的妙

    20、处?(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练,字字关情,托物言志) 2、这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野渡舟横,虽然字字作为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请全班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配乐诵读。五、拓展。1、 我们还学过类似托物言志的诗吗?指名学生背。石灰吟、墨梅。2、师出示准备的诗,作为作业布置下去。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六、有感情背诵滁州西涧。板书设计 (唐)韦应物 幽草 生 鹂 鸣 潮 急 舟 横 (

    21、 托物言志)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5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 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2、明白古诗

    22、的时空背静。(二)明诗意,感情读。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2、学习古诗前两行。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 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3、 学习古诗后两行: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

    23、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4、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三)悟诗情,师总结。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三、课后拓展: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6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


    注意事项

    本文(《滁州西涧》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