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观潮》教学设计概要.docx

    • 资源ID:5652199       资源大小:29.5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观潮》教学设计概要.docx

    1、1观潮教学设计概要第一课:观 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二、教法学法: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2、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五、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2、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2、教师提问课文 :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3、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多音字:闷(mn)

    3、雷 薄(b)雾 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n)动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教学方法:(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桌互读,评定等级。)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布置:生字新词 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

    4、二课时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

    5、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4、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6、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

    7、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7、 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五、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六、板书设计: 观 潮 远 潮来前 :雄伟壮观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近

    8、潮来时 :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七:教学反思: 我很喜欢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 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

    9、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最后我再当讲解员的方式,让学生莱尼说说他们所了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完这节课,我还是感到遗憾,对于钱塘江的大潮学生老师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孩子没见过也无法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见对于本课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突破重难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1、重点:

    10、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三、教法学法:以学生子都为主,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11、)4、小结。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3.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4.指导朗读:美读4、5自然段。四、总结全文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六、布置作业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2、课外阅读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总体把握:1、熟读课文,有感情

    12、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二、内容探讨: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四、小练笔(作业):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五、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世界之最世界最后一块密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13、,让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老师先提出问题: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最后全班交流反馈,老师相机归纳总结。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二、教学重点: 1

    1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作者简介。2揭示课题。(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自由读是一种

    15、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检查反馈。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自己读读、划划、想想。(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2检查反馈

    16、。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1)尝试有感情朗读。(2)朗读指导。(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五、作业布置: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

    17、同点?(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熟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

    18、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四、作业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板书设计: 树(大、茂盛)鸟的天堂 鸟(多、欢乐)教学后记: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于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

    19、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也提倡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多引导学生去读课文,通过读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学感悟大榕树的美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整体感知,然后抓重点句,谈感悟,在欣赏了录像以后,我就引导学生找作者赞美大榕树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榕树的美,再组织学生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而在教学第三段时,在观看了录像后,让学生说说这一次的鸟的天堂给你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抓住重点句“到处都是鸟声

    20、,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鸟的品种多,鸟的活动多来体会鸟儿欢闹的场面。火烧云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法学法:通过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换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揭题谈话天空中的云来去

    21、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教师范读,理清文章思路。3、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

    22、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四、讨论和练习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变 形状 快教学反思: 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

    23、,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为这一教学,我在课堂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一、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

    24、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二、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

    25、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二、教学重点: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四、教学时间:4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

    26、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 ) 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

    27、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 (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 (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五、作业:(小练笔)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

    28、与亲朋分享。板书设计: 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 说明怎样形成有序、抓奇特之处、 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

    29、对你有何帮助?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板书设计用方位、时间等顺序仔细观察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30、: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日积月累”。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背诵诗句。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6、抄写诗句。 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三、趣味语文 1、好读书


    注意事项

    本文(1《观潮》教学设计概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